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4500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docx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

篇一: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鸡豚草、土常山、牛舌大黄、牛舌头、鱼鳞菜、倒钩草、倒梗草、破布粘、白基牛膝、鸡骨草、牛七风、白牛七、鹅膝、倒捋草、倒吞吞、倒挂草、鸡骨癀、牛獭鼻、倒刺草、虎鞭草、粘身草、鸭脚节、铁马鞭、撮鼻草、倒勒草、掇鼻草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尿通淋;清热解表。

主经闭;痛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淋病;水肿;湿热带下,外感发热;疟疾;咽痛;疔疮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10-15。

外用:

适量,捣敷;或研末,吹喉。

【注意】《福建民间草药》:

孕妇忌用。

【附方】①治淋病:

虎鞭草鲜全草六钱至一两(干的四至六钱)。

水煎饭前服,日服一次。

(《福建民间草药》)②治跌伤筋缩疼痛:

虎鞭草鲜全草一握和头发一团。

煎汤熏洗,每日一次,可常洗。

(《福建民间草药》)③治腘窝脓肿:

虎鞭草鲜全草二两,酒水炖服;渣捣烂敷患处。

(《福建中草药》)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

性状

1

广地龙性状

呈长条薄片状,扭曲不直,长10-20cm,宽1-2cm,头尾两端仍保持原形,前端稍尖,尾端钝圆。

全体表具密集环节,靠前端第14-16环节有色较浅的环节,习称“白颈”;体背棕红色或灰红色,腹部浅黄棕色。

体轻,壁较厚,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

气腥。

味微咸。

2土地龙性状

呈弯曲圆柱形,长5-locm,直径0.3-0.7cm。

体表灰褐色或灰棕色,皱缩不平,“白颈”不明显。

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间有泥土,肉薄。

气腥,味微咸。

功能主治1

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

地龙菜等症。

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

2

1.清热息风:

主治壮热惊痫,动风抽搐。

32.清肺定喘:

可治肺热痰咳气喘,对肺热型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

4

3.利尿通淋:

适用于湿热下注,热淋涩痛。

4.通行经络:

可用治热痹节肿赤痛;适当配伍也可治寒痹;配伍益气行血药常用于气虚血瘀,经络不利,偏瘫失语者。

end

用法用量

15-15g;鲜品10-20g。

研末吞服,每次1-2g。

外用适量。

end相关方剂

①治伤寒六、七日热极,心下烦闷,狂言,欲起走:

大蚓一升破去(土),以人溺煮,令熟,去滓服之。

直生饺汁及水煎之,并善。

(《补缺肘后方》)

②治小儿急慢惊风:

白颈蚯蚓,不拘多少,去泥焙干,为末,加朱砂等分,糊为丸,金箔为衣,如绿豆大。

每服一丸,白汤下。

(《摄生众妙方》)

3③治小儿慢惊风,心神闷乱,烦懊不安,筋脉拘急,胃虚虫动,反折啼叫:

乳香(研)半钱,胡粉一钱。

上二味,合研匀细,用白颈蚯蚓生捏去土,烂研和就为丸,如麻子大。

每服七丸至十丸,煎葱白汤下,更量儿大小加减。

(《圣济总录》乳香丸)

④治抽筋:

地龙一条,胡黄连一钱。

水煎,日服三次。

(《吉林中草药》)end

注意事项

1.用量过大:

常规剂量毒性小,过量使用可出现头痛、头昏,血压先升后降、腹痛、呼吸困难、消化道出血。

2.过敏反应:

肌肉注射地龙针剂可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口唇发麻、皮疹、脸色苍白,大汗、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阳气虚损、脾胃虚弱、肾虚喘促、血虚不能濡养筋脉者不宜使用。

篇二:

倒扣草的功效与作用

倒扣草功效与作用

倒扣草的功效:

倒扣草为苋科植物粗毛牛膝的全草。

有清热、解表、利水、活血的功效。

别名:

牛舌大黄、牛舌头、鱼鳞菜、倒钩草、倒梗草、破布粘、白基牛膝、鸡骨草、牛七风、白牛七、鹅膝、倒捋草、倒吞吞、倒挂草、鸡骨癀、牛獭鼻、倒刺草、虎鞭草、粘身草,鸭脚节、铁马鞭、撮鼻草、倒勒草。

1、倒扣草治腘窝脓肿:

虎鞭草鲜全草二两,酒水炖服;渣捣烂敷患处。

(《福建中草药》)

倒扣草

2、倒扣草治淋病:

虎鞭草鲜全草六钱至一两(干的四至六钱)。

水煎饭前服,日服一次。

(《福建民间草药》)

3、倒扣草治跌伤筋缩疼痛:

虎鞭草鲜全草一握和头发一团。

煎汤熏洗,每日一次,可常洗。

(《福建民间草药》)

倒扣草的作用:

1、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清热,利水,强筋,散血。

治感冒发热,久热不退,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喉痛,高血压,肾炎水肿。

2、《广西中药志》:

利小便,清血,消毒。

治红白痢疾,喉疾,跌打损伤,壮筋骨,散血,止痛,理脚气。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清热解表,利水通淋。

治感冒发热,暑热头痛,疟疾,尿路结石,慢性肾炎。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3~5钱(鲜者1~2两)。

外用:

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

《福建民间草药》:

孕妇忌用。

石斛倒扣草炖猪瘦肉汤

近年来潮汕一带十分推崇以其炖或煲汤,并以选用霍山石斛为佳,其形甚细,而色泽金黄,望之润泽,嚼之味厚。

该石斛味厚而富脂膏,养胃液,却无清凉碍脾之虑,确为佳品。

中药石斛性平味甘,有养胃阴、生津液、除虚热之功。

倒扣草是南方的中草药,性寒味苦辛,功能清热、解表、利水、活血。

猪瘦肉功能补阴益髓,在这汤中既为药引又可使汤味鲜美、可口,因而令此汤具有滋阴清热之功。

由于重用石斛和炖制,所以没有寒凉之性,很适合体虚者或老幼妇

孺夏日之用。

材料:

霍山石斛25克、倒扣草30克、猪瘦肉500克、生姜3片。

烹制:

石斛稍浸泡;倒扣草反复洗净;猪瘦肉洗净,整块不刀切。

与生姜一起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500毫升(约6碗水量)盖上盅盖,隔火炖3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

此量可供3~4人用,猪瘦肉可捞起切片拌酱油佐餐用。

适用人群:

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痢疾、疟疾、水肿、脚气、五心烦热及口咽干燥等。

daokoucao

篇三:

万花油功效主治药物组成

篇四:

干石斛的功效与作用与食用方法

干石斛的功效与作用与食用方法

《神农本草经》将石斛列为具有“轻身延年”作用的商品药物。

现代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对于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石斛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比一般的药物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更广泛,更全面。

功能与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石斛的吃法,内服:

煎汤(须久煎),6~12g(鲜者0.5~1两。

入复方宜先煎,单用可久煎。

熬膏或入丸、散。

石斛的吃法一:

鲜吃——取新鲜铁皮石斛若干,洗净入口细嚼,味甘而微黏,清新爽口,余渣吞咽即可。

(功效:

强阴益精、开胃健脾。

石斛的吃法二:

煎汤——洗净切碎或拍破加水入锅用文火先煎煮30分钟,后放入1-2克西洋参再煮30分钟,可重复煎煮,连渣食用。

近代名医张锡纯说:

“铁皮石斛最耐久煎,应劈开先煎,得真味”(功效:

补虚养阴,清热。

)石斛的吃法三:

泡茶——洗净后切薄片,用开水冲泡后饮用,可重复冲泡,连渣食用。

(功效:

开胃健脾、降火理气、对慢性咽喉炎疗效显著。

石斛的吃法四:

熬膏——洗净切碎或拍破可加其他中药材加水煎汁,连煎两次,弃渣后用小火浓缩,再加冰糖,继续熬制成膏状引用。

(功效:

对劳损虚弱、肢节多痛、体乏、夜多盗汗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石斛的吃法五:

浸酒——洗净切碎拍破、单味或和其他物料一起浸入40度以上酒中,3个月后即可食用。

(功效:

补肾养阴、生精祛风。

石斛的吃法六:

入膳——洗净切碎或拍破和鸡鸭等材料一起文火炖2-3小时,连渣食用。

或用文火煎煮后取汁备用,加入其他原料可煮粥、做羹、煲汤等。

(功效:

养阴生津、抵虚热、微汗、筋骨酸痛等常见的体虚症。

铁皮石斛的服用配方: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一:

清肺生津汤功用:

清肺祛痰热、健脾利水湿

原料:

鲜铁皮石斛15克,鲜梨50克,核桃仁15克,花生米15克,鸭肉200克。

制作:

先用鲜石斛放沙锅中,加水煮半小时,再将其余材料一并放入,用大火煮沸,再用温火炖1小时即可服用。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二:

滋阴防感汤功用:

本方具有滋阴清肺之功能,能有效地预防流行性感冒。

原料:

鲜铁皮石斛12克,西洋参12克,板兰根15克,金银花15克。

制作:

先用鲜石斛放沙锅中,加水煮半小时,再将其余药材一并放入,煎煮一小时,滤其汁;然后再加水煎煮,合并2次煎汁服用。

石斛的功效与作用三:

安眠汤(古方推荐)功用:

中医学认为,失眠多系心肾不交所致。

本方用于调补心肾。

用石斛养阴而润肾水,生百合、甘菊花清心安神,子鸡滋补养身。

诸味合用,使心肾相交,自然好睡眠。

原料:

鲜铁皮石斛12克,生百合20克,甘菊花12克,子鸡120克。

制作:

先用鲜石斛放入沙锅中,加水煮半小时,再将生百合、甘菊花、子鸡一起放入,加水,用大火煮开,再换温火炖1小时即可服用。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

陆英为之使。

恶凝水石、巴豆。

畏僵蚕、雷丸。

②《百草镜》:

惟胃肾有虚热者宜之,虚而无火者忌用。

【贮藏】干品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鲜品置阴凉潮湿处,防冻。

石斛(鲜石斛、干石斛):

石斛味甘,却惊定志,壮骨补虚,善驱冷痹。

用量:

二钱至四钱,鲜的三钱至一两。

-注:

石斛味甘,性微寒,是养阴药。

主要能滋养胃阴、生津液,适用于热性病津液受伤或阴虚内热,以及舌光无苔、津液少等胃阴不足症。

本品善于补虚,所以有实邪或湿温病尚未化燥伤津时不能用。

本品性寒而滋润,无散寒的作用,对冷痹(寒性关节痛)不能用。

附:

鲜石斛比于石斛的清热生津的力量大,一般热病津伤多用鲜石斛,阴虚舌干用于石斛。

瘦肉麦冬石斛汤

豬瘦肉:

400克;薑:

3片;麥冬:

15克;石斛(幹品):

25克;水:

8碗

習慣熬夜的人多數陰虛火旺,津液缺乏,眼紅口幹。

中藥石斛具有養胃生津、滋陰清熱、明目、降低血壓等功效,如加入有補陰益髓之功的豬瘦肉共熬湯,能清胃熱,養胃陰,生津液,止渴飲,實為日常熬夜、體虛者和老幼婦孺的滋補佳品。

做法:

1.先用溫水將石斛泡軟,用剪刀剪成約6釐米的小段;2.豬瘦肉洗淨剁碎;3.清水煮沸倒入燉盅,放入肉碎,浸泡30分鐘,再放入石斛、麥冬和薑片,用小火燉一個半小時,下鹽調味飲用。

功效:

湯水回甘,清胃熱生津止渴,滋腎退熱明目。

能滋阴润燥,通利小便,解渴利水,对消渴瘦弱、便秘、燥咳、酒醉不醒。

1、石斛米粥原料:

鲜石斛,水,粳米,冰糖

制法:

每次取鲜石斛30克,加水200毫升,久煎取汁约100毫升(因石斛最耐久煎,方可出效),去渣,选用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同入沙锅内,再加水400毫升左右,煮至米开粥稠停火。

每日2次,稍温顿服。

效用:

具有养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用。

[适应症状]热病津伤,心烦口渴;病后津亏,虚热不退;胃虚隐痛百兼博干呕,舌光苔少等症。

2、石斛倒扣草炖猪瘦肉汤

原料:

霍山石斛25克、倒扣草30克、猪瘦肉500克、生姜3片。

制法:

石斛稍浸泡;倒扣草反复洗净;猪瘦肉洗净,整块不刀切。

与生姜一起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500毫升(约6碗水量)盖上盅盖,隔火炖3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

此量可供3~4人用,猪瘦肉可捞起切片拌酱油佐餐用。

3、清炖石斛螺

原料:

青螺(石螺)1500克,猪脊肉9克,石斛6克。

配料:

盐少许。

制法:

1.青螺吐泥、洗净,用沸水烫熟,捞起。

汤汁滤清后留用。

2.挑出螺肉,用淡盐水洗净,沥干,装入炖盅。

猪脊肉切成连块,用沸水飞去血秽。

3.螺汁同石斛先用一小锅约煲20分钟后,除去药渣,滤清药汁,待用。

4.将药汁倒入炖盅内,再将猪脊肉放于盅内的螺肉面上,约炖1小时后,调入盐,即可食用。

药用价值:

石斛味基,性微寒,可滋阴养胃、生津除热。

与青螺、猪肉合炖,能滋阴润燥,通利小便,解渴利水,对消渴瘦弱、便秘、燥咳、酒醉不醒、目赤肿痛等病症均有较好疗效。

4、红参石斛竹丝鸡

[原料]红参3克、石斛3克、竹丝鸡150克、姜片适量。

[做法]将竹丝鸡去毛洗净切块,再与洗净的药材放进炖盅内,加清水300毫升,武火隔水炖2小时即可。

汤方分析:

红参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石斛味甘性平,养胃阴、生津液、滋肾阴、润肺补脾除虚热。

乌鸡治虚劳、消渴、滑泄、下利、崩中、带下等症。

适用人群:

气阴两虚之人而见神疲乏力、虚劳烦热、口干舌燥、失眠多梦、崩中带下等症。

5、学生考前汤谱:

石斛洋参瘦肉汤

材料:

石斛10克,西洋参6克,猪瘦肉200克,蜜枣3颗,盐3克。

做法:

1.全部洗净2.瘦肉厚片,飞水。

3.将清水400克与所有放入炖盅内,隔水炖2小时,加盐调味。

效果:

神疲乏力,烦躁多梦。

亦用学习紧张,复习考试过度疲劳者。

6、麦冬石斛煲鸡

原料:

麦冬10克、石斛12克、鸡半只。

姜1片、盐适量。

做法:

1.鸡洗净后斩件。

2.麦冬及石斛洗净。

3.将鸡、麦冬、石斛、姜片放入电砂煲中,加入1升水煲2小时。

4.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

滋阴清热、养胃生津。

7、虫草花石斛汤

原料:

瘦肉250克,虫草花50克,石斛30克,百合20克,麦冬10克,蜜枣1个,

盐1小匙

做法:

1、将瘦肉洗净,切成块。

2、将虫草花、石斛、百合、麦冬、蜜枣等材料洗净。

3、汤煲内加入适量的水,将所有煲汤的材料一起放入。

4、盖上锅盖,开大火烧。

5、大火烧开后,表面会有一层浮沫,用汤勺将浮沫撇去。

6、再开小火慢慢煲1.5个小左右,关火前5分钟加盐,好了,享用美味养生的靓汤吧。

8、铁皮石斛鸡汤

原料:

乌骨鸡1/2只,石斛75克,茯苓片7.5克,西洋参7.5克,盐1/2大匙

做法:

1.乌骨鸡洗净,切块,放入滚水中氽烫去血水,捞出沥干备用。

2.石斛、茯苓片、西洋参洗净备用。

3.所有材料放入电锅内锅中,加水至2/3满,移入锅中,外锅加入2杯水煮至开关跳起,取出,加入盐调味。

9、石斛田七煲老鸽

原料:

石斛20g、熟田七15g、老鸽1只、瘦肉50g、陈皮5g、老姜5g、枸杞子3g、盐适量。

做法:

1、将老鸽斩块,瘦肉切块,入热水锅焯水后洗净。

2、将老鸽肉、瘦肉、石斛、田七、陈皮、老姜、枸杞子放入炖锅,加入沸水淹没原料,炖制3小时至鸽子酥烂时放入盐调味即成。

10、养阴消渴汤

原料:

石斛6-9克,开冬,玉竹,南沙参,黄精,熟地,淮山,茯苓各12克,陈皮5克.

做法:

可随意酌加瘦肉或鸡肉适量,加沸水八碗同煲三小时.食时下盐调味.

12、石斛淮山党参煲水蛇

原料:

石斛15克、淮山30克、党参35克、水蛇500克、生姜3片。

做法:

各药材稍浸泡,洗净;水蛇宰洗净,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晾干水,起油镬稍爆炒。

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油便可。

13、石斛竹荪老鸭汤

原料:

鸭子半只、石斛10克、竹荪1包、老姜1小块、京葱1段、料酒20毫升、清水2升、盐11/2茶匙、味精少许。

做法:

1、鸭子洗净后切成块,石斛浸泡10分钟后装入煲汤袋,老姜拍扁,京葱切小段;2、将鸭块和姜、葱一起放入锅内倒入清水没过鸭子,大火煮出血沫后捞出鸭子、姜葱,用水冲净血沫,然后放入汤煲内;3、汤煲内倒入2升清水,放入石斛、料酒,盖上锅盖大火煮开后转问火炖1小时;4、提前20分钟将竹荪去头,反复浸泡4、5遍以洗净泥沙;5、1小时后打开锅盖,调入盐和味精,然后倒入竹荪,盖上锅盖继续炖20分钟即可

14、石斛参地酒

石斛参地酒:

石斛30克,麦冬24克,生地黄、玄参各50克,天花粉30克,生山药、黄芪各60克,苍术、葛根各20克,盐知母、盐黄柏各15克,低度白酒1500毫升。

将11味中药捣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经常摇动,浸泡5~7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每次取30~60毫升,按1:

1的比例加入蜂蜜糖水混匀服用,日服2~3次。

该酒能滋阴清热,生津润燥。

适用于燥热伤阴型糖尿病患者,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亦有一定疗效。

15、西洋参石斛茶

[原料]西洋参5克,石斛30克。

[制法]先将西洋参拣杂,洗净,晒干或烘干,切成饮片,放入较大容器内,备用。

将石斛拣杂,洗净,晾干后切成片,放入沙锅,加足量水,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用洁净纱布过滤,去渣,收集滤汁盛入入有西洋参饮片的容器中,加盖闷15分钟,即可饮用。

(或将西洋参、石斛碾成细粉冲开水代茶饮用,每次3~5克,每日1~2次。

[吃法]当茶,可分上、下午2次,频频饮用,代茶饮服,当日吃完。

[功效]滋阴养胃,生津止咳。

本食疗方适用于胃阴虚实热型白血病并发口腔炎患者。

16、石斛决明冲剂

原料:

石斛,花旗参各30-50克,杞子,菊花,菟丝子,沙苑子,女贞子,决明子车前子各60克,丹参60-80克.

篇五:

第一章__中草药基本知识

第一章中草药基本知识

一、中草药的性味

(一)药性:

主要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反应和治疗效果确定。

类型(4种):

寒、凉、温、热(古时称“四气”)

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与凉、热与温之间仅是程度上的差别

寒凉药:

清热、泻火、解毒。

用于治疗热证如板蓝根、黄芩可用于发热口渴、咽喉痛温热药:

祛寒、壮阳。

用于治疗寒证.如生姜可治疗风寒

另有平性药,是指性质比较平和的药物,但实际上仍属于微寒或微温,不能独成一气。

eg:

板蓝根两类:

一类为十字花科植物崧蓝的根,全国多数地区习惯应用,称为“北板蓝”;另一类为爵床科植物马蓝的根茎(茎)和根,西南和华南地区习惯应用,称为“南板蓝”。

(二)药味:

主要由口尝和临床治疗效果确定。

类型(五种):

酸、苦、甘、辛、咸。

酸:

收敛止血、涩肠固脱.用于治疗外伤出血、腹泻、痢疾等.

eg:

旱莲草可止血,火炭母、辣蓼可治腹泻。

苦:

清热解毒、泻火.用于治疗各种炎症。

eg:

野菊花可治扁桃体炎.溪黄草、土大黄可治黄疸型肝炎

甘:

滋补身体、调和药性.eg:

土党参、牛大力可治体虚无力,冰糖草调和药性,保护肠胃辛:

发汗解表、行气止痛.治感冒、止痛等。

eg:

大头陈、绿薄荷可治感冒,九里香、鸡骨草可治胃痛

咸:

润肠通便、散结.治消化不良、淋巴结核

eg:

草决明可通大便,穿山甲、乌贼骨能治淋巴结核。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一般将它和甘味并列,所谓“淡附于甘”,具有利尿作用,如淡竹叶、珍珠草。

还有涩味,有收敛止血作用,可治内外伤出血,如侧柏,但此类药物较少,不能独列一味,故习惯上仍称“五味”

中草药的气和味关系非常密切,每种药物既有一定的气,又有一定的味,使用时应综合考虑。

如紫苏性味辛温,辛能发散,温能散寒,其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芦根性味甘寒,甘能生津,寒能清热,其主要作用是清热生津。

性味相同的药物,功效也大致相同;性味不同的药物,功效不同。

如黄连和浮萍都是寒性药,黄连苦寒,可清热去湿,浮萍辛寒,可疏解风热。

二、中草药的炮制与剂型

(一)炮制:

中草药在制成各种剂型之前的各种加工处理。

目的:

1、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

2、便于制剂、服用和贮藏。

3、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4、改变药物性能,增强疗效。

方法:

炒、炙、炮、煅

1、炒

一般分炒黄、炒焦、炒炭。

炒黄、炒焦可增强药物健脾消食的功能,种子类药物炒黄后便于有效成分煎出。

炒炭能增强药物收敛止血的功效。

可拌固体辅料如麸、土、蛤粉,能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或便于制剂,如土炒白术、麸炒枳壳、蛤粉炒阿胶。

2、炙

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以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通常使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等。

如蜜炙黄芪、甘草可增强补中益气作用;蜜炙百部、款冬花可增强润肺止咳平喘功效;酒炙川芎可增强活血之功;醋炙香附可增强行气止痛之效。

3、炮

将药物用急火爆炒,使之变焦黄或鼓起爆裂为度,以加强药物的温里作用,如炮姜。

4、煅

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而易于粉碎,以发挥药效。

矿石和贝壳类不易碎殂的药物,如磁石、牡蛎等,多用此法。

(二)剂型(7种)

1、汤剂:

将药物用水煎煮,去渣取汤即成,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

特点:

组成灵活内,服后吸收快、疗效速。

熬煮中草药的重要原则之一:

解表药火力大,时间短;补益药火力温和,时间稍长。

2、散剂:

把药物研磨成粉,有内服和外用两种

优点:

携带方便、节省药物、不易变质

缺点:

内服吸收较慢

3、丸剂:

为一种常用剂型。

一般用于慢性病、虚弱性疾病,少数用于急救。

根据配方将药物研成粉未,加入蜜、水或米糊、面糊等揉捏成药丸。

特点:

吸收缓慢、作用缓和、药效持久和携带、贮藏方便等,

4、膏剂:

按既定处方,加入一定辅料如植物油、樟脑、冰片等,通过煎炸等程序制成。

多采用贴敷方法以治疗疮、腰腿痛等,少数内服。

5、酒剂(药酒)将药物加入白酒或黄酒浸泡制得。

多用于气血不足、风湿及跌打损伤。

6、片剂:

将药料磨成药面粉,利用药面本身的粘性或加入淀粉糊,揉捏成团后压片烘干制成。

优点:

使用方便、剂量准确、便于携带和贮藏,适用于各种疾病。

7、针剂(注射液):

将药物用特殊工序加工成液体或固体灭菌制剂,使用时稀释后注射。

优点:

使用方便、疗效迅速

三、中草药的使用原则(3条)

1、了解药物的性能寒凉药对热症,温热药对寒症。

2、了解药物的禁忌(3点)

(1)药物配伍禁忌

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

丁香畏郁金,川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桂皮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妊娠用药禁忌

禁用的大多为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斑蝥、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等

慎用的主要有通经祛瘀、行气破滞,以及辛热、滑利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肉桂、半夏、冬葵子等。

(3)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辛辣、生冷、粘腻、腥臭等不易消化及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尽量避免。

3、掌握服用时间

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健胃药和对肠胃刺激性较大的药饭后服;补药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空腹服;安神药最好睡前服。

不管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如饭前后一小时左右,以免影响药效。

四、中草药采集注意事项(4项)

1、掌握采集季节

(1)采集根、根茎、球茎、鳞茎等地下部,以秋末春初为好。

此时植物养分大都贮存于地下部,药力足。

如牛大力、葛根、土党参、金鸡爪等。

(2)采皮以春夏为好。

此时养分集中于树皮,皮与木质部易分离。

如阴香皮、杜仲皮、桂皮等。

(3)采集果实和种子,以种实成熟期为好。

如山楂、连翘、马钱子、佛手、胡椒、构枸子等。

个别种类需要未成熟时采收,如桑椹,草决明等。

采集时间最好是早晨,以防果荚爆裂。

(4)采集全草多在花前,如火炭母、田基黄、狗肝菜、倒扣草、溪黄草、葫芦茶。

少数要采嫩苗,如茵陈蒿。

(5)采集花以含苞待放为好。

过早药性差,盛开后花易散落、破碎、有效成分减少。

如金银花、菊花、玫瑰花等。

(6)采集花粉要在花期,如松花粉。

2、了解生长环境

(1)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于村旁、路边。

如稀莶、羊蹄草、旱莲草、地胆头、夜香牛、马齿苋、酢浆草等。

(2)怕旱的草本植物多生长于稻田边、水沟旁。

如母草、田基黄、辣蓼、水蜈蚣、白花蛇舌草、崩大碗等。

(3)耐旱草本植物及灌木、亚灌木,多生长于山坡丘林地带。

如黑面神、盐肤木、岗梅、排钱草、葫芦茶、金银花等。

(7)千米左右的山顶和深谷中,常见有五加科的半枫荷、黄连、水黄连、紫背天葵等。

(8)松林、柏树林、竹林下一般没有药用植物。

3、要留种

(1)用地上部分的,不要连根拔,可于离地3-4cm处割取或留主茎剪取侧枝。

(2)用根、根茎、块根等的最好留一部分,以便来年再长。

(3)用叶的不要把全部叶子一次采光,应适当留一部分,以利生长。

(4)全草的药物在大面积采集时,应适当留下一些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