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2799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6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docx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修订版)

1总则

一、安全性评价的定义

安全性评价也称“危险性评价”或“风险评价”,它是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系统中人、机、物、环境的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的一种科学方法。

对机械工厂进行安全性评价,既可使宏观管理抓住重点,分类指导,也可为微观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

二、适用范围

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适用于机械工业生产性企(事)业单位。

2评价原则

安全性评价分为危险程度分级和安全性评价分级。

一、危险程度分级

危险程度分级是指企业实际拥有的生产作业设备、设施固有危险的容量指数。

分为:

级——低度危险;

级——中度危险;

级——高度危险。

企业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的多少和大小,决定了企业危险程度的大小,企业规模的大小,也决定了危险程度的高低。

(计算方法见附录1)

二、安全性评价分级

采用千分制分级法,按企业生产的作业环境、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状态和管理效果分为:

级(特级安全级)——950分以上(含950分);

级(安全级)——800~949分;

级(临界级)——500~799分;

级(危险级)——500分以下。

危险程度分级是为企业宏观管理提供固有危险程度的基础数据,而安全性评价分级则是为企业微观管理提供本质性的安全状态信息。

3评价程序

一、自评

企事业单位成立专业评价小组,实施设备、设施100%自评,填写报告书,上报主管部门并提出安评认证申请。

4评价方法

一、在安全性评价过程中各级评价均应按照危险等级划分计算方法,首先确认工厂的危险等级,然后按照安全性评价项目(见附录2)逐项进行评价。

(1)综合管理评价,主要是评价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和对事故发生的控制能力。

(2)危险性评价主要评价生产设备、设施及物品的危险性大小及预防事故发生的技术措施的可靠程度。

(3)劳动卫生和作业环境评价主要是评价生产作业环境带来的危险与危害而引起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可能性的大小。

二、评价采用资料核对、抽查考核和现场查证的方法。

(1)抽评原则:

综合管理评价对人员抽查考核数量不少于现场(或在册)数量的10%。

设备设施评价,按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H)比例抽样:

H≦10全部抽样

10﹤H≦100抽10只

100﹤H≦500抽10%

H﹥500抽5%且不少于50台

③评价项目可按评价检查表计算得分(见附录3)

5附则

附录1: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及计算方法

根据机械工厂主要设备设施按下表所列每项拥有总量及易燃易爆物品储存量,分别按每项分为Ⅰ、Ⅱ、Ⅲ类,并由此通过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确定机械工厂的危险等级。

计算公式:

式中:

T——企业危险程度

NⅠ、NⅡ、N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存在状态的次数。

CⅠ、CⅡ、C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的指数,反映Ⅰ、Ⅱ、Ⅲ类危险容量对企业危险的影响程度,为便于计算,取三个整数作为基准分别取CⅠ=10,CⅡ=20,CⅢ=30。

NⅠ=∑(HⅠ=1)

NⅡ=∑(HⅡ=1)

NⅢ=∑(HⅢ=1)

这里,HⅠ、HⅡ、H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状态分布,用1或0表示,若企业某设备(设施)及物品危险容量处于某类时,用1表示,否则为0。

危险等级按危险程度的大小来划分。

企业的危险程度分为高度危险、中度危险和低度危险。

根据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机械工厂危险的试验,确定危险等级划分为:

T﹥23时高度危险

13≦T≦23中度危险

T﹤13低度危险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表

设备(设施)及物品名称

单位

危险容量

Ⅰ类

Ⅱ类

Ⅲ类

RI

HⅠ

RⅡ

HⅡ

RⅢ

HⅢ

1

锅炉

T

10以下

10-40

40以上

2

乙炔发生器

M3/h

5以下

5-20

20以上

3

煤气发生炉

M3/h

1000以下

1000-5000

5000以上

4

工业气瓶

40以下

40-100

100以上

5

闪点小于28℃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T

10以下

10-50

50以上

6

轻质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M3

50以下

50-200

200以上

7

冲剪压机械

30以下

30-60

60以上

8

木工机械

5以下

5-10

10以上

9

起重机械

30以下

30-100

100以上

10

机动车辆

40以下

40-100

100以上

11

制氧机

M3/h

50以下

50-300

300以上

12

电力变压器

KVA

400以下

400-800

800以上

13

锻锤

T

1以下

1-4

4以上

14

熔炼炉

T

10以下

10-20

20以上

15

压力容器

Mpa·m3

130以下

130-750

750以上

16

汽油及液化气槽车

T

100以下

100-500

500以上

17

金切机床

100以下

100-500

500以上

18

试验台站

1

3及以上

总计

NⅠ

NⅡ

NⅢ

说明:

表中将危险容量分成Ⅰ、Ⅱ、Ⅲ类;RⅠ、RⅡ、RⅢ分别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的范围;HⅠ、HⅡ、

H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存在的状态分布,存在于危险容量范围内取1,否则取0。

计算举例:

例:

某机械工厂危险设备(设施)及物品的拥有量或储存量如下表所示,试求该厂危险级别。

序号

名称

单位

危险

容量

序号

名称

单位

危险

容量

1

锅炉

T

16

10

机动车辆

60

2

乙炔发生器

M3/h

21

11

制氧机

M3/h

0

3

煤气发生炉

M3/h

0

12

电力变压器

KVA

1900

4

工业气瓶

70

13

锻锤

T

71

5

闪点小于28℃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T

3

14

熔炼炉

T

0

6

轻质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M3

54

15

压力容器

Mpa·m3

80

7

冲剪压机械

71

16

汽油及液化气槽车

T

0

8

木工机械

7

17

金切机床

50

9

起重机械

114

18

试验台站

0

根据该厂危险设备(设施)及物品拥有量及储存量,按危险容量的多少分别填入机械工厂等级划分表,得出:

NⅠ=∑(HⅠ=1)=3

NⅡ=∑(HⅡ=1)=5

NⅢ=∑(HⅢ=1)=5

依计算公式:

=15.56

因为13≦T≦23,所以该厂危险等级属中度危险。

机械工厂危险等级划分表

设备(设施)及物品名称

单位

危险容量

Ⅰ类

Ⅱ类

Ⅲ类

RI

HⅠ

RⅡ

HⅡ

RⅢ

HⅢ

1

锅炉

T

10以下

0

10-40

1

40以上

0

2

乙炔发生器

M3/h

5以下

0

5-20

0

20以上

1

3

煤气发生炉

M3/h

1000以下

0

1000-5000

0

5000以上

0

4

工业气瓶

40以下

0

40-100

1

100以上

0

5

闪点小于28℃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T

10以下

1

10-50

0

50以上

0

6

轻质易燃易爆物品储量

M3

50以下

0

50-200

1

200以上

0

7

冲剪压机械

30以下

0

30-60

0

60以上

1

8

木工机械

5以下

0

5-10

1

10以上

0

9

起重机械

30以下

0

30-100

0

100以上

1

10

机动车辆

40以下

0

40-100

1

100以上

0

11

制氧机

M3/h

50以下

0

50-300

0

300以上

0

12

电力变压器

KVA

400以下

0

400-800

0

800以上

1

13

锻锤

T

1以下

0

1-4

0

4以上

1

14

熔炼炉

T

10以下

0

10-20

0

20以上

0

15

压力容器

Mpa·m3

130以下

1

130-750

0

750以上

0

16

汽油及液化气槽车

T

100以下

0

100-500

0

500以上

0

17

金切机床

100以下

1

100-500

0

500以上

0

18

试验台站

1

0

3及以上

0

总计

NⅠ

3

NⅡ

5

NⅢ

5

说明:

表中将危险容量分成Ⅰ、Ⅱ、Ⅲ类;RⅠ、RⅡ、RⅢ分别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的范围;HⅠ、HⅡ、

HⅢ分别表示Ⅰ、Ⅱ、Ⅲ类危险容量存在的状态分布,存在于危险容量范围内取1,否则取0。

第一章综合管理评价

1综合管理评价概述

综合管理评价是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共14个项目,计230分。

1.1综合管理评价涵义

1.1.1安全管理(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下同)是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以保证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和健康,保护国家财产不受损失和不断促进生产发展为目的的计划、组织、监督、协调、控制。

也就是说,设计组织一种环境,使身在其境的每一个人都能为全体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以及为工厂的安全有效地工作。

企业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各项工作都发生直接的联系,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中,是要求企业全体人员参与的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1.1.2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制度、规程、运行程序、组织机构等把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既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职责和权限,又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1.1.3综合管理评价基本上以人及其活动为对象,其任务是评价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中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预防事故发生的组织措施的完善性。

评价层次涉及到企业的决策层和执行层、各类人员安全素质高低和对不安全行为的控制能力。

评价范围涉及到企业每一个部门,如生产、计划、供销、技术、设备、财务、劳资、教育、基建、保卫部门以及所有分厂、车间、班组,评价他们参与安全生产的能力和发挥的作用。

综合管理评价不是单纯评价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而是评价企业经理(厂长)领导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1.2为什么把综合管理评价作为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

1.2.1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安全管理为适应经济体制和增长方式“两个转变”和振兴机械工业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

通过综合管理评价,规范企业行为,协调和解决安全生产工作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和引导企业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与企业深化改革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促进企业从被动的事故分析、处理转为主动的事故预防(预测)和控制;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现代化安全管理体系。

1.2.2发扬优势的要求

从管理角度来看,安全性评价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飞跃,是对过去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结和提高,因此,必须充分吸收过去管理工作中的优点;充分吸收适合我国安全管理特点的管理方法和成功经验。

我国确立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在坚持发展生产和保障职工安全与健康中,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法令、标准,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例如:

“三同时”、“五同时”、“四不放过”、“八种安全教育”等等。

这些经验、办法不但不应丢掉,而且要切实抓好。

1.2.3适应当前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求

防止事故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度。

但当设备、设施尚达不到本质安全的要求时,强调安全管理以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和减少物的不安全状态则是完全必要的。

1.3综合管理评价的原则

1.3.1“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

“分级管理,分线负责”是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原则,是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责任指标的保证,是形成企业上下纵横交错的矩阵形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

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各负其责、决策层有较大的权限,也承担较大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其责任侧重于安全决策,并协调、组织企业各层次、各部门的安全生产活动,实现安全生产。

中层、基层管理者通常拥有执行权和监督权,也应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义务。

企业法人是安全生产第—责任者;分厂厂长、车间主任、班组长等各级负责人拥有—·定指挥权,也必须对管理范围内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各职能部门在企业组织机构中是为实现某种功能而设立,职能部门负责人也必须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

安全管理部门是企业安全管理的专职机构,负责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协调、指导、服务。

评价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建设,关键是查证是否符合“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原则的要求,其中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和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作用。

1.3.2协调的原则

安全生产工作在责任制明确的基础上,各职能部门、分厂(车间)还必须相互配合,分工协作,才能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为了保证横向协调,应使安全生产各项业务标准化、规范化,明确横向流程。

安全检查、安全教育、“三同时”等等安全管理业务,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

因此,某项业务应由哪一个部门提出,应由哪些部门执行,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应做到什么程度,都应有明确的规定。

例如新工人进厂三级教育的横向流程:

劳资部门通知安技部门对新工人进行三级教育,安技部门对新工人进行厂级教育,通过三级教育卡组织车间、班组安全教育。

车间负责对新工人进行车间教育、班组教育和将三级卡反馈安技部门,或有关部门。

评价多部门协调的项目时,如果其中有一个部门中断,这个项目就不得分。

1.3.3有效性的原则

根据以上三个原则,以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和三点成一线的方法,查阅文本资料,抽查考核有关人员(抽查总数不少于职工总数10%),查证现场与执行结果,评价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在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控制安全生产工作中的有效性、完善性和可靠性。

2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应用

2.1设置原因

传统安全生产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奠定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在保证安全生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传统安全生产管理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科技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存在着滞后于生产发展的现象。

只有运用现代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系统物质流、信息流的综合观点,积极、主动开展事故预防预测,研究探讨事故发生规律,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提高安全生产决策能力和促进新技术成果的应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适应整个现代化管理发展的要求,克服传统安全生产管理之不足。

2.2项目内容

现代科学管理方法运用于安全管理要做到有内容、有形式、有效果。

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主要有:

安全目标管理、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安全评价、预先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分析、ABC分析法、生物节律、安全行为科学与心理学、安全信息管理、PDCA循环、计算机辅助管理和电化安全教育等。

其中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目标管理必须评价。

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不是孤立的个人应用,不能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摆花架子、装门面,而是要求企业建立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现代化管理体系,形成保障安全生产的整体效应。

因此,各种科学管理方法,必须渗透到企业职能部门业务管理中去;渗透到生产车间日常管理中去;渗透到职工自我管理、企业自我约束中去。

同时要将传统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运作,保证安全生产。

2.3评价方法

评价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应用要贯彻有效性原则,做到有形式、有内容、有效果。

有形式。

即方法是先进的、科学的、可行的。

不限定推荐范围。

有内容。

即以现代科学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结合本企业实际,与各职能部门业务、车间日常生产或职工生产操作结合起来。

有效果。

科学管理方法渗透到企业职能部门业务管理中去,渗透到生产车间日常管理中去,渗透到职工自我管理和企业自我约束中去,形成整体效应,推动企业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减少工伤事故,改善安全卫生状况。

各种方法查证要点见表NO.101《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应用检查记录表》。

序号

评价内容

查证要求与方法

检查记录

1

安全检查表

1.车间、班组普遍使用了由厂部统一制定的安全检查表,危险性较大的车间、班组使用面100%,其它单位使用面<50%。

3

2.检查表项目正确.有检查时间、检查人,对检查出的隐患有整改措施及执行记录。

3.纳入安技部门业务范围。

2

事故树分析

1.安技部门能运用事故树来分析企业发生的事故(或未遂事故),在部分车间(或班组、岗位)已推广使用,无原则性错误。

3

2.安技部门能熟悉事故树的逻辑关东,并能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应用点的操作者应能基本熟悉事故树的作用、方法和逻辑关系。

3.经过事故树分析,能采取对策控制同类事故的发生,且收到成效。

3

目标管理

1.企业建立?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体系,在总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按目标制定、目标分解、目标实施、目标控制、目标评价五个环节展开工作。

3

2.职能部门、分厂(车间)、班组应明确安全生产总目标及本部门的分解目标。

3,对上一年度以及本年度目标管理的五个环节进仟评价,考察目标管理效果及加强目标管理的措施,若流于形式则判定目标管理不合格。

4

预先危险性分析

1.能正确辨识系统内存在的危险因素,准确判断危险因素转变为事故的触发条件及事故的危险等级,能依此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3

2.对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应组织认定后,确定负责措施落实的部门和人员。

3.查证文本资料及措施的落实情况,有文本资料无措施或有措施但未落实视为不合格。

5

PDCA循环

1.制定规划、实施整改、检查结果、分析提高,四循环阶段应无原则性错误。

3

2.一轮循环后,应将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并纳入企业的制度扣规定。

对未解决的问题,找出原因后,与需要巩固、提高的环节,一并作为下一轮制定计划的依据之一。

3.循环应在二次以上,且每次循环后,均应有可计量的成果,若未循环或无效果则判为不合格。

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应用检查记录表

单位:

NO.101

序号

评分内容

查证要求与方法

检查记录

6

安全行为科学

与心理学

1.所分析的资料应符合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的基本规律。

3

2.所采取的措施对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有效果。

3.查证所分析资料的原件,在应用点进行随机抽样,检查职上对本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效果

7

计算机

辅助管理

1.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事故统计分析、事故树分析、安全管理、事故档案管理等。

3

2.能应用于对企业生产系统危险部位的管理扣控制且收到成效。

3.随机抽查任一项目的应用情况及效果,

8

故障类型

及影响分析

1.能准确识别故障类型和对系统的影响,并提出消除故障或使故障影响降至最低限度的措施,

3

2.措施切合实际,应用点职工熟悉本方法、

3.查证文本资料及措施的落实情况,有文本资料无措施或有措施但未落实视为不合格

9

电化教育

1.有电化教育制度、电教场地、电教设备、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计划等

3

2,能按教学计划安排职上进行电化教育,有参加者的签到名册。

3.按签到名册随机抽样参加电化教育的职工,询问教学效果,流于形式扣全分。

10

事件树分析

l.安技人员、应用点职工能对某一复杂事什的动态发展过程进行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找出事故致因,寻找最佳预防措施。

3

2.事件树编制正确,逻辑归纳无误,安技干部及应用点职工能讲解应用过程及效果

3.流于形式视为不合格;

序号

评价内容

查证要求与方法

检查记录

11

ABC分析法

].对所需控制项目的分类无原则性错误,按照不同控制程度的要求,重点突出,对策清晰、措施落实。

3

2.A类对象的管理者、操作者能熟知ARC分析法并了解如何控制。

3.控制点采取的措施切实有效,

12

生物节律

1.企业制定了有关生物节律的应用规定,生物节律图及计算方法无错误。

3

2.对生物节律处于临界期下限的操作者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有效。

3.应用点的管理者及操作者能熟知生物节律的控制机理,应用不流于形式,

13

安全人机工程

1.根据对人体的测量、生理特点分析、动作分析、动作测定、采取措施,有效地改善机械、工具和环境的状况,使人机处于最佳配合状况。

3

2.经验证,所测量和分析的数据可靠。

3.经现场查证.应用安全人机上程改进机械、工具、场地、环境的实例符合要求。

14

信息管理

1.计算机稀信息管理或人工信息管理必须体现企业信息反馈流程,无原则性错误。

3

2.应用部门的管理人员及操作者能应用信息管理,提高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3.查证上一年度应用信息管理提高安全生产决策扣控制能力的实例,应有明显效果

计分方法

评价结果

l本项目推荐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共15种(含安全性评价),目标值为6种,其中安全检查表、事故树分析、目标管理为必须考核项,其余任选三种每种3分。

2.企业应制定有应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的文件,有专门机构负责和考核,做到有形式、有内容、有效果。

应得分

实得分

18分

检查人:

检查时间:

2.4计分方法

本项目应得分为18分,目标值6种,每种3分。

某种方法应用脱离工厂实际搞形式,没有明显的效果,该项不得分.

3安全生产责任制

3.1设置原因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一项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各种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核心,它明确规定了企业法人、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及各类人员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各层次、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具体体现,也是“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和正常运行的关键。

3.2项目内容

3.2.1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建立从法人代表、各级领导直至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尤其是企业、车间(分厂)、工段、班组一把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更为重要。

3.2.2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各职能部门及其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