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39154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江西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师大附中高二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命题人:

赵世恩   审题人:

潘行斌       2015.9

一、选择题(24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审容膝之易安。

               审:

明白,知道

B.臣之辛苦。

                   辛苦:

劳累

C.而彼且奚适也?

               适:

到,往

D.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听:

任,这里指准许、成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①我腾跃而上        ②弃甲曳兵而走

B.①问征夫以前路       ②木欣欣以向荣

C.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目吴会于云间

D.①置杯焉则胶        ②复驾言兮焉求

3.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既自以心为心役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问征夫以前路      急于星火

C今臣亡国贱俘      富贵非吾愿

D乐夫天命复奚疑    彼且恶乎待哉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B、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D、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5.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刘病日笃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③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④屈贾谊于长沙  

⑤乐琴书以消忧  ⑥谨拜表以闻  ⑦宾主尽东南之美 ⑧或棹孤舟

A.①②/③⑧/④⑥/⑤/⑦   B.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C.①③/④⑤⑥/⑦/②⑧     D.①②/⑧/④⑥/⑤/③⑦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医疗质量是关系到病人生命安危的大事,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 _______的天职。

②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_____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A.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B.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

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

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

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

A.⑤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⑤③

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伪右光禄大夫仪之女也。

少而婉慧,有志操,常谓妹季妃曰:

“我终不作凡人妻。

”季妃亦曰:

“妹亦不为庸夫妇。

”邻人闻而笑之。

垂之称燕王,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

伪范阳王德亦娉季妃焉。

姊妹俱为垂、德之妻,卒如其志。

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垂立其子宝为太子也,元妃谓垂曰:

“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陛下托之以大业,妾未见克昌之美。

辽西、高阳二王,陛下儿之贤者,宜择一以树之。

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

此陛下之家事,宜深图之。

”垂不纳。

宝及麟闻之,深以为恨。

其后元妃又言之,垂曰:

“汝欲使我为晋献公乎?

”元妃泣而退,告季妃曰:

“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垂死,宝嗣伪位,遣麟逼元妃曰:

“后常谓主上不能嗣守大统,今竟何如?

宜早自裁,以全段氏。

”元妃怒曰:

“汝兄弟尚逼杀母,安能保守社稷!

吾岂惜死,念国灭不久耳。

”遂自杀。

宝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

伪中书令眭邃大言于朝曰:

“子无废母之义,汉之安思阎后亲废顺帝,犹配飨安皇,先后言虚实尚未可知,宜依阎后故事。

”宝从之。

其后麟果作乱,宝亦被杀,德复僭称尊号,终如元妃之言。

(《晋书·慕容垂妻段氏》)

【注释】①晋献公:

春秋时晋国国君,因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逼逃了几个年长的儿子,导致晋国多年内乱。

②安思阎后:

东汉安帝的皇后,安思是其谥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      殊:

特别。

B.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僭:

超越本分。

C.妾未见克昌之美              克:

克制。

D.若燕祚未终                  祚:

福运。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B.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C.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杜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D.太子不令/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妃、季妃聪慧而有志向。

姐妹二人立志不嫁凡夫俗子,遭到邻居的嘲笑,最终二人分别嫁给了幕容垂和慕容德,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B.元妃为保守社稷敢于进言。

慕容垂册立太子一事,元妃持不同观点,她分析了几位皇子的特点,希望慕容垂能够改立太子,结果遭拒。

C.元妃有百折不挠的精神。

慕容垂引用晋献公与骊戎之女的典故意在警告元妃不要干预立太子的事,元妃很伤心,转而恳求妹妹挽救燕国。

D.元妃死后得以被按礼发丧。

慕容宝即位后,元妃被逼自尽,死后幸得伪中书令眭邃以汉代阎皇后的事进言,慕容宝才遵循旧例安排发丧。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

(5分)

(2)宝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3.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5分)

14.“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

“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2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滕王阁序》

(4)《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

(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

《滕王阁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24分)

蓑  衣

张炜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

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

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

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

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

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

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

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

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

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

“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

“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

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

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

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

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

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

“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

”他咕哝着。

“下吧!

”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

“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

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

“不,不。

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

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

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

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

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

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

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

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

怎么就穿了它来!

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

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

有时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

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

他禁不住喊了一声:

“小格——!

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

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

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

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

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

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

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

“蓑衣这东西好!

我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

”“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和。

”“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艺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

蓑衣好!

……”

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

②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

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

她问:

“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

“一夜刚好耕完”

“啊……达子!

小格想:

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锨翻,不知要多少天呢!

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

……她很想告诉他:

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吧!

但她就是说不出口。

她怕达子笑话她小气。

达子有钱呢—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看来可算不了一回事。

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

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

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

老鹰上沾了稀泥。

他说:

“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

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

小格问:

“没活了再做什么?

“驾上我的轻骑!

小格不作声了。

达子问:

“你做什么?

“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

“你编蓑衣吧!

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

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

“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

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

我想了想,真是的,这一年我到处去,就是没见到蓑衣……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

“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

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

“你不懂——‘信息’……明白了吗?

明年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

小格笑了。

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

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

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

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

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

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啊!

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

”她在心里说。

16.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3分)

答:

17.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

(6分)

答:

18.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7分)

(1)请依据画线①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

答:

(2)画线②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

19.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

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

(8分)

六、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晋国大夫中行文子流亡时经过一个县城,随从说:

“这里有个乡官是你过去的朋友,何不在他的舍下休息片刻,顺便等待后面的车辆呢?

”中行文子说:

“我喜欢音乐,此人给我送来鸣琴;我爱好佩玉,此人给我送来玉环。

现在我担心他为了取悦别人也会出卖我。

”于是他没有停留,匆匆离去。

那个人果然扣留了中行文子后面的两套马车,献给了自己的国君。

要求:

①必须写议论文;

②选准角度,自定立意;

③自拟题目;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参考答案

1.B (辛苦:

辛酸悲苦)

2.A (A.连词,表修饰。

B.介词,拿;连词,表修饰。

C.介词,比;介词,在。

D.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代词,什么。

3.A(A.前一句是“被动句”,后一句的“见”不表被动,加在动词前表示对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

B.介词结构后置。

C.判断句。

D.宾语前置句。

4.B(A.知——智;C.有——又;D.蓐——褥)

5.B①③名词作状语/②⑧名词活用为动词/④⑥使动/⑤意动/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答案:

C所给的三个成语意思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每个成语所偏向的重点是有区别的: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理应接受。

①句的中心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很明显是道义上的,故应填“义不容辞”;②句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承担的义务”,所以应该填“责无旁贷”;③句主要强调的是“不推让”,应填“当仁不让”。

故只有选C项。

7.答案:

C。

A”否定不当”、语义重复,B成分残缺,D搭配不当l【解析:

A逻辑混乱,语义重复,“禁止”与“不得”重复.B.成分残缺,存在……的情况D.搭配不当,“维护”搭配“合法权益”可以,但是不可以搭配“合理要求”,可改为“满足合理要求”】

8. 答案C 注意内容的前后照应,文段后面说到铭记这段历史的原因是“它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其中“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是对前面内容的小结,应与前面的内容一一照应,那么前面的内容应是先说“惨烈悲壮”,再说“不屈抗争”;浏览所给的句子,可以发现,③是惨烈,⑤是悲壮,①④②是不屈抗争。

9.(3分)答案C。

解析:

能够

10.(3分)答案D。

11.(3分)答案C。

解析;“恳求妹妹挽救燕国”,文中无此意

12.(10分)

(1)赵王慕容麟性情奸诈,做事凭恃意气,常常有轻慢太子的野心,陛下您一旦去世,一定会有灾难发生。

(译出“轻”“不讳”“难作”各1分,句意2分)

(2)慕容宝认为元妃谋划废掉正统即位人,违背做母后的原则,不适宜按礼发丧,臣下众人都认为这是对的。

(译出“谋”“成丧”“然”各1分,句意2分)

13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2分)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3分)

14.答案: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3分) 原因是:

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3分)

15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5)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6)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16答案抵触——感动——欣赏 (3分)

17.答案新型的农村青年形象。

勤劳善良、乐于助人、头脑灵活、新潮时尚、善于接受新知、能敏锐捕捉商机。

(6分)

18. 

(1)答案:

 因达子要帮忙,小格内心有所触动,可是由于自尊要强,犹豫后还是决定自己耕地。

 (3分)

(2)答案:

 把耕过耙过的土地比喻成梳理过的头发,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达子的耐心和细心。

(2分)土地的“漂亮”和注重仪表的达子此时头发蓬乱,形成对比突出了达子的幸苦劳作与真诚付出。

 (2分)

19. 答案

(1)审美意蕴上,小说充满诗情画意。

(2分)油绿、柔软、茂密的蓑衣草生机勃勃,使小说更具有画面感和意境美,给人留下审美空间和回味余地。

 (2分)

(2)艺术手法上,所描绘的蓑衣草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2分)油绿、柔软、茂密的蓑衣草象征着新时期农民美好的新生活。

象征着达子和小格之间萌生的美好感情,象征着达子和小格身上所散发的人性美。

(2分) 

(3)思想内容上,使小说主题得到深化。

(2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体现出人们对传统事物的重新认识,表现了当时农村青年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2分)

(4)情感表达上,将小格的情感表达的更为充分。

(2分)通过对蓑衣草的赞美,充分表达了小格对达子的佩服、信赖和朦胧爱意。

 (2分)

(5)人物形象上,使小格的形象更加丰满。

(2分)小格淳朴勤劳而又自尊敏感,结尾隐含着她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

(2分) 

(6)艺术结构上,呼应前文且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2分)结尾照应小说标题,并与前文对蓑衣的多处描写和达子编蓑衣的建议形成呼应,同时使读者心中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

 (2分)

文言译文:

慕容垂的妻子段氏,字元妃,是伪右光禄大夫段仪的女儿。

年少时温婉聪慧,有高远的志向和美好的德操,常常对妹妹季妃说:

“我终究不会做平凡人的妻子。

”季妃也说:

“我也不做平庸男子的妻子。

”邻人听说后嘲笑她们。

慕容垂自称燕王,迎娶元妃做了继妻,于是得到了特别的宠爱。

伪范阳王慕容德也迎娶了季妃为妻。

姐妹二人成为慕容垂、慕容德的妻子,最终实现了她们的志向。

慕容垂超越本分做了皇帝,封元妃做了皇后。

 慕容垂立他的儿子慕容宝为太子。

元妃对慕容垂说:

“太子资质文雅大方,但优柔寡断,天下太平时则可以做仁德明智的君主,处于祸难时期则不是救世的雄才。

您把大业托付给他,我看不到能够子孙昌隆的美好未来啊。

辽西王和高阳王,都是您贤能的儿子,应该选择其中之一来树立为太子。

”赵王慕容麟性情奸诈,做事凭恃意气,常常有轻慢太子的野心,陛下您一旦去世,一定会有灾难发生。

这是陛下您的家事,应该慎重考虑啊。

”慕容垂不接受她的建议。

慕容宝和慕容麟听说此事,以此为深仇大恨。

此后元妃又进言此事,慕容垂说:

“你想让我成为晋献公吗?

”元妃哭着退下来,告诉季妃说:

“太子不肖,是人所共知的事,可是皇上把我比作骊戎之女,多么让人伤心啊!

皇帝去世之后,太子一定会使社稷灭亡啊。

范阳王慕容德有非同寻常的器度,如果燕国的福运没有终止,希望在于范阳王啊!

 慕容垂死后,慕容宝继承了伪皇位,派遣慕容麟逼迫元妃说:

“你经常说当今皇上不能继承和守护江山社稷,最终怎么样?

你应当早日自杀,来保全你们段氏家族。

”元妃愤怒的说:

“你们兄弟逼迫杀害母亲的事尚且做得出,怎么能够保全守护江山社稷呢!

我并非怕死,是忧念国家不久将会灭亡罢了。

”于是自杀。

慕容宝因为元妃谋划废掉正统即位人,违背做母后的原则,不适宜按礼发丧,臣下众人都认为这是对的。

伪中书令眭(suī)邃在朝堂上发表正直的言论说:

“做儿子的没有废黜母亲的道理,汉朝的安思阎后亲手废黜了汉顺帝,尚且在死后被供奉在汉安帝的宗庙。

先皇后的话是对是错还未可知,应该依照汉代阎后的旧例安排丧礼。

”慕容宝听从了眭邃的建议。

后来慕容麟果然犯上作乱,慕容宝也被杀掉了,慕容德又越职称帝,最终就像元妃当初说的那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