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2697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docx

高中语文高三名校江西省八校届高三联考语文

抚州一中赣州一中

2009年江西省吉安一中九江一中联合考试

萍乡一中新余一中

宜春中学上饶县中

高三语文试卷(2009.4)

命题学校:

抚州一中审题学校:

萍乡中学

总分:

150分时间:

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桔梗 豆秸  诘问 佶屈聱牙

B.粳稻 腈纶  茎叶 蚕食鲸吞

C.漯河 一摞炮烙大大落落

D.妊娠烹饪任用色厉内荏

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翔实煞风景秀外惠中终南捷径异曲同工

B.缘份名信片永葆青春开源截流以身作则

C.白晰显相管班师回朝民生凋敝各行其是

D.坐镇白内瘴首曲一指仗义执言兵荒马乱

3.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对许多问题都是摸清来龙去脉,先探索规律再做研究,做到探囊取物。

B.苏州昆剧院来抚州演出青春版《牡丹亭》,在汤显祖家乡掀起了一股《牡丹亭》的轩然大波。

C.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我国著名兵乓球运动员张怡宁不论比分领先还是落后,都不动声色,体现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D.对北京而言,2008年奥运会不仅是一场运动会,它宣告了古老的北京以黄钟大吕般的公众形象登上当今世界舞台,清除了人们对中国的陈旧认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句是()

A.2008年9月26日10时20分,航天员翟志刚和刘伯明开始在神舟七号飞船轨道舱进行轨道舱状态检查和舱外航天服的测试与组装。

B.去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在灾区九所帐篷学校的黑板上亲笔写下“多难兴邦”。

这对于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同胞该是多么沉重而严肃的承诺和告慰。

C.1996年和2008年,庐山、三清山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景观”和“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庐山、三清山相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扩大了我省在世界的影响。

D.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使出重拳,采取强力措施拯救危机,但能否奏效,还很值得怀疑。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西方一位哲人说,只有饱经沧桑的老人才会领悟真正的人生哲理,同样一句话,________。

对此,我不能全然苟同。

哲理产生在两种相反力量的周旋之中,________。

________,都是在中年完成他们的思想体系。

①出自青年之口比出自老年之口轻薄百倍

②出自老年之口比出自青年之口厚重百倍

③因此它更垂青于中年人

④因此中年人更受到它的钟爱

⑤世上一切真正杰出的人

⑥世上一切真正杰出的哲学家

A、①④⑥B、②③⑥C、②④⑥D、①③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2009年,天空飘起人造云

儒勒·凡尔纳在1889年写的小说《2889年一个美国新闻界巨子的一天》中对未来景象作了各种畅想,其中就有人造云。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授莱昂·布雷尼希表示,这个梦想很快就要成为现实。

布雷尼希正和以色列的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可能在2009年投入使用的云朵制造技术。

墨西哥城,2005年。

这个大都市是地球上众多“热岛”之一:

城市中的黑色沥青路面吸收着太阳辐射,使市区气温比周围地区高了5至10度。

热空气和水蒸气上升到大气层高处,在那里凝结成云。

布雷尼希的“基善”计划模仿的正是这种“热岛”效应,基善(Geshem)是希伯来语中“雨水”的意思。

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的“基善”计划打算在靠近海洋的地区选择一块两平方公里的颜色较暗的地面,吸收太阳光热量,模仿云的形成过程。

试验区的气温升高后就会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上升,水蒸气上升到约1000米高度就会形成云,并产生降雨。

目前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向天然云层喷洒碘化银,增加云层中的水分,从而达到人工降雨的效果。

但是“基善”计划希望能够达到人工制造雨云的目的。

该计划的首个实验将在以色列的一个荒漠中进行,到2009年完成,将花费大约一亿美元资金。

“基善”计划是一大创举,因为它的目标是制造一片云,但其实很早以前人类就已经在无意中制造出了人造云。

这是因为在大海里航行的大轮船和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它们的烟囱和引擎在大气层里洒下微粒,成为水滴的凝结核,也就是说,这些微粒使水汽在它周围凝结成云。

这就是我们在天空中看到的像白带子一样的云。

尽管普通人对此不加注意,这一现象对科学家来说却意义重大。

这些人造云覆盖了地球0.1%以上的面积,并且已经被证明能够对气候产生影响。

威斯康辛大学白水分校的科学家证实,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9月11日至14日期间美国下令停止一切商业飞行,科学家将这段日子的气温与前30年空中运输正常进行的同时期相比,发现这段时间美国全国平均气温上升了1.1摄氏度,气温上升情况在原来空中交通比较繁忙的墨城更加明显。

这是因为天空中的人造云具有隔离效果,它们反射阳光,使部分太阳热量无法到达地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去年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声称,微粒在云朵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个“锚”,它有利于水滴的形成,但同时也使水滴变得更小,即重量太轻,不容易成为雨落到地面。

结果就是云层的厚度增加了,向空中反射的辐射更多,但是下的雨却少了。

某些科学家将此作为遏制全球变暖的方法之一:

如果云层向空中反射更多的太阳光,到达地面的阳光将会减少,这意味着可以抵制温室效应,让天气变得凉快一些。

代价是,雨下得少了。

6.对“基善”计划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布雷尼希正和以色列的科研人员共同研究在2009年投入使用的云朵制造技术。

B.“基善”计划已经在靠近海洋的地区选择了一块两平方公里的颜色较暗的地面,吸收太阳光热量,模仿云的形成过程。

C.从现在到2009年,“基善”计划的全部实验将在以色列的一个荒漠中进行,将花费大约一亿美元资金。

D.目前科学技术可以通过向天然云层喷洒碘化银,增加云层中的水分,从而达到人工降雨的效果,而“基善”计划是人工制造雨云。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轮船和飞机制造出来的人造云已经被证实能够对气候产生影响。

B.“基善”计划制造出的人造云可以产生降水,从而改变沙漠地区的干旱状况。

C.如果没有大轮船和飞机制造出来的人造云,全球气温很有可能会上升。

D.像白带子一样的云具有隔离的效果,它们反射阳光,使部分太阳热量无法到达地面。

8.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善”计划制造出来的人造云和轮船、飞机制造出来的人造云都能向空中反射太阳光,使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减少。

B.科学可以拯救干旱地区,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制造人造云。

C.“基善”计划是一大创举,因为它是人类第一次有意制造一片雨云。

D.如果一个城市吸收太阳辐射的黑色沥青路面越多,那么这个城市的“热岛效应”将愈加明显。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

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杜亚居守东都,署为从事。

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竟罪。

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

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

“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

”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

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

“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故何也?

”藩对曰:

“古人云:

‘俭以足用。

’盖足用系于俭约。

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

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作矣!

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

”帝曰:

“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

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权幸,求兼宰相。

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

“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

”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

“不可。

”德舆失色曰:

“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

”曰:

“势迫矣!

出今日,便不可止。

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事果寝。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

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

  [注]①帑:

收藏钱财的府库。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尤:

责怪

  B.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勖:

勉励

  C.此固深期于卿等也      期:

约定

  D.“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事果寝   寝:

搁置

10、下列各项的两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俭以足用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①乘隙而作②吾尝跂而望矣

C、①则百姓不足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署为从事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李藩忠直敢谏和清正自持的一组是(  )

  A.①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   ②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

  B.①藩性忠荩,事无不言   ②日又暮,何暇别作奏!

  C.①唯当上下相勖,以保此道   ②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

  D.①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②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如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官王仲舒、韦成季等人结成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并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

尽管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李藩却不愿与他们交往。

  B.李藩认为,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珍宝,就会上行下效,奢侈成风,舍本逐末,造成国贫家困,盗贼纷起。

所以力谏皇上减省用度,以示崇尚节俭。

  C.河东节度使王锷重金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

尽管皇上已下旨让中书省拟诏批准,但李藩认为不可,并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力阻此事。

  D.裴垍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向皇上推荐重用李藩。

李藩任宰相,虽然才能不如裴垍,但和裴垍一样清正自持,不像韦贯之那样待人傲慢苛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

(3分)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4分)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

(3分)

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赠刘司户贲

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西隔九重门。

注:

刘司户贲,敬宗宝历二年(826)进士,博学能文,性耿直,嫉恶如仇。

宣宗大中元年,诗人奉命出使南郡,次年正月南返时,与被贬去柳州的刘司户贲,在长沙一带相遇。

(1)此诗首联描写了什么景象,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用什么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学常识与名句填空(任选4题,每空1分,共8分)

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此诗句是出自文学巨著;《我愿意是急流》的作者是匈牙利伟大爱国诗人__________,他被称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⑵、,。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⑶、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王勃《滕王阁序》)

⑷、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⑸、中国古代很多诗人以月亮为描写对象,抒发了对飞天探月的瑰丽幻想:

李白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情,苏轼月夜泛舟赤壁,寄托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的情怀。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美生灵

张炜

①暮色中,河湾里落满云霞,与天际的颜色混合一起,分不清哪是流云哪是水湾。

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

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

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

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

如果稍稍长久一点端详这张张面庞,还会生出无限的怜悯。

②没有比它们更柔情、更需要依恋和爱护的动物了。

它们与人类有着至为紧密的关系,它们几乎成为所有食肉动物腹中之物,特别包括了人类。

它们被豢养,被保护,却要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

它们只吃草,生成的却是奶、是最后交出的肉体。

它们咩咩的叫声,可以呼唤出多少美好的情愫。

它们那神秘的、不可理解的互相倾诉和呼唤,那由于鸣叫而微微开启的嘴巴、上皱的鼻梁都让人感到一个纯洁的生命的可爱。

③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你,直到把你看得羞愧,看得不知所措。

④人在这种美生灵面前,应该更多地悟想。

人一生要有多少事情要做,要克服多少障碍,才能走到完美的彼岸。

这遥遥无期的旅程,折磨的恰是人类自己的灵魂,而不仅仅是这一类生灵。

人类一天不能揩掉手上的血迹,就一天不会获得最终的幸福。

这是人类的全体未曾被告知的一个大限、一个可怕的命数。

在这个命数面前,敏慧的心灵应该有所震栗。

⑤温柔和弱小常被欺辱,可是生命的无可企及的美却可以摧毁一切。

它最终仍然具有威慑力和涤荡力。

⑥三只小羊跟在它们的母亲身边,那种稚声稚气的咩咩声至为动人,它们的母亲对它们的呼叫几乎充耳不闻。

它需要抓紧时间摄取更多养料,以便生成奶水来饲喂它们。

它知道这些撒娇声,这嗲声嗲气的求告呼喊没有多少要紧。

三个孩子没有使母亲注意它们,最后就自觉无聊地在一块儿戏耍起来,像赌气似的,离母亲尽可能远一点,用有些笨拙的、粗粗的、像木棍一样的前腿去踢踏绿草;或者是瞅准一个踽踽前行的小甲虫,用毛烘烘的嘴巴去触碰,打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喷嚏……这样的把戏玩了一会儿重又无趣起来,它们就一块向着远方奔跑,一蹿一蹿的,那是学着大羊们奔跑的样子。

它们一口气跑到了河边。

最后它们返回,从几只大羊的空隙中站直起来——它们想起了母亲,立刻惊慌失措地呼叫起来。

它们的母亲也在寻找孩子——它们一抬头发现孩子们不见了。

母亲的叫声比小羊的叫声要粗重有力多了。

这遥遥相对的呼应此起彼伏,渐渐惊动了群羊。

所有的羊都昂头发出了叫声,帮一个母亲或三个孩子。

后来它们三个重新回到母亲身边,羊群才又开始寻找食物。

⑦羊们几乎毫无侵犯性,全身都蓄满了阳光。

它们把这温暖和热量分赠人类,人类却对这宝贵的馈赠毫无感谢之情。

他们已经习惯于从羸弱的生命里索取和掠夺,因为他们自己在同类中也常常这样去做。

比起很多更弱小的生命来,人类几乎不懂得羞愧。

他们更多的时间像羊一样吃草,有机会却要放下草吃羊。

他们常常奢谈自然界的所谓“食物链”,却从来不研究自己与其他动植物所构成的“食物链”。

在整个神奇宇宙的生命链条中,人类构成了多么可怕的一环。

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

他们在把整个星球推向毁灭的边缘,却又沾沾自喜地夸耀和骄傲……

⑧暮色苍茫中,这一群美生灵被霞光勾勒出一片剪影。

它们驮着所剩无几的光明踽踽而行。

在这生命进化的历史上,它们的确是一些跨过了漫长世纪的苍老的生命,它们也许懂得太多太多:

关于这个星球、关于漫漫时光、关于生命的奥秘。

⑨原来它们颔下垂挂的那一缕胡须,远远不是什么滑稽的标志,而是某种深刻的象征。

它们正因为对这个世界知晓得太多了,才这样听天由命。

⑩它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去做的,就是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每天驮回最后一缕阳光。

16.第③节中“它们像玉石一样的灰蓝色眼睛”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主要作用是什么?

(5分)

答:

17.第⑦段写到:

“作为某些个体,他们不乏优秀的悟者;作为群体,他们却是无知的莽汉。

”联系上下文看,人类的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答:

18.综观全文,概括作者将羊称作“美生灵”的主要理由。

(6分)

答:

1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记叙性散文探讨的是如何尊敬自然,善待生灵,与自然构成亲密关系的问题。

B.文章开头写一群羊黄昏时分在河边觅食,如诗如画,又以“驮回阳光”作结,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C.本文感情基调明朗,直接赞美羊的那种毫无侵犯性的奉献精神,同时委婉含蓄地批判了人类的野蛮索取和掠夺行为。

D.本文感悟独特、思考深刻,所谈的是人类自身的美丑、人类自我拯救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E.本文感情真挚,立场鲜明,在赞美羊的奉献精神的同时,批判了除羊之外的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灵的丑恶,发人深省。

六、(9分)

20.汉语中的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

阅读下面的例句,从你的积累中选择两个量词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赏析。

(4分)

钩:

一“钩”月亮。

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像。

泓:

一“泓”清泉。

清澈的泉水从泉眼里流出,是那样的充盈而明亮。

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丰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答:

21.按要求扩写下面的句子。

要求: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个字。

(5分)

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我们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

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

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

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江西省2009年度高三八校联考语文参考答案

一、1—12题,每题3分,共36分。

1、Bjīng(A依次读:

jiéjiējiéjíC依次读:

luòluòluòluō;D依次读rènrènrènrěn)

2.B(B缘分、明信片、开源节流A全部正确C白皙、显像管、D白内障、首屈一指)

3、C(A探囊取物:

比喻事情极容易办成,与语境不合B感情色彩贬义,不当D黄钟大吕:

比喻音乐或文辞庄严、高妙、气势宏大,使用对象不当)

4、C(A句子残缺,应在句末加“等工作”;语序不当,应调整为“组装与测试”;B搭配不当,改为“郑重的承诺和舒心的告慰”;D“能否”和“怀疑”不能对应。

5、B(第一句所引的话的话题是“老人”,要保持话题一致,因此选②;第三句的话题是“哲理”,因此选③;最后一句应选⑥,因为只有哲学家才有自己的思想体系)

6、D(A项应为可能在2009年投入使用,B项错在“已经”,应为“打算在靠近海洋的地区选择”,C项错在“全部实验”,应该是首个“实验”,依据在第四段中找)

7、B(该项这句话是正确的,但不是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8、B(该项错在“最有效”,原文并无此意)

9.C(期待,期望)

10、B表修饰(A项分别为用来、因为;C项分别为那么、却;D项分别担任、是)

11.A(分别排除B②、C①和D①)

12.D(“孤峻”意为性情“孤高严正”,不是待人“傲慢苛刻”并非贬意,裴韦二人,俱为清正自持之人)

   附参考译文:

   李藩,字叔翰,赵郡县人。

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用度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

杜亚任东都留守,任用他为从事。

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有人诬告是牙将

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

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

但杜亚不听从,于是辞职离开了。

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

   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

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

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

“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

”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

   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器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帝很器重他,认为他言事从无隐瞒掩饰。

元和四年冬天,皇帝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

’’李藩回答说“古人说:

‘节俭能使用度丰足。

’所以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

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

 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

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风俗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

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

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之极了。

”皇帝说:

“节俭的事,发自我的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

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越制奢滥的情形,这就确实深切期望你们能直言劝谏了。

”李藩等人拜贺退下。

   、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

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书省任职,有密旨说:

“王锷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

”李藩于是用笔涂掉“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

“不可。

”权德舆大惊失色说:

“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

”李藩说“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

天又晚了,哪有时间另写奏章!

”此此事果然被搁置了。

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户部尚书。

李藩任宰相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类人物,

二、非选择题,114分

13、

(1)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

(3分)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能不富足?

(4分)

(3)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么能用笔涂改诏书呢?

(3分)   .

14、(参考答案)(3分)①此诗首联描写了初春日暗天昏,江风浩荡,江边山石和石墩受到浪花冲击,高高桅杆在江风中摇曳,湘江惊涛骇浪的实景。

这是晚唐王朝政局动荡和险恶的写照,诗人用比兴手法,勾画了刘贲的悲剧遭遇的社会背景,为后面作铺垫。

(3分)②颈联用典,借贾谊称赞刘贲的抱负和才华,借刘贲的遭遇,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愤激,体现了诗人对挚友深切的同情和理解。

15、(8分)

(1)红楼梦;裴多菲;

(2)(3)(4)(5)略;

16、比喻。

(1分)写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