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09187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戊戌变法.docx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戊戌变法

2013-2014学年度历史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卷--戊戌变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

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

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2、“为了救国,我愿洒了我的血。

但是今天每一个人的牺牲,将有千百人站起来继续进行维新的工作。

”这一慷慨陈词反映的是(  )

A.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谭嗣同誓死推行维新变法的决心

C.陈独秀“民主”“科学”的思想

D.邓世昌勇撞“吉野”号的气概

3、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

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

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减机构

D.裁汰冗员

4、有资料记载:

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

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机器生产。

材料说明维新变法

A.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近代产业的发展

B.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启蒙

C.法令在山西落实得最好

D.促使中国开始引入机器生产

5、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了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6、《清史稿》记载:

“复(严复)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

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史料中“复”的第一部译著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7、他是晚清思想界的一颗彗星。

面对沉重的民族灾难,他发出了“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仓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福州?

”的感慨;变法失败后,他在狱中题笔: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刑场就义前,他大呼: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他是

①胡适       ②梁启超       ③谭嗣同        ④康有为

A.①

B.②

C.③

D.④

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9、戊戌变法运动的实质是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D.西方文化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10、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联名发起“公车上书”。

从此揭开了(  )

A.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B.五四爱国运动的序幕

C.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D.变法维新的序幕

11、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李鸿章──洋务运动

B.胡适──戊戌变法

C.孙中山──辛亥革命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12、2013年是北京大学的115周年诞辰,这所大学的前身是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商务印书馆

D.北洋水师学堂

13、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B.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C.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14、戊戌变法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重要改革成果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5、九年级

(一)班班委按历史老师的要求在班上办了一期黑板报。

从以下图片判断,你认为这期黑板报的人物可能与哪一历史主题有关

A.革命先驱

B.民主斗士

C.改革先锋

D.科学巨人

16、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保国会成立

B.《定国是诏》颁布

C.公车上书

D.《时务报》创办

17、“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与材料现象直接关联的戊戌变法的措施是

A.广开言路

B.开办新式学堂

C.提倡办实业

D.裁撤冗官

18、下列各项,标志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的是:

A.公车上书

B.《天演论》的发表

C.《定国是诏》的颁布

D.变法法令的发布

19、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

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20、1890年至1920年三十年,是世界深刻影响中国的三十年,也是中国巨变的三十年。

在这三十年里哪些历史事件尝试建立“新制度”并宣传“新思想”

A.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C.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二、填空题()

21、自强不息、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请根据下列语句写出所对应的历史人物。

【小题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______________

【小题2】“弃官从商,实业救国”______________

【小题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______________

【小题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______________

22、鸦片战争爆发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_________帝;戊戌变法是在位的清朝皇帝是_________帝。

23、戊戌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9月,          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了。

24、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不久,他们联和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          ,随后,他们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了。

25、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895年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          和         ,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强国,又称“              ”,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27、在近代化探索中,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五、问答题()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

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义和团揭帖: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

──《拳匪纪实》

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

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4分)

(2)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不同?

(6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阶级的什么历史运动?

近代史上这个阶级还发动了哪个运动?

两次运动有什么最大区别?

(6分)

29、今年(2011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又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回眸过去,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发动的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哪个条约最能体现出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2分)

(2)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场自救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分)

(3)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分)

(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请说出这里的“创举”的含义。

(2分)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命运,请问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

(2分)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是书何以作?

曰:

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材料三: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分别是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

(3分)

(2)请分别写出每个派别的一位代表。

(3分)

31、辩论会

(二)

对于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没有到日本避难而最终遭杀身之祸一事,在明明和奇奇之间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明明说:

“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起民族觉醒,很值得,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奇奇说:

“唉!

他也真是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逃走再说。

坐在家时等人家来抓,真是太傻了!

你觉得明明和奇奇谁说的有道理?

试说明理由。

32、讲一讲维新派人士宣传维新变法的故事

七、综合题()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孔子讲学图

材料二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义》

19世纪60年代,日本需要培养大量有文化的公民,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

大批外国教育家被请到日本办学,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出国学习,回国后在新学校任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孔子有很多关于学习的名言名句,请举二例。

(2分)

(2)科举制开始于哪一朝代?

唐代科举中人们普遍推重的是什么科?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日本明治政府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张。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我国封建时代的繁荣及近代日本的崛起,请您说说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党和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

(1分)

34、人类文明交往生生不息,从地域性的交往走向全球性的交拄,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展现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请回答:

(1)秦汉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大大促进了中外文明的相互交融。

这个时期,中外文明交流陆路大通道的名称叫什么?

哪一宗教传播到中国?

(2分)

(2)在近代中国,戊戌变法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列举该变法内容中,直接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科学知识传播的措施。

(2分)

(3)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文明交流的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请简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2分)

35、图说历史。

(共10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这幅浮雕反映的历史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1839年6月,领导这一爱国斗争的是___________。

(2)图二是___________遗址图,是发生在___________,被______ 联军焚毁,此时,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中的人物分别是__ _和______;他们都是_____派别的代表人物,领导了_______运动,他们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报刊。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阶段时间,中国和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争端愈演愈烈。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表示,钓鱼岛是日本的领土,没有任何交涉的余地,不会向中方妥协,也不会轻易放弃向钓鱼岛派出公务人员的承诺。

对此,中方强硬表态毫不退让,中国的海监船公务船不断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执法,中国的公务飞机也开始进入相关的领域,海空立体巡航钓岛强硬捍卫主权。

材料二:

在近代,亚洲的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民族危机和工业文明的大潮,都发生了一场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但结果截然不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和日本的钓鱼岛争端与近代的哪次战争有关?

此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中的哪一具体条款与目前的中日岛争有密切的联系?

(4分)

(2)近代中国和日本都面临着民族危机,分别被谁首先打开“大门”?

(2分)

(3)中国和日本的改良运动分别是什么?

(2分)

(4)上述改良运动的结果有何不同?

(4分)

37、某校历史爱好者协会决定分小组研究“湖南人与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究湖南籍的历史人物分组如下:

第一小组:

曾国藩(湖南娄底人)、左宗棠(湖南湘阴人)

第二小组: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

第三小组:

黄兴(湖南长沙人)

第四小组: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刘少奇(湖南宁乡人)、彭德怀(湖南湘潭人)、贺龙(湖南桑植人)、罗荣桓(湖南衡阳人)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0分)

(1)第一小组的历史人物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4分)

(2)第二小组的历史人物参与了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哪一重要历史事件?

(2分)

(3)第三小组的历史人物是辛亥革命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这场革命爆发的重大背景是什么?

(2分)

(4)1921年至1949年,以第四小组的毛泽东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进行了一场革命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请你写出这场革命的名称和成功的标志。

(2分)

38、1901年,王五听到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非常气愤,腐败的清政府无法对付洋人,只会对付自己人,比如主张变法的洋务派就被清政府赶尽杀绝。

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如图,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间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学习西方的军事思想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请回答:

(1)写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历史事件。

(2分)该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2分)

(2)写出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2分)

(3)新文化运动的宣传阵地是什么?

(2分)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2分)

(4)根据材料二,说说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

40、1898年9月)谭嗣同的许多日本朋友苦苦劝说谭嗣同东渡日本,以躲避慈禧太后的搜捕,谭嗣同不听。

谭嗣同说:

“世界各国的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现在中国没有听说有因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这就是国家之所以不强盛的原因。

如果有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请从我谭嗣同开始。

”谭嗣同最终没有到日本避难,所以遭了杀身之祸。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第一册中的《戊戌政变记·谭嗣同传》

请回答:

(1)谭嗣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运动?

(2分)

(2)有人说,谭嗣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真是一个英雄。

也有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谭嗣同也太傻了。

你怎样看待谭嗣同的选择?

(3分)

41、北京大学是我国近代建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今年建校115周年。

一个多世纪来,北京大学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京大学刚建校时的名字是什么?

它是哪一运动的产物?

(4分)

(2)北京大学曾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请你说出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4分)

(3)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2分)

(4)北京大学是中国教育发展的缩影。

综观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和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你认为我国应该怎样发展教育事业?

(3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变法之本,在于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19世纪90年代,倡导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两个主要代表人物。

(4分)

(2)概括出材料中所表达的主张。

(4分)

(3)为实现这些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4分)

43、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

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读了这句话后史明同学认为这三个人虽作出的选择不同,但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你认为史明同学的观点对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44、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小题1】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因此,维新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改革运动。

错误:

                                                                 (2分)   

理由:

                                                                  (4分)   

【小题2】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革命道路的开始。

错误:

                                                                 (2分)   

理由:

                                                                   (4分)  

【小题3】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

错误:

                                                                (2分)   

理由:

                                                                   (4分)  

45、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请回答:

(1)领导戊戌变法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谁?

(2分)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2)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分)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有哪些?

(6分)

46、辩论会

(一)

戊戌变法前,顽固派与维新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

假如请你参加到维新派一方辩论的话,面对顽固派的进攻,你应如何应战?

(维新派的观点是: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47、阅读以下材料后回答问题

今日(中国)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摘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2月10日)

【小题1】梁启超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运动?

【小题2】请模仿梁启超的“少年……则国……”的句式,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小题3】谈谈你对梁启超这段话的理解

4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谭嗣同题写在监狱墙壁上的两句诗。

读后请回答:

【小题1】诗中的“去留”是指什么?

【小题2】为什么“去留肝胆两昆仑”?

【小题3】“我自横刀向天笑”表现了谭嗣同什么样的精神?

49、阅读谭嗣同的绝命词: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请回答:

【小题1】“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

【小题2】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小题3】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什么?

50、材料一: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材料二:

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

主要内容有:

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绪帝宣布变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次变法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不得摘抄原文)(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4分)

51、林则徐领导“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52、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历史的见证者。

阅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6分)

如下图就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的屈辱与灾难。

(1)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中写道:

“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

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

”“两度劫”发生在西方列强哪两次侵华战争期间(2分)

北京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的觉醒与反抗。

(2)图一中“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是谭嗣同1898年在刑场上的绝命诗,

谭嗣同为什么会感到无力回天(1分)

(3)《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图三是鲁迅为北大设计的校徽,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愤怒揭露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

这篇小说的名称叫什么?

(1分)

(4)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结合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说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为什么是从天安门开始的?

(1分)“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新”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1分)

 

试卷答案

1.D

2.【解析】本题考查的维新变法,要求学生对课本中的知识的全面的掌握,注意题目中的维新这一关键词语,所以正确的是B项,CDA不符合题意。

3.【解析】本题考查的戊戌变法中到改革措施,题目中谈到的是该措施使举人秀才的利益受损,只有科举考试才涉及这部分人的利益,所以B项符合题意,CDA不符合材料的意图。

4.【解析】本题考查的维新变法的意义,题目中谈到的是该企业的规模成就,作用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选择A项,B没有涉及思想方面的内容C没有涉及法令的作用D开始一词错误

5.【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变法运动,根据题目中领导人即可做出,选择B项,C是孙中山D陈独秀A李鸿章等。

6.【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维新思想,其中严复的作者是B项,C是贾思勰D是宋应星A是魏源。

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六君子,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