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知识经济.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28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综合知识经济.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知识经济.docx

《综合知识经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知识经济.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知识经济.docx

综合知识经济

经济常识

  【本节考点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运行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

  

(1)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西方国家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而确立下来。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它本身的各种内在矛盾也日益暴露和深化,这就为从理论上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条件。

  

(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实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资本主义制度,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用革命理论来指导自身的革命斗争实践。

  (3)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和研究成果,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成分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1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变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这就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2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占主体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经济范畴。

  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而言的。

市场经济是社会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说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市场机制。

它与计划经济相对应。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又有内在的一致性: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

  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来决定。

衡量劳动量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

决定商品的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四)货币

  1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货币是在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长期历史过程中逐渐产生的。

货币的产生是价值形式自身发展的结果,是价值发展的完成形式。

  2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货币的本质表达在它的职能中。

货币的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五种主要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

  

(1)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如何决定的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X商品价格水平)/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平均周转次数)

  

(2)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或价值符号。

由于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纸币流通规律必然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和流通中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相适应。

  4纸币和信用货币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其发行数量与黄金储

  备没有法定关系。

  信用货币是指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包括:

期票、汇

  票(统称票据)、银行券、支票等。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这两种经济现象都来自于纸币的发行量和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不相适应。

当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时,就会出现纸币本身的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通货膨胀;反之,当纸币的发行量少于流通中实际所需的货币量时,就会出现纸币本身的升值,物价下跌,这就是通货紧缩。

  (五)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

也就是说,价值规律是阐述价值如何决定和如何实现的规律。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以价值为基础。

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主要有:

①价值;②市场供求状况;③货币自身的价值(现实生活中具体表现为纸币发行量);④政府的经济政策;⑤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值规律所要求的等价交换,并不是指每一次具体的商品交换都是等价交换。

  (六)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率

  1资本的本质

  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不变资本是指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如机器设备、原料、材料等。

可变资本是指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一方面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另一方面为考察资本主义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3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就是剩余价值(m)同可变资本(v)的比率。

剩余价值率正确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七)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资本采取的具体形式有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银行资本等。

此外,还有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剩余价值相应地采取了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借贷利润、银行利润和地租等转化形式。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是在公有制占据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2建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表现在: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本质特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相对落后,需要在以公有制为主体为条件下要求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第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已被实践证明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独特的特征或者说特性,是指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结合而形成的制度性的特征,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有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承认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它们自主地作出经济决策,独立地承担决策的经济风险;建立起具有竞争性的市场体系,由市场形成价格,保证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建立起有效的宏观调控的机制,对市场运行实行导向和监控,弥补市场经济本身的弱点和缺陷;必须有完备的经济法规,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要遵守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规则和惯例。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1)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2)发展、完善生产要素市场

  (3)完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

  (4)整顿、标准市场秩序

三、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贸易和金融活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交织、相互融合,使世界经济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其实质就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它开始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

第一,发达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基础。

第二,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决定因素。

第三,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

第四,跨国公司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

第五,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地区组织(如APEC、NAFTA和EU)的建立,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1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步骤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和依据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摆脱贫穷和落后,基本实现现代化,到达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确定这一战略目标的依据:

一是我国国情:

主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二是物质生产发展规律和其他经济规律,主要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三是充分考虑需要与可能,确保发展战略的切实可行。

  2“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步骤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加一倍,人民生活总体上到达小康水平;第三步是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异、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2)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

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3)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

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时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什么叫“新型工业化道路”?

首先,要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

其次,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党和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思路是:

  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积极推进城镇化,引导农村充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3深化农村体制改革。

【真题链接】

  1(2005·中央)作为调节社会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经济杠杆,提高税率通常将()。

  A提高政府的财政收入B抑制投资,有利于防止经济过热

  C刺激消费D提高税收管理的效率

  【答案】B

  【解析】此题借助拉弗曲线来进行说明,如果目前税率处在拉弗曲线的40%以下的某处,则提高税率,可增加税收;相反,如果目前税率处在拉弗曲线的40%以上的某处,则降低税率,可增加税收。

因此A和D错误。

C项税率过高只会抵抗消费,所以正确答案为B。

  2(2005·湖南)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到2003年底,我国有3468家由重点企业改制形成的股份制企业,国家投入资本7710亿元,但全部注册资本却到达了13304亿元。

这说明了推行股份制()。

  A能够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加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B不利于国有资本流动重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C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D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的运营方式

  【答案】A

  【解析】公有资本通过控股、参股等形式与其他性质的资本组合或融合,不仅能有效克服纯国有制、纯公有制存在的上述体制缺陷,而且有利于稳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其一,通过国有或公有企业吸收外资和国内民间资本进入,推动公有产权的流动和重组,能够优化公有资本配置,提高公有资本运营效率;其二,通过国有或公有企业吸纳其他性质的资本或公有资本进入其他性质企业等交叉持股的方式,改善国有或公有企业的产权结构,从而有利于国有或公有企业在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标准的现代企业制度,并真正落实国有或公有资本权益;其三,公有资本参股其他性质的企业,能够依托多元产权架构和富有活力的运营机制增长自身利益,即做到所谓“搭车快行”、“借鸡生蛋”;其四,公有资本和其他性质的资本的融合并以适当形式处于实质性控制地位,有利于凝聚和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有效放大公有资本特别是国有资本的辐射功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整个公有经济的竞争力。

总之,相对于其地形式,通过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公有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公有经济的活力和优势,有利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应当使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2006·中央)某甲向银行取款时,银行工作人员因点钞失误多付给1万元。

甲以这1万元作本钱经商,获利5000元,其中2000元为其劳务管理费用成本。

1个月后银行发现了多付款的事实,要求甲退回,甲不同意。

以下有关该案的表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甲应返还银行多付的1万元

  B甲无须返还,因系银行自身失误所致

  C甲应返还银行多付的1万元,同时还应返还1个月的利息

  D甲应返还银行多付的1万元,同时还应返还1个月的利息及3000元利润

  【答案】C

  【解析】分析此题的关键是要先明确某甲主观上为善意还是恶意。

由题意可知甲明显是恶意行为,根据不当得利的返复原则,应当返还本金及利息,但因利用这部分资金所产生的利润不属于返还的范畴,因此应选C项。

  4(2006·浙江)以下有关剩余价值的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剩余价值不是从流通过程中产生的,而是在劳动力的消费过程即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B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产生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C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量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D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答案】B

  【解析】B项说法不对,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叫超额剩余价值。

  5(2006·福建)关于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或升值,以下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外汇的增收节支

  B本国货币贬值有利于本国不断扩大出口

  C本国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进口外国技术设备

  D某国货币升值对持有该国币种债务的国家有利

  【答案】D

  【解析】略。

  6(2009·中央)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

我国正在采取措施,实施“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的方针,使收入分配朝着“橄榄型”方向发展,这主要是为了促进()。

  A生产力发展B效率的提高C社会的公平D内需的扩大

  【答案】C

  【解析】“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这是缓解收入差距扩大;“扩中”,就是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合理收入分配格局;“调高”,就是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打非”,就是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保困”,就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建立“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必须缩小贫富差距,主要是为了保持社会稳定,保证社会公平。

  7(2009·中央)以下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ACPI反映一定时期为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B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

  C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

  DCPI是采取指数商品价格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答案】C

  【解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

大多数国家都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

【自我检测试题与答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A劳动价值论

  B剩余价值学说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3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奉献是()。

  A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B揭示了资本的积累过程

  C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D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4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B私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

  C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D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

  5商品经济是()。

  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

  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

  6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是()。

  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B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

  C从低级社会经济形态发展到高级社会经济形态

  D先进社会经济制度取代落后社会经济制度

  7推动社会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

  A生产方式的变革B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8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各延长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由原来的100%变为()。

  A150%,100%B150%,200%C100%,200%D150%,300%

  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价值增值过程是超过一定点的价值形成过程。

在这里,“超过一定点”指的是()。

  A收回了预付资本的价值后,继续进行投资

  B剩余价值转化为追加资本后,扩大生产规模

  C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

  D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10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11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流通阶段

  12处于购买和销售阶段的资本可统称为()。

  A流动资本B流通资本C商品资本D商业资本

  13目的在于揭示资本周转速度及对剩余价值生产影响的是()。

  A资本循环B资本周转C资本流通D资本增值

  14外资经济就其性质说,是()。

  A单纯的社会主义经济

  B单纯的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15在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异,这是因为()。

  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6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标志是()。

  A多种经济成分并存B存在着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

  C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化大生产

  17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内部存在商品关系的原因是()。

  A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不同

  B各全民所有制企业使用的生产资料数量存在差异

  C各全民所有制企业属于不同所有者

  D各全民所有制企业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18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实现政企分开

  C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别离D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

  19公司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公司制的核心是()。

  A企业法人制B有限责任制

  C公司法人治理结构D科学的管理制度

  2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

  A国家行政机关的附属物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C国有资产的所有者D宏观经济调控者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2【答案】C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建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因此,二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3【答案】D

  【解析】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之一;资本积累过程的分析以及平均利润学说的提出是马克思对前人学说的总结和归纳。

列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在政治经济学方面,第一个对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作出了全面深刻的科学分析,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4【答案】C

  【解析】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方式。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5【答案】C

  【解析】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

商品经济是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是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式。

  6【答案】B

  【解析】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生产关系必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变自身的性质,这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7【答案】C

  【解析】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

  8【答案】D

  【解析】假设采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为4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2=6(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6/4=150%。

假设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劳动日长度不变,必要劳动时间随剩余劳动时间延长而相对压缩2小时,为4-2=2(小时);剩余劳动时间为4+2=6(小时);则剩余价值率为(4+2)/(4-2)=300%。

  9【答案】D

  【解析】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