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2182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docx

黑龙江省龙东南四校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Fe-56O-16N-14Na-23Cl-35.5)

选择题:

每题2分共50分

1.已知:

①向KClO3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

②向NaI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

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证明KClO3具有还原性

B.实验②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实验③说明KI被氧化

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

ClO3->Cl2>I2

2.关于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在水中碳酸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物完全相同

C.碳酸氢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碳酸钠,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

D.质量相等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后者产生气体多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铁粉加入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必有铁

B.CO2和SO2混合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Ba(NO3)2溶液中,最终都有沉淀生成

C.检验某酸性溶液中Cl-和SO42-,选用试剂及顺序是过量Ba(NO3)2溶液、AgNO3溶液

D.用加热分解的方法可将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的混合物分离

4.下列陈述Ⅰ、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SiO2有导电性

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B

Fe3+有氧化性

FeCl3溶液可溶解废旧电路板中的铜

C

NH3有还原性

NH3可用H2SO4吸收

D

浓HNO3有酸性

浓HNO3不可用铁制容器盛放

5.为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物中气体为NO,设计如图实验(实验过程中活塞2为打开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关闭活塞1,加入稀硝酸至液面a处

B.在装置左侧稍加热可以加快稀硝酸与铜的反应速率

C.通过关闭或开启活塞1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D.反应开始后,胶塞下方有无色气体生成,还不能证明该气体为NO

6.确定某溶液中含有SO42-,下列方案中正确的是

A.先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B.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先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沉淀,再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先加入Ba(NO3)2溶液无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7.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Na2SiO3溶液)中,然后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  )

A.Na2SiO3B.Na2CO3、Na2SiO3

C.Na2CO3、SiO2D.SiO2

8..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

4的体积比充满一个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内液面逐渐上升后,最后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0.045mol·L-1B.0.036mol·L-1

C.0.026mol·L-1        D.0.030mol·L-1

9.某无色溶液中含有H+、Al3+、Mg2+三种阳离子,逐滴加入0.1moL•L﹣1NaOH溶液,消耗NaOH溶液体积(X轴)和生成沉淀(Y轴)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溶液中H+、Al3+、Mg2+三种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

1:

1B.2:

1:

1C.2:

2:

1D.1:

1:

2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是

A.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

3Fe2++4H++NO3-=3Fe3++2H2O+NO↑

B.将少量氯化铁溶液滴入硫化钠溶液中:

2Fe3++S2-=2Fe2++S↓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Ca2++2ClO-+H2O+CO2=CaCO3↓+2HClO

D.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a2++HCO3—+OH-=CaCO3↓+H2O

11.实验室中制取、洗气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

仅用此该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

选项

a中的液体

b中的固体

c中液体

A

浓盐酸

MnO2

饱和食盐水

B

浓氨水

生石灰

浓H2SO4

C

浓硫酸

Cu片

NaOH溶液

D

稀HNO3

Cu片

H2O

12.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选项

X

Y

A

SO2

H2S

B

Cl2

CO2

C

NH3

CO2

D

SO2

Cl2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

B.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不相等。

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则有沉淀生成。

D.将足量Cl2通入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剩余的固体物质成分为NaCl。

14.现有含MgCl2、AlCl3均为nmo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滴NaOH溶液至过量。

加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离子形成沉淀或沉淀的溶解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

离子

Mg2+

Al3+

物质

Al(OH)3

开始沉淀时的pH

8.93

3.56

开始溶解时的pH

8.04

完全沉淀时的pH

10.92

4.89

完全溶解时的pH

12.04

15.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50mL4mol/L的稀硝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并放出标准状况下NO气体2.24L,往所得溶液中加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

若用一定量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所得固体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A.0.30molB.028molC.0.25molD.0.22mol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可以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B.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能量完全相同的电子

C.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N层上的电子能量低

D.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如果某一能级上有多个未成对电子,它们自旋方向必然相同

17.三氯化硼的熔点为-107℃,沸点为12.5℃,在其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为120o,它能水解,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氯化硼液态时能导电而固态时不导电

B.三氯化硼加到水中使溶液的pH升高

C.三氯化硼分子呈正三角形,属非极性分子

D.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18.下列有关晶体的说法

①依据构成粒子的堆积方式可将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

②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晶体就是原子晶体;

③分子晶体的堆积均采取分子密堆积;

④SiF4、NaF、MgF2三种晶体的熔点依次升高;

⑤金属键只存在于金属晶体中;

⑥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晶体中;

⑦H2O的性质非常稳定,原因在于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⑧SO2和SiO2晶体在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不相同。

其中一定正确的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19.下列各组微粒的空间构型相同的是

①NH3和H2O②NH4+和H3O+③NH3和H3O+④O3和SO2

⑤CO2和BeCl2⑥SiO44-和SO42-⑦BF3和Al2Cl6

A.全部B.除④⑥⑦以外C.③④⑤⑥D.②⑤⑥

20.下列对分子的性质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很稳定(1000℃以上才会部分分解)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氢键所致

B.乳酸(

)有一对手性异构体,因为其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

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

D.酸性:

H3PO4>HClO,因为H3PO4的非羟基氧原子数比HClO的多

21.科学家成功地制成了一种新型的碳氧化合物,该化合物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均以四个共价单键与氧原子结合为空间网状的无限伸展结构。

下列对该晶体叙述错误的是

A.晶体的熔、沸点高,硬度大

B.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O4

C.晶体中C原子数与C—O化学键数之比为1∶4

D.晶体的空间最小环由12个原子构成

22.测知氯化钠晶体中相邻的Na+与Cl-的距离为acm,该晶体密度为d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23.某气态烃1体积只能与1体积HBr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溴代烷,此溴代烷1mol可与7molCl2发生完全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A.CH2=CH2B.CH3CH=CH2

C.CH3CH3D.CH2=CH—CH=CH2

24.A、B两种烃,它们含碳质量分数相同,下列关于A和B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B.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

C.A和B最简式一定相同D.A和B的化学性质相似

25.下列对相应有机物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甲烷: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四种氯代物,其中CH3Cl是气体。

②乙烯:

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可以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③苯:

平面结构,每个分子中含有3个碳碳双键,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④油脂:

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甘油。

⑤蔗糖:

糖尿病人尿液的成分之一,可以用新制Cu(OH)2检验。

⑥蛋白质:

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部分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

A.①②③B.②④⑥C.①②⑥D.①⑤⑥

26填空题.(共12分)1.(9分)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漂白粉有效成分的化学式为,其能消毒杀菌是因有强性。

(2)KAl(SO4)2•12H2O的俗名为,因其溶于水生成而具有净水作用。

(3)酸雨的pH小于,含亚硫酸的酸雨久置后pH(增大、减小或不变)。

(4)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溴单质的颜色。

2.(3分)将下列性质的代号,填入各小题后面对应的括号中:

A.脱水性;B.强酸性;C.难挥发性;D.氧化性;E.吸水性

(1)将胆矾放入装有浓H2SO4的干燥器中,过一段时间胆矾变白色。

()

(2)在烧杯中放入蔗糖,滴入浓H2SO4变黑,并产生大量气体。

()

(3)用稀硫酸清洗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27.(13分)下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其中各试剂瓶装的试剂为:

B(AgNO3溶液)、C(氯化亚铁溶液)、D(石蕊试液)、E(浓硫酸)、H(NaOH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A为氯气发生装置,圆底烧瓶中盛放MnO2,分液漏斗中盛放浓盐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酒精灯,打开分液漏斗旋塞和Ⅰ处活塞,让氯气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G处酒精灯。

装置B中的现象是;装置D中的现象是;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G处反应完毕后关闭分液漏斗旋塞,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氯气产生,此时应该怎样操作;装置Ⅰ中的现象是。

(4)热的氯气进入H溶液中,不但有NaClO生成,还有NaClO3生成。

若n(NaClO)︰n(NaClO3)﹦1︰2,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比为。

28.(10分)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A、B两种盐可发生下列变化,且B的焰色反应呈黄色(其它生成物未在图中列出)

(1)无色溶液F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

(2)写出白色胶状沉淀C转化为无色溶液E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A和B的混合物溶于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B与E的溶液混合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5)已知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都与其原子序数相等;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两倍;D原子L电子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E+原子核外有3层电子且各层均处于全满状态。

请填写下列空白。

(1)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B2A4是重要的基本石油化工原料。

B2A4分子中B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__;

1molB2A4分子中含__________molσ键。

(4)已知D、E能形成晶胞如图所示的两种化合物,化合物的化学式,甲为__________,乙为_____________;高温时,甲易转化为乙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五、简答题(题型注释)

评卷人

得分

六、推断题(题型注释)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A、向KClO3晶体中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浓盐酸被氧化为氯气,因此实验①证明KClO3具有氧化性,A错误;B、向NaI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反应的方程式为2NaI+Cl2=2NaCl+I2,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D

【解析】

试题分析:

A、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不选A;B、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都生成碳酸钠,但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还生成氧气,不选B;C、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但碳酸钠不分解,所以不能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碳酸钠,不选C;D、106克碳酸钠产生1摩尔气体,84克碳酸氢钠产生1摩尔气体,所以质量相等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和足量的盐酸反应,碳酸氢钠产生的多,选D。

考点:

钠和化合物的性质。

3.C

【解析】

试题分析:

A.氯化铁和氯化铜均能氧化金属铁,则将铁粉加入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必有铜,但不一定有铁,A错误;B.CO2和SO2混合气体分别通入BaCl2溶液没有沉淀,通入到Ba(NO3)2溶液中SO2被硝酸根氧化生成硫酸,从而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B错误;C.由于硫酸银也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则检验某酸性溶液中Cl-和SO42-,选用试剂及顺序是过量Ba(NO3)2溶液、AgNO3溶液,C正确;D.加热时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因此不能通过加热除杂,D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4.B

【解析】

试题分析:

A、二氧化硅不能导电,A错误;B、Fe3+有氧化性,能把铜氧化为铜离子,因此FeCl3溶液可溶解废旧电路板中的铜,B正确;C、氨气是碱性气体,能被硫酸吸收,与还原性无关系,C错误;D、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使铁钝化,因此浓HNO3可用铁制容器盛放,D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有关判断

5.A

【解析】

试题分析:

A.关闭活塞1形成密闭容器,使得容器内的气体出不去,铜丝与稀硝酸接触不完全,故A错误;B.加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正确;C.关闭活塞,装置中气体使硝酸不能与铜接触,即起到控制反应的目的,C正确;D.有可能是N2O故D正确,此题选A。

考点:

考查硝酸和铜反应的原理、化学实验基础相关知识。

6.B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该溶液还可能是Ag+,故A错误;B.正确,能排除Ag+和CO32-的干扰,B正确;C.先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沉淀,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会被氧化成SO42-,干扰检验,故C错误;D.先加入Ba(NO3)2溶液无沉淀即说明溶液中无SO42-,故D错误,此题选B。

考点:

考查离子的检验相关知识。

7.【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分两步进行:

(1)通入足量CO2气体后发生的反应是什么。

(2)加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灼烧又发生了什么反应。

【解析】选A。

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发生反应:

2CO2+Na2SiO3+2H2O====H2SiO3↓+2NaHCO3;加热蒸干高温灼烧时发生反应:

H2SiO3

H2O+SiO2;2NaHCO3

Na2CO3+CO2↑+H2O;SiO2+Na2CO3

Na2SiO3+CO2↑,各反应物存在如下关系,H2SiO3~2NaHCO3,H2SiO3~SiO2,2NaHCO3~Na2CO3~SiO2,由上述关系可知,最后所得固体物质是Na2SiO3,故选A项。

8.C

9.C

【解析】

试题分析:

A点消耗的10mlNaOH溶液是酸碱中和,可计算出溶液中n(H+)=1×10-3mol,B、C之间消耗的10mlNaOH溶液是溶解Al(OH)3,可计算出原溶液中n(Al3+)=1×10-3mol,A、B之间消耗的40mlNaOH溶液是生成Al(OH)3和Mg(OH)2,可计算出n(Mg2+)=0.5×10-3mol,故选项C正确。

考点:

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涉及原子守恒及电荷守恒。

10.A

【解析】

试题分析:

A.硝酸是氧化性酸,则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4H++NO3-=3Fe3++2H2O+NO↑,A正确;B.将少量氯化铁溶液滴入硫化钠溶液中生成硫化亚铁和S,即2Fe3++3S2-=2FeS↓+S↓,B错误;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钙,即ClO-+H2O+CO2=HCO3-+HClO,C错误;D.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碳酸钙、碳酸钠和水,即Ca2++2HCO3—+2OH-=CaCO3↓+H2O+CO32-,D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1.D

【解析】

试题分析:

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A错误;B、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浓硫酸干燥,也不能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C、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C错误;D、稀硝酸与铜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O,NO难溶于水,易被氧化为NO2,应该用排水法收集,D正确,答案选D。

考点:

考查气体制备实验方案设计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A、SO2与氯化钡不反应,通入H2S气体,SO2与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和H2O,A正确;B、氯气与氯化钡不反应,再通入CO2仍然不反应,B错误;C、氨气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通入CO2生成碳酸铵,从而又产生碳酸钡沉淀,C正确;D、SO2与氯化钡不反应,通入氯气,氯气具有氧化性,能把SO2氧化为硫酸,进而生成硫酸钡沉淀,D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A.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原理不同,分别是吸附、化合和氧化,A正确;B.同温同压下,两份相同质量的铁粉,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产生气体分别是氢气和NO,根据方程式Fe+H2SO4=FeSO4+H2↑、Fe+4HNO3=Fe(NO3)3+NO↑+2H2O可知二者的体积相等,B错误;C.将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NO2,NO2溶于水生成的硝酸能把SO2氧化为硫酸,从而产生硫酸钡沉淀,C正确;D.将足量Cl2通入NaBr、NaI的混合溶液中反应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溴、碘和氯化钠。

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碘升华,溴挥发,则剩余的固体物质成分为NaCl,D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4.C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向氯化镁和氯化铝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从ph=3.56开始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到溶液的pH=4.89,氢氧化铝沉淀完全,当溶液的pH=8.04时氢氧化铝沉淀开始溶解,到溶液的pH为8.93时,氢氧化铝继续溶解,而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沉淀的量增加,当氢氧化镁沉淀完,氢氧化铝继续溶解,所以沉淀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选C。

考点:

铝离子和镁离子的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沉淀的溶解平衡。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该混合物与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红色出现,说明溶液中含有Fe2+,无Fe3+,n(NO)=2.24L÷22.4L/mol=0.1mol。

硝酸的作用是起氧化剂和酸的作用,起氧化剂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0.1mol,则其酸作用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0.150L×4mol/L-0.1mol=0.5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Fe2+)=1/2n(NO3-)=0.25mol,若用一定量的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相同质量的该混合物,则得到的固体的物质的量是0.25mol,故选项C正确;

考点:

考查守恒方法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的应用的知识。

16.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没有有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即使是同一能级的电子,运动状态也是不同的,A错;处在同一能级中的电子,其能量是相同的,B错;根据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可知,在一个基态多电子的原子中,M层上的电子能量肯定比N层上的电子能量高,C错;根据洪特规则,如果某一能级上有多个未成对电子,它们自旋方向必然相同,以达到能量最低,D对。

考点:

电子的排布规则和电子的运动状态。

17.C

【解析】

试题分析:

A、三氯化硼的熔沸点较低,所以液态和固态时都不导电,错误;B、三氯化硼水解生成氯化氢和硼酸,所以溶液的pH减小,错误;C、BCl3中B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无孤对电子,所以为正三角形分子,为非极性分子,正确;D、三氯化硼分子中的B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物质性质、结构的判断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构成晶体的微粒之间的作用力,把晶体分为金属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①错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晶体不一定是原子晶体,如稀有气体属于分子晶体,也是由原子之间构成的,②错误;分子晶体的堆积不一定采取分子密堆积,如冰晶体中,因为存在氢键,每个水分子与4个水分子紧邻,③错误;SiF4、NaF、MgF2三种晶体分别是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离子晶体,所以四氟化硅的熔点最低,镁离子的半径小于钠离子,且带电荷数多,所以氟化镁的熔点高,④正确;金属键不一定只存在于金属晶体中,如石墨中含有金属键,⑤错误;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晶体中,⑥正确;水分子稳定的原因是因为水中的H-O键牢固,与氢键无关,⑦错误;SO2和SiO2晶体在熔化时破坏的作用力不相同,前者属于分子晶体,熔化时破坏范德华力,后者属于原子晶体,熔化时破坏共价键,⑧正确,所以答案选A。

考点:

考查对晶体性质的认识判断

19.C

【解析】

试题分析:

氨气是三角锥形,水是V形,故①不选;NH4+是正四面体结构和H3O+是三角锥结构,故②不可以选;NH3和H3O+都是三角锥形,故③可以选;O3和SO2都是V型,故④可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