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18180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docx

初中地理八年级《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优秀教学设计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区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正确认识区域环境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

2.学会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洪涝灾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了解本区环境保护的有关方法、措施和法律法规等等,

3.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到人类的进步与环境问题的矛盾,学会分析本区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

4.培养正确的环境观、正确的人地关系等。

【教学重点】

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

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

1、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

2、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教学准备】

长江流域教学挂图;资料片:

话说长江;长江沿江地区不同的景观图片、自然资源分布图,相关教学课件等等。

课前准备:

1.分组:

将班级按4—6人分组,准备课堂讨论、分析资料、课堂活动等工作。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

资料片《话说长江》,长江流域地区的教学挂图,包括地形图、景观图、资源分布图和气候图等等。

3.教学演示平台,电脑、软件等。

【教学设计】

1.由教师和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提出需要讨论的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利用有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2.教师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借鉴;

3.就课文中提到的一些活动,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就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把握本节内容的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导入:

请学生欣赏一段录像片,大家体会一下片中介绍的地方有什么特色?

(视频:

长江中下游景观)

教师:

下面请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

谈自己对有关长江的感受。

教师:

从本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长江沿江地区的地理知识,第二节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

新课:

教师:

(将长江流域教学挂图布置好),我们学习某个地区或地带,首先要知道这个地区在什么地方?

具体包括那些范围?

下面,请大家看这幅挂图,结合课文上“长江沿江地带”图,在图上指出本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下面,请几个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

学生:

几个学生上来在挂图上具体介绍本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教师:

通过刚才几个同学的介绍,我们可以明确:

本区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东西长达3000多千米,南北宽度大约在长江两岸100~200千米,是一个典型的“带状”区域。

下面,请大家对这个地带的地理位置进行简单的评价,看本区的地理位置有什么样的优势可言。

学生:

分别用自己的观点评价本区的位置条件。

教师:

刚才大家对本区的地理位置进行了简单的评价,实际上,本区地理位置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是位于沿江地带,有着水上交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板书)

本区除了地理位置的优势外,在自然条件方面表现如何呢?

接下来,我们要从本区主要的自然条件表现来分析本区的自然条件特征。

请同学分组从“地形特征”、“气候条件”、“资源条件”和“长江水运条件”等方面,具体分析本区的自然条件的特征。

学生:

分组进行协作学习,讨论,分析。

教师:

下面请各组同学对本组的问题进行分析、介绍,谈谈自己组的看法。

学生:

分组介绍(略)

教师:

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肯定性小结。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板书)

地形条件:

低平、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且平原东西排列有利于农业、交通等发展。

气候条件:

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利于农业、水运等发展。

资源条件:

资源丰富,种类多,利于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发展。

水运条件:

黄金水道,我国最优越的内河航运,有利与沿海海运接轨等。

最后,请一名同学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小结。

学生小结:

(略)。

结束教学

 

此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阅读地图的知识和技巧,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教师加以点评,指出学生在指图介绍中的不足和优点。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条件对本区的地理位置条件进行评价,主要从沿江地带的位置优势评价。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资料、活动内容,教师提供的挂图、资料、课件等分别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得出各自的结论。

这是本课学生学习和活动的重点,教师对各组进行即时了解、指导等。

例如: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中设计的活动:

认识沿江地带东西地形差异和根据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回答问题这两个活动进行落实,完成,从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收集资料和信息能力等等。

 

每节课的最后,由一名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我们称之为“本课导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归纳学习资料的能力等。

 

板书设计: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本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

2、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区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正确认识区域环境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

2.学会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洪涝灾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了解本区环境保护的有关方法、措施和法律法规等等,

3.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到人类的进步与环境问题的矛盾,学会分析本区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

4.培养正确的环境观、正确的人地关系等。

【教学重点】

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

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

1、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

2、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教学准备】

长江流域教学挂图;资料片:

话说长江;长江沿江地区不同的景观图片、自然资源分布图,相关教学课件等等。

课前准备:

1.分组:

将班级按4—6人分组,准备课堂讨论、分析资料、课堂活动等工作。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

资料片《话说长江》,长江流域地区的教学挂图,包括地形图、景观图、资源分布图和气候图等等。

3.教学演示平台,电脑、软件等。

【教学设计】

1.由教师和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提出需要讨论的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利用有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2.教师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借鉴;

3.就课文中提到的一些活动,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就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把握本节内容的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知识,认识到本区特有的位置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些条件不仅可以发展本区经济,形成我国著名的长江经济带,而且由于本区的特殊的位置条件,对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作用呢?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学习研究。

新课:

教师:

(在黑板上书写一大“H”字样)我们都认识这个字母吧,它是英文中的第八个字母,从它的结构上看,是由简单的一横,两竖连在一起,大家能看出其中的这一横在整个字体中的作用吗?

(请学生发表见解)

学生:

发表各自的看法。

(略)

教师:

对,中间的这一横就是连接左右两竖的一根纽带。

起到了承接的作用。

现在,如果我们将中间的一横换成我们的长江沿江地带,将右边换成东部沿海地带,左边换成西部地区,你能具体说说这三个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吗?

请大家进行分组讨论,得出各自的结论。

学生:

进行小组讨论学习。

教师:

请同学谈谈自己的观点。

学生:

学生代表发言。

(略)

教师小结:

对,长江沿江地带在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之间的作用就像是“H”字母中的一横,也是一条纽带的作用,起到了承东启西的作用。

这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中的一部分。

二、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板书)。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作用,对各区经济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也是我们认识区域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另一方面,长江沿江地带在借助长江河流的作用下,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

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最具活力。

与此同时,位于长江南北众多的支流和其他一些交通干道周围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本区有何不同和关联呢?

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活动来进一步认识以下:

请同学分组讨论将课文中的活动1、2。

然后由各组同学介绍本组的活动和学习情况。

学生:

分组进行活动。

教师:

下面请同学来介绍本组的活动情况和讨论的结论。

学生:

代表发言(略)

教师总结:

正是通过长江南北的众多的支流和连接南北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本区将自身的经济技术优势向南北地区进行辐射,使南北经济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一条沿江产业带。

这样的例子在世界其他地方也很普遍,例如,欧洲著名的莱茵河周围就形成了一条世界性的沿河产业带。

(教师播放有关资料片,介绍欧洲莱茵河沿河产业带。

教师:

好了,下面请我们的小导游进行本课导学。

学生:

本课导学(略)。

结束新课

 

教师在介绍这些内容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引入,不要直接从书上出找答案。

 

教师指导学生在认识区域时要注重学习区域地理的一些方法。

 

教师:

深入到学生小组讨论活动中,进行适当指导等。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汇报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对不太相关的内容及时加以控制,防止消耗过多的时间。

对活动2中提到的有关观点,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观点,只要有道理就要加以表扬,没有谁是谁非的严格界限。

 

板书设计: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区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正确认识区域环境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

2.学会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洪涝灾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了解本区环境保护的有关方法、措施和法律法规等等,

3.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到人类的进步与环境问题的矛盾,学会分析本区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

4.培养正确的环境观、正确的人地关系等。

【教学重点】

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

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

1、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

2、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教学准备】

长江流域教学挂图;资料片:

话说长江;长江沿江地区不同的景观图片、自然资源分布图,相关教学课件等等。

课前准备:

1.分组:

将班级按4—6人分组,准备课堂讨论、分析资料、课堂活动等工作。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

资料片《话说长江》,长江流域地区的教学挂图,包括地形图、景观图、资源分布图和气候图等等。

3.教学演示平台,电脑、软件等。

【教学设计】

1.由教师和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提出需要讨论的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利用有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2.教师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借鉴;

3.就课文中提到的一些活动,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就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把握本节内容的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长江的纽带和发射作用的知识,认识到河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在长江河流沿江地区,许多城市的形成也要归功于河流,例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就与长江的关系密切。

今天,我们就要讨论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城市问题。

新课:

我们都知道在长江的沿江地带,从上游到下游依次的大城市有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那么,这些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如何依托长江的?

其他沿江地带的城市分布情况与这四个城市的关系又怎样呢?

让我们首先来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教师:

下面请大家根据“长江沿江地带城市的分布”图按小组分别研究重庆、武汉、南京和上海四个城市在长江中的分布情况,讨论这些城市的分布与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及周围地区的其他哪些条件有密切的关系?

学生:

分组讨论学习。

教师:

好,下面请大家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每组同学可以指派代表到讲台来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也可以几个人上来,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

学生:

分小组展示成果。

教师小节:

刚才大家的汇报很好,充分展示了我们协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也体现了我们比较高的综合学习能力,在大家结论的基础上,我们大致可以得出这些结论:

1.重庆位于四川盆地、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上,是长江和汉江、京广线与长江的交汇处;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有京沪线和长江交汇,临江近海,距入海口380公里左右;上海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有长江的最后一个支流——黄浦江和京沪线、沪杭线等交汇,又是沿海地区。

2.这四个特大城市是本区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本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在四个特大城市的基础上,分别形成了以他们为中心的四个城市群,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城镇密集,密度大。

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

总之一句话:

长江是这些城市得以建立和发展的生命线。

(板书: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教师:

不仅如此,长江还为这些地区的经济支柱——工业的发展和工业地带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下面,我们继续了解本区主要的工业地带及其分布、特点等知识。

(板书: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还要请大家进行讨论学习,我们提供讨论的主题:

1、本区主要的工业基地的分布与城市的关系任何?

2、本区工业基地的主要类型与哪些条件关系密切?

3、各工业基地从规模大小、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有哪些区别?

等。

这次我们的资料是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如:

“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分布图”,“长江沿江矿产资源分布图”,主要的工业城市、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等。

学生:

分组学习主要的工业基地、主要的工业城市、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等等。

教师:

请学生就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略)

其实,就长江沿江地带本身而言,在不同的地区也存在有不同的地区优势和差异,在本区内部,也有一个如何加强区内协作和联系的问题,课文中就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活动,我认为比较好,请大家来讨论一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生:

讨论课文中的活动“长江沿江地带的相互协作”

教师:

请大家来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法和建议,供学生参考。

本课导学:

(略)

学生研究学习的资料包括教师提供的有关地图、课件、学生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等,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

对其中负责讨论上海的小组要提醒他们注意课文中的活动安排,请他们将上海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推动作用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在介绍时要重点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学生在展示时,要求他们注意使用地图和有关课件、资料等,可以多人合作。

1、要求学生能从图中指出主要的工业基地,指出“钢铁工业走廊、汽车工业走廊”主要包括的城市。

2、要求学生考虑形成这些工业基地和工业走廊的主要原因。

可以将这个活动作为课堂讨论的内容,也可以将其作为课下讨论的话题,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时间来灵活掌握,但一定要求学生能提出书面的解决方案来在班级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三、沿江地带的城市

四、沿江地带的工业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区主要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正确认识区域环境对人们的生活的影响,

2.学会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防治洪涝灾害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了解本区环境保护的有关方法、措施和法律法规等等,

3.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到人类的进步与环境问题的矛盾,学会分析本区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

4.培养正确的环境观、正确的人地关系等。

【教学重点】

1、在地图上指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区域位置、范围;

2、认识本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教学难点】

1、对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认识;

2、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本区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等等

【教学准备】

长江流域教学挂图;资料片:

话说长江;长江沿江地区不同的景观图片、自然资源分布图,相关教学课件等等。

课前准备:

1.分组:

将班级按4—6人分组,准备课堂讨论、分析资料、课堂活动等工作。

2.教师准备有关资料:

资料片《话说长江》,长江流域地区的教学挂图,包括地形图、景观图、资源分布图和气候图等等。

3.教学演示平台,电脑、软件等。

【教学设计】

1.由教师和学生针对课文中的知识提出需要讨论的相关的问题,由学生利用有关资料,通过阅读、分析、归纳等方法,提出各种不同的见解和意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发言,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2.教师就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学生参考、借鉴;

3.就课文中提到的一些活动,进行分析、讨论,还可以就老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等展开讨论,让学生充分把握本节内容的课程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提示和建议

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知识,主要了解的是本区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区内外的辐射和推动作用等,主要是在了解对本区发展有意义、有利的方面,但我们在看到本区不断兴旺发展的同时,也一定要清醒地看到,正是在我们大规模的开发利用长江时,本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地加剧,正在成为我们发展的一大障碍,下面,就让我们来正视一下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生态环境问题。

新课:

播放有关98年抗洪救灾的记录片,请学生重温当年的危险时刻。

教师:

看了刚才的这段录像,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能谈谈吗?

学生:

一些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略)

教师:

那么,今天我们如何来正确地看待当年这场洪灾的原因呢?

请同学来谈谈。

学生:

发言(略)

教师:

下面,请大家来全面地了解一下长江沿江地带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诱发这些灾难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首先,请大家收集有关本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学生:

利用课文、资料、课件等收集有关问题。

教师:

请大家总结。

学生:

发言(略)

教师:

大概可以总结为如下一些,

1、水土流失

2、河水污染

3、酸雨及大气污染

4、严重的洪涝灾害等等。

接下来请大家以课文中的活动为基础,提出在如何解决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请大家以小组讨论为主,分别就课文中提到的三个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提出自己认为比较重要而课文中没有提到的问题。

学生:

分组讨论学习。

教师:

请大家来交流自己的方案。

学生:

发言(略)

教师总结:

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看法制成课件,向学生展示。

(略)

本课导学:

(略)

没有这些资料片,可以用一些有关方面的新闻报道来向学生介绍,让他们重温这一段历史。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教师自己也要收集一些相关课件向学生展示。

教师要将问题落实到具体的小组,由他们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方案,在班级进行交流。

由于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方案不局限某种或某些,教师在总结是要充分肯定学生中有价值的一些方法和方案,可以将其中好的方法和方案收集起来,作为学习和利用的资料。

板书设计: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五、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