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6353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docx

中药化学课程标准

《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标准(草稿)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1、本课程教学课程标准供高职高专中药专业使用。

2、中药是我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发挥临床功效是其中某些化学成分起作用。

《中药化学》是一门运用现代化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学科。

它是实践技能很强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中药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的主要任务是: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中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为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课程及从事药物生产、制备、检识和经营管理奠定基础。

同时,本课程也是培养中药专业同学具有基本科研意识和初步科研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中药化学》是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中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它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根据高专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检识(鉴定)和结构测定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还要涉及化学结构修饰及构效关系和中药成分预试验等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中药的性能、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并力求反映中药化学方面的新进展、新成就和新技术。

具体要求是:

1、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

2、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精制和检识(鉴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3、对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并能提出合理的提取方法。

4、熟悉部分常有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结构、性质、用途。

5、了解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6、了解光谱解析成分的原理和方法。

7、具有初步的中药化学成分的科研能力。

《中药化学》也是中药专业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学好中药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将对学习中药专业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中药特色,并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依照中药专业职业能力及岗位要求、统计分析中药行业具体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及素质,组织校内专业教师、校外工程技术人员和教育专家设计的。

其内容确定以掌握中药中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结构性质、完成中药提取分离和检识具体工作项目为出发点,根据高职高专学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工作任务的性质、工作流程和国家中药提取工等高级工种要求安排选取,同时考虑理论和实践一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

整体工作项目编排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具有典型性、可操作性。

课时安排144学时。

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及职业技能要求相一致,使学生具有胜任中药行业各工作岗位的必备知识及操作技能,主要达到中药制药高级工、中药调剂员、医药商品购销员和中药制剂质量检验员(QA)的要求。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根据高职高专中药专业确立的“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中药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具体分述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中药中各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分类、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精制和鉴定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

常用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及生物活性。

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的结构测定、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

了解中药化学在中药研究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的生源、分布及生物活性。

研究中药化学的一般途径和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

  正确掌握煎煮法、回流法、连续回流法和水蒸气蒸馏法等常用提取方法;具有分离、精制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技能;能熟练使用薄层色谱、纸色谱和各类化学检识试剂检测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具备常用鉴定试剂的配制能力;能正确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常用中药中有效成分能设计出合理的提取、分离、检识方法。

【素质教育目标】

1.专业素质巩固,具有热爱中药事业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具有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质量第一的观念(做药就是做良心)。

3、具有良好的药学专业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一切为患者解除病痛为服务宗旨)。

2、具体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熟练完成中药提取、分离精制和检识,中药调剂、中药炮制、中药经营管理等岗位所承担的具体工作任务,掌握中药提取方法选取、技能操作、提取物检识及相关理论知识及基本原理,同时形成做药就是做良心、质量第一的职业观念,具有对人民生命负责的情感,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技术及理论水平达到高级工技术标准,并获取中药各工种资格证书。

学生应达到的职业能力目标:

1、能熟练进行提取各工序的操作,具备具体分析、解决技术难点的能力。

2、具有及时发现提取分离过程中质量隐患、分析成因、预防的能力。

3、具有对各种溶剂、试剂使用量进行计算,以及绘制提取工艺流程图的能力。

4、具有正确使用和调节提取设备、器具并进行维护保养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5、具有对原料、溶剂、工艺用水以及提取物进行质量检测的能力。

6、具有使用现代中药提取机械设备;能独立完成提取物质量检测的能力。

三、内容及标准

(一)教学内容及标准

第一章 绪论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

了解研究中药化学的意义和发展概况。

明确本课程在中药专业中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教学内容】

第一节研究中药化学的意义

1.重点阐述中药化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有效成分的概念。

2.阐明研究中药化学的意义。

第二节中药化学发展史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提取、分离、鉴定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熟悉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定义和主要溶解性质。

了解中药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的一般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

能正确安装渗漉、回流、连续回流、蒸馏、减压蒸馏及水蒸气蒸馏装置。

具备TLC、PC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

1.重点阐述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定义和主要溶解性质。

2.简述中药中各类化学成分的结构。

第二节常用的提取方法

1.阐明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2.重点阐述浸渍法、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蒸馏、减压蒸馏及水蒸气蒸馏法的概念、适用范围、特点。

3.讲述渗漉、回流、连续回流、蒸馏、减压蒸馏及水蒸气蒸馏装置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第三节常用分离方法

1.重点阐明两相溶剂萃取法、结晶法、沉淀法、分馏法、各类色谱法的原理及在中药化学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2.讲述简单萃取法、薄层色谱、纸色谱、柱色谱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第三章 苷类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苷的定义、结构、分类和性质。

苷键的酸催化水解法和酶水解法。

苷类化合物提取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熟悉苷类化合物中糖的检识方法。

苦杏仁中主要苷的结构、性质及鉴定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

能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熟练进行苷的鉴定操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结构及分类

1.阐明苷的定义和结构。

2.重点阐述苷键原子分类法。

3.简述苷的其他分类法。

第二节理化性质

1.阐述苷的一般通性、旋光性和溶解性。

第三节苷键的裂解

1.重点阐述酸催化水解和酶水解。

2.简述碱催化水解和氧化开裂法。

第四节糖的检识方法

1.重点阐述糖的显色反应。

2.阐述糖的纸色谱和薄层色谱。

第五节提取及分离

1.重点阐述苷的一般提取方法和注意事项。

2.阐述苷的分离方法。

第六节实例

1.重点阐述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结构、性质及鉴定方法。

简述青黛。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

蒽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

大黄、丹参中所含主要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提取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光谱特征。

了解醌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醌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能力培养目标】

能运用连续回流法提取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大黄中蒽醌类化合物。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结构、分类及生物活性

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2.阐述苯醌、萘醌、菲醌的结构特点。

3.简述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和生物活性。

第二节理化性质

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酸性强弱及结构的关系及在分离中的应用。

2.阐述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升华性和溶解性。

第三节检识方法

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2.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TLC和PC检识。

第四节提取及分离

1.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2.阐明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离原理和方法。

第五节结构测定

1.重点阐述蒽醌类化合物的UV和IR光谱特征。

2.简述蒽醌类化合物的MS和1H-NMR光谱特征。

第六节实例

阐述大黄、丹参中所含主要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提取分离、鉴定及生物活性。

第七节含有醌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香豆素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秦皮中主要成分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熟悉简单香豆素的光谱特征。

木脂素的结构、分类和理化性质。

补骨脂、五味子、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了解香豆素和木脂素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香豆素和木脂素类成分的常见中药。

【能力培养目标】

能运用已掌握知识分析提取分离流程的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香豆素

1.重点阐述香豆素的结构、分类、性质、显色反应和提取分离方法。

2.阐述秦皮、补骨脂中主要成分的结构特征和生物活性。

3.简述香豆素的分布、生物活性和含有香豆素类成分的常见中药。

第二节木脂素

1.阐述木脂素的结构、分类和理化性质。

2.阐述五味子、厚朴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3.简述木脂素的分布、生物活性和含有木脂素类成分的常见中药。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黄酮类化合物分类、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检识反应和提取分离方法。

熟悉黄酮类化合物的UV光谱特征。

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特征。

槐米、葛根、黄芩中所代表性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生物活性。

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能力培养目标】

能运用煎煮法提取槐米中黄酮类化合物。

并掌握酸水解芸香苷的操作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结构、分类及生物活性

1.重点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2.简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和生物活性。

第二节理化性质

1.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酸碱性,酸性强弱及结构的关系及在提取分离中的应用。

2.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和溶解性。

第三节检识方法

1.重点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及及结构之间的关系。

2.阐明聚酰胺色谱和纸色谱在黄酮类化合物鉴定中的应用。

第四节提取分离

1.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提取方法。

2.阐明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离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第五节结构测定

1.重点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UV光谱特征及位移试剂在结构测定中的原理和应用。

第六节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挥发油的定义、化学组成、理化性质和提取分离方法。

萜的含义和主要分类。

熟悉环烯醚萜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理化性质。

薄荷、黄花蒿、穿心莲、紫杉、龙胆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

了解萜类生源途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挥发油的常见中药。

【能力培养目标】

能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教学内容】

第一节萜类概述

1.阐明萜的含义和主要分类法。

2.简述萜类生源途径、分布和生物活性。

第二节结构类型和分类

1.重点阐述单萜、环烯醚萜、倍半萜、二萜的结构类型。

2.阐述环烯醚萜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理化性质。

3.阐述穿心莲内酯、青蒿素、紫杉醇、龙胆苦苷的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

4.简述三萜类化合物。

第三节挥发油

1.重点阐述挥发油的定义、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

2.阐述挥发油的显色反应和TLC、GC检识。

第四节提取及分离

1.重点阐述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

2.阐述冷冻法、分馏法、化学法、气相色谱法分离挥发油。

第五节实例

1.重点阐述薄荷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

2.简述莪术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

第六节含有挥发油的常见中药

第八章 皂苷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皂苷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显色反应。

人参、甘草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性质、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

熟悉皂苷的结构测定。

柴胡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

了解皂苷的分布、生物活性和含有皂苷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能力培养目标】

能用化学方法鉴定酸性皂苷及中性皂苷。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结构、分类和生物活性

1.重点阐述甾体皂苷、三萜皂苷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2.简述皂苷的分布和生物活性。

第二节理化性质

1.重点阐述皂苷的发泡性和溶血作用。

2.阐述皂苷的性状、溶解性和水解性。

第三节检识方法

1.重点阐述皂苷元的显色反应。

2.简述皂苷的TLC、PC检识。

第四节提取及分离

1.重点阐述皂苷的沉淀分离法。

2.阐述皂苷和皂苷元的提取方法。

第五节结构测定

1.阐述甾体皂苷元的IR光谱特征。

α-香树烷型、β-香树烷型和四环三萜类的IR光谱区别。

2.简述皂苷元的UV光谱。

第六节实例

1.重点阐述人参、甘草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性质、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

2.简述柴胡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

第七节含有皂苷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第九章 强心苷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强心苷的结构、分类和鉴定方法。

熟悉强心苷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构效关系。

了解强心苷的分布和生物活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结构分类及强心作用的构效关系

1.重点阐述强心苷元的结构特点、分类以及糖及苷元的连接方式。

2.阐述强心苷糖部分的结构特征。

3.阐明强心苷的构效关系。

4.简述强心苷的分布和生物活性。

第二节理化性质

1.重点阐述强心苷的水解性。

2.阐述强心苷的性状和溶解性。

第三节检识方法

1.重点阐述强心苷中甾体母核、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及α-去氧糖的显色反应。

2.简述强心苷的TLC、PC检识。

第四节提取分离

1.重点阐述强心苷的一般提取方法。

2.阐述强心苷的分离。

第五节实例

1.阐述毛花洋地黄中强心苷元的结构类型。

2.简述西地兰和地高辛的提取。

第十章 生物碱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生物碱的含义、主要类型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和检识方法。

麻黄、黄连、苦参中主要生物碱的结构类型、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

熟悉防己、洋金花、乌头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了解生物碱的分布、生物活性及含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能力培养目标】

能用回流法提取防己中生物碱,并具有精制、分离及鉴定生物碱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结构及分类

1.阐明生物碱的含义。

2.重点阐述有机胺类、吡啶类、莨菪烷类、异喹啉类和吲哚类生物碱的结构特征。

3.简述生物碱的分布和生物活性。

第二节理化性质

1.重点阐述生物碱的碱性及碱性强弱及结构的关系。

2.阐述生物碱的形态、颜色、旋光性和溶解性。

第三节检识方法

1.重点阐述常用生物碱沉淀试剂的名称、沉淀条件及结果判定。

2.阐述生物碱的色谱检识。

3.简述生物碱的显色反应。

第四节提取及分离

1.重点阐述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2.阐明单体生物碱的分离原理和方法。

第五节结构测定

1.重点阐述霍夫曼降解的原理。

2.简述埃姆特降解。

第六节实例

1.重点阐述麻黄、黄连、苦参中主要生物碱的结构类型、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

2.阐述防己、洋金花、乌头中所含主要生物碱的结构类型和理化性质。

第七节含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见中药

第十一章 其它成分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鞣质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和除去鞣质的方法。

牛黄中胆汁酸类成分的结构特点、鉴定方法和提取分离。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

熟悉有机酸的分类、理化性质和鉴定方法。

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的主要性质及鉴定方法。

了解蟾酥、麝香、斑蝥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生物活性。

蜕皮激素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主要矿物药成分、功效及检测。

【教学内容】

第一节有机酸

1.阐述有机酸的结构及分类、理化性质和鉴定方法。

2.阐明羟基桂皮酸类衍生物的结构特点及金银花中绿原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物活性。

3.简述含有有机酸类成分的常见中药。

第二节鞣质

1.重点阐述鞣质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鉴定和除去鞣质的方法。

2.简述含有鞣质类成分的常见中药

第三节氨基酸、蛋白质、多糖

1.阐述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的结构、主要性质及鉴定方法。

2.简述氨基酸、蛋白质、多糖的生物活性。

第四节动物药和矿物药

1.重点阐述牛黄中胆汁酸类成分的结构特点、鉴定及提取分离。

2.阐述斑蝥、蟾酥、麝香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生物活性。

3.简述主要矿物药成分、功效及检测。

第五节蜕皮激素

1.阐明蜕皮激素的定义和结构特点。

2.简述蜕皮激素结构及活性的关系。

第十二章 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知识教学目标】

熟悉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一般过程、文献资料查阅方法和预试验的方法。

了解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法。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能力培养目标】

能掌握药学资料查阅方法。

具备常用鉴定试剂配制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研究过程

1.阐述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一般过程。

2.简述中药有效成分研究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第二节研究方法

1.阐述药学文献资料的查阅方法和预试验的方法。

2.简述中药活性成分筛选方法及鉴定的一般步骤。

(二)教学时数分配及安排

按照教学计划规定,本门课程的教学时数为144学时,其中理论88学时,实践56学时。

教学内容

总时数

理论教学时数

实践教学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2

第二章中药化学成分提取、

分离、鉴定的方法

20

12

8

第三章 苷类

4

4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16

8

8

第五章 苯丙素类化合物

6

6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18

10

8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16

10

6

第八章 皂苷

6

6

第九章 强心苷

4

4

第十章 生物碱

26

14

12

第十一章 其他成分

6

6

第十二章 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16

6

10

考核机动

4

合计

144

88

56

(三)实践教学环节及要求

实践教学是中药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

根据中药专业教学计划所确定的本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环节及要求如下:

教学内容

总时数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

时数

实践教学

方式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

第二章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鉴定的方法

20

20

实验规章教育、清点仪器薄层板的制备

中药化学实验操作技术

4

4

电教、教师指导、

学生操作

电教、教师指导、

学生操作

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16

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和分离

8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18

槐米中芸香苷提取分离及鉴定

8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16

八角中挥发油提取及鉴别

6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第十章 生物碱

26

防己中粉防己碱的提取分离及鉴定

12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第十二章 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16

中草药化学成分预实验

10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

考核

实验综合操作技能考核

4

学生操作、教师考核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在教学顺序上可适当调整,但不得破坏课程基本体系。

2、鉴于本课程的特点,建议采用“任务驱动法”和“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法”教学模式。

3、本课程教学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分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目标又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级。

凡属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均为教学重点,应使用不同的环节和方法,充分利用实践和电化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达到理解、掌握以至应用的目的。

属于了解的内容,可简要介绍或引导学生自学。

4、本课程教学标准中规定的理论及实践学时,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二)考核评价建议

为更好地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以满足职业能力要求和岗位技能要求,应加强平时考试和实训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平时考试 平时考试(占总成绩的20%)是在学生学习完每个项目后随堂进行,采取现场考核,每次考核成绩以百分计。

考核时主要对提取物质量进行评判分析,以了解学生对该类方法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学生考核成绩在80分以下尤其是技能成绩不足65分者,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给予一定的辅导、强化,再考核。

各次考核成绩之和的平均值即构成该生的平时成绩。

在进行组员考核的同时对小组间进行评比,即将各小组成员的每一项目成绩之和构成该小组的每一个项目成绩,对该班各小组进行排名,以促使各小组间的竞争、管理及该小组间同学的互帮互学,使其共同提高。

2、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20%)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应用情况。

期末考试分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10%)和实训考试(占总成绩的50%),以对学生该学期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全面综合测评。

通过加强平时考核,不仅能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对炮制品质量的评判分析能力,而且体现了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关爱,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树立了产品质量意识。

(三)教材编写建议

依据课程标准,从中药生产、制备、检测和营销过程的际情况出发,编写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引领、以项目为模块的技术教材,实现“教材及岗位操作规范一体化”。

教学内容按完成工作任务的逻辑顺序由易到难编排,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反映新技术、新工艺。

编写考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组织,先教学生做,再扩展相关知识,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文字表述通俗易懂。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中药化学实验实训室二-三间:

通风、设备齐全;中药化学预备室一间;中药化学试剂贮存和配制室一间(通风)。

2、中药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基本配置清单略

(五)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建议

1、《中药化学实验操作基本要求》录像片

2、相关教辅材料和行业标准,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人技术等级标准》(中医药)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实例》

《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中草药成分分离分析技术》

《天然药物提取分离技术》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河南科技出版社陈斌主编

 

药学系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