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3791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0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

xxx;考试时间:

87分钟;命题人:

xxx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1、《荀子·儒效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A.周王的亲族

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

C.周王的姻亲

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

2、伏尔泰在《以英国人的口吻》中写道:

“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是

A.君主专制制度          B.共和制          C.贵族制          D.君主立宪制          

3、纪念碑、纪念实物等都可以生动地再现历史,下图纪念碑、纪念舰所承载的历史事件的相似之处是

A.抵制西方文明          B.发展资本主义          C.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外来侵略          

4、小明在探究人民政协的历史,他知道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存始于

A.1946年          B.1949年          C.1954年          D.1956年          

5、“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这句话说明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6、某班级组织“罗马凭什么永恒?

”的研究性学习,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罗马建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B.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D.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7、英国历史学家约翰说: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

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波斯          

8、下列反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历史图片,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展出应该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

这三次高峰出现

的相同原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C.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2008年11月3日,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应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邀请,率团访问台湾。

访台

期间,签署了四项协议,促进了两岸直接“三通”。

“三通”指的是

A.通邮、通航、通商                              B.通邮、通航、通电

C.通邮、通路、通商                              D.通信、通电、通路

11、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

A.两种社会制度          B.两种经济制度          C.两种法律制度          D.两种军事制度          

12、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

A.中共二大          B.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3、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反对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14、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进行“基本制度选择”提供了条件。

当时中国

建立或选择的政治制度不包括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村民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这首诗反

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6、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战役。

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正面战场组织的

A.淞沪会战          B.百团大战          C.太原会战          D.枣宜会战          

1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

这是董必武同志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

诗中的“会”指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18、孙中山去世后,被安葬在南京中山陵,墓前也是一块无字碑,原因是孙中山功高盖世,非

文字可以表达。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19、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B.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C.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D.二者在经济纲领上是相互矛盾的

20、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

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

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

甚至

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设立军机处的是

A.明太祖          B.明成祖          C.清雍正帝          D.清乾隆帝          

22、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任,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

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

C.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D.中央对地方控制日益严密

23、《史记》载:

(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

重,对曰:

“在德不在鼎。

”楚王曰:

“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这

就是历史上“楚王问鼎”和“问鼎中原”的由来。

“楚王问鼎”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①周王室已经衰微②楚庄王图谋周朝镇国之宝

③楚庄王不再效忠周王室④分封制遭到破坏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24、新华社报道,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

到国人的追捧。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的是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25、“……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

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

……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

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连线题(题型注释)

26、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以下三个历史片段试透过现象发现过去时代的特性,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片段一: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

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1)罗马法历史上的第一部成文法是什么?

(2)你认为这些法律规定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吗?

试从材料中举一例子。

片段二: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摘编自美国1787年宪法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3)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政治原则是什么?

该宪法规定美国的政体是什么?

片段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

(4)1954年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

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7、老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探究历史的珍贵资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圆明园遗迹②《辛丑条约》签订③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④“乔的笑”⑤跨洋的握手

(1)上图中的①②分别与哪两次列强侵略战争有关?

(2)上面哪几幅图可以归到“独立自主的外交”类别中?

请写出图片代号。

(3)图④中外交部长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什么?

图⑤反映的是我国外交史上的哪一事件?

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通过学习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你得到什么启示?

28、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的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在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探索。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

结果怎样?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

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和“走自己的路”各指什么?

(3)从中你对中国“走什么路”的问题有何认识?

29、诗是最能用来抒情表意的一种文体。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

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引用的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说:

“四百万人同一哭”?

(2)“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A

2、D

3、D

4、C

5、A

6、B

7、A

8、C

9、D

10、A

11、A

12、C

13、B

14、B

15、D

16、B

17、A

18、A

19、C

20、D

21、C

22、C

23、C

24、B

25、D

26、

(1)《十二铜表法》。

(2)这些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部分条文体现了不平等,如“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就是明显的不平等。

(也可以举其它例证)

(3)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

(1)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独立自主的外交:

③④⑤。

(3)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事件:

尼克松访华。

影响:

标志着中美关系之间结束了20多年的敌对状态(或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或中日建交。

(4)启示:

如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

(言之有理即可)

28、

(1)旗帜:

高举三民主义旗帜。

路: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结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社会性质未改变。

(2)“俄国人的路”:

中心城市依靠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起义;战斗中进行阵地战,正面打击敌人的武装力量。

“自己的路”:

农村包围城市;运动战、游击战等。

(3)认识:

马克思主义应中国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害死人。

29、

(1)1896年;因为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了台湾。

(2)抒发了作者对台湾被割占离开祖国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之心。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有利因素:

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不利因素:

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

【解析】

1、试题分析:

据材料“(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周王的亲族,故A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是分封的主要对象,故B排除。

周王的姻亲,也不是姬姓,故C排除。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也不是姬姓,故D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材料表明,国王“无力为非作歹”,其权力受到限制;贵族重臣和城市代表组成的议会两院“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表明议会行使立法权。

由此判断这种政体为君主立宪制。

A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国王的权力不受限制;材料体现的是国王,共和制下元首不世袭,B项明显错误;C项错误,贵族制下无法做到“城市代表”与国君分享立法之权。

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君主立宪制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片的能力。

三元里人民抗英和黄海海战都是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都是反对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故本题答案选D项。

A项对应的事件应该是义和团运动;B项与两张图片都无关;C项错误,两张图片都是反侵略的。

【名师点睛】本题是图片类历史选择题,解题时首先对图片要“读”。

也就是要仔细读图,充分利用和挖掘图片信息,尤其要注意观察、捕捉图片的细节,判断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和对应的知识点。

其次对题干和选项要“审”,明确题干的具体要求和指向,这是答题的关键。

例如本题题干就是要求“两个事件的相似之处”,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民政协制度建立于1949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于1956年,所以两个制度并存只能开始于1954年,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制度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说明英国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A项符合题意。

B项是对材料的字面意思的理解,故排除;C项与材料的意思相反;D项说法不符合事实。

考点: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议会权力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英国在1689年确立君主立宪制,后来国王退出内阁成为统而不治的国家元首。

在君主立宪制下,代议制是其基础,首相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掌握国家权力,关系到宣战与媾和等重要的事项均有议会决定。

6、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留给后人最宝贵的文明成果是罗马法,罗马法所蕴含的法制原则,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首先排除A项,罗马建立的帝国很快土崩瓦解了,并不能够凭此永恒;巴比伦法典即汉谟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C项不符合事实;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在希腊,D项错误。

故答案为B,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罗马人的法律·影响

【名师点睛】罗马法是历次考试的重点内容。

罗马法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以《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作为完备阶段,罗马法在维护罗马的统治方面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同时对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罗马法的影响如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7、由“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可知,这一国家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并为现代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她”指的是古希腊的雅典城邦,选A。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影响

【名师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征及其对近代政治文明的影响。

8、根据所学可知,④是1971年,①是1972年2月,②是1978年12月,③1972年9月,选C项。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外交成就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解答此类试题可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出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

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其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1953年,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B项与1949年建交高峰时期的史实不符。

因此排除A、B、C三项。

建国以后,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了中国的外交环境的改变,形成了数次的建交高潮。

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的外交·外交原则

10、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岸“三通”指的是通邮、通航、通商,所以答案为A。

B、CD、表述都不正确。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现三通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一个中国,“两种制度”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所以本题答案选A项。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现·一国两制

【名师点睛】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

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

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

1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体现在会议召开之前中国社会的主要工作重心是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即“以阶级斗争为纲”,而会后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答案选B。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造成了一系列悲剧,故要避免“文革”悲剧的重演,就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故本题答案选B项。

A、C两项与“文革”悲剧无关;D项是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文革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CD不符合题意;村民自治是是1998年,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项。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制度

1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可知,此次战役是渡江战役,故本题答案选D项;“中山”可以判断是南京地区,ABC不符合题意。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1940年中共在华北地区组织的大型抗战,不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的,所以此题答案选B项。

A、C、D都是国民党正面抗战的典型,不符合题意。

考点: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抗日战争·百团大战

【名师点睛】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

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选项。

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17、此题是一道诗歌式材料解析题,考查中共召开的重大会议。

解答此题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

第一,根据时间解题。

题干明确指出董必武写此诗是在1861年,而四十年前,即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所以应该是中共“一大”。

第二,根据地点解题。

由诗句中“南湖泛舟”可知,此次会议曾在南湖召开。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只有中共“一大”在南湖游船上召开,故本题答案选A项。

其他选项与题干时间和地点不符合。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一大

18、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故选A。

其他选项均与“最大历史功绩不符”,故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功绩

19、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现和运用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实行绝对平均分配,违背社会发展潮流,具有空想性,A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正确,《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潮流;C项说法错误,《资政新篇》没有体现农民运动的要求;D项说法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发展小农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