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99406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docx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学常识

1.“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   )

A. 赤壁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答案】C

【解析】【分析】《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

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

C

【点评】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2.“诗词与书法研究小组”推送了书法作品《行路难(其一)》。

下面是四位同学欣赏后的回复,其中对该书法作品评价得当的一项是(   )

A. 字体为隶书,写得非常重大气,横画长而直画短,整体略微宽扁。

B. 字体为楷书,在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以及体势的大与小、肥与瘦上有变化。

C. 字体为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

D. 字体为行书,运笔自如,气势贯通,潇洒有致。

【答案】D

【解析】【分析】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

隶书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据此可知这幅作品应该为行书。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的文学常识。

平时学习时一定要结合有关书法作品掌握各种书体的特点,答题时要据此进行分析。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青衫湿”是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

“江州司马青衫湿。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C. 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如“汉阴”指汉水北岸。

D.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答案】C

【解析】【分析】C.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

“汉阴”指汉水南岸。

“阴”指山北水南。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风格凝重、深厚而大气。

B. 以“土地”和“光明”为主要意象,具有自由诗的特点:

简洁化、散文化、口语化。

C. 擅用象征手法融入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含蓄优美。

D. 1978年“归来”以后,诗意变得更警策,通过镜像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答案】C

【解析】【分析】C选项描述的是泰戈尔《园丁集》的特点。

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 做本题时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雨的四季》一文写的不是某个特定地域、特定季节的雨,而是展现雨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中的不同形象和特点,写四季的雨景和人的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C.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D. 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

一般每首八句,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颈联,五,六句叫颔联,七,八句叫尾联。

颈联、颔联一般要对仗。

【答案】D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

这句话把颔联和颈联搞反了,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

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6.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

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丁酉年,是属兔人的本命年。

         B.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

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C. 《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 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答案】A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掌握。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A项有误,2019年应该是农历己亥年,是属猪人的本命年。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也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

B. 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阁下”都属于敬辞。

C. 科举考试,童生应岁试,录取人县学,称为“进学”,也就是中了秀才。

D. 边塞诗,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岑参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

【答案】B

【解析】【分析】B.说法有误,古代对人的称谓常常要用到敬辞和谦辞,“鄙”“愚”“笑纳”都属于谦辞,“阁下”属于敬辞。

故答案为:

B。

【点评】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戏剧人物的塑造,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来进行。

C.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D. 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雷雨》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有: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雷雨》是话剧作家曹禺的话剧。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

9.下面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的一项是(   )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

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

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

A. 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     

B. 强调神似和写意     

C. 具有高度综合性     

D. 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句段分析能力。

这种题型首先要求我们认真筛选信息,其次对信息进行整合,由此分析出正确答案。

选段是针对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其特点是:

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强调神似,强调写意。

BCD概括出了艺术特色,准确无误。

但A项“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国戏曲的影响,而非题干要求的“艺术特征”。

故选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信息的能力。

回答时要仔细审题,谨慎答题。

 

10.下列不属于我国民间文学中的“四大爱情传说”的是(   )

A. 《牛郎织女》             

B. 《 孟姜女》             

C. 《梁山伯与祝英台》             

D. 《孔雀东南飞》

【答案】D

【解析】【分析】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是指在中国民间以口头、文稿等形式流传最为宽广、影响最大的四个神话传说。

它们和其他民间传说故事构成了中国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广大民众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这四个传说全部是爱情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真挚感情的认可。

它包括: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故答案为:

D

【点评】《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

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1)这则新闻的电头是什么?

它交代了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2)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这则消息点明渡江战斗在“二十日午夜”就开始了,其目的是什么?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句子中的“不到”“突破”“现正”能否换成“共”“越过”“已经”?

(4)文中哪些词语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

哪些词语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内容:

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

作用:

表明消息报道及时,材料真实可信。

(2)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

(3)不能换。

“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4)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之情。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考生新闻常识的识记能力。

电头是每则新闻正文前依次标明发报通讯社、地点、时间的文字本题的新闻是“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时电”,电头的内容包括通讯社名称、时间、地点;其作用在于表明报道及时、真实。

(2)本题考查考生对新闻事件的阐述的理解能力,考生要结合时代背景及敌我双方性质进行分析。

答案:

表明我军是为争取和平而战,且准备充分,行动迅速,打击敌人态度坚决。

(3)本题考查考生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结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来进行分析,新闻的语言往往要求按照事实来进行报道。

所以不能换。

“不到”,时间明确,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用“共”字不能表达这些意思;“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的意思,而用“越过”表现不出战斗经过;“现正”说明我军毫不懈怠,一刻不停地向敌人进攻,有“正在进行”的意思,而“已经”只表明结果,表意单一。

(4)本题考查考生对新闻语言的辨析能力。

根据新闻语言的表述,可以从语言中找出相关的词语,难度不大。

描述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崩溃的词语: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描述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的词语:

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

反映了作者充满无比自豪感和高度赞扬人民解放军之情。

【点评】

(1)考生要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注意平时的积累。

(2)考生要认真阅读文本,联系语句的上下内容进行分析,正确理解新闻语言表达的意思。

(3)考生对应新闻的语言必须要准确,在辨析时要比较词语的表意、程度、范围等的不同 ,注意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4)考生解答时,找出修饰敌我双方的词语,然后根据词意、词语感情色彩回答。

12.我国古代诗歌史上被称为“双璧”的一篇是《孔雀东南飞》,另一篇是(   )

A. 木兰诗                                

B. 木兰辞                                

C. 琵琶行                                

D. 敕勒歌

【答案】A

【解析】【分析】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这两首诗歌都是叙事长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故答案为:

A

【点评】《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是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汉代古乐府民歌杰作之一,也是现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属安徽省)的一桩婚姻悲剧。

13.下列各项,哪一项不是词牌?

(   )

A. 水调歌头                               

B. 满江红                               

C. 蝶恋花                               

D. 丽人行

【答案】D

【解析】【分析】《丽人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约作于唐天宝十二载(753年)。

此诗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ABC项均为词牌名。

​故答案为:

D

【点评】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

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14.《牡丹亭》属于哪一剧种(   )

A. 昆曲                                    B. 杂剧                                    C. 戏剧                                    D. 黄梅戏

【答案】A

【解析】【分析】《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属于昆曲。

​故答案为:

A

【点评】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

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15.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鼎湖山听泉》作者是谢大光,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作,把山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见解:

历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满生机的。

        

B. 前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C. 《陈涉世家》这篇课文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客观地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的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在一定程度上赞扬了陈胜、吴广的反抗精神,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肯定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作用。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时的诗歌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类,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所谓兴,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答案】D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理解。

D错,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识记及理解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平时进行积累,并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

注意细节。

16.下面是椰海职业学院写给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的一封表扬信,请仔细阅读,按要求答题。

表扬信

椰海市公交集团公司:

①我校学生张悦,于今年2月25日乘坐贵公司13路公交车前往学校,下车前发现身上携带的2万元学费被偷。

②多亏司机孙师傅火眼金睛,在众人的帮助下将已下车的小偷抓住,追回了被偷走的2万元,替她挽回了损失。

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

④_________________。

此致

敬礼

2018年3月1日

椰海职业学院

(1)这封信格式上有一处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这封信中的第________句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

(3)这封信没有交代写信的目的,请在横线上补充完整。

【答案】

(1)署名和日期交换位置。

(2)③

;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

(3)建议贵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解析】【分析】

(1)不管是什么应用文,署名和日期必须放在右下角,且一定要记住:

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2)修改语病。

第③句成分残缺,残缺主语,所以要在“令”之前加上“的精神”。

(3)题干要求写出写信的目的。

“表扬信”,特向被表扬者所在单位或其上级领导致信,以期使其受到表彰、奖励,使其精神发扬光大。

所以既然是“表扬信”,就应该要建议孙师傅的所在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同时要运用敬辞“贵”等。

故答案为:

(1)署名和日期交换位置。

(2)③;孙师傅这种见义勇为的精神令我校师生十分感动;(3)建议贵公司对孙师傅给予表扬。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扬信格式的把握能力。

一般格式为:

①标题,写成"表扬信"即可;②称谓,一般写给被表扬人的上级领导单位;③事迹,一般要写清楚被表扬人的姓名、单位,或标明身份;表扬内容,要写清楚为什么表扬(原因),表扬他什么(经过),向他学习什么(表扬目的);④落款,署名、日期,写在稿纸右下方。

17.综合性学习。

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某初级中学围绕“文明伴我行”这一主题开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

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并完成任务。

(1)活动一:

【传承文明】

做文明人不仅是对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更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请你写出一句表现古人重视德行修养的名言。

(2)活动二:

【集思广益】

学校为“文明伴我行”活动征集宣传标语,请你拟写一条。

(要求: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洁。

(3)活动三:

【从我做起】

学校在活动中号召全校师生见到废纸主动拾起,人人动手,净化校园。

李明看到你在拾废纸很不以为然,说:

“这样的小事没什么意思。

你对李明说:

“                                                        。

【答案】

(1)示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人不知而不愠。

 

(2)示例:

①文明是快乐的源泉。

②真情暖万家,文明见行动。

③微笑是我们的语言,文明是我们的信念。

(语言简洁,符合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3)示例:

李明,弯腰事虽然小,但意义重大。

只有人人都从小事做起,我们周围的环境才能得到净化。

你说对吗?

让我们一起来弯腰捡拾起地上的垃圾吧。

【解析】【分析】

(1)根据“德行修养”这一内容选择名言即可,可从《论语》中选。

(2)内容与“文明”有关,倡导做文明人即可。

拟写宣传标语,首先要抓住材料的主题,拟写的句子要突出这一主题,语言要精练、有力,有情感色彩,有宣传鼓动性。

如果是两小句,最好用对偶。

(3)要以友善的态度与对方讲道理,说明人人都做点小事,加起来会是一件大事,勿以善小而不为,行为本身也许效果不大,但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有积极意义的。

 

18.综合性学习。

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孝亲敬老,从我做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人们常用动物回报母亲的事例来教育孩子要孝敬回报父母,请写一个你知道的动物报恩的典故,并加以解释。

(2)小组要制定“孝亲敬老月”活动方案,请提出三条切实可行的建议。

(3)李丽同学在“孝亲敬老”主题班会上讨论“孝”的内涵时,提出要多听听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多看看父母辛勤付出的举动,多回忆父母关爱的点滴镜头,多做点回报父母的事情,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理解父母”。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50个字)

【答案】

(1)乌鸦反哺。

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老乌鸦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2)举行“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演讲比赛;开展“孝文化”知识竞赛;评选“最美孝心少年”。

(3)示例:

“理解父母”就是不要对父母的“唠叨”抱有怨言,因为这是他们爱的表现。

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父母,珍惜我们日益减少的与父母相处的时光。

【解析】【分析】⑴本题学生对文化典籍的考查,解答本题一定结合平常的积累来解答,注意叙事的条理性;

这样的故事很多,比如: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进行叙述即可;

⑵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