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31141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docx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考研真题

艺术硕士艺术综合考研王次炤《艺术学基础知识》考研真题解析

第一部分 艺术综合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旋律[中传2014年研]

答:

旋律是一种音乐的曲调,它是由各种高低、长短、强弱的乐音按一定的调式和节奏组织起来的音的进行系列。

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音乐的内容、风格以及民族特征等首先由旋律表现出来,旋律是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

在旋律进行中存在各种音乐表现因素,但构成旋律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

即曲调线(又称音高线)和节奏。

 

2现代派戏剧[中传2014年研]

答:

现代派戏剧又称现代主义戏剧,是指与现实主义戏剧相对立的、以西方各种现代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戏剧流派。

现代派戏剧盛行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它并没有统一的主张,而是由众多流派共同组成的,主要包括象征主义戏剧、表现主义戏剧、超现实主义戏剧、存在主义戏剧和荒诞派戏剧等。

现代派戏剧的象征性、反理性、批判性特征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绘画、电影、诗歌的艺术形式都有波及。

 

3喜剧[中传2014年研]

答: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一般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

最早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左右的希腊,一般认为它起源于古希腊农民祭祀酒神狄奥尼索斯时表演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提出:

“喜剧通常描写不如我们的人物。

”这意味着喜剧是通过描写人的缺点和性格缺陷来激发或通过共鸣来满足人欢乐的需要。

此外,喜剧的讽刺功能常常使它成为尖锐的时代和社会的批判武器。

喜剧本身在长期发展中有很多变化或变种,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4连台本戏[中传2014年研]

答:

连台本戏是戏曲编剧与表演的一种特殊形态,即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演出具有独立性,类似于电视连续剧。

北宋末年,汴京中元节有连演七天的《目连救母杂剧》;清宫大戏如《升平宝筏》《鼎峙春秋》等都是长达240出的长篇大戏;近代,辛亥革命时期,上海的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等的“新舞台”,以及欧阳予倩、周信芳等,都曾编演过连台本戏。

20世纪初年上海流行连台本戏,如《西游记》《封神榜》《狸猫换太子》等,少者几本连演数日,多者几十本连演数月。

剧情连贯,有文有武,通俗易懂,多用机关布景,但是也夹杂一些荒诞的内容和庸俗的噱头。

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消失,近年有整理演出者。

 

5新浪潮[中传2014年研]

答:

“新浪潮”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现,理论核心是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理论。

他们对法国商业电影的平庸和虚假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提倡在电影创作中展现导演的个人风格,鼓吹“作者论”的创作方法,有以下特征:

①制片技术与方法的革命,提出了导演中心制;②确立电影个人风格的地位;③在电影语言和电影形式的革新方面作出贡献,采用实景拍摄和现场即兴的导演、表演风格,出现了戈达尔的“跳接”,影响重大。

代表作有戈达尔的《筋疲力尽》、特吕弗的《四百下》。

“新浪潮”使得世界电影艺术在60年代出现了革命性变革。

 

6社会问题剧[中传2014年研]

答:

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创作的揭露社会问题的戏剧。

通过人物的论争,这些戏剧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治、婚姻、道德、法律、妇女、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自私自利的丑恶本性以及婚姻的不合理现象。

虽然剧作家没有在结尾提供恰当的解决方法,但因为所涉及问题的重大,剧中人物思想的尖锐对立,这些戏剧呈现出浓厚的探索精神和犀利的批判色彩。

通过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将戏剧舞台用作讨论社会问题的讲坛,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和方法扩展到戏剧领域,冲击了当时西方舞台上流行的虚幻庸俗的戏剧,指明了戏剧发展的新方向,推进了现代戏剧的革新。

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品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魔》《人民公敌》等。

 

7现代芭蕾[中传2014年研]

答:

现代芭蕾舞是一种流行的舞蹈形式。

现在的人们对古典芭蕾舞与现代芭蕾舞的认识,一般都是以20世纪初发生的现代艺术潮流对芭蕾的影响为分界线的,在此之前的芭蕾都是遵循芭蕾原有的城市规范也风格特征,都认为是古典芭蕾。

而现在产生的许多芭蕾作品,在选择题材上就和以往的芭蕾有一些区别,并且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创新,从其他类似的舞蹈种类当中吸取或者借鉴了舞蹈词语和表现手法,形成了区别古典芭蕾的风格,这就是现代芭蕾。

 

8环境艺术[中传2014年研]

答:

环境艺术又称环境设计,是指人与周围的人类居住环境相互作用的艺术,也是一种场所艺术、关系艺术、对话艺术和生态艺术。

著名环境艺术理论家多伯说:

“环境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它比建筑艺术更巨大,比规划更广泛,比工程更富有感情。

这是一种重实效的艺术,早已被传统所瞩目的艺术。

环境艺术的实践与人影响其周围环境功能的能力,赋予环境视觉次序的能力,以及提高人类居住环境质量和装饰水平的能力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该定义指出,环境艺术范围广泛、历史悠久,不仅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征,还具有科学、技术特征。

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雕、壁画、建筑小品等都属于环境艺术范围。

 

9东海黄公[中传2014年研;苏州大学2011年研]

答:

东海黄公是指汉代起于长安附近的“三辅”民间百戏节目。

表现的是东海黄公因酗酒而法术失灵被咬死的故事。

东海黄公能制服蛇虎,但老年酗酒,法术失灵。

东海有白虎出现,黄公前去灭虎,结果被虎咬死。

这个节目以两个角色表现矛盾冲突,故事完整。

人物有红缯束发的特定装扮,台词为祈祷,道具是赤金刀。

同时有“立兴云雾,坐成山河”的虚拟表演。

被认为是中国戏曲的雏形。

 

10踏摇娘[西安工程2016年研;首都师大2015年研;南京师大2011年研]

答:

踏摇娘又作“踏谣娘”,是唐代最有影响的著名民间乐舞之一,源于北齐河朔民间,后进入宫廷。

表现苏某酗酒,酒醉后殴打妻子,苏妻貌美善歌,挨打后将满腹委屈向邻里倾诉。

苏妻哭诉时,且步且歌,不断摇动身体,故谓之“踏摇娘”。

踏摇娘最初的表演是男扮女装,有帮腔“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

”这一节目有故事,有人物装扮,有歌唱,有舞蹈,有帮腔,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作歌舞戏。

 

11大面[沈阳师大2014年研]

答:

大面指盛行于唐代的假面舞蹈,又称“兰陵王”“代面”。

唐《教坊记》记载,北齐时兰陵王长恭,勇武过人,但是容貌俊秀,不足以威慑敌人,就戴上木雕的狰狞面具出战,常常获胜。

北齐人将此事编为舞蹈,配以歌曲,称《兰陵王入阵曲》。

表演时,扮兰陵王者,戴面具、“衣紫、腰金,执鞭”。

 

12意境[南艺2016年研]

答: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也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情”和“境”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境中有情,情中有境。

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

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孕育于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诞生于唐代。

 

13临川四梦[杭州师大2013年研]

答:

临川四梦是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剧的合称。

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是临川人,“临川”遂为先生的别号。

汤显祖的一位同时代人王思任,在概括“临川四梦”的“立言神旨”时说:

“《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亭》,情也。

”应该说,这个评论颇有见地。

临川四梦前两个是儿女风情戏,后两个是社会风情剧。

 

14南戏[西安工程2016年研;福建师大2011年研;中传2009年研]

相关试题:

温州杂剧[首都师大2015年研]

答:

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永嘉戏曲”“戏文”等,是中国戏剧最早的成熟形式之一。

北宋与南宋之交,温州戏曲艺人首创的扮演大规模故事的戏曲样式。

其故事来源于民间说唱,可以表现复杂的情节。

其曲调是民间流行的唐宋词曲调和村坊小曲、里巷歌谣等,不协宫调,随口可歌。

其首创剧目是《赵贞女》《王魁》。

南戏的角色有生、旦、净、丑、外、末、贴等。

南宋末年,温州杂剧已传播到京城临安和福建、江西等地。

从南宋以至元代,南戏是中国南方流行的戏曲品种,出现过《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等著名剧作。

元代末年,瑞安人高则诚在民间流传的《赵贞女》戏文的基础上,整理写定了南戏杰作《琵琶记》。

南戏剧本今知有二百余种,多已散失。

 

15悲剧[中传2013年研]

答:

悲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起源于古希腊,由酒神祭祀中的酒神颂歌演变而来,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的特征是:

深刻的戏剧冲突,主人公进行斗争,历经磨难最后牺牲毁灭,悲剧行动发展对主人公造成悲惨结果,对主人公崇高的人道主义的伦理审美价值和理想给以肯定。

悲剧代表作有:

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16古装新戏[中传2013年研]

答:

古装新戏是指由梅兰芳首创演出的一种旦角穿古装并以歌舞为主的京剧剧目。

古装新戏是在改良思潮影响下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头面服饰和舞台角色进行了改良以适应新社会的发展,梅兰芳在他陆续演出的新戏如《天女散花》《霸王别姬》等剧中,进一步发展了古装新戏在艺术革新方面的特色,同时其他一些旦行著名演员如冯子如、欧阳予倩等进行了类似的革新实践。

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对旦脚行当艺术的表现力起到了丰富和提高的作用。

 

17宋元四大南戏[南艺2014年研]

相关试题:

四大南戏[河南师大2013年研]

答:

宋元四大南戏是中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兴起于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也是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

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

著名剧目包括《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

 

18四大徽班[西安工程2014年研;中传2012年研]

答:

四大徽班是清代乾隆以后活跃于北京的四个最著名的徽班。

清乾隆五十五年,为弘历帝庆寿,扬州盐商组织阵容强大的三庆徽班进京。

三庆班以演唱吹拨、二黄调为特色,又能兼唱昆腔、秦腔、梆子等声腔,其曲调新颖、剧目丰富、演员靓丽,很受北京观众欢迎,在京城扎下脚根。

接着有四庆徽班、五庆徽班等联翩进京,徽班遂成为北京戏曲舞台上的劲旅。

嘉庆、道光间,活跃在北京城里的四个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实力最为强大,剧目和表演各有特长,各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为京戏形成打下基础。

 

19文明戏[中传2014年研]

答:

文明戏又称“新剧”或“文明新戏”,是指中国早期话剧。

20世纪初曾在上海一带流行。

演出时无正式剧本,可即兴发挥。

文明戏的表演和传统戏曲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以“对话”为主要的表现手段,“唱段”还部分地存在,但表演和唱腔已经不再要求程式化了。

因为对演员的要求不高,又可以即时将时事入戏,因此最初很受欢迎。

但到了后来,由于表演乏善可陈,内容也不新鲜了,慢慢地,随着革命热情的消退,文明戏被观众冷落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文明戏开始回头,向中国传统戏剧寻找帮助,开始以观众喜欢的家庭戏作为主要的演剧题材,在经营上,尊重观众欣赏习惯,重视商业宣传,邀请电影明星主演等,使得文明戏逐渐在上海、天津等重要现代城市站稳脚跟。

 

20昆山腔[南艺2014年研;南京师大2011年研]

答:

昆山腔又称“昆腔”,是一种戏曲音乐的形式,属于南戏四大声腔之一,明代时期各个地方剧种兴起,昆山腔经过魏良辅精心改良,创造了被称为“水磨调”的清丽委婉的唱腔,使昆山腔脱颖而出,风靡全国。

 

21皮黄腔

相关试题:

皮黄[中传2013年研]

答:

皮黄腔是传统戏曲的四大声腔系统之一,也是西皮、二黄两种腔调的合称。

皮黄腔在长江流域分布很广,是汉剧、湘剧、桂剧、赣剧、滇剧等剧种的主要声腔。

乾隆末年,徽班带二黄调进京,对后来京剧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

西皮调来源于西北的秦腔,在汉水流域发展成襄阳调,到汉口一带与二黄调汇合,被当地艺人称作“西皮”。

 

22秦腔[北京师大2009年研]

答:

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又名乱弹,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广大地区。

其演唱以梆子击节,唱腔结构属板式变化体。

清代乾隆以后,秦腔足迹遍全国,发展出不同的唱腔流派。

陕西省内的秦腔分西安乱弹、同州梆子、西府秦腔、汉调桄桄四派。

秦腔的唱腔有欢音、苦音两类。

代表性艺术家有刘毓中、樊新民、苏育民、李正敏、萧若兰等。

代表剧目有《三滴血》《火焰驹》《铡美案》等。

 

23昆曲[中传2014年研]

答:

昆曲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

原先是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的演唱南曲的“昆山腔”。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经过以魏良辅为首的音乐专家的改进,在声乐演唱和器乐伴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成为一种细腻优雅的“水磨调”。

最初用之于清唱,被称为“昆曲”,成为四方歌者竞相效仿的乐种。

 

24龙套[首都师大2015年研]

答:

龙套又称文堂,是指传统戏曲中扮演兵卒、夫役等群众角色。

由于所穿均是各色的龙套衣而得名。

龙套不同于舞台上的“零碎儿”,而是以整体出现,一般以四人为一堂。

在舞台上用一堂或两堂龙套,以表示人员众多,起烘托声势的作用。

根据各剧不同的需要,龙套有各种不同的排场以及队形变化(如二龙出水、站门、挖门等),并有时伴随各种队形变化齐唱各种曲牌(如一江风、朱奴儿泣颜回等)。

当主帅升帐或在某种特定场景中时,龙套还须大声喝喊堂威(如喝喊“有”“啊”“噢”等)。

 

25行当[南京师大2012、2011年研]

答:

行当是指传统戏剧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根据所演不同的角色类型及其表演艺术上的特点逐渐划分而成。

比如京剧里有生、旦、净、丑四个总的行当,每个行当又有细密的分支,如生行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

在习惯上“行当”与“脚色”通用,如旦行又称旦脚。

旦行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门旦等角色。

 

26舞蹈结构[河南师大2018年研;湖南师大2017年研]

答:

舞蹈结构指舞蹈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是作者塑造形象、表现作品主题思想的重要艺术手段。

在艺术构思时必须考虑如何把一系列的生活材料、人物、事件、情绪等分别主次、轻重、繁简、先后,合理而恰当地加以安排和组织,使其既符合生活的规律,又适应一定体裁的要求,组成一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舞蹈结构也是舞蹈作品中塑造人物、表现感情、安排情节的组织和布局,是展现作品的内容、塑造舞蹈形象、创造舞蹈作品意境的重要手段。

 

27同光十三绝[沈阳师大2013年研]

答:

同光十三绝是指晚清画师沈蓉圃绘制于清光绪年间的工笔写生戏画像。

该画作参照清代中期画家贺世魁所绘《京腔十三绝》中的戏曲人物,用工笔重彩绘制而成。

其中包括程长庚、谭鑫培等,他们是京剧形成期的代表性艺术家。

后来几经周转,传到梅兰芳家,成为梅家家传之宝。

 

28微电影[中传2014年研]

答: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是指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型”视频短片。

其主要特点有:

①“微平台”,立足于各种新媒体,可移动播放;②“微放映”,每部时间在30秒~300秒左右;③“微制作”,制作周期只需几天或数周;④“微投资”,每部成本在数千至万元左右。

微电影是传统电影和网络视频短片相结合的产物,更适应移动网络时代的需求,自2007年出现至今日渐兴旺,因其为广大电影爱好者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而深受喜爱,代表作有《父亲》《青春期》等。

 

29剪接点[中传2014年研]

答:

剪接点又称剪辑点,是指两个镜头之间的转换点。

准确地掌握镜头的剪接点是保证镜头转换流畅的首要因素,因此,选择恰当的剪辑点是影视剪辑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剪辑分为五大剪辑点:

①叙事剪辑点;②动作剪辑点;③情绪剪辑点;④节奏剪辑点;⑤声音剪辑点。

所谓叙事剪辑点、情绪剪辑点,实际上应该算是用声光的基本素材表达出来的效果。

而动作剪辑点,整个电影都是运动,剪辑本身就是运动和变化,两个完全不动的画面,通过剪辑就变成了动。

 

30节奏[中传2013年研]

答:

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将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进行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能够使乐曲体现出情感地波动起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任何音乐,无论是庞大的交响乐,肃穆的宗教歌唱,还是简朴的乡村民歌,都具有节奏。

音乐的奥妙之一在于这种周期性律动的无限多样性:

二拍子、三拍子和四拍子各有不同的强拍循环周期,它们构成了音乐的不同格调。

音乐的节奏和速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速度直接影响了音乐的性格。

 

31现代西方演剧学派[中传2013年研]

答:

现代西方演剧学派是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和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的合称。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主要思想是:

表演艺术的任务是根据剧本要求在舞台上再现角色形象,但是要把形象体现得真实和深切就要求演员从自我出发,设身处地,通过意识达到下意识、彻底化身为角色,这就是说,在舞台上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理论的主要思想是:

表演反对演员尽可能地进入角色,代之以叙事文学和叙事诗所采用的手法,对剧中事件进行批判性、自在从容的观察,即间离效果。

具体手段如,事先说明结果以免造成悬念、超然平静的表演风格、避免采用任何旨在使观众忘记自己是在看戏的手段,亦即不引起错觉的布景等等。

这两种体系为表演艺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表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

 

32景别[南艺2014年研]

答:

景别是指被拍摄的事物(可以是人、物或环境)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

根据这种范围的比重和画面表现空间(一般是以画框内成年人身体部分多少为标准),可以进一步分景别为若干种,主要有:

①远景;②全景;③中景;④近景;⑤特写。

 

33(电影中的)人声

相关试题:

旁白[四川大学2012年研]

答:

人声是指有声片出现之后在故事片中最主要的声音要素之一。

演员的发音要结合人物的身份、性格、情绪以及情节来进行具体处理。

电影中的人声主要有对话、旁白、独白三种样式。

对话在影片所有的人声中,对话所占比重是最大的。

独白又称“内心独白”,从技术上看,声源来自画外,而从叙事上则是来自画面中某个人物的内心,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披露。

独白是与之同步的画面中某个人物“发出”的,表现该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心活动,这就要求影像造型的各种要素和独白的内容以及情绪基调相互配合。

旁白是电影独有的一种人声运用手法,由画面外的人声对影片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心理加以叙述、抒情或议论。

通过旁白,可以传递更丰富的信息,表达特定的情感,启发观众思考。

 

34(电影中的)独白[南艺2014年研]

答:

独白是指电影中与之同步的画面中某个人物“发出”的内心独白,表现该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心活动,这就要求影像造型的各种要素和独白的内容以及情绪基调相互配合。

独白主要是在披露人物此时此地的心理,伴随着人物强烈的情感波动。

 

35声画同步(声画合一)[湖南师大2016年研;南艺2014年研]

答:

声画同步又称声画合一,是指影片中声音与画面的协调一致。

自声音进入电影后,电影即由纯粹的视觉艺术变为视听结合的艺术。

电影画面不再只是动作的影像,还配有声音。

这两种电影元素交互作用,彼此配合,构成声画结合的不同蒙太奇形式。

声画同步是其中最原始、最常见的一种。

在剪辑时,要求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包括配音)在银幕上与所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的关系,使画面中视像的发声动作与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反之为声画不同步。

声画同步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36声画对位[湖南师大2013年研]

相关试题:

音画对位[杭州师大2017年研]

答:

声画对位是指一种声画结合的蒙太奇技巧。

“对位”原系音乐术语,指音乐作品中若干相对独立的旋律声部结合为和谐整体。

在影视中,画面形象和声音分别表达内容,二者按照各自的规律去发展,又各自以其特有的内在节奏从不同的方面说明同一含义的声画结合形式。

强调声音与画面的相互作用,通过观众联想,达到对比、象征、比喻等对列效果,产生某种声、画自身原来不具备的新的寓意。

把画面的对列蒙太奇作用引用到声音和画面之间,使声音成为独立的艺术元素,在影视片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