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2834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8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1.(6分)(2019高一下·惠州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诗经》之“风”

风本是地球大气层内的空气涌动,它使地球上的万物能不断地接受到新鲜的空气而得以生存。

那么,孔子在编集《诗经》时,为什么将一部分诗称为“风”呢?

孔子自己有一段很好的解释: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这就是“风气”!

孔子用很形象的语言形容它,风吹草伏,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伏。

所以,要建立和谐社会,关键在于领导人,也就是“上行下效”。

由此也形象的说明了“风”的含义,也就是说,风俗、风情、风致等,无一不是指向社会行为规范和人们的行为方式的。

换言之,《诗经》之“风”,即是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在一般的口语中,我们称为“风俗习惯”,在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及理论中,“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各以其所在国家和地区得名,就是记载了各地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行为方式,以及他们各自的价值观、思想感情。

与此相印证,《周易》中有十五个卦牵涉到“风”,每个卦都对应着一种人生或社会现象。

火风鼎,火下有风则上宜有鼎,而鼎凭三足,正立不倚,既强调合作,也预示持正守位,为人倚重;风火人家,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

……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不同的社会情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考虑的不是法律法规如何规定的,而是亲友们的看法!

而这些所谓的“看法”,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亲友们认同你这个行为,你就会大胆高兴地去做;否则,你就不会去做,或者只有偷偷摸摸去做。

“风俗”因此会给人一种无形的束缚。

这就是孔子为什么强调“礼”的作用的真正含意。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系易辞、著春秋,把《诗经》作为教材,是因为没有其它书籍了吗?

不是,孔子是借《诗经》说明以及教育学生们要懂得各种各样的社会行为规范。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

人生若想追求到快乐与幸福,就要认识社会。

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不认识社会就只能四处碰壁,最后落个失败的人生;能认识社会就能游刃有余,利用社会。

风俗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是大部分人“约定俗成”的,人们在实际生活、生产中,认识到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生存,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个风俗习惯。

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重读《诗经》,一是要了解古代人们的风俗习惯,二是可以借鉴和发扬一些好的风俗习惯,如春节团聚、清明祭祖等,三是创造我们今天的新风俗,使生活更加日新月异,更加幸福。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可能都有法律约束和指导,而且人类社会的维持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那么还要依靠什么呢?

就是风俗习惯、“礼”、“社会行为规范”等,依靠良好的社会风气,才能使社会肌体健康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之所以出现混乱,一是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第二个原因就是社会风俗混乱,一群人恣意破坏另一群人的风俗习惯,便会导致争斗打闹,甚而引发战争。

所以,入乡随俗,懂得并调节自己去适应不同的风俗习惯,才能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

这或许便是孔子编集《诗经》的主要原因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把君子之德喻为风,把小人之德喻为草,草随风动,强调百姓在领导者的影响下,自然会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或社会风貌。

B.在自然界中,因为大气内空气涌动而形成的风使大地万物不断接受新鲜空气,从而保持生机;人类社会亦如此,没有正常风气,就没有美好生活。

C.《诗经》中的“风”,实际上就是“礼”,就是社会行为规范。

它要求人们要懂得这些规范,并在这些规范的约束下从事社会活动。

D.周文王用“风”的各种景象论述了人世间的社会情状,形成了《周易》中的十五个卦象,而这十五个卦象正与《诗经》中的十五国风相对应。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每做一件事往往把亲友们的看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这些看法代表着一种社会行为规范:

而不是先考虑符不符合法律法规。

B.孔子强调“礼”的作用,正是要通过“风俗”给人设定一种无形的束缚,对人的行为提出要求,使之符合全社会的人约定俗成的规范。

C.孔子把《诗经》作为教材,意在向学生表明这样的思想:

社会是精彩的但更是复杂的,只认识社会,做事才能游刃有余,追求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D.而今,我们重读《诗经》,除了要了解古人生活习惯以外,还要以此为借鉴,摒弃那些落后习俗,发扬和创造有利于我们今天生活的好习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一要靠领导人的垂范和引领,二要靠长期的实践检验,三要获得民众的普遍认可,认识到这些才能更好地生存。

B.《左传》记载楚使言于齐师: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这句话是指两国距离甚远,并非指各自的风俗文化不同。

C.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属于不同的层面,人类社会的维持除了依靠法律法规,还要依靠风俗习惯,有了这两方面的结合,人们就不敢做大家不认同的事。

D.由于风俗习惯的冲撞而引发的摩擦甚至战争,在当今世界也并不鲜见,只有彼此尊重,互相适应,才能实现民族和解与世界和平。

2.(24分)(2018高二上·乾安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断桥

蒋寒

接连两场暴雨,上百年的古桥,被山洪毁了。

洪水将山寨与外界天隔一方,孩子们上学,大人们赶集,只能靠树杆、木梯、竹竿慢慢爬过去了。

村民们找到郭支书,请他拿主意。

郭支书住在山寨对岸的郭家坨,郭家坨地势高,再大的洪水也奈何不了它。

郭支书听了村民的反映,吧嗒着旱烟,思忖着,不急。

乡亲们急啊,挤了他家满满一屋子,支书娘子忙着为大家沏茶添水。

山寨丙成代表大伙说:

“就那样断着,不是个事啊!

大人进进出出好办,娃娃们上学呢?

你不是常说,一切为了下一代嘛!

郭支书伸出两指捻了捻火星闪动的旱烟,吧嗒着,不吭声。

有人小声说:

“我们知道,你肯定还在生大伙的气。

入夏以来,见你没少往古桥下跑,东瞅瞅,西敲敲,大伙说你是盼着古桥垮了,好向上面申请救济款,以便从中捞……”

声音小得没人听得见。

屋外的大狼狗汪汪地叫了,天空还是阴沉沉的。

天气预报说了,近期还将有持续暴雨,省、市、县层层拉响了防汛警报。

村委会也早作了安排,这会儿,马主任正带着工作队现场走访……

丙成说:

“郭书记,你大人大量,快替大家拿个主意吧。

上面要不拨款,我们各家凑也行。

郭支书翻大伙一眼,说:

“钱,我来想办法,力,大家得出。

“要得要得!

”大伙就兴高采烈地散了。

有人见,第二天一早,郭支书拎着包朝镇上去了。

几天后回村,他就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一个天大的喜讯:

修桥款弄到了,钢筋水泥什么的都联系好了,接着就送来,天晴就动工……

时不我待,趁着阳光天气,两台吊车就轰轰隆隆开进断桥现场,洪水也下降了许多,山寨老少能动的都出来了,大伙说说笑笑,干得热火朝天……

郭支书和马主任在现场指挥。

马主任抹了抹烟嘴,递给郭支书,白烟就从郭支书的鼻孔里冒出来,一脸欣慰。

马主任感慨道:

“老伙计啊,真是难为你了,镇上县上一毛不拔,得亏你家老大开明啊,从自己公司支持50万。

郭支书笑:

“我们养育下一代图啥,不就是为我们修桥修路修康庄大道嘛。

马主任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半个月之后,一座崭新的现代大桥就牢牢地架在了天河上,连接着山寨与外面的世界。

可是随后,村里传出了关于郭支书的风言风语,说是郭支书这回准是贪了不少上面的修桥款,有人甚至闹着要找郭支书讨工钱。

风言风语被马主任苦口婆心压了下去,大伙听说是郭支书的大儿子公司出的钱,又有话说了,不仗着他老爹是个支书,他能开公司吗?

再说,50万啊,没有好处的事情,傻子才干!

马主任听了,哭笑不得。

坐在断桥的残垣上,凝视着旁边雄伟的新桥,郭支书缓缓地吐着烟,对身旁的马主任喃喃道:

“汛期过后,我就辞职了,但愿这座桥能管一百年,一万年!

倏地,山洪从马主任的眼眶奔涌而出。

(选自《金山》2015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D.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描写古桥被毁,洪水泛滥,村民过河极其不便,不仅巧妙点题,也为下文郭支书带领村民设法修桥作铺垫。

B.小说中的马主任虽是一个次要人物,但借他之口交代了资金来源的相关背景,从而使主人公郭支书的形象更鲜明。

C.古桥冲垮后,作者将郭支书“不急”和乡亲们“急啊”进行对比,充分体现出人物在本质上不同的立场和心情。

D.山寨部分村民对郭支书的误会与猜疑,反映了作者对当前农村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考,大大丰富和深化了小说主题。

(3)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的郭支书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作品从情节、人物、主旨、表达效果等方面做简要分析。

(6)小说以“断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作品从情节、人物、主旨、表达效果等方面做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4分)

3.(4分)(2016高一下·鸡西期末)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

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璧有瑕,请指示王。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譬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

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

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

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秦王因曰:

“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

邪!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与例句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负荆请罪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决负约不偿城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2)

下面各句对词类活用归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②倚柱,怒发上冲冠

③大王必欲急臣                     ④秦王恐其破璧

⑤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⑦舍相如广成传                     ⑧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⑨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⑩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A.①⑤⑥⑦    

B.②⑦⑧⑩    

C.③④⑧⑩    

D.④⑤⑥⑨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4.(7分)(2019高一下·大庆月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过郑山人所居

(唐)刘长卿

一径人寻谷口村,春山犬吠武陵源。

青苔满地无行处,深映桃花独闭门。

送陈靖中舍①归武陵

(宋)王安石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注】①陈靖,北宋时期人,做孝感令时,因公事忤逆了郡太守,遂弃官,最后以太子中舍的身份致仕。

(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诗中“春山犬吠武陵源”一句以声衬静,以犬吠反衬春天山林的安静,写出了郑山人所居环境的幽静安谧。

B.王诗全诗为虚写设想,语言质朴平易,蕴含哲理,情感真切,饱含对朋友的真挚祝福。

C.刘诗中第三四句中“无行”和“独闭”照应,写出郑山人所居地人迹罕至,也表现郑山人享受高逸出世的生活状态。

D.王诗中“水自东流人自西”一句暗喻时光、精力的流逝,也暗示友人逆势而行,自有追求。

(2)两首诗中都有“武陵”和“桃花”,请据此分析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四、默写(共1题;共10分)

5.(10分)(2018高一上·柳州期中)诗文默写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________。

(2)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

(3)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________,________,冷漠,凄清,又惆怅。

(4)《沁园春长沙》中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5)《沁园春长沙》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________。

(6)诗人徐志摩要和康桥离别,又生怕打扰惊醒了他心爱的康桥,《再别康桥》中“________,________!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了诗人自己的这种心情。

五、选择题(共3题;共6分)

6.(2分)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湖光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B.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C.虽然中国足球队小组赛初战告捷,但从比赛中整个球队在战术意识、进攻手段和体能上表现来看,也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D.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焊,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与年轻人相比毫不逊色。

7.(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B.本市国税局绘制出“税源分布示意略图”,解决了税源管理辖区划分不清、争议扯皮等问题的发生。

C.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D.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8.(2分)下列各项中,语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德国两百年前的教育宣言曾经如此说道:

教育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①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

②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

③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

④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

⑤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

⑥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

A.③②⑤④⑥①    

B.⑤③②⑥①④    

C.⑥③①②④⑤    

D.⑤①②③④⑥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9.(3分)(2017高二上·西宁期末)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臭氧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是正还是邪,①________:

在距地面10~50千米的高空,臭氧能吸收紫外线,②________,是当之无愧的地球卫士;到了距地面10~100米的近地面,臭氧就换了一副面孔,③________,使人头痛、胸闷甚至产生肺气肿等病症。

10.(5分)下图是“儿童在不同场地的时间分配”,根据该图提供的信息,将儿童在不同场地休息和运动时间分配的情况写成一段话。

要求:

内容完整,概括准确,不超过80字。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6高二上·鸡泽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八旬老人李某坐动车到成都看病。

女儿只给她买到了半程的坐票。

半程过后,老人被刚上车的女大学生拿着车票座位号“请”了起来,老人的女儿要求挤一挤合坐在一起,被女大学生拒绝,双方起了争执。

后来,一名中年男子给老人让了座。

老人的女儿说:

“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

”女大学生觉得很委屈,“坐自己的位置错了吗?

对于以上现象,你怎么看?

请就其中任意一人的言行,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请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1-1、答案:

1-2、答案:

1-3、答案:

2-1、答案:

2-2、答案:

2-3、答案:

2-4、答案:

2-5、答案:

2-6、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4分)

3-1、答案:

3-2、答案: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4-1、

4-2、

四、默写(共1题;共10分)

5-1、

5-2、

5-3、

5-4、

5-5、

5-6、

五、选择题(共3题;共6分)

6-1、

7-1、

8-1、

六、语言表达(共2题;共8分)

9-1、

10-1、

七、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