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08014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docx

整理北理参考书目

403传感与测试技术

1.考试内容

①传感器与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分析。

②测试系统测量误差分析及修正补偿方法。

③传感器与测试系统标定原理,标定方法。

④常用物理量测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特点(主要包括:

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

⑤传感器的应用。

⑥常用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⑦传感器与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

⑧压力、力、温度、应变量和振动信号测量原理及方法。

⑨计算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原理,采样定理应用方法,测试数据与标定数据处理方法等)。

2.考试要求

①了解测试系统测量误差分析方法;传感器与测试系统标定原理;传感器的设计方法;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②理解传感器与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传感器与测试系统标定方法;常用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压力、力、温度、应变量和振动信号测量原理及方法。

③掌握常用物理量测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应用;测试系统的特性计算,误差计算;测试系统的设计;传感器与测试系统标定;计算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3.参考书目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周生国

《新编传感器技术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李科杰主编

312化学

1.考试内容

①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程度和速率,溶液与胶体的通性,大气、水的污染及防治。

②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的组成、反应式、电动势计算,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电化学腐蚀及防护原理。

③电子在核外的运动状态、分布规律,周期系与原子结构关系,化学键、分子的空间结构、晶体的基本类型。

④金属、非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金属防腐的化学原理;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

⑤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性能。

重要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应用和改性。

2.考试要求

了解:

①焓、熵、吉布斯函数、活化能、电极电势、波函数、四个量子数等概念。

②浓度、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溶液的通性、解离平衡及平衡的移动、溶度积规则。

③大气、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防治、处理方法;电解原理、金属腐蚀与防护原理。

④价键理论要点、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晶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元素性质的一般递变。

⑤金属、非金属的一般性质及规律;配合物组成、命名;有机高聚物的结构、特性;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方法。

理解标准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与ΔrGmθ的关系,掌握有关计算;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掌握:

①反应热效应、标准吉布斯函数变、溶度积和溶解度、与电极电势有关的计算。

②能用ΔrGm、ΔrGmθ或电极电势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③阿仑尼乌斯公式及能斯特方程。

④原子核外电子分布规律。

3.参考书目

《普通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浙江大学普通化学教研组

314数学分析

1.考试内容

①极限与连续:

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实数基本定理、一致连续。

②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及其应用:

导数、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泰勒公式、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极值、罗比塔法则。

③一元函数积分及其应用:

不定积分、定积分、平面图形的面积、曲线的长、旋转体的体积及表面积、质心。

④级数:

数项级数、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幂级数、傅里叶级数。

⑤广义积分:

无穷限广义积分、无界函数广义积分、含参变量的广义积分。

⑥多元函数微分学:

多元函数的极限和连续、偏导数和全微分、链式法则、隐函数存在定理及隐函数求导法则、极值和条件极值。

⑦多元函数积分学:

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斯公式。

2.考试要求

①了解:

导数、高阶导数的计算、不定积分及其计算、定积分的计算。

③理解:

极限、连续、函数的单调性、凹凸性与极值、定积分的应用、广义积分、泰勒级数、傅里叶级数、条件极值、格林公式、高斯公式、斯托克司公式。

③掌握:

实数基本定理、一致连续、微分中值定理、定积分、函数项级数、一致收敛、隐函数存在定理、多元函数的偏导数、重积分、曲线积分、曲面积分、含参变量广义积分。

3.参考书目

《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数学系

315设计创意

有关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参考书目请考生咨询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316基础英语

1.考试内容

此科目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牢固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良好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①阅读理解(60分钟)

此部分要求考生阅读一篇原版英语期刊中的文章,题材和体裁不限。

文章长度在2500个英语词左右。

读完后完成两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回答问题,问题涉及文章的主旨、观点、态度、语篇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等。

第二项任务是替换词语,即将文章中黑体词替换为其它词,使原文意义不变。

②翻译(60分钟)

此部分有两项任务。

第一项是将一段200个英语词左右的短文译成汉语。

第二项任务是将一段200个汉字左右的短文译成英语。

③写作(60分钟)

此部分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短文,题材和体裁不限。

然后根据要求写一篇300词以上的短文。

2.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熟练运用各种不同阅读技巧,理解文章主旨、观点、结构特点及修辞手段。

并用简短准确的语言回答问题。

考生应具有细致的观察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了解英汉互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符合目的语表达方法和习惯。

要求考生具有用英语表达并阐述思想的能力。

语言通顺、准确、得体。

备注:

此考试科目不指定参考书。

317普通心理学

1.考试内容

①个体心理现象(包括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相关理论、实验和实证研究。

②群体心理或社会心理的相关理论、实验和实证研究。

③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2.考试要求

了解:

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框架。

理解:

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实际问题。

3.参考书目

《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彭聃龄

318无机化学(A)

1、考试内容

①化学反应原理: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分压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热力学的术语、基本概念和热化学的基本定律。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化学反应速率理论。

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的概念和计算。

②结构化学基础:

氢原子结构和多电子原子结构的概念及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

共价键的形成特征及键型;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概念和应用;键参数的意义;分子间力和氢键的形成条件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离子极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晶体分类和各种晶体的结构特征。

配合物的磁性、空间构型及稳定性;价键理论在配合物中的应用和晶体场理论的要点及计算。

③元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s区:

s区元素的单质及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性质。

p区:

p区元素的特征;硼族元素及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碳、硅、锡、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氮、磷及其它们的氢化物、氧化物,含氧酸和含氧酸盐的结构、性质和制备;臭氧、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及过氧化氢制备方法;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结构、性质和制备;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基本化学性质、结构和制备。

d区:

过渡元素的通性,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的特点及其与元素通性间的关系;钛、钒、铬、锰、铁、钴、镍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铜、银、锌、镉、汞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变化的特点。

2、考试要求

①化学反应原理

了解:

热力学函数的概念;质子、电子理论;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缓冲溶液;强电解质理论;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HSAB原则;溶度积;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反应、电极电势、电动势的概念和应用。

掌握: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有关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反应速率理论;酸碱、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位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及有关计算。

②结构化学基础

了解: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电子云、穿透和屏蔽效应;分子轨道理论的概念,键参数,分子间力和氢键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典型晶体的结构特征;能带理论的意义。

理解:

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极化、晶格能。

掌握:

量子数的概念;s、p、d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电子排布规则与周期系;杂化轨道、VSEPR法的应用;Born—Haber循环的计算;s、p、d轨道参与的杂化及分(离)子空间构型;晶体场理论(八面体场)与配离子稳定性。

③元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

了解:

s区元素单质的性质;锗、锡、铅的单质的性质;f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理解:

s区元素的化合物性质;钛、钒、钼、钨化合物的性质;多酸结构及性质;铜、锌族单质的特性。

掌握:

硼、碳、氮、氧、卤素元素及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如硼氢化合物、硼的含氧化合物和卤化物;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卤化物;锡和铅的化合物;氮的氢化物、铵盐、硝酸盐,磷的氧化物、磷酸及盐;臭氧和过氧化氢的结构、性质;硫化氢、多硫化物、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及它们相关的盐;硫代硫酸盐、过二硫酸盐等化合物结构、性质及制备;卤化氢的性质及变化规则;铜、银、锌、镉、汞、铬、锰、铁、钴、镍等元素及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3.参考书目

《无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

319基础日语

1.考试内容

①词汇。

包括日语单词的读音、当用汉字的书写、词的意义以及惯用词组、谚语的搭配及意义等。

考察考生对词汇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②语法。

包括各类助词、惯用句型以及各类品词的语法特点、意义及使用方法。

考察考生对语法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③阅读。

包括文章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具体细节、语篇结构、语言特点等。

考察考生的速度、技巧、准确性等综合阅读能力。

④翻译。

包括日译汉和汉译日的文段翻译。

考察考生的速度、技巧、准确性、流畅程度等综合翻译能力。

⑤写作。

按照要求写作文。

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感想文等常见文体。

考察考生的速度、技巧、语言的运用、内容的表达等综合写作能力。

2.考试要求

①掌握系统的日语语法知识及惯用句型。

掌握理解词汇8000以上,使用词汇5000以上。

其中包括单词、惯用词组、谚语等。

②掌握日文阅读技巧,对不同题材和文体的文章能够准确理解其基本思想和细节,正确把握在语篇中起重要作用的「は」、「こそあど」体系和接续词等,并有良好的阅读速度。

③掌握日译汉和汉译日的互译技巧,了解日汉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及特点。

译文要求内容表达准确,语言自然流畅,并有良好的翻译速度。

④掌握常用文体的写作技巧,作文要求思路清晰,思想表达准确,语言自然流畅,符合日文表达习惯。

备注:

此考试科目不指定参考书。

320科学技术概论

1.考试内容:

①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性质和发展现状。

②信息、新材料和能源、计算机、海洋和空间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

2.考试要求:

①了解: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现状。

②理解:

生物、通信网络、新材料和能源、计算机等技术和系统科学的意义。

③掌握: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两个趋势:

高度综合与分化;系统科学方法论的4个基本原则;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

3.参考书目

《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概论》,经济科学出版社,那日苏等。

321教育学与教育史

1.考试内容:

教育功能;教育方针、宗旨和培养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教育制度;师生关系;班级管理;课程与教学原理;学校教育内容;学生评价;教师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等。

中国教育思想史(包括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教育制度史(科举制度、书院制度与管理制度);教育改革和发展史(清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新学制和教育改革,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民国时期的教育发展、新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

西方教育思想史(古希腊、古罗马的教育思想;欧洲中世纪的教育思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思想;近代欧美教育思想;现代欧美教育思潮和前苏联教育思想;当代西方教育思潮等);西方教育制度史(近代义务教育制度或国民教育制度、各国招生制度等);西方教育改革和发展史。

2.考试要求:

能够掌握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中国和外国教育史上主要理论派别、重要事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3.参考书目:

《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孙喜亭。

《简明中国教育史》修订本,王炳照等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

322法理学

1.考试内容

①法学导论:

法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法学的历史发展、法学的研究方法。

②法的本体:

法的概念、法的形式与效力、法的要素、法律体系、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③法的起源与发展:

法的起源、法的历史类型、法律发展、法制现代化、法治与法治国家。

④法的作用和价值:

法的作用、法的价值、法与利益、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效率、法与正义。

⑤法的运行:

法的运行释义、立法、守法、执法、司法、法制监督、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法律程序。

⑥法与社会:

法与文化、法与科学和技术、法与政治、法与经济、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2.考试要求

①正确理解作为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法理学。

②全面了解法理学的体系和基本论题。

③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理论对法理学的传统论题、法学理论和法治建设的前沿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对法律现象进行研究和评价。

3.参考书目

《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张文显主编

323分析化学(A)

1.考试内容:

①分析化学概论、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②滴定分析法导论;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及沉淀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曲线、滴定条件、指示剂、应用及结果计算;

③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操作条件

选择、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及结果计算;

④色谱(气相、液相)分析法的分类;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影响色谱分析柱效率和分

离度的因素、常用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方法;色谱定性、定量分析的原理、方法和计算等。

2.考试要求:

①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及定量分析的过程;分析化学是科学技术的眼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以及建立“量”的概念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性;

②系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③熟悉掌握定量分析中的误差理论及其运算规则;四大滴定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计算和应用;电位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及其计算;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色谱柱性能评价,固定相的操作条件与选择。

3.参考书目:

《实用分析化学》,天津大学出版社,肖新亮,古凤才等.2000年

《分析化学(第四版)》,高教出版社,武汉大学.2000年

324电磁学

1.考试内容:

静电场:

静电的基本规律、电场强度、高斯定理、电位及其梯度。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静电场中的导体、电容和电容器、电介质、电场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稳恒磁场:

磁的基本规律、载流回路的磁场、磁场的“高斯定理”与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对截流导线的作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定律、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自感和互感。

第八章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电磁波

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电磁波、电磁场的能量密度和动量。

2.参考书目:

《电磁学(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赵凯华、陈颐谋

325生物化学(A)

1.考试内容:

糖的分类与多糖的生物功能,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磷脂分类与结构,类固醇的结构,血浆脂蛋白的功能,蛋白质的化学组成与分类,氨基酸的分类、酸碱性质以及参与的化学反应,肽和肽键的结构,肽的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与生物功能,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类型与特点,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与功能,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性质与分子量的测定,蛋白质分离的方法,酶的基本组成、命名和分类,酶的专一性,酶的活力测定,核酶,抗体酶,底物浓度等对酶反应的影响,酶的抑制作用,可逆抑制作用动力学,酶的活性部位,酶催化反应的机制,酶活性的调节控制,维生素的概念、分类、功能以及与辅酶关系,核酸的组成与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方法以及生物功能,抗生素的概念、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改造模式、抗菌机制以及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激素及作用机制,植物激素与昆虫类激素的功能,新陈代谢的调节及研究方法,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高能磷酸化合物,生物膜与物质运输的种类与机制,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糖代谢的重要途径及代谢调节,光合作用,脂肪酸的氧化及代谢的调节,磷脂与胆固醇合成,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物的生物合成,生物固氮作用,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DNA的复制、修复、重组与序列测定。

RNA的生物合成与加工,蛋白质合成及转运,细胞代谢与基因表达调控。

2.考试要求:

①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②掌握前后章节的连贯性;

③掌握如何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分析实验现象;

④了解近期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3.参考书目:

《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北京:

高教出版社,王镜岩.2002

401安全系统工程

1.考试内容

安全系统工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故障树(FTA)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和应用;

安全决策方法和应用,灰色理论与安全预测。

2.考试要求

考试为闭卷笔试,时间三小时,满分150分。

3.参考书目

《安全系统工程》.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张景林,崔国璋主编.2002

《系统安全工程》.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王金波,陈宝智,徐竹云.1992

402爆轰理论

1.考试内容

①爆炸和爆轰的基本概念;②一维等熵流动的基本理论;③冲击波理论基础;

④爆轰波稳定传播的基本理论;⑤CJ爆轰参数的计算;⑥非理想爆轰的基本概念;

⑦凝聚炸药起爆机理以及炸药感度的基本概念;⑧爆轰参数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考试要求

①了解炸药的分类和炸药的化学反应特征、凝聚炸药起爆机理及感度的定义、DDT和SDT过程、粉尘爆炸和云雾爆炸的机理、爆轰产物对物体的一维驱动过程。

②理解一维简单波的传播规律、冲击波的形成过程、爆炸对密实介质的作用规律、平衡声速和冻结声速的物理意义、爆轰反应区的基本特征、爆轰波传播的直径效应、非理想爆轰过程的特性。

③掌握CJ理论和ZND模型、一维冲击波关系、Rayleigh线和Hugoniot线的概念、爆轰和爆燃的Jouguet法则、CJ爆轰参数的计算方法、爆轰产物一维等熵流动的计算方法、CJ爆轰参数的测试原理和方法。

3.参考书目

?

爆轰物理学?

,兵器工业出版社,张宝平、张庆明、黄风雷

403传感与测试技术

1.考试内容

①传感器与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分析。

②测试系统测量误差分析及修正补偿方法。

③传感器与测试系统标定原理,标定方法。

④常用物理量测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特点(主要包括:

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等)。

⑤传感器的应用。

⑥常用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⑦传感器与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法。

⑧压力、力、温度、应变量和振动信号测量原理及方法。

⑨计算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包括数据采集系统原理,采样定理应用方法,测试数据与标定数据处理方法等)。

2.考试要求

①了解测试系统测量误差分析方法;传感器与测试系统标定原理;传感器的设计方法;传感器的典型应用。

②理解传感器与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传感器与测试系统标定方法;常用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压力、力、温度、应变量和振动信号测量原理及方法。

③掌握常用物理量测试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其应用;测试系统的特性计算,误差计算;测试系统的设计;传感器与测试系统标定;计算机在测试技术中的应用。

3.参考书目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周生国

《新编传感器技术手册》,国防工业出版社,李科杰主编

406数学物理方程

1.考试内容

用数理方程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步骤;数理方程的建立(导出),包括三类典型方程的建立(导出)过程。

定解条件的概念,定解问题的提法,一些典型物理问题的数理方程和定解条件。

适定性、解的叠加原理的概念。

分离变量法的解题思想、解题步骤和适用范围。

用固有函数法求解非齐次方程,求解具有非齐次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非齐次边界条件齐次化)。

一维波动方程的D'Alembert公式。

三维波动方程的泊松公式。

Fourier变换及Laplace变换的定义、主要性质,用积分变换法求解数理方程的步骤。

拉普拉斯方程的格林函数法。

2.考试要求:

掌握典型数理方程的推导过程(建立方程),并能写出(导出)定解条件。

理解适定性、叠加原理的概念。

掌握分离变量法的解题思想、解题步骤和适用范围,并能求解典型的定解问题。

掌握用固有函数法求解非齐次方程的方法。

掌握将具有非齐次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化为具有齐次边界条件的定解问题来求解的方法。

掌握一维波动方程的D'Alembert公式的推导,D'Alembert公式的物理意义,以及与其相关的依赖区域、决定区域、影响区域的概念。

通过一维波动方程的达朗贝尔公式,掌握行波法的解题要领并会用之求解某些定解问题。

了解三维波动方程的泊松公式的应用及物理意义。

了解用积分变换法求解数理方程的主要精神及一般步骤。

理解格林函数在静电学中的物理意义。

掌握用电象法构造一些特殊区域的格林函数的方法,进而能求解拉普拉斯方程第一边值问题。

3.参考书目

《数学物理方程与特殊函数》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南京工学院数学教研组编

407微机控制与应用技术

1.考试内容

①数制、数码及计算机基础知识:

二进制、十六进制、ASCII码、BCD码、二进制有符号数的表示方法及运算;

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础:

8086指令系统、寻址方式、伪指令及汇编语言编程;

③常用接口电路设计及常用接口电路芯片的初始化编程:

包括数据传输方式,中断技术,并行通信和接口芯片8255A,串行通信和接口芯片8251A,计数器/定时器8253,中断控制器8259A,DMA控制器的基本原理(不考虑DMA控制芯片);

④A/D与D/A转换:

基本原理、DAC0832及ADC0809的应用。

2.考试要求

①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电路、8086CPU的结构、存储器、总线结构以及数据在电路中的形式;

②理解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初始化编程原理,不要求记忆相应的控制字、方式字等结构;

③掌握汇编语言的编程方法及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初始化编程。

3.参考书目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第三版前十章,清华大学出版社,郑学坚、周斌

410自动控制理论

考试内容及要求

①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

掌握:

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概念;线性连续时间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微分方程模型、传递函数模型、方框图模型和信号流图模型;数学模型间的转换;方框图的化简;Mason增益公式。

②线性定常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相应

掌握:

典型输入信号;由传递函数求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