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2811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docx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模板

三年级语文上册《会摇尾巴的狼》_模板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坏人的花言巧语,不受其蒙骗。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难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课前准备  课文录音带、课文挂图、分角色朗读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狼是怎样的动物?

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严文井爷爷的寓言故事。

(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和词语;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都读懂了什么?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读一读,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汇报不理解的词语,讨论解决。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指名分小节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特别是新学的生字和多音字的音。

   4、理清文章的脉络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狼和山羊的哪几次对话?

并动笔画出具体的段落。

    全班交流反馈。

   5、组内讨论,发表见解

    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写的狼是一只怎样的狼?

你又觉得这里的羊是一只怎样的羊?

  三、学习小结

    通过初步阅读课文,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中写的狼是一只怎样的狼,羊是一只怎样的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

你们的看法对吗?

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地学习,加深对狼和羊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坏人的花言巧语,不受其蒙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难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文我们继续学习14课文《会摇尾巴的狼》。

请大家打开书回顾一下:

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借助狼和第、老山羊的几次对话来写的。

  二、深入讨论,分析形象

  

(一)理解第一次对话内容。

    1、比较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狼掉进陷阱里,爬不上来。

      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

      第二个句子加上“怎么爬也”,表示爬了好多次都不成,没有办法爬上来。

    2、结合上下文,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老山羊从这里路过,狼连忙招呼说:

“好朋友!

为了我们的友情,帮帮忙吧!

”(狼为什么连忙打招呼?

狼是老山羊的好朋友吗?

它为什么这样说?

    3、老山羊听了狼的话,怎么想的?

怎么说的?

(不知怎么回事,问。

  (三)提问:

狼几次说自己是狗,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狼三次说到自己是狗。

)指名朗读有关句子。

    1、我是又忠诚又驯良的狗啊!

    2、我是狼狗,所以有点像狼。

我的性情温和,跟羊特别亲。

    3、我的的确确是狗。

不信,你看我还会摇尾巴。

      分别说说狼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第一次,狼见老山羊很厚道,听到招呼就停下来,便趁他不了解情况时说自己是“又忠诚又驯良的狗”。

      提问:

这一次狼共说了几句话?

为什么这么说?

      这次共说4句话,狼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

      第一句:

先用一个反问句,说明他和羊早就认识,显得彼此很亲热。

      第二句:

再用一个感叹句,表明自己是狗,是羊的好朋友。

      忠诚为主人尽心尽力。

驯良——和顺、善良,听从主人使唤。

      第三句:

用救小鸡的慌言标榜自己的勇敢、善良,以骗取老山羊的同情。

      毫不犹豫——犹豫,拿不定主意。

毫,一点儿。

毫不犹豫是一点也不迟疑的意思。

课文里狼说自己在救鸡时丝毫没有迟疑,主意一下子就拿定了。

      第四句:

恳求老山羊对他发发善心。

      善良——心地好,纯洁正直。

      提问:

通过这几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先指名朗读,后回答。

      可以看出狼的伪善和狡猾。

      提问:

老山羊听后,为什么说:

“你不像狗倒很像狼!

      老山羊看到了狼眼的凶光。

      怎么知道的?

    1、老山羊说之前“看了狼几眼。

    2、老山羊说后,狼连忙半闭上眼睛。

      第二次,狼听老山羊说自己“很像狼”,忙“半闭着眼睛”以掩饰狼眼的凶光。

还用“狼狗”来辩解,接着又是讨好,又是发誓。

      课文中用“……”表示什么?

表示狼还想说下去,只是被老山羊打断了。

      老山羊为什么打断狼的话?

      老山羊看出狼的狡猾,不像狗那样老老实实。

指出狼是在用“花言巧语”骗人。

      第三次,是狼见老山羊识破了他的花言巧语,想用摇尾巴来证实自己的的确确是狗。

      的的确确——完全确实,课文中是指狼用来说自己是真正的狗,没有一点假。

     (会不会摇尾巴是狼和狗的一个显著区别,狗的尾巴比较灵活,柔软,可以上竖或下垂,摇起来很轻松;而狼的尾巴较硬,很难摇动。

      从课文中怎么看出是狼的尾巴?

(使劲“扑扑扑”逼真地表现出狼尾巴的特点和狼着急的心态,说明是伪装的。

      老山羊看到了这条硬尾巴,心里完全明白了。

(老山羊明白了什么?

    1、“你再会摇尾巴,也是凶恶的狼”老山羊完全识破了狼的真面目,口口声声称自己是狗,实际是只狡猾的狼。

他前面说的全是假话,只想哄骗别人搭救它出陷阱罢了。

     比较句子:

你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再”表示不论怎么会摇,结果都是一样的。

    2、“你干尽了坏事,谁也不会来救你的。

”狼是做尽坏事的家伙。

我不会救你,别人也不会救你。

  (四)提问:

狼的真面目被识破后他怎样了?

老山羊又是怎样做的?

     指名朗读最后一次对话。

     “狼终于露出了凶相”,“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狼的凶相是固有的,只是先前把凶相隐而未露,伪装被识破后,露出了本来的凶相。

     “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

”“轻蔑”是什么意思?

     轻蔑——轻视,瞧不起。

     “你不会活多久,猎人会来收拾你的。

”“收拾”是什么意思?

     收拾——惩罚的意思。

本课指猎人把狼杀掉。

  (五)结合板书小结故事内容

     狼——伪装羊——怀疑

     狼——暴露羊——认清

  三、默读思考:

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认识狼的本来面目的?

   1、老山羊听见有谁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便上前询问。

   2、老山羊看见狼装出可怜的样子,又听狼说自己是驯良的狗,但狼眼露出凶相,产生了怀疑。

   3、老山羊从狼的辩解中,听出狼在用花言巧语欺骗。

   4、老山羊从狼的硬尾巴上肯定他是狼,并指出它干尽了坏事。

   5、老山羊蔑视狼的凶相,料定狼不会有好下场的。

     询问——怀疑——听出——明白——蔑视

     老山羊从狼的花言巧语和硬尾巴上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没有受他的骗。

  四、读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凶恶的狼有时装出一副老实可怜的样子,要善于认识。

   2、凶恶的狼是非常狡猾的,他爱用花言巧语骗人,不能轻信。

   3、凶恶的狼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老山羊要是把狼救上来,狼一定要把羊吃掉。

(恶狠狠地叫嚷。

     寓言有比喻性,这则寓言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呢?

你懂得道理是什么?

    1、把狼一样的坏人比喻成狼。

    2、像狼一样的坏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要善于识破他,不要被他的假象所蒙骗。

  五、课堂小结

   1、学习了这则寓言,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2、在课外阅读、电视、电影及日常生活中,大家见过“会摇尾巴的狼”一类的人吗?

说说他们都是什么样的:

你会怎样对待他们呢?

  板书

               14 会摇尾巴的狼

               狼       羊   

               善于伪装  仔细观察

               狡猾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

会写“俱、博”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第一课时

  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是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

许多的游行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和亿万群众的检阅。

对每一位波兰人来说,这一刻都是激动、幸福的时刻。

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一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请你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自由说)就从这一队孩子身上,发生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课题:

检阅

  自学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认读生字。

  3、思考:

课文写了队员们的什么事?

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用笔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

  检查自学效果,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词,生字。

再练习读课文。

  3、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a.小组间交流;课文写了什么事?

观众们怎样夸他们?

  b.全班交流。

相机理解“棘手”。

  “棘手”的事指什么事?

  能读出这事是怎样“棘手”吗?

  练读第2—6段。

指名读,评价读得怎么样。

注意读出为难的语气。

  讨论:

为什么孩子们这样为难?

直接告诉他不就行了吗?

  小结:

多么善良的孩子们呀!

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伤害这个残疾孩子博莱克呢?

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

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这些孩子们棒在哪儿,好吗?

  书写生字

  1、进一步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

交流记忆方法。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

  “博、羡、慕”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

“博”左小右大,“羡、慕”上小下大。

  “席”的笔顺。

  “截”的笔顺。

  4、抄写词语:

  俱乐部博士鸦雀无声截肢队伍

  沉默局面真棒羡慕主席台

  观众纠正

              第二课时

  围绕重点,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投影出示两句话:

  “这个小伙子真棒!

”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

”另一名观众纠正说。

  指名读这两句话。

  2、讨论:

观众为什么这样说?

  a.读书找找理由后,参与小组的讨论。

  b.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全班的讨论。

  ◆说博莱克棒,是因为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

  指导读出博莱克的“棒”。

(课文第12段)

  ◆说这些小伙子棒,可能有以下理由:

一是让一个残疾孩子参加检阅队伍,二是不是把他藏在中间,也不是把他放在队后,而是让他走在第一排。

他们是那么的呵护着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不歧视残疾人。

  指导读课文第7、8、9段,读出孩子们真心地为他人着想的做法,体会他们美好的心灵。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激情.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

  读完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

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难忘的检阅。

你们一定有好多心里话要说,对吗?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a.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

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b.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我想对他说:

……

  3、指名读小练笔,评价修改。

  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年级语文下册:

《检阅》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从小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15个,读准多音字“兴”、“几”,能给多音字“兴”、“几”据词定音;理解“来历、勤奋、默默”等词语的意思。

  3、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4、能理解“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这句话的意思。

  5、能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一个地方。

  教学重点:

  能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的陈设。

围绕“早”学,让学生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严格要求自己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

理解第3自然段中第3、6、7三句话。

  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课前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参观三味书屋。

  3、搜集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鲁迅先生和三味书屋。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简介鲁迅、三味书屋,揭题

  1、简介鲁迅

  在已经过去了的十月,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在古城绍兴,共同追忆和颂扬着一位伟大的先生,一位让所有绍兴人乃至所有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伟大的先生。

他是谁?

  作为鲁迅故乡的后代谁能将自己对先生的了解简要告诉大家?

  2、简介三味书屋

  从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介绍中,自然地了解私塾,初步知道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先生叫寿镜吾。

  “三味书屋”是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家祖传的书屋,原来叫“三余书屋”。

要想弄清“三味”的含义,先得看三味书屋的一副楹联:

  至乐无声唯孝悌,

  最美有味是诗书。

  由此可知:

“味”是从“诗书”中来的。

“诗书”是儒家经典的代称。

而儒家经典可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为“经”,第二类为“史”,第三类为“子”。

古人以“味”取譬,认为“经”是谷物,“史”为菜肴,“子”则是点心。

“经”“史”“子”,三“味”一体,配置出一道营养丰富的别致的中华文化大餐。

这就是“三味”之所指,故寿镜吾之子寿洙邻说“三味”为:

“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xī)醢(haǐ)。

  不久前,寿镜吾先生的孙子寿宇提出了通俗浅显的新解释:

“三味就是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

”它表达了读书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一心向学的高尚志向。

  二、朗读课文、说说大意

  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

  三、反馈,字词预习情况。

  ●认读15生字。

  (1)重点正音:

绍、侧、墨、勤、奋

  (2)学习多音字:

兴、几 根据不同读音扩词。

  (3)读读带读字:

料、之、寿

  ●校对生字的音序、部首、结构、字典页码,重点说说查字典时自己对生字的新发现。

  ●说说15个生字中你认为易错、难写的字,提醒大家。

这几个重点抄写3遍。

  ●校对《词语手册》上的作业,说说对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

  笔墨纸砚、来历、料理、几手、当铺、勤奋好学

  ●当堂听写生字、反馈,写错的字在完成《生字抄写本》作业时重点提醒自己。

  四、作业

  1、完成《生字抄写本》

  2、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1、2、3题。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能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的陈设,完成相关的作业。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反馈在生字抄写和扩词作业中出现的错误。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读第1段。

  2、谁去过三味书屋?

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三、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

同学们对三味书屋的了解还真不少,但老师细细一听,你们在介绍三味书屋时没按一定的顺序说。

  1、复习:

通过第19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

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来说?

课文第几段就是这样介绍三味书屋的?

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什么?

  2、带着这个方法朗读第2段。

  用“——”划出写了哪几个方位,用“△”标出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反馈,.课件出示了三味书屋摆设图帮助理解。

  1、读第2段,哪几句话写三味书屋同一方位的摆设?

(第1-2句:

书屋东面的布置和摆设。

第3—6句:

书屋两侧的摆设。

  2、结合自制.课件,弄清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3、打乱.课件中三味书屋内物品的摆放位置,请学生移动鼠标把物品按方位顺序放到原来的位置上,边放边说说自己是根据课文中哪个方位词来放的。

(电脑即时反馈)

  4、结合.课件做讲解员。

  把老师和同学当作前来参观三味书屋的中外游客,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内部的样子。

(注意引语和结束语的自然补充)。

  四、作业巩固。

  1、《课堂作业本》中的第5题。

  2、回家对着爸爸妈妈做做小讲解员。

  板书:

  20、三味书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围绕“早”字,了解鲁迅小时侯勤奋好学的事迹。

培养学生在学习上养成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按方位顺序说说三味书屋内部的陈设。

  二、学习第3自然段。

  引语:

同学们,了解三味书屋对我们鲁迅小学的同学来说很有必要,但这篇课文更必要让我们了解,更能使我们感动的是:

这三味书屋里发生过的,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一件事。

这是一件什么事?

(板书“早”)。

刻“早”是一件小事,为什么会让我们感动呢?

大家有没有兴趣去学学这个故事?

是课文的第几段?

  1、请大家积极阅读这段话,自己去体味文中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

可以去看听计算机为你提供的“课文欣赏”的内容,一定能帮你更准确地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学生自由学习。

  2、重点交流,反馈下面3个句子。

  (1)理解“害”、“于”、“当铺”的意思。

  (2)理解“一面……一面……”、“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与药铺之间”,体会到当时鲁迅一家生活艰难,鲁迅小小年纪就要担起生活的重任,非常懂事、孝顺。

(板书:

生活艰难)

  (3)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

  ●勤奋好学的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书桌上刻下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①理解“默默”。

要是你是知道鲁迅迟到原因的一位同学,你会怎么跟寿老先生说?

而鲁迅呢?

他为什么不为自己解释?

(板书:

默默 刻:

决心改正)他会暗暗对自己怎么说?

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②范读:

老师在哪个地方特别作了处理?

为什么这样读?

你想怎么读?

  ③练习用“默默“说话。

  同学们已经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特别是理解了“默默”在中的丰富内涵,那么你能用“默默”来说一句话吗?

  鲁迅走在去当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                  )。

  鲁迅走在去药铺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                  )。

鲁迅走在去三味书屋的路上,心里默默地想:

(                )。

  任选一句完成,交流,师点拨。

  ●鲁迅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①为什么用“刻”不用“记”、“印”?

  ②为什么要把这个“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里?

(板书:

深深、刻、时时提醒)

  3、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读读第3自然段,把勤奋好学的鲁迅刻“早”的故事也深深地刻在我们的心里,用来勉励我们自己。

齐读。

  三、拓展延伸

  1、小结:

从这个刻“早”的故事中,我们知道了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2、小朋友们想更多地了解鲁迅爷爷吗?

学校图书室里有很多介绍鲁迅的书,大家可以去借。

课外大家还可以把自己在预习时搜集到的资料放到教室门口的“语文新知堂”里交流。

今天课堂上老师向大家推荐一份电子读物。

我们到介绍鲁迅爷爷的网页去看看。

(让学生点击.课件中“走近鲁迅”进入,自由浏览。

  四、课堂小结

  相信同学们看了丰富的介绍后,一定更深地体会到了鲁迅爷爷确确实实把在三味书屋里刻的“早”字牢牢地记住了,并时时提醒自己,做什么事都争分夺秒。

鲁迅先生一生不息地奋斗,终于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作为鲁迅小学的学生,更应该向鲁迅爷爷学习,长大后也成为一个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人。

  五、作业巩固。

  完成《课堂作业本》的第6题。

  板书:

                 三味书屋  

       奔走于……之间         (生活艰难)

  早    默默   刻          (决心改正)  

       深深   刻          (时时提醒)

              争分夺秒 一生奋斗

  ◆[2003年11月11日]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之三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习作一》 

作者:

沈高明    发表时间:

2004-4-28    阅读次数:

488 

  出处:

如皋市白蒲小学    作者:

宋 叙  

    一、教学要求

    1.知道.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

    2.指导学生先打草稿,然后念一念,改一改,直到自己满意了,再誊到作文簿上。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请同学们看一段简短的录像。

(一个小同学去买牙膏,售货员阿姨热情地接待)

    2.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想法?

    

(二)研读例文

    1.这是多小的一件事情啊,事情虽小却可以从中看出阿姨待顾客如亲人。

这个同学就把这件事写下来了,请大家看语.文书17页上的一段话,题目是___________。

    2.指名读。

    

    3.小组讨论。

这位同学写得怎样,谈谈理由。

你有本领比他写得更好吗?

    过渡:

大家瞧,生活中每天都在发生类似的小事情,只要你留心观察,把自己做过的、看见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让人看明白,就是一篇作文了。

你们愿意试一试吗?

    (三)尝试.写作

    1.进入三年级后,同学们开始学着用钢笔写字,有的同学很高兴、很兴奋,有的同学却在发愁,觉得用钢笔写字太麻烦。

大家的感受不一样,谁能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用钢笔写字真____________。

    2.真是五花八门呀,你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

是什么事情使你对用钢笔写字产生如此的感受呢?

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再写下来。

(让学生写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