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99980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6至16页。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原子量:

H1C12N14O16Mg24P31Cl35.5K39Cu64

1.在以下描述中,可以将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相区别的是

A.能够使人或动、植物患病B.没有细胞核,仅有核酸

C.具有寄生性D.由核酸和蛋白质装配进行增殖

2.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内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内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3.人类21三体综合症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

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

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A.0B.l/4C.l/2D.1

4.在相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空气中CO2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

图所示。

理论上某种C3植物能更有效地利用

CO2,使光合产量高于m点的选项是

A.若a点在a2,b点在b2时

B.若a点在a1,b点在b1时

C.若a点在a2,b点在b1时

D.若a点在a1,b点在b2时

5.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

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

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6.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油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B.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葡萄糖能发生氧化反应和水解反应

D.蛋白质溶液遇硫酸铜后产生的沉淀能重新溶于水

7.近期《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中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为碳源,金属钠为还原剂,在470℃、80MPa下合成出金刚石,具有深远意义。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B.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位素

C.钠被氧化最终生成碳酸钠

D.金刚石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8.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

1的是

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B.

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l·L-1稀硫酸100mL中含有硫酸根个数为0.lNA

B.lmolCH3+(碳正离子)中含有电子数为10NA

C.2.4g金属镁与足量的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D.12.4g白磷中含有磷原子数为0.4NA

10.为确定下列置于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变质,所选检验试剂(括号内物质)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Na2SO3溶液(BaCl2)B.FeCl2溶液(KSCN)

C.KI(淀粉溶液)D.HCHO溶液(石蕊试液)

11.已知0.lmol·L-1的二元酸H2A溶液的pH=4.0,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Na2A、NaHA两溶液中,离子种类不相同

B.在溶质物质的量相等的Na2A、NaHA两溶液中,阴离子总数相等

C.在NaHA溶液中一定有:

[Na+]+[H+]=[HA-]+[OH-]+2[A2-]

D.在Na2A溶液中一定有:

[Na+]>[A2-]>[H+]>[OH-]

12.从矿物学资料查得,一定条件下自然界存在如下反应:

14CuSO4+5FeS2+12H2O====7Cu2S+5FeSO4+12H2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u2S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5molFeS2发生反应,有10mol电子转移

C.产物中的SO

离子有一部分是氧化产物

D.FeS2只作还原剂

13.20℃时,饱和KCl溶液的密度为1.174g·cm-3,物质的量浓度为4.0mol·L-1,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5℃时,饱和KCl溶液的浓度大于4.0mol·L-1

B.此溶溶中KCl的质量分数为

%

C.20℃时,密度小于1.174g·cm-3的KCl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D.将此溶液蒸发部分水,再恢复到20℃时,溶液密度一定大于1.174g·cm-3

14.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如下平衡:

H2(气)+I2(气)2HI(气)。

已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为0.10mol·L-1,达平衡时HI的浓度为0.16mol·L-1。

若H2和I2的起始浓度均变为0.20mol·L-1时,则平衡时H2的浓度(mol·L-1)是

A.0.16B.0.08C.0.04D.0.02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B.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气体的内能一定增大

C.气体的温度越低,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D.气体的温度越高,气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16.声波属于机械波。

下列有关声波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同一列声波在各种介质中的波长是相同的

B.声波的频率越高,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C.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传播,即它可以发生衍射

D.人能辨别不同乐器同时发出的声音,证明声波不会发生干涉

17.氦原子被电离一个核外电子,形成类氢结构的氦离子。

已知基态的氨离子能量为E1=-54.4eV,氦离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在具有下列能量的光子中,不能被基态氦离子吸收而发生跃迁的是

A.40.8eV

B.43.2eV

C.51.0eV

D.54.4eV

18.已知一束可见光a是由m、n、p三种单色光组成的。

检测发现三种单色光中,n、p两种色光的频率都大于m色光;n色光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而p色光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那么,光束a通过三棱镜的情况是

19.如图所示,正方形区域abcd中充满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一个氢核从ad边的中点m沿着既垂直于ad边又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以一定速度射入磁场,正好从ab边中点n射出磁场。

若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则这个氢核射出磁场的位置是

A.在b、n之间某点

B.在n、a之间某点

C.a点

D.在a、m之间某点

20.1990年5月,紫金山天文台将他们发现的第2752号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该小行星的半径为16km。

若将此小行星和地球均看成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小行星密度与地球相同。

已知地球半径R=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这个小行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A.400gB.

gC.20gD.

g

21.静电透镜是利用静电场使电子束会聚或发散的一种装置,其中某部分静电场的分布如右图所示。

虚线表示这个静电场在xoy平面内的一簇等势线,等势线形状相对于ox轴、oy轴对称。

等势线的电势沿x轴正向增加,且相邻两等势线的电势差相等。

一个电子经过P点(其横坐标为-x0)时,速度与ox轴平行。

适当控制实验条件,使该电子通过电场区域时仅在ox轴上方运动。

在通过电场区域过程中,该电子沿y方向的分速度vy随位置坐标x变化的示意图是

第II卷(共10题共174分)

注意事项:

1.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2.(18分)为了测定电流表A1的内阻,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

其中:

A1是待测电流表,量程为300A,内阻约为100;

A2是标准电流表,量程是200A;

R2是滑动变阻器;

R3是保护电阻;

E是电池组,电动势为4V,内阻不计;

S1是单刀单掷开关,S2是单刀双掷开关。

(1)根据电路图1,请在图2中画出连线,将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2)连接好电路,将开关S2扳到接点a处,接通开关S1,调整滑动变阻器R2使电流表A2的读数是150A;然后将开关S2扳到接点b处,保持R2不变,调节电阻箱R1,使A2的读数仍为150A。

若此时电阻箱各旋钮的位置如图3所示,电阻箱R1的阻值是_________,则待测电流表A1的内阻Rg=_________。

(3)上述实验中,无论怎样调整滑动变阻器R2的滑动端位置,都要保证两块电流表的安全。

在下面提供的四个电阻中,保护电阻R3应选用:

_______________(填写阻值相应的字母)。

A.200kB.20kC.15kD.20k

(4)下面提供最大阻值不同的四个滑动变阻器供选用。

既要满足上述实验要求,又要调整方便,滑动变阻器_______________(填写阻值相应的字母)是最佳选择。

A.1kB.5kC.10kD.25k

23.(18分)如图1所示,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

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

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

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

让ab杆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

(1)由b向a方向看到的装置如图2所示,请在此图中画出ab杆下滑过程中某时刻的受力示意图;

(2)在加速下滑过程中,当ab杆的速度大小为v时,求此时ab杆中的电流及其加速度的大小;

(3)求在下滑过程中,ab杆可以达到的速度最大值。

24.(20分)对于两物体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模型:

A、B两物体位于光滑水平面上,仅限于沿同一直线运动。

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某一定值d时,相互作用力为零;当它们之间的距离小于d时,存在大小恒为F的斥力。

设A物体质量m1=1.0kg,开始时静止在直线上某点;B物体质量m2=3.0kg,以速度v0从远处沿该直线向A运动,如图所示。

若d=0.10m,F=0.60N,v0=0.20m/s,求:

(1)相互作用过程中A、B加速度的大小;

(2)从开始相互作用到A、B间的距离最小时,系统(物体组)动能的减少量;

(3)A、B间的最小距离。

 

25.(22分)下图是某种静电分选器的原理示意图。

两个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带有等量异号电荷,形成匀强电场。

分选器漏斗的出口与两板上端处于同一高度,到两板距离相等。

混合在一起的a、b两种颗粒从漏斗出口下落时,a种颗粒带上正电,b种颗粒带上负电。

经分选电场后,a、b两种颗粒分别落到水平传送带A、B上。

已知两板间距d=0.1m,板的长度l=0.5m,电场仅局限在平行板之间;各颗粒所带电量大小与其质量之比均为l×10-5C/kg。

设颗粒进人电场时的初速度为零,分选过程中颗粒大小及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计。

要求两种颗粒离开电场区域时,不接触到极板但有最大偏转量。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左右两板各带何种电荷?

两极板间的电压多大?

(2)若两带电平行板的下端距传送带A、B的高度H=0.3m,颗粒落至传送带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3)设颗粒每次与传送带碰撞反弹时,沿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为碰撞前竖直方向速度大小的一半。

写出颗粒第n次碰撞反弹高度的表达式。

并求出经过多少次碰撞,颗粒反弹的高度小于0.01m。

 

26.(16分)

(1)化合物A(C4H10O)是一种有机溶剂。

A可以发生以下变化:

①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

②A只有一种一氯取代物B。

写出由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

③A的同分异构体F也可以有框图内A的各种变化,且F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

F的结构简式是。

(2)化合物“HQ”(C6H6O2)可用作显影剂,“HQ”可以与三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

应。

“HQ”还能发生的反应是(选填序号)。

①加成反应②氧化反应③加聚反应④水解反应

“HQ”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一种。

“HQ”的结构简式是。

(3)A与“HQ”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水与一种食品抗氧化剂“TBHQ”。

“TBHQ”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得到化学式为C10H12O2Na2的化合物。

“TBHQ”的结构简式是。

27.(15分)X、Y、Z为三个不同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单质。

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

Y+X→A(气),Y+Z→B(气)。

请针对以下两种不同情况回答:

(1)若常温下X、Y、Z均为气体,且A和B化合生成固体C时有白烟产生,则:

①Y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②生成固体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常温下Y为固体,X、Z为气体,A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B,则:

①B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苛性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A,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Y与

(1)中某单质的水溶液充分反应可生成两种强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8分)资料显示:

“氨气可在纯氧中安静燃烧……”。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设计如下装置(图中铁夹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氨气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实验。

(1)用装置A制取纯净、干燥的氨气,大试管内碳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碱石灰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到装置B(催化剂为铂石棉)中,用酒精喷灯加热:

①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停止反应后,立即关闭B中两个活塞。

一段时间后,将试管浸入冰水中试管内气体颜色变浅,请结合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过量的氧气与A产生的氨气分别从a、b两管进气口通入到装置C中,并在b管上端点燃氨气:

①两气体通入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氨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2分)有三种不同质量比的氧化铜与炭粉的混合物样品①、②、③。

甲、乙、丙三同学各取一种样品,加强热充分反应,测定各样品中氧化铜的量。

(1)甲取样品①强热,若所得固体为金属铜,将其置于足量的稀硝酸中微热,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则样品①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2)乙取样品②ag强热,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再将反应后的固体与足量的稀硝酸微热,充分反应后,有bg固体剩余,该剩余固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样品②中氧化铜质量为_______________g(以含a、b的代数式表示)。

(3)丙称量样品③强热后剩余的固体,质量比原样品减小cg,若该固体为金属铜,则样品③中氧化铜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20分)正常情况下,狗的血糖含量维持在90mg/dL左右。

在运动前后,狗的血糖及相关激素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1.8~4.5min内,血糖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满足了运动时机体对___________的需求。

该时间段血液中迅速增加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与此激素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

(2)4.5~5min内,引起血糖变化的激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它们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

(3)9min后血糖逐渐恢复到运动前水平,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可以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

31.(15分)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m、500m和1000m的同一山坡上。

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

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

春天,将海拔500m和1000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l0m处。

(2)实验对照:

生长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

第二年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

移栽至l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

移栽至l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

移栽至l0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

I卷包括21小题,每题6分,共126分。

1.D2.B3.C4.D5.B

6.B7.B8.A9.D10.A

11.C12.C13.D14,C15.D

16.C17.B18.A19.C20.B

21.D

Ⅱ卷包括10小题,共174分。

22.(18分)

(1)如下图

(2)86.386.3

(3)B

(4)C

23.(18分)

(1)

 

重力mg,竖直向下

支撑力N,垂直斜面向上

安培力F,沿斜面向上

(2)当ab杆速度为v时,感应电动势E=BLv,此时电路中电流

ab杆受到安培力F=BIL=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有

ma=mgsin-F=mgsin-

a=gsing-

(3)当

=mgsin时,ab杆达到最大速度m

24.(20分)

(1)

m/s2

m/s2

(2)两者速度相同时,距离最近,由动量守恒

m20=(m1+m2)

m/s

J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a1t

2=0-a2t

当1=2时

解得A、B两者距离最近时所用时间t=0.25s

将t=0.25s代入,解得A、B间的最小距离

m

25.(22分)

(1)左板带负电荷,右板带正电荷。

依题意,颗粒在平行板间的竖直方向上满足

在水平方向上满足

①②两式联立得

V

(2)根据动能定理,颗粒落到水平传送带上满足,

m/s

(3)在竖直方向颗粒作自由落体运动,它第一次落到水平传送带上沿竖直方向的速度

m/s。

反弹高度

根据题设条件,颗粒第n次反弹后上升的高度

当n=4时,hn<0.01m

26.(16分)

(1)①羟基

②(CH3)3C—OH+Cl2Cl—C—OH+HCl

(2)①②

(3)

27.(15分)

(1)①H2②NH3+HCl=NH4Cl

(2)①SO2

②H2S+OHHS-+H2O

③S+3Cl2+4H2OH2SO4+6HCl

28.(18分)

(1)①(NH4)2CO3[或NH4HCO3]②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2)①4NH3+5O24NO+6H2O2NO+O22NO2

②2NO2(气)N2O4(气)+热量,降低温度使平衡正向移动,部分红棕色NO2转化为无色N2O4。

(3)①先通入O2,后通入NH3。

若先通氨气,氨在空气中不能点燃,逸出造成污染。

②4NH3+3O22N2+6H2O

29.(12分)

(1)6.0

(2)C

(3)

≤n≤

mol

30.(20分)

(1)升高能量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2)胰高高血糖素胰岛素拮抗

(3)神经和体液稳态

31.(15分)

(2)10、500、1000

(3)测量株高记录数据

(4)与10m处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

与原海拔处(500m和1000m)野菊的株高无显著差异

比10m处矮,比原海拔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