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0444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docx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白杨

.第一次集体备课(初案)

学科

语文

班级

(一)

备课教师

岳彦芝

备课组

语文组

课题

3、白杨

课时

(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新、抚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三、教法、学法(简要式):

 

教法上:

采用以读促学的方法,利用电教、讨论、合作等手段让学生更好地深入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学法上:

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画、说等方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提纲式):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

学生自学。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第二课时

 一 、 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 剖析实质 表达心声 

1、学习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生思考:

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

你是怎么理解的?

和 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三、再现希望  体会写法    

1 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2  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  体会写法    

 四   感情朗读  收束全文 

 

第二次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时间

(2018)至(2019)学年度第

(二)学期第

(2)周

地点

办公室

学科

语文

主持人

赵玉芝

记录人

高利平

备课组

语文组

课题

3、白杨

课时

第( 2)课时

一、主持人(教务主任)发言:

《白杨》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组课文中的一篇讲读课。

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内地接将要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返疆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的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我们怎样在规定的一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们就简单的把我们个人的教学思路说说。

2、备课组各位教师说(初案)教学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疑读书。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潜心会文、既积累丰富的语言又感悟高尚的思想感情。

三、备课组研讨过程(发言要点):

高利平:

为了引导学生突破重点,导入时,通过复习词语,谈对白杨有了初步印象。

第二课时重点精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不停的设疑、释疑中,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表白了什么样的心 

王四齐:

教学中,我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同时随机介绍相关的表达方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田雪霞:

因为教是为学服务的,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了让学生能思。

在此基础上进行语言积累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韦红梅:

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我着重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直观、自己提问题,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教学时,在教师朗读课文时,要下载一段优美抒情的音乐作为背景。

田桂荣:

配乐朗诵,不仅让教师的范读更加有感染力,而且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美的享受和熏陶。

四、课题的总体教学思路:

结合几位老师的发言,我觉得课文的总体教学思路应该是: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的训练重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精心创设情境。

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

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潜心会文、披文入情,既积累丰富的语言又感悟高尚的思想感情。

 

第三次集体备课(特色教案)

学科

语文

备课组及教师姓名

岳彦芝高利平王四齐赵玉芝田雪霞韦红梅

备课时间

(2019)年

(2)月(27)日第

(2)周星期( 四)

课题

3、白杨

课时

(2)课时

一、本课在全册或单元中的地位及作用:

这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形成自己见解的能力,并能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二、三维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浑黄一体、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从“爸爸的微笑消失了”到课文结束。

 

3、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重难点:

  课文重点是要了解白杨有哪些特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难点是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四、教法、学法:

教法上:

采用以读促学的方法,利用电教、讨论、合作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解文悟情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型、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深入地把握课文的内容。

 学法上:

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画、说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五、教学过程(分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

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

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

   

(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

介绍(  )抚摸(  )分辨(  )高大挺秀(    ) 

  2、写反义词:

清晰(  )动摇(  )软弱(  )消失(  )   

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

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介绍、边疆 、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 剖析实质 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 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 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生思考:

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

你是怎么理解的?

和 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生讨论汇报 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 【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

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 、再现希望  体会写法      

 1、 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 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 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  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

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四、感情朗读  结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

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以读启思,读中体验,读中表达情感】     

6、板书设计与说明:

板书是体现文章脉落的载体,通过板书人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弄清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借物                                   喻人 

                  高大挺直                            扎根边疆 

3   白杨——生命力强        爸爸——建设边疆                      

   坚强不屈                        无私奉献 

小白杨          正在成长         孩子 

七、学情分析与评价反思:

《白杨》是一篇思想性很强的课文,富有文学感召力。

它饱含着作者对边疆建设者的崇高敬意,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无限真情。

这篇课文是著名散文作家袁鹰的佳作,篇幅不长,构思巧妙,文字隽秀,感情丰富,确实是一篇好课文。

它对于孩子们理想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对于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都是极好的范例。

 教学时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要突出这一重点,我抓住了如下三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及课文最后一节的含义。

二、抓住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的品格和“爸爸”的心愿联系起来。

三、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在指导学生理解词句上下了功夫。

因为那种离开具体语言而空讲思想内容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只有引导学生把课文读熟,把词句弄懂,才能体会出作者的“心”,否则,学生的理解就没有了根基。

 

《白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3课《白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特点:

《白杨》这篇课文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是:

①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变化;②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引人深省,发人深思。

 

2、教材位置:

《白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组的专题是“走进西部”,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立志建设西部。

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继续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这对于学习本文来说有较好的基础。

关于“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生也并不陌生,在五年级上册的15课《落花生》一课中已经接触过了。

对于本课来讲,由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文章背景时代较远,学生可能对当时祖国边疆的环境、边疆建设者为什么要到边疆去工作、建设这对于祖国建设的贡献等不理解,这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要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所处位置和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认知规律,依据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要求,确定本课学习目标如下:

 

1、学习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3、抓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深入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2、教学难点:

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课故事性比较强的特点,要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让学生能自己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可以采用引导学生运用朗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读懂课文,体会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襟。

在教学中主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抓重点词语、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适当的结合课文内容设计课件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说教学过程本课可用2课时完成全篇课文教学,第一课时包括“导入新课,全文初探,重点深究,总结全文”等环节,第二课时包括“领会表达,拓展延伸”等环节,重点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1)全文初探,质疑问难,整体感知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汇报预习收获,在这一环节中,力图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全文的主要内容,二是要解决一些重点词语的读音扫清阅读障碍。

三、浏览全课文,质疑。

归纳有价值的问题1、白杨有什么特点?

2、爸爸表白什么样的心?

3、爸爸在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

教师总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意图: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

也为下面的学习确定了方向。

(二)抓重点词语,感受戈壁生活教师出示几张戈壁滩的图片,请学生谈谈看后的印象。

然后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感受戈壁滩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意图:

目的是让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戈壁滩的荒无人烟和恶劣的条件,为后面感悟爸爸的优秀品质做铺垫。

(三)重点深究,体会西部建设者的高尚情操。

1、默读4-16自然段,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你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

抓重点段12自然段,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

抓重点语句,体会白杨特点。

“同学们,请你自己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这段话,想想爸爸眼中的白杨有什么特点?

把重点的词句画下来。

”这一层次的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不„„也不”体会白杨树高大挺直、适应性强、坚强不屈的特点。

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爸爸对白杨的感情:

“多么高大的白杨树!

多么坚强的白杨树!

你体会到爸爸对白杨树的情感了吗?

你能体会着爸爸对白杨树的欣赏和赞美之情读一读吗?

通过指名读、评读、男女声比赛读、齐读的形式,读出爸爸对白杨的赞美之情。

第二个层次:

了解当时的情况,揣摩爸爸的心愿。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

“爸爸表白什么样的心?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5至16自然段,静心思考。

”学生充分读书思考、交流。

明确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同样,边疆需要爸爸,爸爸就在这里扎根。

交流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

现在,孩子们知道些什么?

那么他们不知道什么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出示课件,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见课件)有了这些了解,你对这位父亲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再次出示第12自然段,回读,加深理解。

看一看,爸爸和白杨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引导学生从对白杨特点的了解,过渡到理解爸爸就是具有白杨品格的人。

通过对比理解,总结板书:

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是啊,爸爸赞美白杨树,其实也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

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再读一读这段话!

这一段看似在描写白杨树,其实是在赞美那些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们。

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第三层次:

抒发情感,寄情于笔当学生回旋于情感浪尖,心潮澎湃的时候,有一种渴望表达的冲动。

此刻,适时地开启他们心灵的闸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就显得必要而恰如其分。

因此,写一写“你想对这位父亲(或像他一样的边疆建设者们)说些什么?

”,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可使他们的阅读感受得到升华。

【意图: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情感、领会表达。

以期达到文意兼得的效果。

(4)学习最后一段,加深对建设者们的无私奉献精神的理解学生领悟到作者借物喻人的写法,就不难明白最后一自然段中,大白杨是指爸爸,小白杨是指孩子们。

然后重点讨论,课文中爸爸两次沉思,在沉思些什么,最后为什么会露出微笑?

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才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

这时我深情地转述在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板书(无私奉献)。

(五)质疑延伸,领会表达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

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

同学们,不知你们发现了没有,在文章中,爸爸的神态有多次变化,每一次的神态变化中,你能读出怎样的心理变化呢?

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下节课我们再来讨论。

【意图:

一堂课的结束应该是新思考的开始,因此,我抓住本文表达上的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相信学生在课后会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篇目:

茅盾的《白杨礼赞》,杨朔的《荔枝蜜》,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文章,进一步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2.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积累词句

6、说板书设计:

3、白杨

高大直立

白杨生命力强

坚强不屈借物喻人

扎根边疆

爸爸建设边疆

无私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