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9066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docx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

第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25课《玲玲的画》、26课《蜜蜂引路》、27课《寓言两则》、28课《丑小鸭》和《语文园地七》组成。

这一单元要求认的字是47个,要求会写的字是39个。

单元主题: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

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

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

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这一单元的课文时,教学要注意的是“不要拔高人文要求。

”人们的学生毕竟还只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对于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传递的精神,也许只能领会到其中的一点点,这时我们做教师的只要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知道有那么一个道理就行了,用不着过于拔高人文要求。

比如:

《玲玲的画》一课,学生学完后只要能体会到“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也就行了。

还有《揠苗助长》如果学生能理解到做事情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不能违反规律也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让学生明白寓言的另一个含意,做事要靠自己努力,不能心存侥幸。

当然学生能自己感悟到深层次的意思,当然更好。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

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

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

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

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

因此教学中教者要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

从中受到启发,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

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

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

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难点是从列宁利用蜜蜂引路的事例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可指导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在写字时应提醒学生注意:

派.敲的写法。

朗读本课文重在把它读通顺,读得合乎人物的语气和思想,同时把朗读作为感悟课文词句与内容的主要手段。

《寓言两则》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

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

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也普遍存在着吗?

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抓住课文的内在联系,分析因果揭示寓意,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丑小鸭》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

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

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

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

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

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

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呢?

  

 

25、玲玲的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谈话激趣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

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

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

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

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

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

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

画弄脏,来不及画。

(坏事)

经过:

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

得了一等奖。

(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

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

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流。

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

“别哭,孩子。

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

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

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

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

“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

好事呢?

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

(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

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

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

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

谁读的好?

好在哪里?

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五、做一做:

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26、蜜蜂引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

“派”的识记与书写,“敲”的书写,领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投影仪、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师板画“蜜蜂”,你们认识它吗?

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

范写“蜂”字。

2、板书“引路”二个字。

“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

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

  二、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同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

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4、检查朗读情况。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

1、交流:

这件事的起因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学习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用不同的线画出时间、地点、人物。

用简笔画画出列宁居住的地方,从而理解“附近”的意思,给“附近”找近义词,并用“附近”造句。

“养蜂的人”与“列宁”的关系怎样?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理解“常常”,给它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

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

可是往常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列宁就亲自去找他。

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

用“因为……所以……”或者“……是因为……”说一说。

3、列宁能找到养蜂的人吗?

这件事情的结果如何?

指名读一读最后一段话。

养蜂的人为什么会惊讶?

给“惊讶”找近义词。

朗读:

你能惊讶地读一读吗?

读读列宁的话,你有什么想法?

你有什么感受啊?

4、悬念: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蜜蜂是怎样引路的?

下堂课学习。

四、写字

1、生:

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

范写,强度笔画。

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莫斯科附近派人谈话交谈惊讶

引路指引列宁排列蜂蜜敲门推敲

2、指名板画列宁的住处。

二、感悟。

1、提出问题:

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

2、解决问题:

◎默读课文第三段。

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

随学生回答,教师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

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

现在谁能看着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

  

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

 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

(板书:

发现)他是怎么想的?

 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

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

(板书:

观察)什么叫观察?

  (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

 3列宁观察什么?

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

  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

1(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

 2列宁在观察什么?

 3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

 4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

 5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

为什么?

 6小结:

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

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

  生读第三句。

  1这句话说什么?

 2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

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

  3用“果然”说一句话。

齐读这段话。

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

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

  3小结:

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

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拓展:

1、画列宁找到养蜂的人的路线图。

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

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说你的感受?

  

 

27、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感悟寓意。

2、难点:

“寓、截”的识记。

“费、望、算”的书写。

感悟寓意。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课件、投影仪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你读过成语故事吗?

举例说说。

(像《刻舟求剑》那样,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

学习“寓”字。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

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学习第一则寓言)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想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讨论。

1、检(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读(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3、议(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回答:

那个人为什么在田边转来转去?

你是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他的心情怎样?

  巴望——盼望的意思。

  焦急——心里特别着急。

这个人急切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去看。

由于心情急切,感到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办法。

(这是故事的起因。

指名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并回答:

那个人想了什么办法帮助禾苗生长?

他自己感觉怎样?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

白费——白白地耗费。

本课指白费力气。

 一大截——一大段。

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还认为“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这是故事的经过。

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并回答:

拔苗的结果怎样?

结果禾苗都死了。

(这是故事的结果。

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提问:

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这个人错在哪里?

1.禾苗只能自己慢慢生长。

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死了。

 2.这个人急于求成,所以把事情办坏了。

3.这个人错就错在不管禾苗的生长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结果事与愿违,把事情办坏了。

(二)自己遇到过哪件事,因为急于求成结果办坏了?

(举例)

(三)你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懂得了什么道理?

办任何事情如果急于求成,不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去办,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师写生看。

3、生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寓言寓意焦急焦虑喘气计算算盘

一截拦截丢失费力浪费盼望张望气喘嘘嘘

2、看图讲故事。

3、说一说《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寓意。

4、这节课我们将用上节课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来学习另一则寓言。

齐读课题。

识记“守”。

(二)自学课文,自读感悟。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4、问(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小组合作

1、检(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读(评一评准读得好,好在哪里?

3、议(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

《守株待兔》里的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

以后他是怎么做的?

结果怎样?

讨论第一个问题: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急忙跑过去,没花一点力气,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谁能回答得简单一点?

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死了。

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

 ——按问题回答:

那个种田人是怎样得到一只野兔的?

(先说“谁”,再说“怎样得到”,最后说“一只什么样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

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子。

比较两个句子。

思考:

他为什么能捡到?

第二个句子说得更明白。

 第二个问题。

种田人白捡了一只野兔以后:

想:

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那该多好啊。

做:

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看有没有野兔再跑来撞死在树桩上。

——他的想法能实现吗?

为什么?

种田人的想法不能实现。

因为野兔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是一件极偶然的事情,不可能天天有野兔撞死在树桩上。

——你从哪里知道野兔是由于跑得快而撞死在树桩上的?

“一只野兔从树林里窜出来”,“窜”是乱跑、乱逃的意思。

所以说野兔跑得很快。

“丢下锄头”是什么意思。

“丢下锄头”就是不种田了,一心只想等到野兔。

讨论第三个问题:

结果:

兔子没等到,庄稼全完了。

(3)指名学生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要复述《守株待兔》这个故事。

四、揭示寓意

 

(一)树立形象靠感受。

 1.朗读《守株待兔》,想想那个种田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讨论:

那个种田人太傻了,野兔不可能总撞死在树桩上。

 

(二)分析错因要思考。

 1.提问:

那个种田人错在哪里?

 2.讨论。

(1)那个种田人白捡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想每天能捡一只,那是不可能的。

(2)那个种田人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不懂得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还能不劳而获。

(3)那个种田人丢下锄头,守株待兔,兔子没等到,庄稼也完了。

(4)那个种田人错就错在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结果把事情办糟了。

(三)揭示寓意需提炼。

1.读了《守株待兔》这篇课文。

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存有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寓意)

2.“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个故事。

成语“守株待兔”是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有万一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生试写“守、肥、桩、比”,评价后再写。

3、生抄写生字。

28、丑小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1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

“僵、卧”的识记;“翅膀”、“蛋壳”的书写;课文的感情朗读。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课件、投影仪

五、教学主要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六、教学教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讲故事激趣。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讲故事。

《丑小鸭》是著名童话作家安徒写的一篇文章,很多小朋友都知道这个故事,谁能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3、这个故事不仅听起来很有意思,读起来会更感人。

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课文。

1、听师读课文,评价后说说你的感受。

2、生自学课文。

(1)读(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2)记(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3)想(你读懂了什么)

(4)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三)小组合作。

1、检(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读(分自然段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好)

3、议(交流读后的感受,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四)师生交流

1、识记生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子卡片

(2)找朋友,(按前后鼻音归类)

(3)重点识字

学生提出记不牢的字,群策群议,共同识字。

(4)分类识字

形声字:

焕、裂、欺、笆、讥、苇

加一加:

卧、孤、厌、负、讨、亏

(5)游戏识字

a、对号入座

b、抽签

(6)认读词语。

热烘烘烘干卧床卧倒剩下剩余裂开分裂欺负

讨厌孤单孤独篱笆讥笑芦苇冻僵僵硬亏欠

吃亏

2、读文

(1)分自然段小组推荐读。

(2)挑战读。

(五)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及结构。

2、生试写“灰、冰、鸭、鹅、讨、厌、欺、负”评价后再写。

3、师指导书写“蛋壳”、“翅膀”。

4、生抄写生字。

(六)总结。

第二教时

课前谈话:

师:

我们来听一段音乐。

师:

听了这段音乐你想说什么?

有什么感受?

师:

音乐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同时还可以调节人的情绪,老师在特别疲劳的时候就喜欢听一段比较欢快的曲子,听了之后就又可以精神抖擞,信心百倍的工作了。

愿意再听一遍吗?

师:

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丑小鸭》。

师: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谁还记得大家为什么叫它丑小鸭?

(按句式说话)(教师随学生回答板画丑小鸭)

师:

老师想问一问,你知道它喜欢这个名字吗?

你怎么知道的?

师:

没有人爱丑,都是爱美的。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的生活,它过得怎么样?

师范读第三节。

师:

你有什么感受?

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

师:

你们知道什么是欺负吗?

师:

“欺负”除打他,踢他以外的另一种意思,就是看不起他。

小伙伴们会怎么嘲笑他?

你来学学好吗?

师:

这些也就罢了,可是连养鸭的小姑娘也不喜欢他,下面我们来读读这个长句。

师:

丑小鸭会怎么想?

读这段最后一句话。

师:

为什么?

家是多么温暖的地方!

师:

在离开家的时候,他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你想想他会写些什么?

请大家想想,看谁说得情真意切。

听音乐,静思,说话练习

师:

大多数同学都这样说,“我想找一个温暖的地方------”

丑小鸭去了很多地方,他有没有找到真正的温暖的家?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刚才我们学了课文3段,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课文4、5、6段。

师:

小组讨论,在这么多遭遇里面,你认为最可怜的是哪件事?

(1、冻僵;2、小鸟嘲笑;3、猎狗追赶;)

师:

为什么猎狗追赶他,小鸟讥笑他?

师:

讲到这儿,你们心理是什么滋味?

师:

丑小鸭虽然历经苦难,但在它的心中却有一个永不落的希望,你知道是什么吗?

你从书上的哪句话看出来?

指导句子:

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