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4561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8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docx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理论教案

篮球理论课教案

篮球比赛规则与竞赛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让学生了解篮球比赛的规则。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组织、编排一场篮球赛。

第一部分:

篮球比赛规则

一、时间通则

(一)比赛时间

1、比赛应由4节组成,每节10分钟。

2、在第1节和第2节之间,第3节和第4节之间以及每一决胜期之前应有2分钟的休息时间。

3、每半场间的休息时间为15分钟。

(二)操纵比赛计时钟,当:

(1)跳球时,球抛到最高点被跳球队员合法地拍击时;

(2)罚球未成功并且球继续是活球,球触及场上队员时;

(3)在掷界外球时,球触及场上队员。

2、停止比赛计时钟,当:

(1)在一节或一个决胜期比赛时间结束时时间终了;

(2)当球是活球时裁判员鸣哨;

(3)当球是活球时24秒钟装置信号响;

(4)某队已请求暂停,对方投篮得分;

(5)在第四节或任一决胜期的最后两分钟内投篮得分,在这个特定的死球情况下,不允许双方队替换以及得分的队暂停。

二、暂停

1、在头3节的每节中,每队可准予1次要登记的暂停,第4节中准予两次要登记的暂停,每一决胜期准予一次要登记的暂停。

2、每次暂停时间为1分钟。

三、替换

替换队员必须做好准备后,亲自到记录台前报告,然后坐在替补队员席上,经临场裁判准许后,方可进入场地替换。

遇到下列机会时,记录台鸣笛通知临时裁判:

请求暂停已被准许时;宣判了争球时;宣判了犯规时;队员受伤不能继续比赛时;掷界外球的球队允许换人时(另一方也可以请求换人),但跳球的队员不能由其他队员替换,除非是他受伤了。

四、违例及其罚则

违例是违反规则的行为。

其罚则是:

发生违例的队失去球权,将球判给对方队在最靠近违例的地点掷界外球,直接位于篮板后面的地方除外。

如果投篮或罚球的球中篮无效,然后要在罚球线延长部分的界外掷界外球。

(一)队员出界和球出界

1、当队员身体的任何部分接触界线上或界线外的地面,或接触界线上、界线上方或界线外的除队员以外的任何物体时,即是队员出界。

2、球出界,当球触及:

(1)在界外的队员或任何其他人员;

(2)界线上、界线外的地面,或界线上、界线上方或界线外的任何物体;

(3)篮架、篮板背面、篮板上方各篮板后面的任何物体;

3、球出界,甚至球触及了除队员以外的其他物体出界,在球出界前最后触及球或被球触及的队员是使球出界的队员。

如果球出界是由于触及了界线上或界线外的队员或被他所触及是该队员使球出界。

违反本条规则是违例。

(二)带球走

比赛中持球队员超出规则限制的范围移动则判其带球走违例。

确定中枢脚是判断持球队员是否带球走的关键。

通常以下面几种情况来确定中枢脚:

1、队员双脚着地接到球,可以用任一脚作中枢脚。

一脚抬起的一刹那,另一脚就成为中枢脚。

2、队员在移动或运球中接到球,他可以按下列情况确定中枢脚。

(1)如果一脚正触及地面,那么另一脚一触及地面,原先那只脚就为中枢脚。

队员可以跳起那只脚并双脚同时着地,则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

(2)如果队员接到球时双脚离地,在这种情况下有三种变化:

第一种是双脚同时着地,同任一脚都可以是中枢脚。

一脚抬起的一刹那,另一脚就成为中枢脚。

第二种情况是两脚分先后着地,则无触及地面的脚是中枢脚。

第三种是一脚着地,队员可以跳起那只脚并双脚同时着地时,则哪只脚都不是中枢脚。

(3)确定中枢脚后,在传球或投篮中,中枢脚可以抬起,但在球离手前不可以落回地面。

运球开始时,在球离手前中枢脚不可以抬起。

违反上述的持球移动,都应判带球违例。

(三)非法运球

比赛中队员控制球后,将球掷、滚向地面时,在球接触其他队员前再与球接触时,为运球。

每次运球中,必须使球与地面接触。

双手同时触球一刹那或使球在一手或双方中停留的刹那,运球即完毕,不得再次运球,再次运球应判为非法运球。

当队员的手不和球接触时,运球队员的步数不受限制。

下列情况下算运球;连续投篮、在运球开始或结束时,队员偶然地失掉球,然后恢复控制球(漏接)、与附近的其他队员抢球中用挑拍以图获得控制球、拍击另一队员控制的球、拦截传球并获得该球。

(四)拳击球和脚踢球

在比赛中,为了防止危险和粗暴动作出现,凡用拳击球、用脚故意踢球或用脚的任何部位阻拦球均属违例。

在跳球或双方争夺球过程中出现拳击球,应立即宣判违例。

在比赛中,如果出现脚或腿偶然地碰到球,则不算违例。

(五)干扰球

在投篮时,当球在飞行中下落,并完全在篮圈水平面以上时,进攻和防守队员都不可触及球。

在投篮中,当球碰击篮板后完全在篮圈水平面以上不可触球。

当投篮的球触及篮圈时,进攻和防守队员都不得触及球篮和篮板。

进攻和防守队员都不得从下方伸手穿过球篮并触及篮圈水平面以上或篮圈上的球,不管是在投篮后、跳球拍击球后或是在传球后。

如进攻队员违反此规定,不管是否投中均无效,由对方在罚球线的延长线部分掷界外球;如防守队员违反此规定,无论中篮与否,根据投篮地点判给投篮得2分或3分。

(六)球回后场

某队控制前场活球,该队的队员不得使球回他的后场。

判断回后场违例有三个因素:

该队队员在前场控制活球;在前场最后触及球;然后同队的队员在后场最先触球。

缺任何一个因素都不构成球回后场违例。

在比赛中,裁判员如发现在前场的控制球队员使球进入后场,不要急于鸣哨,要给对方队员获球机会,只有待控制球的同队队员触及球时,才可以宣判该队球回后场违例。

(七)跳球违例

跳例时队员应遵守如下规定:

当裁判员所抛的球到达最高点之前,任何一跳球队员都不得拍球;在拍球前,跳球队员不得离开自己的位置,一只脚靠近两人之间线的中心;每一跳球队员只能拍击两次球;在球被一名非跳球队员触及地面、球篮、篮板前,任一跳球队员合法拍击前,应站在圆圈外,身体的任一部分不得在圆圈上或超过圆圈线(圆柱体)。

违反上述规定,即为跳球违例。

(八)罚球违例

罚球时队员应遵守下列规定:

罚球队员可处理球时应在5秒之内投篮球出手并使球触及篮圈。

罚球时,罚球队员不得接触罚球线或罚球线前的地面。

罚球时,当球在飞向球篮的途中双方队员都不得触及球。

罚球队的对方队员不得当球在球篮中时触及球和球篮,也不得用他的行为去扰乱罚球队员。

在球离开罚球队员的手之前,沿罚球区两旁位置的任一队员均不得进入限制区,中立区域或离开位置区。

违反上述规定,即为罚球违例。

(九)掷界外球违例

获得球权的队在掷界外球时其队员不得违反下列规定:

1、球离手前不得从裁判员指定的地点横向移动超过正常的一步(大约1米),并向不止一个方向移动。

2、在球触及了另一队员前在场内触及球。

3、球离开前或离手时踏入场地。

4、球离手的时间超过五秒钟;

5、掷球越过篮板传给场上队员;

6、从前场掷球给位于后场的同队队员;

7、掷界外球离手后,在球接触场上队员前,球触及界外、停留在篮圈支架上或进入球篮。

违反上述规定,即为掷界外球违规。

(十)违犯时间规则的违例

1、三秒钟违例

某队在场上控制球并且比赛计时钟正在走动时,该队队员不得在对方的限制区内停留超过持续的3秒钟,否则为三秒钟违例。

2、五秒种违例

(1)罚球队员可处理球时在5秒钟内未将球投篮出手;

(2)掷界外球队员可处理球时在5秒钟内未使球离手;

(3)持球队员在场内被严密防守时(在正常的一步内),5秒钟内未能传、投、滚或运球。

违反上述规定则为五秒违例。

3、八秒钟违例

当一名队员在后场获得控制活球时,该队必须在8秒钟内使球进入前场,否则应判违例。

当球触及前场或球触及有部分身体接触前场的队员时,即算球进入某队的前场。

4、二十四秒钟违例

每当一名队员在场上获得控制一个活球时,他的队员必须应在24秒钟内投篮出手,否则应判二十四秒违例。

五、犯规及其罚则

犯规是规则的违犯,含有与对方队员的身体接触和(或)违反体育道德的举止。

(一)侵人犯规

侵人犯规是不管在活球还是死球时涉及与对方队员非法接触的队员犯规。

1、处理身体接触的基本原则

(1)规则的精神和意图以及坚持比赛的完整的需要。

(2)运用“有利/无利”概念的一致性,裁判员不要企图靠不必要地打断比赛的流畅来处罚附带的身体接触,况且这种接触没有使用责任的队员得利,也未置对方队员于不利。

2、判断侵人犯规的标准

(1)队员不准通过伸展他的手、臂、肘、肩、髋、腿、膝和脚,或将他的身体弯曲成“反常的”姿势(超出他的圆柱体)来拉、阻挡、推、撞、绊对方队员以阻碍其行进,也准放纵任何粗野猛烈的动作。

(2)防守无球队员时,距离不准太近,占据位置时,时间和速度不准太快。

(3)运球队员不准冲撞已站在行进路线上并已采取了合法防守位置的队员;

(4)队员掩护时,要原地不动,要有一定的距离,不准在移动中进行掩护。

(5)队员起跳时,要遵守垂直原则,不准撞开对方起跳;当某队员在跳到空中时,对方队员不准移动到他的身体下面。

3、侵人犯规的种类

(1)阻挡。

是非法的身体接触,他阻碍持球呀不持球的对方队员前进;

(2)撞人。

是持球或不持球队员推动或移动到对方队员躯干上的身体接触。

(3)从背后防守。

是防守队员从对方的背后与其发生身体接触。

即使防守队员正试图去抢球,从背后与对方队员发生身体接触也是不正当的。

(4)拉人。

是干扰对方队员自由而发生的身体接触,这个接触对方队员,

阻碍其行进。

(5)非法用手。

发生在防守队员处于防守状态时,用手去接触对方队员,阻碍其行进。

(6)推人。

使用身体任何部位强行移动,或试图移动已经或没有控制球的对方队员时发生的身体接触。

(7)非法掩护。

是试图非法拖延或阻止非控制球的对方队员到达希望到达的场上的位置。

4、侵人犯规的罚则

在所有的情况下,都登记犯规队员一次侵人犯规,并根据不同性质和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1)对正在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了侵人犯规时,登记该队员犯规次数,并累计在全队每节4次犯规之内,若球投中,得分有效,再加罚一次,若球未投入,根据投篮地点判给投篮队员两次或3次罚球。

(2)对未做投篮动作的队员发生了侵人犯规时,登记该队员犯规次数,累计在全队每节4犯规之内,由对方在犯规最近的界外掷界外球。

若本队每节的犯规超过4次,则由受侵犯的那个队员执行两次罚球。

(二)技术犯规

比赛的正当行为要求双方球队的成员(队员、教练员、替补队员和随队人员)与裁判员及其助理人员有完美和真诚的合作。

比赛双方均有权做出最大努力来获得胜利,但胜利的取得必须符合体育道德精神和良好的比赛作风。

任何故意或再三违反上述规则精神,即为技术犯规。

概而言之,技术犯规是与对方不发生身体接触而违反规则的行为和道德方面的犯规。

1、判断技术犯规的原则

(1)对显然是无意和对比赛没有影响或属于管理性质的技术性违反规则的,不算技术犯规。

但要提出警告,警告后该队又重犯时,则应立即判技术犯规。

(2)对有意、不道德或有投机取巧性质的行为,应立即判炒技术犯规。

(3)违反规定、性质严重的或坚持不改的,应判技术犯规而取消犯规者的比赛资格,交令其退出比赛场地。

2、技术犯规的罚则

(1)队员技术犯规

在比赛中,队员如果同载判员谈话或接触时没有礼貌,或使用不尊重的语言和举动,或故意拖延比赛时间妨碍比赛进行,或被判犯规后在裁判员要求举手时不按规则举手等,都应判技术犯规。

其罚则是:

登记该队员犯规次数,累计在全队每节4次犯规之内,由对方罚球一次和随后的球权。

对违反体育道德的技术犯规,则应判给对方两罚球和随后的球权。

(2)教练员、助理教练员、替补队员等随队人员的技术犯规

在比赛中,教练员、助理教练员和替补队员,如果随意进入球场或离开球队席,跟随比赛的移动而指挥比赛,或不听裁判员的劝告,或与裁判员和对方人员谈话时没有礼貌等,都应判为技术犯规。

其罚则是:

将犯规登记在该队教练员名下,累计在该队教练员3次犯规之内,由对方罚球两次并在边线中点处掷界外球。

(3)比赛休息时间内的技术犯规

比赛前和比赛期间,若队员被判技术犯规,则将犯规登记在该队员名下,累计在全队每节4次犯规之内。

若教练员、助理教练员、随队人员技术犯规,则将犯规登记在该队教练员名下,累计在该教练员3次犯规之内(不计入全队犯规之中),由对方罚球两次后,在中圈跳球开始比赛。

3、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裁判员认为队员不是在规则的精神和意图的范围内合法地直接地试图抢球,造成的侵入犯规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如果队员在持球或不持球的对方队员身上发生过分的接触(严重犯规),那么,这样的接触被认为是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

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的罚则:

应登记该队员的犯规次数,累计在全队每节4次犯规之内判给对方两次罚球的一次在边线中点处掷界外球。

若对投篮队员犯规,则投中有效,再判给一次罚球和一次在边线的中点掷界外球;若投球未中,则根据投篮地点判给投篮队员两次或3次罚球和一次边线中点处掷界外球。

对屡次发生违反体育道德犯规的队员,可以取消其比赛资格。

4、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凡属十分恶劣的不道德的行为,判为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的罚则:

发生时,登记犯规队员一次取消比赛资格的犯规。

他要被取消比赛资格,令其去该队的休息室并在比赛期间留在那里,他也可以选择离开体育馆。

要判给非犯规队罚球和随后的球权,罚球次数和罚球程序同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法则。

宣判犯规时的程序

发生犯规时,裁判员应按以下程序宣判:

第一,鸣哨的同时,一手臂伸直高举并握拳,以此表示犯规停表;另一手臂五指并拢,掌心向下,指向犯规队员。

第二,要求犯规队员举手过头。

第三,以手势表明要执行的罚则,如判给罚球,则指罚球线;如不判给罚球,则指向掷界外球地点。

第四,移动到记录台能看得清楚的地方。

第五,做出犯规队员的号码、犯规性质的手势,再次用手势表明要执行的罚则。

第二部分:

篮球竞赛方法

竞赛最基本、最直接的目的是要取胜。

为了使参加比赛的队能够在比较公平、合理的条件下竞争,采用适当的竞赛方法是创造这种良好条件的前提,也是客观反映参赛队的竞技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有利于组织管理。

篮球竞赛中通常采用的有淘汰法和循环法两种。

一、淘汰法

淘汰法就是球队在比赛中失败一次或两次以后,即失去继续参加比赛的资格,连续获胜的球队继续参加比赛,直到最后确定优胜队为止。

失败一次即失去比赛资格的方法为单淘汰,失败两次即失去比赛资格的方法为双淘汰,和同一对手以三战两胜、五战三胜或七战四胜的形式进行淘汰的为多次淘汰。

淘汰制的编制方法:

首先根据报名参赛的队数确定比赛轮次表,由各队进行抽签,确定在比赛表中的位置,然后把队名填入比赛轮次表中,如果表中的队数恰好是2的乘方数(4、8、16、32、64等),那么在第一轮中所有的队都要参加比赛。

例如八个队参加比赛。

经过第一轮比赛,要剩下八个队参加第二轮比赛。

在第一轮中淘汰四个队(12-8=4),就有八个队参加第一轮比赛,有四个队轮空。

编排时要把轮空队分别排到上、下两半区,两半区参加的队数也要尽量相等或接近相等。

如果轮空队为奇数,可使下半区的轮空队为偶数,上半区的轮空队为奇数。

计算第一轮比赛的轮空队数,可以用队数的2的乘方数减去参加比赛队数的办法。

例如,十三个队参加比赛,第一轮轮空队数为16-13=3,第一轮比赛中有三个队轮空,十个队参加比赛。

为了避免强队在第一轮比赛中相遇,经常采用“种子队”编排法。

种子队的设定应是有根据的,为各队所公认的。

一般按照比赛成绩来确定。

若无成绩,可用抽签方式来确定。

种子队的排列,一种是按种子队的原来名次依次排定在种子位置号码上(种子位置号码是有规律地分布在比赛秩序表中各个不同“区”的顶部和底部);另一种是让种子队抽签,确定在哪个种子位置号码上,在种子队排好后,再让其他非种子队抽签。

单淘汰只能合理地确定第一名,在必须确定其余各队名次时,应当进行补赛(附加赛)。

补赛的办法应在竞赛规程中明文规定。

常采用的补赛办法是:

决赛中失败的队为第二名,复赛中失败的两个队补赛一次,胜者为第三名,败者为第四名,复赛前败的四个队进行补赛,争夺第五至第八名。

双淘汰制就是在比赛中失败两次才被淘汰。

双淘汰制的编排方法基本上和单淘汰制相同,只是进入第二轮后,要把失败的队编排起来再进行比赛,再失败的则被淘汰,胜队继续与上一轮失败者进行比赛,最后一次失败的队还能参加决赛,并有可能夺取冠军。

多次淘汰的编排同单淘汰相同,所区别的是多次淘汰克服了单淘汰中两队之间交锋一场论胜负的偶然性缺陷,而是采用两队之间三战两胜、五战三胜甚至七战四胜的结果来论胜负,更加客观地反映参赛队的实际水平。

多次淘汰通常是在比赛水平比较高、双方实力相当,或者在一次篮球竞赛最后阶段的比赛中采用的方法。

二、循环法

循环法包括单循环、双循环、分组循环三种。

单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在整个比赛中都能相遇一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胜负场数、得失分率排列名次。

一般在参赛的队数不算太多而竞赛时间较长时采用。

双循环是所有参加比赛的队伍在比赛中都能相遇两次,最后按各队在全部比赛中胜负场数、得失分率排列名次。

一般在参加比赛的队数少而竞赛时间较长时采用。

分组循环是把参加比赛的队分为若干组,分别进行单循环比赛,在小组排定名次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比赛。

一般在参加比赛的队数多而竞赛时间有限时采用。

(1)循环法的编排

A、单循环比赛场数和比赛轮次的计算

比赛场数计算的公式为:

N(N-1)/2=X

即:

队数(队数-1)/2=比赛总场数

例如:

十个队参加比赛,比赛总场数是:

10(10-1)/2=45(场)

如果参加的队数是偶数,则比赛轮数为队数-1。

例如:

十个队参加比赛,比赛轮数是10-1=9轮。

如果参加比赛的队数是奇数,则比赛轮数等于队数。

例如:

五个队参加比赛,比赛就要进行五轮。

计算轮数和场数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更好地安排比赛工作。

B、比赛轮次表的编排。

把参加比赛的队平均分为两半,前一半号数由1号起自上而下地写在左边,后一半号数自下而上地写在右边,然后用横线把相对号数连接起来,就是第一轮的比赛队。

如果是奇数,可以加一个“0”号使之成为偶数,碰到0的队轮空一次。

第二至第五轮的排法:

把1号的位置固定不变,其余的号码按逆时针方向移动每个位置,再用横线连起来,这就是第二轮的比赛队。

依此类推,排出第三、四、五轮的比赛。

轮次表排完后,各队进行抽签,并把各队队名按抽到的号码填到轮次表里。

C、双循环比赛轮次表的编排。

双循环比赛轮次表的排法与上述循环的编排相同,只是要排出第一循环和第二循环轮次。

D、分组循环的编排。

分组循环就是把参加的队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先进行单循环比赛。

如十六个队参加比赛,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进行六场比赛,四个小组共进行二十四场比赛,所需要的轮数4-1=3轮。

经过小组循环比赛,排出各小组的名次后,再进行第二阶段的比赛。

第二阶段的比赛可采用下列方法:

a、仍用单循环比赛方法,各小组第一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出第一至第四名;各小组第二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出第五至第八名;各小组的第三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出第九至第十二名;各小组的第四名再编在一组进行比赛,决出第十三至第十六名。

b、可将第一阶段比赛中各组的前两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定第一至第八名。

将各小组的第三、第四名编在一组再进行比赛,决定第九至第十六名。

c、如果时间短,可只将第一阶段各小组的第一、第二名编在一组进行比赛,决出前八名的名次,其他队不再参加第二阶段的比赛。

(2)循环法的抽签排列办法

在比赛前几天,由主办单位召集各领队公开抽签,排好比赛轮次表。

使各队明确比赛的次序、日期、时间和地点,以便做好工作。

在比赛前几天,由主办单位召集各领队公开抽签,排好比赛轮次表。

使各队明确比赛的次序、日期、时间和地点,以便做好工作。

A、单循环比赛的抽签,按参加比赛的队娄排好比赛轮次表,备好签号进行抽签。

然后将队名填入比赛轮次表中。

B分组循环比赛的抽签

a、首先在领会上协商确定种子队。

种子队的队数一般等于分组的组数。

如果分四个组进行比赛,应有四个种子队。

为了做到更合理,也可以多选出几个种子队,但必须是组数的倍数。

如分四个组进行比赛,可确定八个种子队,

第一号种子队与第八号种子队编为一组,第二号种子队与第七号种子编为一组,依次类推。

b、抽签方法。

种子队先抽签,确定各种子队的组别,然后其他各队再抽签确定组别。

例如:

二十个队分为四个小组,除八个种子队外,其他十二个队再抽签。

签号为四组,每组有相同的三个签,由十二个队抽签确定组别,然后再把各队按组别填入各组的比赛轮次表中。

还有一种方法是按上一届进行蛇行排列分组。

例如:

有十六个队分成四个组时,其排法如表4-9所示。

表4-9十六队蛇形排列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1

8

9

16

2

7

10

15

3

6

11

14

4

5

12

13

(3)循环制的计分方法和名次排列

确定比赛的名次时,以积分多少来计算,即胜一场得两分,负一场得一分,弃权为零分。

积分多者名次列前。

如两队的积分相等,则仅以两个有关队之间比赛的胜负排列名次,胜队名次列前。

如三队或三队以上的队积分相等,则以这几个积分相等队之间的比赛胜负场次排列名交;如还相等,则按他们之间比赛的得失率(得分之和/失分之和)排列名次;如仍相等,则按他们的全组内所有比赛的得失率排列名次。

三、混合法

同时采用淘汰制和循环制而进行的比赛为混合制。

它把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采用分组淘汰制,后一段采用循环制。

或者相反,前一段采用循环制,后一段采用分组淘汰制。

即第一阶段采用分组循环制,第二阶段的比赛按两组相应的名次(即两小组第一名和第二名)首先交叉进行比赛,两个胜队再进行比赛决定第一名和第二名,两个负队再进行比赛决定第三名和第四名;原分组循环产生的第三名和第四名,也用同样的方法决定第五名至第八名。

还有一种混合制是把两次分组循环赛后的各队,按成绩排出复赛的全部名次,然后,从前面按顺序,把临近的两个队编组进行决赛,取出受奖名次。

如十二个队,先把十二个队分成A、B、C三组,分组循环后,把预赛各组的前两名编为一组,采采用循环制,进行复赛,按成绩排出1~6名;各组的后两名编为一组,进行比赛,排出7~12名。

最后,第一名和第二名再进行比赛,决出冠亚军;第三名和第四名进行比赛,决出第三名和第四名,其他队不再进行比赛。

板书

 

时间

 

篮球课实践教案

授课日期:

第1次课

课的基本内容

1身体基本姿势,

2双手胸前传球

3行进间直线运球,急起急停技术。

课的

任务

使学生熟悉并掌握打篮球的身体基本姿势。

学会双手胸前传球及运球基本姿势。

课的部分

时间分

课的内容

组织教法

 

12

一、体育班委整队报告人数,

二、师生问好检查人数服装,

三、宣布本次课的内容,提出要求,

四、安排见习生,课开始

五、集中注意力练习“正反口令”。

六、徒手操练习

1、头颈部,2、肩部

3、腰部,4、体前屈

5、弓步压腿,6腕踝关节

组织队型:

(图示)

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O—教师

XXXXXXXXXXXXX—学生

O

要求:

1、整队报到快、静、齐。

2、精神饱满,声音宏亮。

3、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

4、徒手操动作舒展到位,充分活动身体各关节。

 

 

70

一、身体基本姿势

基本站立姿势是起动的准备姿势,队员将球传出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保持正确的基本站立姿势,以利于根据本队的战术配合和场上的具体情况,及时转入下一个进攻行动。

二、双手胸前传球

动作方法:

持球时,两手五指自然分开,拇指相对成“八”字形,传球时,后腿蹬地,身体重心前移,同时两臂前伸,手腕由下向上翻转,拇指用力下压,食、中指用力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