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45299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9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域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地域文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域文化.docx

《地域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域文化.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域文化.docx

地域文化

齐鲁文化

一、填空题

1、春秋时期,鲁成为当时的大国,其控制范围基本囊括了汶河流域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区。

2、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

3、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4、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5、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6、在用人上,齐国遵循“尊贤尚功”,鲁国遵循“尊尊而亲亲”。

7、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8、在战国时期,黄老之学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处于江汉流域的楚国,这里是道家学派的原生地;一是齐国的稷下,是道家学派在北方的代表。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12、“礼”是调谐、稳定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制度,人的真挚情感是其根本。

13、“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

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

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5、孟子承担起的一个重要政治使命是重新确立社会统治的秩序,也就是孟子理想中的“王道”。

16、邹衍,也作驺衍,战国末期思想家,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

17、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以德配天”的制度上。

18、如果说“五德终始说”体现的是邹衍的时间观念,那么“大九州说”则体现了他的空间观念。

19、姜尚封齐后,定都营丘。

20、姜太公除了拥有赫赫战功外,还有军事著作《六韬》流传于世。

21、司马穰苴“以仁为本为本”的战争观,实际上是从政治的角度来把握军事,比一般军事战术理论更高出一筹。

22、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作战指导原则。

23、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赵国苦战一年,支撑不住,向齐国求救。

齐国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采取“围魏救赵”的计谋,在桂陵设下埋伏,大败魏军。

24、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统一天下的大计。

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明了刘备称王图霸的方略。

后人把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战略构想,称为“隆中对”。

25、檀道济在与北魏军队交战时,粮草断绝。

他采用“唱筹量沙”的办法,迷惑敌人,安然撤退。

26、《守城录》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第一部城池防御专著,它集前代防御理论之大成,并开创了冷火并用时代城市防御理论的先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城市防御理论。

27、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光到义乌、金华募兵,经过严格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新式军队建立起来,战斗力强悍,被称为“戚家军”。

28、鲁班复姓公输,名般。

因为他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29、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30、墨子和他的弟子们曾做过世界上最早的针孔成像实验,并且提出了精辟的解释。

31、甘德和石申夫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为后世统一的星官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32、石德发现了火星、金星在顺、逆行转换之间经历了停止不动的现象。

33、氾胜之在赵过代田法的基础上,通过数十年指导农业的实践和总结农民经验独创了一种新型的农业耕作方法——区田法法。

34、《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是古代劳动人民和数学家在长期生产斗争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结晶。

35、何承天制定的《元嘉历》第一次采用定朔来安排历日,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而可贵的尝试,对以后天文历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6、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规模宏大、丰富多彩的农业科学专著。

全书共10卷,92篇。

37、王祯是元代最杰出的农业科学家和机械设计制造家。

38、左思创作的赋中当时影响最大的一篇是《咏史》。

39、真正显露左思睿思俊才、性情品格者,非《咏史》八首莫属。

40、我们从刘勰的人生观、文学观来推究、考察,其主导思想,应该是儒家思想,同时又融进了佛家学说。

41、李清照的词作,无论内容还是风格,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42、辛词化用经史,兼用俗语,并以散文句法入词,幽默风趣,生动活泼。

许多词作具有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

43、李攀龙的《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之二,被人们誉为写华山的“千古绝唱”。

44、王士祯歌咏故乡湖光水色和物产富有的一组诗是《锦秋湖竹枝三首》。

45、《桃花扇》四十出,分上下两本。

剧本借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写南明王朝的覆亡历史。

46、侯方域是明代进步团体复社的著名文人,他继承东林党人的事业,同以阮大铖、马士英为首的阉党余孽进行斗争。

47、《聊斋志异》中的全部作品大约可分为三类,即:

短篇小说、散文特写和杂记寓言。

48、在留存至今的王羲之书帖中,草书的数量最多,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七十。

而他的行书则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书体。

49、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楷书上。

50、《颜氏家庙碑》系鲁公于建中元年(780年)为其父颜惟贞立家庙时撰书,堪称唐楷中达于艺术化境的扛鼎之作。

51、《寒林平野图》是另一幅以李成之名流传下来的名画,现藏台湾台北市故宫博物院。

52、《清明上河图》以长卷的形式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汴河一带清明时节的市井风光。

53、邢侗除了以自己的书迹泽溉后人外,还主持摹刻了《来禽馆法帖》,为精化、纯化、推广二王帖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54、在崔子忠的传世之作中,《苏轼留带图》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幅画。

此作表现的是宋朝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掉玉带的轶事。

55、文化遗存包括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

56、齐鲁文化遗存具有种类多、分布广、时间跨度大、传承有序、保存完好等特点。

57、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前期的文化典型。

58、在城子崖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高柄杯,器壁仅厚0.5毫米,黑如漆,硬如瓷,薄如纸,比例协调,造型别致。

59、1992年,在邹平丁公遗址出土的陶盆残片上,发现了5行11个类似汉字的象形符号。

60、鲁国故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

61、春秋中期,齐桓公任用著名的思想家、经济学家管仲为相,采用他的治国方略,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当时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五霸之首”。

62、齐国人根据都城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势,开挖沟渠,设置排水道口,从而将故城内的人工排水渠道、护城壕与城外环绕的自然水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畅通的排水网。

63、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西起山东省长清县,横跨泰山,途经莱芜等市县,东至大海,全长618公里,史称“千里齐长城”。

64、位于邹城市境内的尖山、铁山、葛山、岗山、峄山摩崖刻经,因其地理位置相对集中,规模宏大,中外知名,特别是前四山摩崖刻经,自古就有“古邾四山摩崖”之称。

65、平阴北朝刻经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是洪范池镇南大洪山半腰处的二洪顶刻经。

66、泰山摩崖刻经以经石峪刻经最为知名,它位于斗母宫东北龙泉峰下峡谷中的自然石坪上。

67、“三孔”是孔府、孔庙、孔林的合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曲阜市。

68、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

69、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衍圣公”的封号。

70、三孟,指孟府、孟庙和孟林,位于鲁西南的邹城市。

71、亚圣殿为孟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宋宣和三年,历经金、元、明、清,中间多有维修。

72、颜庙原名复圣庙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城北门内,与孔府后花园隔街相对,是祭祀孔子弟子颜回的庙宇。

73、武氏祠又叫武氏墓群石刻,位于嘉祥县县城南30华里的武翟山村头,是东汉末年(公元145—200年之间)武氏家族墓地上的一组石构建筑。

74、苏禄王墓,全称苏禄国东王墓,坐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城北约一公里的北营村。

75、泰山,位于山东中部的泰安市,古时称岱宗,春秋时改为泰山,同衡山,恒山,华山,嵩山合称五岳。

76、游泰山要看四个奇观:

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

77、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78、崂山佛寺中最有影响的是清顺治九年创建的华严寺。

79、岁时民俗的最大特点是因时而兴,序时而变。

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它有两项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是有相对固定的时日,二是有特定的民俗活动内容。

80、过年的前一天,即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

81、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之日,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蒿。

82、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七。

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故亦称双星节、情人节。

83、招赘俗称“倒插门”,也叫“招养老女婿”,是男方入赘到女家与妻子居住的婚姻形式。

84、婚姻礼仪是婚姻活动的基本程序和仪式,近代一般分为议婚、订婚、送日子、铺房、迎娶、拜堂合卺、闹房、回门等几个步骤。

85、原始信仰习俗如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长期传承和流行,是中国传统民俗也是齐鲁民俗的一大特点。

86、齐鲁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

在信仰的对象上,各地流行比较普遍的有自然神、职业神神、人神几种。

87、古代齐鲁地区以农耕为主,生产民俗以农业生产民俗为主要内容,同时,渔业生产民俗和手工业生产民俗内容也比较丰富。

88、学术界通常把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划分为三类:

神话、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

89、董永的故事最早载于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后来三国曹植的《灵芝篇》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也都有相关记载。

90、在我国,被公认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说有四则,即《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统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91、唐代以来孟姜女的故事正是春秋时代杞梁之妻故事嬗变而来。

92、很多人把《梁山伯与祝英台》称作“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93、蒲松龄将六朝小说和唐传奇中的三个小故事《纸月》、《取月》、《留月》合而为一,写成了《劳山道士》。

94、杨家埠是我国民间年画三大著名产地和集散地之一,位于潍坊以东约10公里。

95、山东的民间年画,除作为三大产地之一的杨家埠影响很大之外,聊城的东昌府年画和潍坊高密的扑灰年画也都有很大成就。

97、潍坊制作风筝有悠久历史,名扬海内外,素有“鸢都”美名。

98、山东的民间泥塑,最有代表性的是潍坊高密姜庄镇的聂家庄、滨州惠民的河南张,还有临沂河东区九曲和苍山的郭家村。

99、山东的民间剪纸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胶东和鲁北地区,即胶东半岛的沿海地区和渤海湾地。

100、在改革整理传统曲目的基础上,1951年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决定将作家王安友的小说《李二嫂改嫁》改编成吕剧,试验用戏曲形式表现现实生活。

101、山东快书最初没有正式的名称,因早期主要以“武松故事”为说唱内容,人们称之为“说武老二的”或“唱武老二的”。

102、当今快书的流派,主要有以高元钧、杨立德为代表的“高派”、“杨派”,以及后来崛起的以刘司昌为代表的“刘派”三大流派。

1、李清照的词作,无论内容还是风格,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2、辛弃疾的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高尚情操,充溢着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

3、李攀龙的《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之二,被人们誉为写华山的“千古绝唱”。

4、孔尚任《桃花扇》分上下两本。

剧本借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写南明王朝的覆亡历史。

5、《聊斋志异》中的全部作品大约可分为三类,即:

短篇小说、散文特写和杂记寓言。

6、王羲之的行书是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书体。

7、颜真卿的书法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楷书上。

8、李成是宋代山水画的一代宗师。

9、《清明上河图》以长卷的形式展现了北宋都城汴梁(河南开封)汴河一带清明时节的市井风光。

10、在崔子忠的传世之作中,《苏轼留带图》是很有代表性的一幅画。

此作表现的是宋朝大文豪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打赌输掉玉带的轶事。

11、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后期父系氏族社会前期的文化典型。

12、春秋中期,齐桓公任用著名的思想家、经济学家管仲为相,采用他的治国方略,并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国成为当时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千乘之国”、“五霸之首”。

13、齐国人根据都城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势,开挖沟渠,设置排水道口,从而将故城内的人工排水渠道、护城壕与城外环绕的自然水系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畅通的排水网。

14、周公旦受封后,因天下初定,四海扰攘,需要留在王室辅佐成王,摄政当国,无法亲领封地,便命其长子伯禽代为就封。

15、位于邹城市境内的尖山、铁山、葛山、岗山、峄山摩崖刻经,因其地理位置相对集中,规模宏大,中外知名,特别是前四山摩崖刻经,自古就有“古邾四山摩崖”之称。

16、泰山摩崖刻经以《泰山刻召》刻经最为知名,它位于斗母宫东北龙泉峰下峡谷中的自然石坪上。

1、文化区域是实际地域与意识观念形成的结合体。

2、春秋时期,鲁成为当时的大国,其控制范围基本囊括了汶河流域和泗河的中上游地区。

3、齐国东部为半岛,环以辽阔的海洋,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沿海滩涂。

5、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其年代属于旧石器早期,大约与北京猿人相当,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6、田野考古发现说明,在今山东地区存在着:

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考古谱系,它们的居民应当是同一个民族,即山东地区的土著民族。

7、东夷人的首领蚩尤是传说中的战神。

9、齐鲁文化是夏文化、商文化、周文化、东夷文化在东夷故地上互融的结果

10、济南大辛庄遗址是山东境内已知面积最大的商文化遗存,这里出土了殷墟之外极为罕见的刻辞甲骨。

11、在青州苏埠屯发掘的两座商代大墓,是迄今为止殷墟之外发现的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商代大墓,出土的青铜大钺,是商代青铜文化的代表物。

12、最初齐鲁两国都是周的封国,都实行周代礼制,实行共同的政治制度。

13、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14、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15、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16、在经济上,齐国重视发展工商渔盐业,鲁国重视农业。

17、在用人上,齐国遵循“尊贤尚功”,鲁国遵循“尊尊亲亲”。

18、齐文化圈的形成是伴随着齐桓公霸业的形成而形成的。

20、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21、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分别是鲁人和邹人。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亦为鲁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是齐人。

23、封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祭天地的形式来神化帝王,以树立帝王的威信。

24、以强权重威构筑君主专制是齐法家的重要思想。

25、老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见于《道德经》,总体上来说是取法自然,无为而治。

26、在战国时期,黄老之学形成了两个中心,一是处于江汉流域的楚国,这里是道家学派的原生地;一是齐国的稷下,是道家学派在北方的代表。

27、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28、谶纬渊源于齐学,而其发展又依托于鲁之儒学。

29、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姜太公名尚,字牙,尊称子牙。

2、周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封于管、蔡、霍三国,以监视商纣王族等大批殷商遗民的聚居处,史称“三监”。

3、姜尚封齐后,定都营丘。

4、姜太公除了拥有赫赫战功外,还有军事著作《六韬》流传于世。

《六韬》包括《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6卷,共60篇。

5、司马穰苴原名田穰苴,是陈公子田完的后裔。

6、司马穰苴“以仁为本”的战争观,实际上是从政治的角度来把握军事,比一般军事战术理论更高出一筹。

7、孙武所撰写的《孙子兵法》,历来被称为“兵学圣典”,全书共13篇,约6千余字。

8、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作战指导原则。

9、孙膑早年曾与庞涓一起师从著名的兵学家鬼谷先生学习兵法。

10、公元前353年,魏国派大将庞涓率8万精兵进攻赵国,赵国苦战一年,支撑不住,向齐国求救。

齐国派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采取“围魏救赵”的计谋,在桂陵设下埋伏,大败魏军。

11、在马陵之战中,孙膑运用“示假隐真”的战法,大败魏军。

12、孙膑特别重视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提出了“间于天地之间者,莫贵于人”的论断。

1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14、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向诸葛亮求教统一天下的大计。

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指明了刘备称王图霸的方略。

后人把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战略构想,称为“隆中对”。

15、诸葛亮的盖世功名与他推演八阵的军事才能密不可分。

16、诸葛亮非常重视兵器研发,他曾创制出一种新式连弩。

17、檀道济在与北魏军队交战时,粮草断绝。

他采用“唱筹量沙”的办法,迷惑敌人,安然撤退。

18、在自己成功坚守德安和顺昌的基础上,陈规不断总结南宋城池防御发展的经验,著成《守城机要》一书。

19、《守城录》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第一部城池防御专著,它集前代防御理论之大成,并开创了冷火并用时代城市防御理论的先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城市防御理论。

20、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继光到义乌、金华募兵,经过严格训练,一支3000多人的新式军队建立起来,战斗力强悍,被称为“戚家军”。

21、戚继光一生文武并举,在戎马倥偬之暇,他手不释卷,撰写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军事理论著作,指导战争实践。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3、孔子思想中,“天”有两种涵义:

一种是自然性质的感性存在,用以指客观世界的存在与变动情况。

另一种涵义是指超越社会和个人之上的一种道德价值来源及终极评价标准。

4、“礼”是调谐、稳定社会伦理秩序的规范制度,人的真挚情感是其根本。

5、孔子用“中庸”和“仁”从外在形式和实质内容两个方面确定了“礼”的实践标准。

6、“仁”首先是一种总德,是“德之君”。

7、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战国晚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8、公元前440年,墨子率领墨家集团完成了一件足可彪炳史册的壮举——止楚伐宋,充分显示了这一团体的实力。

9、“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0、“非攻”是墨子的另一个重要思想。

这是从“兼爱”的立场自然引申出来的观点,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贪婪暴虐、交相攻伐的残酷现实的最有力的批判。

11、墨子对逻辑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三表”说、“三物”说。

12、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3、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

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

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4、“士”的原意是指上古掌管刑狱司法的官员,也指周朝的一种等级较低的爵位。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士”已演变成对有知识、有技能、处在贵族与庶民之间的一个社会阶层的泛称。

15、孟子承担起的一个重要政治使命是重新确立社会统治的秩序,也就是孟子理想中的“王道”。

16、先秦时,“王道”是相对于“霸道”而言的。

17、孟子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

儒家学说因此也被称为“孔孟之道”。

18、邹衍,也作驺衍,战国末期思想家,阴阳五行学派的代表人物,齐国人。

19、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以德配天”的制度上。

20、如果说“五德终始说”体现的是邹衍的时间观念,那么“大九州说”则体现了他的空间观念。

1、鲁班生活于距今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之际,是古代一位最优秀的土木建筑工匠。

2、鲁班复姓公输,名般。

因为他是鲁国人,“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3、鲁班的发明创造很多,有“巧人”之誉。

相传木工常用的工具曲尺、墨斗、刨子、钻子、凿子等都是他发明的。

4、鲁班还是一位机械发明家,相传锁也是由他发明。

5、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6、墨子给“力”的定义是牛顿第二定律的雏形。

7、墨子和他的弟子们曾做过世界上最早的针孔成像实验,并且提出了精辟的解释。

8、甘德和石申夫所测定的恒星记录,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为后世统一的星官系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9、石德发现了火星、金星在顺、逆行转换之间经历了停止不动的现象。

10、氾胜之在赵过代田法的基础上,通过数十年指导农业的实践和总结农民经验独创了一种新型的农业耕作方法——区田法。

11、《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数学著作,是古代劳动人民和数学家在长期生产斗争中运用数学知识的结晶。

12、何承天,是南朝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和天文学家。

13、何承天制定的《元嘉历》第一次采用定朔来安排历日,这在当时是一个大胆而可贵的尝试,对以后天文历法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4、何承天学识渊博,不仅是一位天文学家、无神论思想家,还是一位史学家、经学家。

15、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规模宏大、丰富多彩的农业科学专著。

全书共10卷,92篇。

16、王祯是元代最杰出的农业科学家和机械设计制造家。

17、王祯不但是个农学家,还是个机械制造家和发明家。

他曾发明过高转筒车、水转翻车、水转高车等等。

18、《王祯农书》是一部具有很高科学价值的农业全书,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史上的宝贵遗产。

19、《历学会通》分“正集”、“致用”、“考验”3部分,共50余卷,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天文历算知识,一是天文之外的各学科知识。

1、左思创作的赋中当时影响最大的一篇是《三都赋》。

2、真正显露左思睿思俊才、性情品格者,非《咏史》八首莫属。

3、我们从刘勰的人生观、文学观来推究、考察,其主导思想,应该是儒家思想,同时又融进了佛家学说。

4、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出身书香门第。

5、宋代时,李清照有词集《漱玉词》行世,可惜早已亡逸。

6、李清照的词作,无论内容还是风格,以靖康之乱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7、辛弃疾的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高尚情操,充溢着爱国思想和战斗精神。

8、辛词化用经史,兼用俗语,并以散文句法入词,幽默风趣,生动活泼。

许多词作具有议论化、散文化的倾向。

9、李攀龙的《杪秋登太华山绝顶》四首之二,被人们誉为写华山的“千古绝唱”。

10、王士祯歌咏故乡湖光水色和物产富有的一组诗是《锦秋湖竹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