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26063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docx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

《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与思考》

以文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其突出的意义、地位、作用,已被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构成要件,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专章中开宗明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一、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

文化在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中的位臵,日益显现,与时俱进。

在许多国家,文化已成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早在十多年前,意大利的文化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达到20%左右。

英国近年文化产业平均发展速度近两倍于经济增长率,年产值达到600亿英磅,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

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是我们都知道的,“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曾经叫得很响。

但现在,日本娱乐业的经营收入也已超过了它的汽车工业产值。

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四分之一是文化企业,xx年文化产业出口创汇达到720亿美元,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创汇行业。

而我国则相对显得总量小,规模不大。

如,xx年我国出版的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加电子出版物的总销售收入为1138亿元人民币,而德国贝塔斯曼一家出版公司的年营业额就达300多亿马克(折合人民币1110亿元)。

这大约可以说明,文化事业的强弱,文化产业的强弱,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力的强弱。

在文化产业相对起步较晚的国内,也有成功的例证。

中国最具力城市排名,上海综合因素多,优势明显,理所当然为第一,而紧随其后、高于广州的是深圳。

除了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20年开放的经济实力、不安现状的进取精神等等条件外,一举把“文化沙漠”的帽子扔进太平洋、以全国售书总量第三的文化也是其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长沙的“工业经济”并不发达,工业对gdp的贡献远远低于昆明、西安、长春等城市,可“经济洼地”的长沙由于全力打造“文化高地”,由于文化产业的带动,长沙的国内生产总值便逐年上升,相继超越了这些城市。

连续六年,长沙文化产业保持了15%

1以上的增长速度,文化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多达58家,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28家,超过亿元的企业有12家。

看待文化,若仅仅着眼于文化产业,着眼于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目光未免太狭窄了些。

文化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品位。

搞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城市综合因素的竞争。

看一座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品位,看它的人文环境,看它的文化。

现在各地都在加大发展力度,城市都很漂亮。

倘若硬件相当,那么软件决定胜负,城市最终以文化比高低、论输赢。

二、苏州城市文化发展现状

现在的苏州呈现着三种文化形态。

传统的吴文化,外来人口带来的区域文化,以及欧美日兼有的外来文化,多元文化交融互动。

文化已成为投资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81家进驻苏州建立了180多家企业。

台湾也有118家企业落户苏州。

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文坛贤能辈出。

绘画、书法、篆刻、诗文,在苏州流派纷呈。

评弹、昆曲、苏剧被喻为苏州文化的“三朵花”。

已有400多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戏曲之母”;评弹是用苏州方言表演的说唱艺术,已在江、浙、沪流传了300余年。

苏州的工艺美术闻名中外,苏绣与湘、蜀、粤绣同被誉为我国的“四大名绣”;桃花坞木刻年画与天津杨柳青木刻齐名,世称“南桃北杨”;苏州的缂丝、雕塑、宋锦、玉石和红木雕刻等,各有千秋,巧夺天工;苏州以园林著称,xx年和xx年,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9个古典园林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一个城市挂有9块世界文化遗产的牌子举世罕见。

这里文化历史遗存处处,古城门,古园林,古街,古镇,粉墙黛瓦,庭院深深,古韵悠悠。

苏州利用文化遗存的优势,开发建设了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一跃而为苏州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比如,将古城、名镇、园林、胜迹、人文、工艺等制作成书刊年画、影视光盘等外宣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了文化建设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发

展的后劲。

苏州也是一座经济发达、高度开放的现代城市。

仅去年,人均gdp就达3200美元,总量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七位,还吸纳了200多亿美元的国际资本,这里已成为全国瞩目的一块热土。

苏州是丰厚而多元的,走进苏州,每一个人都会有共同的体验与感受:

这里幽静与繁华共存,坚守与开放兼容,传统与现代互动。

多年来,苏州特别注意处理好保护古城风貌和现代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xx同志就对全面保护苏州古城作出过重要批示。

国务院在关于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也明确指出,要全面保护古城风貌和优秀文化遗产。

根据这个精神,苏州按照“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对古城分期分批进行保护性改造和综合整治。

同时,在古城西面建设总体规划53平方公里的苏州新区,在古城东面与新加坡合作开发建设总体规划70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形成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带状城市格局,为古城保护和建设现代化新型城市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苏州市委、市政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新的理念:

静止的保护只能使古城变成一个没有生气的“木乃伊”,只有在发展和振兴中保护,才能使古城成为一个繁荣的活“化石”。

xx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一期投资2.4亿元综合整治观前地区。

观东,集中保留和修缮了民国以来有价值的建筑;观中,以玄妙观正山门为中心,周边形成了完全保持传统风格的文化区;观西则以精品店为主,洋溢着现代化气息。

随后完成的二期改造工程,使吃、住、行、游、购、乐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碧凤坊美食街和太监弄美食街连成一片,临河的“苏州人家”旅馆让外地人体验地道的姑苏家居,新增辟的停车场、市民广场给游人带来了方便和休憩的空间……整治后的观前街人气兴旺,更加繁荣。

数百个中外商家毗邻而设,商品种类丰富,消费层次鲜明。

老字号风光依然,新商家大批涌入,肯德基、必胜客等洋快餐也纷纷前来抢滩。

管理部门统计,改造后,观前街日常人流量近12万人次,节假日高峰

时竟达35万。

这里的营业额以25%的增幅快速增长。

整治后的观前街,激活了古城的中心商贸旅游区。

从xx年起,中国与新加坡共同投入79亿元资金进行苏州工业园区基础建设,使这块原先水塘片片、阡陌纵横的水乡变成了一个国际资本的投资热土和居住者的乐园。

在古城西侧,苏州新区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区也显现出勃勃生机。

狮子山麓的苏州乐园一改苏州旅游项目的传统特色,以其现代感和参与性成为苏州旅游的新亮点。

苏州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显现了苏州人开放的世界性眼光。

新城的建筑也融合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色彩以黑、白、灰为主,淡雅和谐,在空间处理和建筑材料上与传统风格相呼应,新城区与古城的内在神韵得以贯通。

三、苏州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大潮扑面而来的新世纪,各地区都在思考、制定区域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高度重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要更新观念,把文化发展放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臵。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中心,各地都在殚精竭虑地思考如何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

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不仅只有经济一种手段,还需要逆向、发散思维,反弹琵琶,文化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行为的制约和影响有时比经济本身的因素更重要。

就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看:

文化产业的开发是全球生产力发展的一个趋势,大量的劳动和资本不是继续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等活动中。

文化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经济建设课题,也是文化建设课题,离不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与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技术及伦理道德即文化的支撑。

大到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小到企业生产与管理、名牌产品的创立,都是非常复杂的文化活动,需要综合知识结构。

尤其是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文化底蕴与储备显得至关重要。

没有文化的配合,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

其次,遵循正确的原则、方针,促进区域经济和城市文化协调发展。

一是并重与同步原则:

经济与文化是每一个区域发展的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因此,要坚持两者发展并重。

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发展要相互促进,以达到文化带经济、经济促文化,两个文明建设双翼齐飞。

在具体发展规划中,要坚持同步原则,同时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目标、方案,使之成为一个发展整体。

二是系统与战略原则:

一个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统一配合,协调一致。

三是继承与创新原则:

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东西,积极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形成过硬的名牌项目、产品和产业,防止简单机械照搬和复古倾向。

第三,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富有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产业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挖掘文化资源为基础,以形成产业特色为指导,以

一、

二、三产业为依托,以生产经营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为内容,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新兴产业。

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产物,是适应社会发展各方面要求的结果。

在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公民素质、规范文化市场、平衡产业结构、开拓就业渠道、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四,积极推进文化产业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政府宏观管理机构要更多地体现综合性的大文化的管理机制和领导方式,为改变文化产业条块分割、各自为战、小而散的状况创造体制条件;并以资本为纽带,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加强文化综合部门与经济综合部门的有机结合和互相联系,以实施科学高效的指导和管理,促进文化与经济的互融互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形成统一高效的信息中心、物流中心、金融中心,为实现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创造条件。

第二篇:

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

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工街道各社区通过日益丰富的社区文化建设,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融洽了居民关系,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

按照相关安排,近期,我们对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新工办事处位于位于市区中部,东、北接红旗街道办事处,南靠永兴街道办事处,西与建设街道办事处毗邻,是市区的中心地段,商业网点聚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辖区面积1.63平方公里。

辖区有社区3个,有7750户2xx人。

二、具体做法

近年来,街道从辖区实际出发,建立了党工委统一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各方面分工负责的社区文化建设领导体制,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以逐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宗旨,以宣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充分利用社区资

源,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是以制度促文化建设走规范化发展。

街道办事处先后制定了文化站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社区文化工作制度、文化指导员工作制度、业余文化活动培训制度、文化活动室工作制度、文体器材管理制度等,从而使街道文化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

二是以地理优势推动社区文化发展。

由于地处市区中心地带,辖区地域较大、人口密集、居民层次多样化等特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为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发挥社区优势,把群众文化事业发展,文化设施完善,丰富活动内容,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列入到“三个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中,将社区的精神风貌、建设成就、服务宗旨等内容融为一体,从而振奋了群众精神,凝聚了社区居民的人心,使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生机勃勃,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三是以阵地建设吸引人才,提升社区文化品味。

街道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文化需求和创造一个优良的活动环境,新兴社区2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场所,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现已竣工投入使用,同时,经我办和相关部门协调,该活动场所的社区劳动就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残联康复指导站已启动实施;新华社

区6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场所目前现已竣工投入使用,为今后开展社区各项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展的各项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满足了居民群众对文化生活多元化的需求,从而带动了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等文化的发展,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问题

街道文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全国、全自治区、全市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总体,以及政府的要求来看,工作还远远不够,其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还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迫切需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虽然新工办事处的社区文化在近年来有所发展,但距现代化大都市对城区的要求相差甚远,基础建设仍需加强。

其一:

目前文化阵地面临的是独立使用少,混合型占多,且面积狭小。

大部分社区由于没有自身独立的和固定的活动阵地,一些社团很难在辖区内立足,其流动性和随意性很大,社团成员缺少归属感;其二,依目前新工街道的现有设施设备,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不利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社区成员缺乏认同感,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

2.大部分社区文化社团活动模式陈旧,活动层次单一,局限于玩一玩、乐一乐,没有创新性。

还有一些团队,其组合的随意性很大,活动质量一般,在精品、特色文化打造上还比较乏力,没有形成一些在全区叫得响的品牌文化活动,多数文化活动一般化,地方特色不突出,有影响的文艺作品创作还十分欠缺。

3.文化活动经费投入不足。

其一,随着活动队伍的不断壮大,活动人员不断增加,下企业、进社区、进学校的交通费逐渐增大;其二,随着室内活动室面积增大,水、电、暖等费用不断增加,使得街道在开展一些大型活动上,捉襟见肘,严重地制约了活动的开展。

4、目前,辖区内单位众多,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分配不均,实现社区内的资源共享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1.在大力提倡提高都市文化品位的宗旨下,社区文化建设已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街道、社区、文化部门要通过普及提高与组织引导,积极有效地开展文化活动,让社区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寓教于乐,提高素质,陶冶情操。

2.街道与街道之间、社区与社区之间、文化团体之间、街道与文化部门之间,要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交流和沟通,逐步提高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文化骨干的水平。

3.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利用资源共享这一优势,通过文化活动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农村来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4.各级领导要注重社区文化建设,制定工作计划要倾听来自社区的呼声,要做到因需而为,实现社区文化的新突破。

第三篇:

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一、课题的产生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提出的伟大战略部署。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

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文明、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总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当中,无论是作为教师的我还是作为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摸索,并将调查资料向学校有关领导进行反馈,作为学校发展的参考资料。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

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进行,即小组讨论分工、资料收集整理、方案设计阶段、调查研究阶段。

㈠小组讨论、分工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潜在动力,但也存在依赖、逃避的心理。

教师应设法让学生明确整个过程是要求他们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所以必须完全独立地完成全过程,让其感觉到这是一次充分发挥个性特长、自我完善、争取成功的机会。

我们是通过集体动员和个别动员来达到目的的。

㈡资料收集整理

课题确定后,组员们讨论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研究的第一步便是文献查阅。

文献查阅主要分为二个阶段。

首先,五位组员利用课余时间来到学校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分头寻找,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摘录下来。

由于学校图书馆过于简陋,存书不多,一天下来大家累得半死,查找的资料不全。

为了能获得更广泛丰富的资料,我们还进行了分工,两位同学负责上网浏览查询,另外三位则在校图书馆中进一步查找。

负责网上查询的同学到各大网站进行了搜索,例如我们在XX网(baicu)、google网站上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关键词检索到许多“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论文,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的论述;我们还在新浪网()上查询到与校园文化定义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了解到这一课题背后的重要意义。

另外三位同学也摘录了许多与校园文化相关的资料,进行分类汇集。

文献查阅为进一步的研究作好了充分准备。

文献查阅的第二个阶段在校园内考察与小组研讨后进行的。

经过了小组研讨和调查,组员们对于课题的研究已经形成初步认识,对于论文的框架也达成了一致意见。

但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科学、更完善,组员们再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资料收集和查询,为深入研究作了必要的资料补充工作。

㈢方案设计阶段

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归类、整合、分析。

学校校园文化现状调查小组成员首先对其摘录的资料进行归类;接着再网络上的论文资料对材料进行进一步的归类汇总;最后是整理,归纳出整个校园文化涵盖的三大部份的情况,设计《南靖二中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问卷》。

利用课余时间,对全校高中部、初中部的学生分发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的统计。

本次调查由全体成员协手合作,在调查进行中,各成员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顺利的完成了本次调研,体现了协作、团结精神。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回收率99%;调查范围包括我校高中部120份、初中部80份;整个调查问卷分为三部份16小题的问卷,问卷回收后,经过统计、总结,做成了科学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见附件一)

㈣调查研究阶段

通过调查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对待生活中的各项问题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

我校通过制定校训、学唱校歌,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营造正确、健康的舆论氛围,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赢得了同学的肯定;学生对学校开展文娱活动、第二课堂活动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但也存在部份令人忧虑的问题:

——学校缺乏对体育活动应有支持力度,且在学生心目中以为学校领导不支持体育活动;——心理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人认为有必要进行心理咨询,而我校的心理咨询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

作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问卷调查为我们了解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提供了重要依据,也对我们下一步撰写调查报告作了必要的资料补充工作。

三、报告撰写阶段

我们小组论文的思路在第四阶段的小组研讨中已基本形成,最后由组长田志远李冰执笔完成研究论文。

(学生研究论文见附件二)

定稿后的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

一、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调查

二、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三、关于我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进一步改进的环节

四、关于进一步搞好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建议

我们总述了这项研究的意义和明确校园文化的内涵,接着从我校校园文化现状上谈起,介绍了我校校园文化的特点,结合调查问卷所得出的结论,探讨了如何继承和完善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最后小组讨论作了一番总结,提出关于搞好我校校园文化的几点建议。

我们的论文不仅通过调查提出问题,更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例如在“研究校园文化的意义和校园文化的含义”这一节,我们以校园文化为例,自己提出校园文化应包括“校歌、校训等精神形态文化”的观点。

四、我的几点体会

近几年来一般的学校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我校也有多年的历史了。

研究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所需的主体精神与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和书本,走向社会,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分工协作精神;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追踪观察、专家座谈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深入钻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任何事情都得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在初期其劣势可能会更突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优点才会有慢慢的显示。

由于我和学生都是第一次,在学习过程中浪费了时间,走了许多弯路,也没有得到什么结果。

让我高兴的是虽是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指导,但我们五位组员相互协作,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活动对于我们今后进行课题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尝试。

我们所获得的许多资料和建议,并未完全得到学校的认可,但却为我们了解研究性学习、研究校园文化建设课题提供了帮助。

当然,初次尝试课题研究,不足之处在所难免。

我们所提出的观点还不够成熟,课题的纵向挖掘不够深入,论文也比较稚嫩,但我们都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题研究。

五、评价及反馈

10月份,老师对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对本次活动中的收获进行反馈。

㈠关于学校物质文化形态建设

在有关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份同学对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基本上比较满意。

有89%的同学认为学校校园环境整体状况良好。

这充分说明了,学校近两年来所提出的“平安校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但是,从同学们所提的建议来看,有一大部份同学对食堂、小卖部和厕所报有很有很大的意见。

主要表现在:

食堂饭菜不可口,卫生状况差,偶有发现菜里面有虫子;小卖部老板对待同学的态度差强人意,且东西价格比校外要贵许多;由于学生数的增加,俗话说人有三急嘛。

人多了而厕所很明显就不够用了,建议图书馆后的厕所应迁移,上课时厕所的传来的味道实在太难闻了。

㈡关于学校制度文化形态建设

从这份调查报告反映的结果看,我校学生面对学校制度与执行之间的问题时处于比较复杂的心理状态。

整体看来,学生对学校管理的整体评价认为好的占64%,而认为不好的占36%;在问题15中你是否有过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时有67%的人回答没有,33%的人曾有过。

具体来讲,学生比较能够遵守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但在生活细节上不够注重。

比如有近40人曾经穿过拖鞋去上课、没有佩戴胸卡;13人偷偷去上网;3人有过早恋的经历。

综上所述,我们学校的同学们在遵守纪律方面大多能自学遵守,总体上体现了同学们良好的精神风貌,但个别在对待校规方面存在一些需要重视、改进的地方,希望能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注意。

比如早恋现象。

㈢关于学校精神文化形态建设

问卷的第三部份主要是从学校精神文化形态建设的调查,问卷中第

7、8题中,认为文艺活动做得较好的同学占50%,认为体育活动做得较好的同学占29%;而认为不好的,研究性学习占了49%,体育活动占34%。

第10题中,调查同学的课外体育活动时,67%的同学偶尔会参加体育活动,29%的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从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仅占4%。

当问及是否支持学校举办运动会时有83%的人表示非常支持,15%认为无所谓,仅有1%的人持反对态度。

当问及是否知道学校心理咨询室时,63%的同学知道,27%的同学听说过,10%的同学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心理咨询室的存在;同时问及上否有进行心理咨询的必要时,61%的人认为有必要,16%的人认为没必要,21%的人认为无所谓。

从以上的调查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我校对第二课堂学习和文艺活动比较重视,学生对研究性学习不够积极,学校对体育活动不够重视。

但是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令人担忧。

这次调查,希望能为学校领导进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