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3741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5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docx

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

2016年贵州省六盘水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本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lkg

B.一个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C.考场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约为20A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考点】质量的估测;温度;速度与物体运动;电流的大小.

【专题】定量思想;估算法;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两个苹果的质量在300g左右,九年级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300g=0.3kg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日光灯的功率在40W左右,正常发光时的电流在I=

=

≈0.2A.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D符合实际.

故选D.

【点评】对物体长度、质量、重力等进行估测,是初中物理的一项基本要求,平时结合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如:

人高、教室高、一步长、步行速度、楼梯阶梯数、物理课本长和宽、教室内空气质量等等,多观察多思考,必要时做出正确判断.

2.下列关于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C.公路两旁的绿化带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距离发声体越近,音调越高

【考点】声与能量;声速;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通过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减弱噪声的方式、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完成此题.

【解答】解:

A、人们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利用的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公路两旁的绿化带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距离发声体越近,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声音的知识,是一道比较基础的题目.

3.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尘土飞扬B.落花续纷C.雪花飞舞D.满屋飘香

【考点】分子的运动.

【专题】应用题;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不同物体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答】解:

A、尘土飞扬,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尘土不是分子,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A错误;

B、落花纷飞,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B错误;

C、雪花飞舞,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雪花不是分子,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C错误;

D、满屋飘香,是香味分子在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分子运动论的内容和扩散现象的定义及扩散现象说明的问题﹣﹣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4.如图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  )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U>2f时,在另一侧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

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B.

【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分析解答.

5.电流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让电流通过小灯泡,使小灯泡发光而表明电流的存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

A.转换法B.等效法C.类比法D.比较法

【考点】物理学方法.

【专题】定性思想;转换法;其他综合题.

【分析】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也就是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的物体,使之形象直观.

【解答】解:

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这种研究方法是转换法.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转换法的掌握和应用,属于基本方法的考查.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是物理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我们要注意识别和应用.

6.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升高相同温度时(已知C铝>C铜),则有(  )

A.两者吸收的热量一样多B.铜块吸收的热量多

C.铝块吸收的热量多D.无法比较

【考点】比热容的概念.

【专题】应用题;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根据公式:

Q吸=cm△t可知:

质量相等的铜块和铅块,升高相同的温度后,比热容大的吸收的热量多,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根据公式:

Q吸=cm△t,铜块和铝块质量相同,即公式中m相等,升高温度相同,即公式中△t相等,且c铜<c铝,

所以铝块吸收热量多,铜块吸收热量少;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吸热公式的应用,可以把相等的量和不等的量代入公式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7.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如图所示为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针对该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增大

B.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减小

C.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

D.动能逐渐增大,势能逐渐减小,机械能减小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专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分析】根据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解答】解:

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卫星质量不变,所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但运动的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减小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动能,也就是说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故选C.

【点评】对于能量的转化必定是一种能量减少另一种能量增加,并且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量.

8.如图所示,O是支点,在B端挂一重物,为使杠杆水平平衡,要在A端施加一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最小B.F2最小C.F3最小D.一样大

【考点】杠杆中最小力的问题.

【专题】应用题;比较思想;图析法;简单机械.

【分析】在使用杠杆时,阻力和阻力臂一定的情况下,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分别作出三个力的力臂,比较出力臂的大小即可得出动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解:

分别作出三个力的力臂如下图:

如图所示,O是支点,在B端挂一重物,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由图可知,力F2的力臂最长,所以力F2最小.

故选B.

【点评】会根据力臂的画法,作出动力的动力臂,根据力臂越长越省力,分析出最小的力.知道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是关键.

9.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关于电流表A1和电压表V1的示数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压表V1示数变大

B.电流表A1示数变大,电压表V1示数变小

C.电流表A1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V1变大

D.电流表A1示数变小,电压表V1示数变小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动态预测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1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化.

【解答】解:

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

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故AB错误;

由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压表示数的判断也可以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进行解答.

 

10.图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

A.

B.

C.

D.

【考点】直流电动机的原理.

【专题】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本题涉及的实验内容较多,解题时首先要弄清四个选项所研究的是哪些实验或现象,再进行判断;电动机的原理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制成的.

【解答】解:

A、该图是电磁继电器,是电磁铁的应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中,当闭合开关后,磁场中的导体会受力而动,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该图中,当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偏转,即会产生感应电流,这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选项是用来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因素的实验,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它在工作时要消耗电能,因此解题时观察图形中有无电源,和发电机的原理装置区分开.

二、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11.

(1)要实现全球通信,至少需要 3 颗通信卫星.

(2)在石油、木柴、太阳能中,有可能成为今后的理想能源是 太阳能 .

【考点】卫星中继通信;未来的理想能源.

【专题】应用题;信息的传递;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卫星在通讯当中起到了中继站的作用,根据科学家的测算,全球只需要3颗同步卫星均匀分布,就可以实现全球通信;

(2)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且无污染,是较为理想的能源.

【解答】解:

(1)用通信卫星做微波通信的中继站,在赤道上空等间隔分布的3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可以实现除两极部分地区外的全球通信;

(2)在石油、木柴、太阳能这三种能源之中,太阳能因分布广阔、获取方便、清洁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可能成为未来的理想能源.

故答案为:

(1)3;

(2)太阳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卫星通信和太阳能优点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2.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关于“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参照物是 竹排 .

(2)小丽在测一个物体长度时记录的数据为14.51dm、14.50dm、14.53dm,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 14.51 dm.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长度的测量.

【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

(1)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2)在测量物体长度时,一般多测几次取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但要注意在算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

【解答】解:

(1)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歌词“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所以应选青山之外的竹排为参照物;

(2)物体的长度为:

≈14.51dm.

故答案为:

(1)竹排;

(2)14.51.

【点评】

(1)已知运动状态,寻找参照物时,应先找到发生行为动词的主体,然后以该主体之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2)测物体长度为减小实验误差,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但要注意去掉错误的测量数值,最后算出的结果和测量数值的位数要相同.

13.填写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秋冬的浓雾 液化 

(2)灯泡中的钨丝变细 升华 

(3)冰雪化成水 熔化 .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

(1)雾的形成: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2)灯泡中的钨丝变细:

钨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3)冰雪化成水:

冰雪由固态变成了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故答案为:

(1)液化;

(2)升华:

(3)熔化.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熟练掌握.

14.

(1)周末,小丽和家人去湿地公园游玩,看见平静的水里,鱼儿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看到的鱼儿是由于光的 折 射形成的像;若湖水深2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大于 2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常见的视力缺陷类型有近视眼和远视眼,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是 近视眼 ,要矫正他的视力缺陷应配带 凹透镜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小明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偏高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平面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底并不是平面镜,而题中的2m深是干扰条件;

(2)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

(1)看到的鱼儿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而形成的虚像,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离水面的距离一定大于2m,所以白云的像离水面的距离也大于2m,像离水面的距离与水深无关;

(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

(1)折;大于;

(2)近视眼;凹透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反射的特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15.如图所示,用F=80N的力把重G=24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不动,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 24 N.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木块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找准平衡力,然后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

用80N的水平力把重24N的物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对平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的平衡力是物体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判断

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4N.

故答案为:

2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掌握和应用.首先,我们可以判断物体是否受力平衡.其次,可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16.如图所示,小刚欲将一袋粮食从地面抬到楼顶,在不计绳重和摩擦的情况下,小刚用动滑轮把重40N的一袋粮食匀速提髙10m,他所用拉力为25N,则整个过程中,小刚所做的有用功是 400 J,总功是 500 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 80% ;如果用该动滑轮把重l00N的一袋粮食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则这个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将 变大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考点】机械效率的计算;有用功和额外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专题】计算题;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

(1)知道物重和升高的高度,利用W=Gh求小刚做的有用功;

(2)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s=2h,利用W=Fs求拉力做的总功;

(3)利用η=

求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4)使用动轮轮时,不计摩擦和绳重,做的额外功不变,增加钩码的重,增大了有用功,因此机械效率会增大.

【解答】解:

(1)小刚做的有用功:

W有用=Gh=40N×10m=400J;

(2)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

s=2h=2×10m=20m,

拉力做的总功:

W总=Fs=25N×20m=500J,

(3)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η=

=

×100%=80%;

(4)此题所用动滑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在此过程中所做的额外功不变,由于物体的重力增加,

所以有用功增大,由公式η=

=

可知,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将增大,所以机械效率变大.

故答案为:

400;500;80%;变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使用动滑轮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注意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一是增大提升物重,二是减小动滑轮重、减小摩擦.

17.电阻为12Ω的电铃,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6V,现只有一个8V的电源,要使它正常工作,要给它 串 联一个 4 Ω的电阻.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电阻的串联.

【专题】计算题.

【分析】比较电铃的电压与电源电压,可知电源电压大于电铃的额定电压,故需要串联一个电阻分压,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减去电铃的额定电压;

因为电铃正常工作,电铃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已知电铃的电阻,则利用欧姆定律求此时通过电铃的电流,则串联电阻的阻值利用R=

计算.

【解答】解:

要使电铃正常工作,需要给电铃串联一个电阻R,串联电阻R两端的电压:

UR=U﹣U额=8V﹣6V=2V,

因为电铃正常工作,

I=

=

=0.5A;

则串联电阻R=

=

=4Ω;

故答案为:

串,4.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欧姆定律、电阻串联特点的掌握和运用,应熟练掌握相关内容并能灵活应用.

18.已知R1=42Ω,R2=21Ω,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在28V的电源上,工作l0min后,电路消耗的总电能是 33600 J,总功率是 56 W.

【考点】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根据R1和R2并联,由电阻并联的规律

=

+

得电路的总电阻:

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它们的电流.根据W=UIt可求得工作l0min后,电路消耗的总电能.

根据P=

可求得总功率.

【解答】解:

由电阻并联的规律

=

+

得电路的总电阻:

R=

=

=14Ω,

并联电路各支路的电压相等,则电路中的总电流:

I=

=

=2A,

工作l0min后,电路消耗的总电能:

W=UIt=28V×2A×10×60s=33600J.

总功率P=UI=28V×2A=56W.

故答案为:

33600;56.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电功的计算、电功率的计算、欧姆定律的运用等,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三、作图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9.如图所示,小球悬浮在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考点】力的示意图.

【专题】作图题;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分析】根据小球悬浮在水中,则可判断小球受到的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重力,作用点在小球重心上作图即可.

【解答】解:

小球悬浮在水中,物体所受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从重心开始竖直向上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浮力,并标出F浮;

物体的重力与浮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都在重心,同理做出重力的示意图,因为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作图时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下图所示:

【点评】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的O点,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作图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根据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

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

【解答】解:

在空气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

【点评】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上,折射和反射一般是同时发生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种介质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不同种介质中.

21.如图所示,插座和电灯(带开关)是组成家庭电路的常用器件,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各器件正确连入电路中:

【考点】家庭电路的连接.

【专题】作图题;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1)灯泡的接法:

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

(2)三孔插座的接法:

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解答】解:

首先辨别上面三根线地线、火线、零线.

(1)灯泡接法:

火线进入开关,再进入灯泡顶端的金属点,零线直接接入灯泡的螺旋套,这样在断开开关能切断火线,接触灯泡不会发生触电事故.既能控制灯泡,又能更安全.

(2)安装安全用电原则,上孔接地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

如下图所示:

【点评】本题考查了开关、插座的接法.开关接在火线与电灯之间,可以使开关断开时,电灯灯座上没有电,这样在换灯泡时不会发生触电.

四、物理与生活(共2小题,22小题2分,23小题6分,共8分)

22.小明向前跑时被一块大石头绊了一下,他可能会向哪个方向摔倒?

为什么?

【考点】惯性.

【专题】简答题;运动和力.

【分析】

(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是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2)脚被障碍物绊了一下,脚的速度变慢,上身由于惯性,保持原先速度,所以向前倒.

【解答】答:

会向前摔倒.因为人原来是运动的,脚下碰到障碍物时,脚受到了力被迫停止运动,由于惯

性,身体的上部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前摔倒.

【点评】应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步骤是:

先分析物体的原先的运动状态,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的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没受到力的那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

23.从古到今,许多诗词成语中都反映了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请你找出下列诗词、成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

示例:

“水缸穿裙,天要下雨”一液化

(1)“立竿见影”﹣﹣ 光的直线传播 

(2)“一道残阳铺水中”﹣﹣ 光的反射 

(3)“炙手可热”﹣﹣ 热传递 .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定性思想;顺推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平静的水面如同镜面,倒影如同照镜子,都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虚像;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

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解答】解:

(1)立竿见影是影子现象,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2)倒影是物体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一道残阳铺水中”,此现象为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炙手可热”是能量的转移,是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

【点评】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文学诗词,汉语成语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平时应注意观察、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各种各种现象.

五、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24小题6分,25小题2分,26小题6分,共14分)

24.端午节,小杉在乌蒙大草原游玩时,捡到一块不知名的均匀物块,他将该物块带回学校,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其密度进行测量(如图).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节,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物块的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