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2719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docx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

1、《论语》中的年龄、儒家思想(七上,P52)

《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着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论语》包涵的主要思想就是“仁”。

仁:

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襁褓:

不满周岁。

孩提:

两至三岁。

髫(tiáo)年:

女孩七岁。

始龀(chèn)、龆(tiáo)年:

男孩八岁。

说明:

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

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

指儿童。

(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

十岁以下。

豆蔻年华:

女子十三岁。

(八下163)

志学:

十五岁。

(《论语》: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jī):

女子十五岁。

(《礼记·内则》:

“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

弱冠:

二十岁。

而立:

三十岁。

不惑:

四十岁。

天命:

五十岁。

知非之年:

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

六十岁。

(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

七十岁。

(杜甫《曲江二首》: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耄耋(màodié):

八十、九十岁。

期颐:

百岁之人。

2、关于黄河的诗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俗语(七下,P75)

一条流淌着千年的河流,流转时间,流转四季,流转变迁。

唯有它依旧静静的流淌着,没有改变着自己的方向,使命!

它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

故事1、《李闯王渡黄河》

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

故事2、

直到今天,长江和黄河两岸的炎黄子孙,仍靠两条大江大河养育生生不息地繁衍着。

【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

3、戏曲(生旦净丑)(七下,P152)

中国戏曲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戏曲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生:

指男子;旦:

指女子;净:

指性格粗暴的男性;丑:

指演滑稽人物,鼻梁上抹白粉,称小丑、小花脸等。

4、马的世界:

“马”的汉字演变过程、关于马的成语、马的历史传说(七下,P230)

“马”字的演化过程大致为:

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简体。

赤兔马:

三国时期吕布的坐骑。

的卢马:

刘备的坐骑。

昭陵六骏:

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驰骋沙场统一全国的六匹战马。

千金买骨:

燕昭王,郭隗。

老马识途: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

伯乐相马: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

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家,人称伯乐。

指鹿为马: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赵高做了宰相高职。

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创,和柳公权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的说法。

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

代表作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麻姑山仙坛记》等。

6、建筑(桥、园林)(八上,P92)

石拱桥是中国传统的桥梁四大基本形式之一,赵州桥和卢沟桥突出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也叫大石拱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清水河上。

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座石拱桥,也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座石拱桥,已历时1400年。

唐代文人赞美桥如“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建于隋朝公元605年至618年,由一名普通的石匠李春所建。

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700年,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7、黄发垂髫(八上,P166)

指老人与儿童。

黄发:

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指老人;垂髫tiáo:

垂下来的头发,指小孩。

8、莲文化(关于莲的别称、成语、诗句)、白丁(平民)(八上,P170)

莲:

又称荷、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等,溪客、玉环是其雅称,未开的花蕾称菡萏,已开的花朵称鞭蕖。

9、更定(晚上八点左右,古时的纪时法)(八上,P201)

更(gēng)定:

更,古代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定,完了,结束。

更定是指晚上八点左右。

10、中秋节等节日习俗(八上,P213)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中秋节的习俗有:

祭月、赏月、拜月、观潮、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烧塔等。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

重阳节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的习俗。

11、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特征(八上,P256)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兰亭集序》全篇各种笔法兼备,各种笔画的起止、转换、顿挫都极其圆熟;体式变化多端,字的笔画或疏或密,字形或大或小;书写时顺势而下,没有刻意追求工巧,在率意中显出天然之美。

12、落第(八下,P6)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考试未中,现指考试不及格。

13、稽首(臣子面见君王时所用)(八下,P58)

稽(qǐ)首,指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行礼时,跪下,叩头到地。

14、二十四节气(八下,P78)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两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15、端午节的习俗、美食(八下,P130)

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佩香囊,喝雄黄酒等习俗。

16、宁波的风土人情、方言、节日、语言与风俗、少数民族风俗(八下,P161)

自己进一步了解。

看书

17、对联(八下,P215)

对联,亦称“楹联”,常称“对子”、“门联”、“门对”,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是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对联是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基本特征:

一是字数相等。

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名,两者字数相等。

二是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的词,词性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

三是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一致,如动宾对动宾结构。

四是节奏相合。

节奏由停顿形成,上下两联在哪里停顿,有几处停顿应当吻合。

五是平仄相协。

汉语每个字都有声调,对联要求上下两联之间平仄相协,即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六是意义相关。

上下两联内容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

18、“丝”和“思”谐音双关(延伸:

“柳”和“留”)(八下,P224)

谐音双关,就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丝,这里“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泪,指蜡泪,隐喻相思泪水。

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杨柳相送,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柳”者,“留”也。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

李白听着远处的笛声,不由自主地陷入了乡思。

又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既是写景,又暗寓“留”之意,显示作者对朋友的留恋之情。

19、唐人草书(八下,P243)

历来认为草书是汉代张芝始创,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东晋时“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草书问世,草书发展到第一个高峰;二王以后,大体都奉二王为楷模;到唐代,草书又发展到一个高峰,名家有孙过庭、张旭、怀素。

“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这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fú)盛赞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法名作《书谱》的话。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唐代韩愈盛赞同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20、作揖(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九上,P69)

作揖,汉族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

标准的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

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

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

这和中国自古“男左女右”的传统一脉相承。

21、高邻、避讳、亚元、解元(九上,P164)

高邻:

古代人们对邻居的尊称。

避讳:

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明清科举制度正式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解元:

乡试第一名,乡试为省一级考试,考试合格者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亚元:

第二至第十名,明清时报子对乡试第一名解元以下举人的恭维称呼。

会试是举人在京城参加的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进士考试,分三甲第一甲三人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2、桑梓(九上,P163):

家乡。

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23、布衣(平民)(九上,P189)布衣:

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

24、始龀(刚刚换牙,七八岁)(九下,P180)

始龀(chèn):

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花草类诗歌意象

(1)菊:

隐逸、高洁、脱俗

(2)梅:

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3)兰:

高洁(4)牡丹:

富贵、美好(5)禾黍:

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6)花开:

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7)花落: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8)草:

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树木类诗歌意象

(2)黄叶:

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

生命力、希望、活力

(4)松柏:

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

气节、积极向上

(6)梧桐:

凄苦(7)柳:

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风霜雨雪云类诗歌意象

(2)东风:

春天、美好8)西风:

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13)霜:

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14)江水: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动物类诗歌意象

(1)子规:

悲惨、凄惨(3)鸿鹄:

理想、追求4)猿猴:

哀伤、凄厉6)沙鸥:

飘零、伤感9)(孤)雁:

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10)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器物类诗歌意象

(1)玉:

高洁、脱俗2)簪缨(冠):

官位、名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企业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