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航.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3287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导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案导航.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案导航.docx

《学案导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导航.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案导航.docx

学案导航

学案导航

(1)

 

一、学习目标:

 

目标1:

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了解主要内容;③自学生字,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的意思。

 

二、时间安排:

自学2课时,完成助学稿2课时,共4课时

 

 

理清思路

学习生字

学习词

背诵内容

收获展示厅

稿

主要

内容

正确

朗读

正确

拼读

书写

端庄

熟读

书写

正确

理解

古诗三首

桂林山水

日积月累

认真

准备

争当

首席

穿插

及时

讲究

礼仪

自评

 

 

 

 

 

 

 

√ ×

 

\

\

\

\

\

 

他评

 

 

 

 

 

 

 

 

\

\

\

\

\

 

三、导学表:

 

四、助学稿(注:

各个题目应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学生在自学课本时,适时联系助学稿,以求帮助)

 

【1】我了解了课文大概内容,我会填空。

 

1.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投身到大自然怀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当空的夜晚,刘禹锡经过洞庭湖,记下所见的景象,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

2.《桂林山水》一文中总领全文的一句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自然段写江______________,第三自然段写________________;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总领句遥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曾欣赏过叶圣陶先生笔下那栩栩如生的荷花,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写怎样通过____________来到内洞,在内动,作者知道了为什么叫双龙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出洞。

 

4.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了七月的天山,进入天山,重点写了__________;再往里走,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走进天山深处,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桂林山水》和《七月的天山》并用画图的方法把课文快速背下来。

【3】我学会了生字,会正确拼读,能正确填空。

 1.“谙”和“额”都是零声母音节,读音分别是( )( );

 2.“谙”和“额”都是零声母音节,音序分别是( )( );

3.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山涧(jiānjiàn) 白缎(duànduān) 俯(fùfǔ)视 白皑皑(āiǎi)

【4】写字端庄,做人规矩

1.我能在生字中选出几个“左窄右宽“的字,认真地书写下来。

 

 

    

 

 

 

 

 

 

 

 

 

 

 

 

2.我会填空。

 

(1)“庭”字是( )结构,“廷”加部首还可以组成几个字:

( )

 

(2)“臀”的下面是( ),不要写成“月”;

 

(3)“额”字的第6笔是( ),“稍”的第5笔是( ),“螺、蜿、蜒”的第6笔是( );

 

(4)“瑕”的第4笔是( ),“骆、驼”的第3笔是( );

 

(5)给下面的字加上部首,就可成为本单元中的生字:

 

廷( ) 累( ) 音( ) 章( )

延( ) 族( ) 察( ) 农( )

 

3.我能猜出下面的字:

 

(1)一口进“宁”,乘凉看风景;( )

(2)爪子弯了。

( )

(3)“早”上“西”边有露水;( )

(4)“虫子”爬“累”了;( )

(5)最动听的语言是音乐;( )

(6)“左耳”恭听一文章;( )

(7)月亮上建宫殿;( )

(8)客人翻页。

( )

(9)垂手一边,仔细旁观;( )

 

【5】我会组词。

 

瑕( ) 稍( ) 簇( ) 泰( ) 兀( )

峦( ) 澜( ) 绵( ) 障( ) 臀( )

 

【6】我认真学会了词语,能用最快速度完成下面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dònɡtínɡ wánshǎnɡ wúxiá  kuòsàn pāndēnɡ

(  ) (  ) (  )(  ) (  )

 

 tàishān luòtuó pínɡzhànɡ zhèjiānɡ yóutónɡ yōnɡjǐ

(  )(  ) (  ) (  ) (  ) (  )

 

 kǒnɡxì yǎnɡwò túnbù shāowēi éjiǎo cāshānɡ

(  )(  )(  )(  )(  )(  )

 

wānyán  yījù jìnɡtínɡshān bōlánzhuànɡkuò shuǐpínɡrújìnɡ

(  )(  )(     )(      )(      )

 

fēnɡluánxiónɡwěi bádìérqǐ qífēnɡluólìe  xínɡtàiwànqiān

(      )(    )(     )(      )

 

sècǎimínɡlì  wēifēnɡwùlì liánmiánbúduàn tūwùsēnyǜ

(     )(    )(      )(     )

 

 

 

 

 

 

2.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通过查字典写出所填字的意思。

 

波( )壮阔【        】 ( )地而起【           】

峰( )雄伟【        】 ( )峰( )立【         】

 

【7】我理解了词语,能完成下面的题目。

 

1.“孤云独去闲”中的“闲”的意思是( );

 

(1)空闲 

(2)空闲的时间 (3)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2.“风景旧曾谙”中“谙”的意思是( );

 

(1)熟悉; 

(2)黑暗

 

3.“相看两不厌”和“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和”( );

 

(1)意思形同; 

(2)意思不同

 

4.能不忆江南?

是( );

 

(1)疑问句; 

(2)反问句

 

5.“桂林山水甲天下”中的“甲”的意思是( )

 

(1)居第一位;

(2)古代军人打仗穿的护身符。

 

6.“桂林山水甲天下“中“天下”指的是( )

 

(1)指中国或世界 

(2)指国家的统治权

 

7.“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中的“端”的意思是( )

 

(1)端正,不歪斜;

(2)东西的一头;(3)项目,方面;(4)事情的开头;仔细地看;(6)用手平正地拿着

 

8.“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中的“异”的意思是( )

 

(1)不同的;

(2)分开;(3)另外的;(4)特别的;(5)奇怪。

 

【8】我背诵了课文,也记忆了许多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名句,能解决下面问题。

 

1.我能默写《独坐江亭山》和《望洞庭》,能自己选择一首课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并默写下来。

 

2.按课文内容填空过程中,你会发现什么吗?

 

(1)漓江的水真( )啊,( )得让你感觉不到( );漓江的水真( )啊,( )得可以看见( );漓江的水真( )啊,( )得仿佛那是( )。

 

(2)桂林的山真( )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 ),像( )像( );桂林的山真( )啊,像( ),像( );桂林的山真( )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3)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 ),时而( ),时而( ),时而(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3.根据下面诗句想象出一幅幅画面,并把自己想象出来画面描写下来。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眼盘里一青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调查:

(用文字说明)

 

(1)看了“宽带网”,我有收获。

 

(2)我设置了摘录本,并把读到的描写大自然的精彩片段记了下来。

 

(3)我认真朗读了“阅读链接”,我也有收获。

 

(4)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向大家推荐文字、图片、或声像内容。

 

学案导航

(2)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

 

一、学习目标:

 

目标2:

反复诵读,品味,拓宽视野,感受大自然的美,并激发起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熟读成诵精彩的语段,增加文化积淀。

 

目标3:

学习用景物描写表达感情表达方法。

 

①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前后呼应的方法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②学习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表达方法。

 

二、时间

安排:

自学2课时,完成助学稿2课时,展示2课时。

共6课时

 

 三、导学表:

围绕重点学习

完成助学稿(2.3.4.5题分工)

交流展示厅

完成

促学稿

走遍

千山万水

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1】

【2】

【3】

【4】

【5】

【6】

形式

多样

倾听

认真

讲究

礼仪

自评

 

 

\

\

\

\

\

\

 

 

 

\

 

他评

\

\

 

 

 

 

 

 

\

\

\

 

 

四、助学稿(挖掘读写结合训练点,领悟表达效果;学生在分工自学课本时,适时联系助学稿相关内容,以求帮助;练笔在助学课上作为进行作文指导的材料)

 

【1】我认真阅读了课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我能填空。

 

1.《桂林山水》开头引用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部分抓住了漓江水的___________的特点和桂林山的__________的特点,最后一段又引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了解“引用”这一表达方法)

 

2.我觉得《独坐敬亭山》是通过对______________的描写,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了解一下,有助于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李白。

当年做这首诗时,已经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

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

 

3.月夜当空的夜晚,刘禹锡看到了优美的洞庭秋月图,不禁诗性大发,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在《忆江南》这首词中赞美江南独特风光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月的天山》一文中的总起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说部分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表现出天山的无限生机;总结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了解“总分总”的结构)

 

【2】把景物特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秘诀之一:

(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

 

【设计目的:

用“摘抄理解(词)朗读理解(分句)”的方法理解完整的句子,并学习表达方法】

 

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_____________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____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_____

 

(1)摘抄理解词:

需要理解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着用画图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2)朗读理解(分句):

在文中横线上加上缺少的标点,这是( )句话,一共( )个分句。

 

作者用_________的大海,___________的西湖和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漓江水_________

 

1.总结运用:

 

(1)总结:

“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是许多人都喜欢的表达方法,读起来有节奏音乐美,心情舒畅!

如:

作者从“山的形态、山的颜色、山的陡峭”三个不通过方面抓住景物“奇、秀、险”的特点,用三个相同的句式把桂林山这一景物的特点全方位地表现出来,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2)运用:

在《桂林山水》中再找到运用这种“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摘抄理解词:

需要理解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着用画图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②朗读理解(分句):

作者用_________的大海,___________的西湖和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单元课文(或课外阅读)中还有“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的地方吗?

试着用“摘抄理解(词)朗读理解(分句)”的方法进行理解。

 

4.练笔:

 

选择身边一处(一种)景物,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用相同的句式描写一个事物”的方式,写一个片段,激发读者兴趣并突出景物特点

 

【3】把景物特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秘诀之二:

(学习“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

 

【设计目的:

用“想一想,问一问”读懂句段表达的意思,并学习“把……比作……”的表达方法】

 

1.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丽。

 

(1)想一想:

这句话写的是一个什么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溪流两岸的野花组成的画面,碧野想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作者把两岸五彩缤纷的野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一问:

为什么要用“锦缎、霞光、彩虹”打比方呢?

(体会用打比方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结运用:

 

(1)总结:

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可以使我们与他人分享快乐、惊奇、及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

 

(2)运用:

在本单元课文(课外阅读)中找到“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的句子,用“想一想,问一问”的方法读懂句字表达的意思(批注在书上)。

 

3.练笔:

 

选择身边一处(一种)景物,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上“把……比作……”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一个片段,与读者分享快乐、惊奇、及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感受。

 

【4】把景物特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秘诀之三:

(通过对比,引出自己要写的另一景物的独特之处)

 

【设计目的:

用“摘抄理解(词)朗读理解(句)联系理解(特点)”的方法理解段落,并学习这一构段方法。

 

1.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1)摘抄理解词:

表现景物特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着用画图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2)朗读理解句:

作者用_________的大海,___________的西湖和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理解(特点):

通过联系下文,我们知道漓江水与众不同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结运用:

 

(1)总结:

“抓住特点进行对比”是很容易掌握的表达方法。

如:

作者抓住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大海的“波澜壮阔”、西湖的“水平如镜”进行对比,在突出漓江水的独特风光的同时,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运用:

在《桂林山水》中再找到运用这种对比方法表现景物特点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摘抄理解词:

表现景物特点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朗读理解句:

作者用___________的泰山,__________的香山和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突出表现了桂林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联系理解(特点):

通过联系下文,我们知道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练笔:

 

选择身边一处(一种)景物,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用“抓住特点进行对比”的构段方式,写一个片段,激发读者兴趣并突出景物特点。

 

【5】把景物特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秘诀之四:

(“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有详有略──轻松阅读!

”)

 

【设计目的:

用“计划一番、看一看、感受一番”的方法读懂游览(写景)顺序及作者情感历程,学习“移步换景”的表达顺序】

 

1.根据下面的的内容,先回答问题,再以导游的身份在车上向叶圣陶一行进行具体介绍。

 

(1)计划一番:

(考虑细致、周到)

 

时间:

4月14日

 

地点:

北山金华双龙洞

 

路线:

出金华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空隙──内洞──出洞

 

(2)看一看

 

(3)感受一番:

一片明艳──像桥洞,很宽──宽敞──窄小──昏暗、比外洞大──排队

 

有双龙、石钟乳、石笋仰卧

 

回答:

叶圣陶什么时候去游览?

他要到哪里去游览?

这次游览有哪些活动?

这些景点有什么特点?

 

2.总结运用:

 

(1)总结:

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学会了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让我们很容易读懂游游记,自己写文章时条理清晰。

 

(2)运用:

根据“计划一番、看一看、感受一番”的方法读懂《七月的天山》的游览顺序及作者情感历程。

再填空,并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七月的天山”

 

①计划一番:

(考虑细致、周到)

 

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看一看(这次游览有哪些活动或看什么景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感受一番(这些活动或景点能给游览者什么样的感受或有什么不一样的经历):

______________

 

3.练笔:

 

通过上面的学习,相信你能制定一个春游方案。

相信你会想得很细致、周到,计划得很周密!

 

然后写一个导游词,让大家明白这次春游要开展哪些活动,或看什么景点,通过对景点或活动的具体描绘,能带给大家怎样的感受。

(可模仿《记金华的双龙洞》及《七月的天山》《桂林山水》等课文的表达顺序和方法)

 

【6】完善自己的“学识树”。

 

学了这一单元,我收获很多:

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

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远广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我将把自己的收获显示在“学识树”上,并积极准备,在展示分享课上向大家展示。

这篇课文讲述了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的天山。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个不同的方面。

一是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运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绘了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

二是描绘了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茂密的森林、细碎的日影和马蹄溅起的水声相映成趣。

三是描绘天山深处的美景:

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点写了五彩缤纷的野花,溪流两岸,满地鲜花,犹如进入春天的花园。

这篇课文重点从水、树、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对美文的诵读,感受天山之美,受到美的熏陶,同时积累优美词句,增加文化积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