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3402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6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docx

基础+主体canon施工方案1

第七部分主要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分部目录:

1.1施工测量方案

1.2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1.3上部结构施工方案

1.4预应力工程施工方案

1.5砌体工程施工方案

1.6钢结构施工方案

1.7地面与楼面工程

1.8屋面工程

1.9门窗工程

1.10道路工程施工方案

1.11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方案

1.12绿化工程施工方案

 

 

1.1施工测量方案

1.1.1测量流程

1.1.1.1平面测量

项目工程师下达指令→测量员执行指令→红线桩测设→平面控制基线建立和复核→定位放线→垂直传递→项目工程师复核→监理工程师抽查

1.1.1.2高程测量

项目工程师下达指令→测量员执行指令→原始水准点复核→建立高程控制点→高程测量→沉降观测→项目工程师复核→监理工程师抽查

1.1.2红线桩测设

工程施工进场后,应根据业主提供的城市测量坐标采用极坐标法进行红线界桩的测设,如场区红线界桩业主已经确定,则应对红线界桩进一步进行复核。

1.1.3平面控制基线建立

佳能(苏州)有限公司新区新工场项目为一群体建筑,为有效地控制整个建筑平面,应在场区的西面和北面临时彩板围墙内建立两条互相垂直的测量基线,并在该基线上标定各建筑物的主控轴线,以确保各建筑物相对位置的准确性。

1.1.4建筑物定位放线

本工程采用城市测量坐标系定位,定位时应以业主提供的城市测量坐标控制点作为原始定位依据,采用极坐标法进行各建筑物的定位,

建筑物定位应严格按照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建筑定位图和基础图加以详细定位。

并在各主控轴线延长线上设立轴线标桩,作为一级控制桩。

在确定各建筑物位置的同时,应及时将主控轴线投测到平面控制基线上。

经上述流程反复测量和复核无误后,设置好龙门桩,并由建设、监理方和有关部门签证后为准,最后定出其余各主控轴线。

定位放线完毕并经复核无误后,应经建设单位和各有关部门进行验线并加以签证,归入文档。

1.1.5建筑物轴线平面控制

为便于施工和有效、正确控制平面位置,拟选择建筑物外围各大角轴线作为建筑物平面主要控制轴线。

对于建筑平面尺寸较大的建筑,每间隔30m再增加一个主控轴线,建立平面控制网。

并按规定做好标志或标桩,加以保护,以避免施工过程中碰撞、破坏。

轴线垂直传递。

1.1.6轴线垂直传递

基础工程结束后,应对轴线进行一次全面校核,由于本工程总高度不高,轴线垂直传递一般可采用外控法传递。

在基础结构施工完毕后,及时将轴线控制点引测到建筑物四周外墙的大角上,用红漆作出明显标记,轴线垂直传递时可使用经纬仪采用外控法作轴线垂直传递投测。

1.1.7高程控制

1.1.1.1现场测量员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引测至现场,经精测、复核准确无误后,在现场设立控制施工的高程控制桩。

控制桩应设在不受基础、土方工程施工变形影响范围以外,水准点的设置应不少于3个,以便在高程存疑时,桩与桩之间的校核。

1.1.1.2塑料栋、部品栋室内±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00m。

土方开挖阶段,应从现场水准点引测至基坑内侧壁上,应采用小竹桩标定并控制开挖深度。

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必须经复核签证后方可继续下一道工序施工。

1.1.1.3垫层施工时,应先打水平桩。

垫层浇好后,支基础模板时,要在主控制线上端外侧处标出水平标高标记。

一层结构浇好后,应在确定轴线控制点位置的同时,标出统一水平标记,以便于主体施工时丈量标高。

1.1.1.4上部主体结构水平标记,应按各层不同设计层高,计算后用钢卷尺丈量。

应在每层周围外角主控轴线处设置水平标记。

经复核无误后,方可在其它轴线处或框架柱处加密水平标记,包括中间框架柱插筋处等,以便于各层标高的控制。

1.1.8工程测量复核方案

测量工作及复测工作均由专业测量人员负责,做到设专人操作、专用仪器、专人保管。

测量复核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及时校正,保证测量精度。

1.1.8.1轴线平面控制复测:

本工程定位采用以城市测量坐标系定位,故建筑物轴线控制测量采用极坐标测量法进行测量,轴线平面控制复测时应根据建立的平面控制基线采用直角坐标测量法进行复核。

1.1.8.2竖向高程复测:

以业主提供的基准水准点为依据,用精密水准仪采用闭合水准测量的方法,将高程引测至施工现场。

高程垂直传递时应用钢卷尺向上引测,然后用普通水准仪引测至所需部位,操作时,应注意钢卷尺的温度修正值和检定后的改正值。

同时应经常检测基准点的高程,及时修正高程值。

1.1.9建筑物的沉降观测

本工程虽为一~二层工业建筑,为及时掌握佳能(苏州)有限公司新区新工场项目在结构施工期间地基在逐渐加荷过程中的变形量及其实际累计沉降量,必须对佳能(苏州)有限公司新区新工场项目的沉降进行长期观测。

目前设计对沉降观测尚未提出具体要求,也未确定具体的测点位置。

因此,在施工前应事先与业主和设计人员进行一次商谈,具体明确测点位置和观测要求。

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

1.1.9.1沉降观测前应在测区范围内,距离建筑物不少于30m之处设置三个基准控制点,基准控制点的位置应在不易碰动,既隐蔽又便于测设的地方。

1.1.9.2沉降观测应采用附合线路或闭合线路,做到定机、定人、定路线。

测设前仪器必须经过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1.1.9.3沉降观测测点设置部位应考虑设置在每个区段荷载变化比较大的部位,外墙大角及间隔20m设一处,设置高度一般离地50cm。

1.1.9.4沉降观测的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得大于30m。

1.1.9.5测设中,前后视必须采用同一根水准尺。

观测时,水准尺应和地面垂直,不得歪斜。

1.1.9.6在同一测站上观测各观测点时,当读完所有观测点的读数后应回测后视点,两次同一后视点的读数差不得超过±1mm。

1.1.9.7沉降观测的次数与频率应根据上部结构的作用荷载和作用时间,一般在施工阶段每上一层结构,观测一次,一直到结构封顶。

装饰施工完毕观测一次,移交业主前观测一次。

1.1.9.8观测的结果应及时整理成成果资料,及时通报业主或现场监理工程师,工程竣工后,应将成果资料整理归档。

1.2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1.2.1基础施工顺序

1.2.1.1部品栋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室内房心部分土方回填→土方机械开挖、人工修整→基坑明排水→基底处理→混凝土垫层施工→独立柱基、条基模板支撑→柱基、条基钢筋及柱子、挡土墙插筋绑扎→浇独立柱基、条基混凝土→基础柱钢筋绑扎→基础柱模板支撑→基础柱混凝土浇灌→挡土墙钢筋绑扎→挡土墙模板支撑→挡土混凝土浇筑→基础墙砌筑→地圈梁模板支撑→地圈梁钢筋绑扎→地圈梁混凝土浇筑→基坑回填土及房心土方回填。

1.2.1.2塑料栋施工顺序

定位放线→静压桩施工→桩基测试→土方机械开挖、人工修整→基坑明排水→桩顶处理→混凝土垫层施工→承台、条基模板支撑→承台、条基钢筋及柱子、挡土墙插筋绑扎→浇承台、条基混凝土→基础柱钢筋绑扎→基础柱模板支撑→基础柱混凝土浇灌→挡土墙钢筋绑扎→挡土墙模板支撑→挡土混凝土浇筑→基础墙砌筑→地圈梁模板支撑→地圈梁钢筋绑扎→地圈梁混凝土浇筑→基坑回填土及房心土方回填。

1.2.2塑料栋静压桩施工

1.2.2.1施工流程

静力压桩机考虑沿轴线方向由东向西施压,并结合每天沉桩后的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流程,减缓桩与桩之间的相互土侧挤压。

1.2.2.2静压桩施工工艺流程

清除障碍、场地填石、整平碾压→设测量控制网→桩位测施→控制网及桩位复测→桩机就位、吊桩、插桩→桩身对中、调直→压桩→开挖后复测桩位、绘制竣工图

1.2.2.3静压桩桩机选择

根据本工程单桩承载力设计值及该区域地质的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一台280T、一台680T压桩机,以确保静压桩施工的顺利进行。

1.2.2.4桩位的确定及投放

压桩位置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根据基准点由专业人员准确地投放每一根桩的中心点,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如钢筋头),放桩位前,必须做出测量图。

⑴测量网的布设

根据整个现场的地形条件和拟建建筑物的布置情况,及甲方提供的坐标点,用经纬仪布设若干个建筑方格网点和甲方提供的坐标点组成一个测量网。

⑵建筑方格网点的保护。

将这些建筑方格网点全部用混凝土加以保护。

⑶标桩结构及埋设

本控制网所有控制点均采用钢筋砼标桩,为使标桩稳固可靠,本方案考虑增加标桩的底部尺寸和标桩的的埋设深度。

在标桩顶部埋设不锈钢标板及铜棒(或不锈钢柱),分别用作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标桩四周砌筑砖墙并填土夯实,以作保护墙及观测平台,标桩埋好后其上部用红白油漆相间涂抹,做到醒目易认,利于现场使用和测量标桩的保护。

⑷控制网的精度及限差

施工控制网的精度设计既要满足建筑安装施工定位要求,又要符合《工程测量规范》规定,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建全测量基线网。

本控制网采用一级建筑方格网,其限差为测度中误差5″,边长相对中误差≤1/50000。

放样后的主轴线点位,应进行角度观测,检查其直线度,测定交角的测角中误差,不超过2.5″,直线度的限差控制在180°±5″以内。

短轴线根据长轴线定向后测定,其测量精度与长轴线相同,交角的限差控制在90°±5″以内。

当限差超过上述要求时,应按规范要求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要求。

⑸控制网测设步骤:

a.复核业主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

b.根据业主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和施测方案进行控制点初定位;

c.据初定位点进行造标埋石。

d.在已埋好的控制桩上进行粗定位;

e.精测各控制点并与设计坐标作比较;

f.改正到设计坐标位置;

g.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复测控制点。

⑹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本方案考虑高程控制网布设成二等水准控制网来施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或附合水准路线。

高一级水准控制点由业主提供,施测前首先核对业主提供的高级控制点,在确认各项技术指示满足要求后再进行施测,

⑺桩位精确定位

本工程桩位定位采用J2经纬仪一次定位,以确保桩位投放的精度,至于桩位与控制点的关系,等桩位图出来后再细化。

1.2.2.5压桩

压桩时要严格按有关标准做好每米油缸压力、入土深度、等原始记录,插桩时一定要让桩头对准地面桩位标志物,然后用两台经纬仪交叉成90o,架在能看清桩的全长的地方。

用经纬仪观测桩的垂直度,保证垂直度在5‰以内,并有专人指挥桩机进行反复多次调整,尤其是压桩第一行程要严格保证其垂直度,确保其垂直导向作用。

1.2.2.6沉桩数据控制

沉桩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工作,以施工图设计要求,作双控操作,即要控制单桩承载力同时也要控制桩顶标高来满足设计要求。

1.2.2.7送桩

在送桩之前,应预先算好送桩深度,并在送桩杆上作明显标志,用水准仪严格控制桩顶标高的偏差。

1.2.2.8记录

压桩或送桩时应按有关标准做好每米油缸压力、入土深度等原始记录。

1.2.2.9桩基施工中防止土体挤压措施

根据塑料栋周边施工环境看,临近建筑物均在沉桩影响半径范围以外,距离较远,因此施工桩基时对周围建筑物影响较小,一般不需采取防止土体挤压措施。

1.2.2.10桩基施工中遇障碍物处理程序

本工程施工场地原为农田,浅层障碍物较少,个别桩位若遇到障碍物时应采取如下措施:

施工前预先放好桩位轴线,有的放矢地进行针对性探孔,并把探孔情况及时向业主、设计部门汇报。

小型浅层(2.5米以内)障碍物,在压桩施工时,用特制钢桩尖,先行刺探,压破或搬移障碍物,然后再进行预制桩施工。

稍大型深层障碍物,使用挖掘机,开挖排除障碍物后进行压桩施工。

大型深层(5米以上)障碍物,会同业主,设计部门协商处理方法。

在遇到障碍物时,能自行解决的,自行解决,不能自行解决的,桩机易地压桩,绝不能因处理障碍物而影响施工进度。

在处理障碍物时,积极合理安排生产,不能为此而影响施工进度。

1.2.2.11工程桩位的复核

土方开挖后,应根据已建立的主控轴线控制桩定出各条分轴线,并会同业主,监理工程师共同按设计的桩位图所注尺寸逐一加以测量,并绘制实际工程桩桩位图,交由设计单位、业主、监理认定,确保按图施工和基础结构的安全。

1.2.3土方开挖施工

1.2.3.1开挖方式

本工程基础形式比较简单,柱网间距较大,基础土方考虑根据条基和拄基的形式分别按照条状、块状采用机械进行开挖,然后采用人工修整。

1.2.3.2挖土机械的选择

根据有关反铲挖土机的技术性能,以及本工程特点,同时综合考虑施工进度和我公司机械配备能力等因素,本工程准备配备两台PC-200型反铲挖掘机进行土方开挖。

1.2.3.3边坡确定

由于一般部位土方开挖深度不大,考虑采用1:

0.75放坡开挖,基础每边加放50cm工作面,以利于模板支撑。

局部暗河部位基础土方需进行换土处理,开挖深度较大,基坑边坡坡度不得小于1:

1.5。

1.2.3.4余土处理及土方平衡

根据业主提供的《补充替换资料(A册、优先一)》,本工程开工前场地标高应回填至黄海高程3.000m,而设计室外地坪标高均在黄海高程3.200m左右,考虑到室外地面构筑层的厚度,室外竖向土方应该基本平衡,不需要大量的回填。

塑料栋、部品栋设计室内地面标高±0.000相当于黄海高程4.700m,用基础挖出的土方作为室内房心回填土,已存在大量的缺口,需要大量进行回填。

为便于塑料栋、部品栋室内房心土方回填,土方开挖前考虑在建筑物范围内先进行60cm厚度大面积的房心回填土。

剩余土方待主体结构完成后继续进行回填。

1.2.4基坑排水

根据工程地质报告,本工程场地地下水由上部孔隙潜水及下部微承压水混合组成,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动态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勘察期间(2001年8月)地下水水位标高在地面以下0.30~1.10m,相当于黄海高程1.25~2.41m左右,⑥粉质粘土夹粉土层埋藏较深,⑤粉质粘土尚有一定厚度。

故本工程只需按照常规考虑采用普通坑内明排水。

1.2.5基底换土(一般部位)处理

本工程部品栋采用天然地基,以③层粘土作为持力层,部分基础尚未达到③层粘土层面,必须继续加深开挖,应将③层粘土以上土层全部挖除,并经验槽合格后方可继续施工。

当换土厚度不大时,应按设计要求采用1:

2放坡,并采用C10毛石混凝土填至基底标高。

1.2.6桩顶处理

塑料栋采用静压桩桩基基础,桩顶应伸入承台50mm,土方开挖后应桩头混凝土凿开,用短钢筋焊接,桩内主筋应锚入承台内35d。

当桩顶标高低于承台底标高时,应按设计要求将部分承台落底,进行加强处理。

1.2.7基础混凝土垫层施工

本地下垫层设计采用100厚C10素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素混凝土垫层采用臂长36m的混凝土汽车输送泵直接输送到浇筑地点,能满足整个垫层砼浇筑的需要,垫层施工可根据土方工程的施工情况,配合基坑挖土的进度穿插施工。

浇筑垫层前,要设置标高基准,以控制基础垫层的标高。

浇筑时,基坑要保持无积水,排水措施到位。

1.2.8钢筋工程施工

1.2.8.1钢筋制作

⑴为保证成型质量,钢筋考虑安排在集团公司钢筋车间制作,为此,项目总指挥部将配备专业钢筋放样技师,负责整个工程所需的钢筋制作任务。

⑵ 钢筋应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的规格数量及几何形状、尺寸精心制作。

如需变更,事先请设计部门作相应的代换修改,以确保施工质量。

⑶所有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保证书和钢筋接头试验合格证明,对各种规格不同的材料均应进行抽样试验,并应附有抽样试验报告,不得未经试验盲目使用。

1.2.8.2钢筋绑扎

⑴工程钢筋绑扎原则上按常规分三次进行:

第一次绑扎独立拄基、条基钢筋,墙、柱插筋;第二次绑扎挡土墙墙板钢筋、基础柱子钢筋;第三次绑扎地圈梁钢筋。

⑵钢筋绑扎前应按施工进度,分阶段向施工班组进行施工交底。

⑶本工程独立拄基、承台尺寸较大,根据设计要求,当基础底面边长大于3m时,在该方向上的钢筋长度可减少10%,并左右交叉布置。

⑷柱子钢筋接头考虑采用电渣压力焊。

⑸墙板内外二层之间设置S形拉筋,配置量为φ6@600×600(双向)梅花形布置。

同时应在墙板双层钢筋与模板之间绑扎水泥砂浆带铅丝的砼保护层垫块,垫块厚度应按设计规定。

⑹钢筋绑扎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保护层,基础保护层为35mm,柱子、地梁、地圈梁保护层为25mm,挡土墙外侧主筋保护层为25mm。

1.2.9模板支撑

1.2.9.1基础结构两侧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

挡土墙墙板模板采用18厚木胶合板模板。

模板的支撑系统拼挡和楞木考虑采用50×100木方,梁、板、墙支撑体系采用ф48×3.5钢管扣件排架支撑。

柱箍考虑采用双根钢管,以抵抗混凝土侧压力。

1.2.9.2挡土墙采用M12穿墙止水螺栓,间距一般不大于600×600。

本工程挡土墙中的螺栓均采用特制的可分离式螺栓,螺杆中部焊上50×50×4钢板止水片,拆模后并用微膨胀水泥砂浆封填。

1.2.9.3模板安装前必须涂刷脱模剂,以便拆模及增加模板周转次数。

1.2.10基础混凝土施工

1.2.10.1基础结构混凝土考虑分三次浇筑,第一次浇筑独立柱基、承台、条基,第二次浇筑基础柱子,第三次浇筑地圈梁混凝土。

1.2.10.2本工程基础结构混凝土考虑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以确保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采用“双掺”技术(掺加缓凝高效减水剂及粉煤灰)。

坍落度控制在14~16cm。

1.2.10.3基础部分水平施工缝位置主要针对基础柱子而言,考虑设置在独立拄基、承台顶面,地圈梁底面、顶面,其余部位一般不得留设施工缝。

1.2.10.4本工程基础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采用臂长36m的混凝土汽车输送泵直接泵送、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混凝土浇灌前应选择具有资质和供应能力的供应商,事先递交浇灌计划、确定运输路线、运输车辆数量,保证连续供应,连续浇灌。

1.2.10.5基础施工缝设置

基础混凝土柱考虑设置二道水平施工缝,一道置于柱基承台顶面标高处;一道置于地梁顶面标高处。

详见:

基础施工缝留置图。

基础施工缝留置图

1.2.11基础墙砌筑

基础砖墙应在基础柱浇好后开始砌筑,砌筑前弹出轴线,测设水平标高,立准基础皮数杆,按计划皮数砌筑。

基础部分砖墙砌筑采用MU10标准粘土砖,M5水泥砂浆砌筑。

砌筑质量要求:

横平竖直,灰缝饱满,粘结良好,垂直度、平整度达到质量验收标准,头缝饱满整齐。

1.2.12基础回填土施工方案

⑴本工程土方采用机械开挖,四周回填土的数量较大,为此回填土工程应考虑以小型机械回填夯实为主,人工夯实为副。

⑵地下室基坑回填土之前,必须经地下室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

基坑回土前坑内积水必须抽尽,清除坑内的有机质废物,然后开始回填。

⑶应采用良好的粘土回填,回填土不得过湿,不得用含有树根、草皮、腐植土或淤泥回填。

回填土的含水量应尽量接近于最佳含水量。

土方应事先经佳能公司确定认可,或与佳能公司共同看样选购。

⑷回填土必须分层夯实,分层厚度不大于200mm,夯实遍数不小于6遍。

⑸土方回填应在基础砖墙砌筑完成后进行,墙基部位要注意两侧均匀对称进行回填。

⑹土方回填工程质量预控图

确定回填方案

学习图纸和技术资料

测量仪器准备

学习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

准备工作

回填机械准备

清理现场做好排水

书面交底

技术交底

清除基底杂物和草皮

操作人员参加

回填分层控制厚度

中间验收

施工

灰土拌和均匀

自验

清除大块土和生石灰块

办理回填土隐蔽验收签证

分层测量填土标高

清理现场文明施工

分层检测填土质量

回填土夯实干密度试验记录

执行验评标准

自检记录

质量评定

室内:

不少于10%自然间,但不少于2间,每间不少于2处,干密度取样数量:

基坑每20~50m2一组(每个基坑不少于一组);基槽或管沟每层按长度20~50m一组;室外填土每层按100~500m2一组;场地平整每层按400~900m2一组;取样部位均在每层压实后的下半部分

质量评定记录

隐蔽验收记录

资料整理

施工记录

土方回填工程质量预控图

⑺土方回填工程质量对策图

基底不干净

填土前进行检查,合格后再回填

填土含杂质多

土源应符合设计要求

土层过厚,没有压实

按夯实器具压实厚度填土,每层不得超厚

施工前没做好地面和地下排水实施

制定保证水流畅通措施

填土湿度未控制

事故含水率与最佳含水率之差控制在-4~2%之间

灰、土含过大颗粒

清除大土块和生石灰块

边角没有用小夯夯实

准备小夯,按规定遍数夯边角

灰土拌和不均

按规定采取两次倒拌,拌和均匀再回填

一级测量无复测

实行一级测量一级复测的测量管理制度

重进度,轻质量

对职工进行质量教育

没有技术措施

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