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493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docx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习题集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简答题50道

第一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

第二章 学前儿童发展概述

1.简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

1.【答案要点】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此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获得动作经验,形成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

此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区分开来。

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不可逆性、刻板性。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此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具有了抽象的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出现逻辑思维。

2.简述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

2.【答案要点】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1)本我:

遵循快乐原则。

本我包含基本的内驱力和反射,处于“潜意识”状态,它位于人格结构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

(2)自我:

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

其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间的矛盾。

(3)超我:

遵循道德原则。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的,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3.简述影响婴幼儿发展的因素。

3.【答案要点】

(1)生物因素

①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②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③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

(2)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儿童所处的社会、家庭、教育机构等各种环境因素。

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①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

②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①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他们对环境的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并表现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所具有的能动性。

②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

③从儿童的心理发展来看,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

④没有儿童自身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

4.简述4~5岁幼儿的心理特点。

4.【答案要点】

(1)活泼好动;

(2)具体形象思维开始;

(3)开始接受任务;

(4)开始自己组织游戏。

5.简述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5.【答案要点】

班杜拉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行为矫正,建立了现代社会学习理论。

这个理论主要包括三个观点:

(1)交互作用论

交互作用论,又叫三元交互作用论或三位一体的交互决定论等,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重要内容。

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三者之间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

行为、个体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论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2)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观察学习可分为三类,①直接的观察学习,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②抽象性观察学习,是指观察者从对他人行为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从而能根据这些规则或原理表现出某种类似的行为。

③创造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通过对各个不同榜样的行为特点进行新的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方式。

班杜拉认为,新行为的习得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作用四个具体过程。

(3)强化的种类

班杜拉认为,习得的行为是否被表现出来,会受到强化的影响。

强化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①直接强化,观察者因表现出观察行为而受到强化。

②替代性强化,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③自我强化,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第三章 幼儿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6.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特点。

6.【答案要点】

(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

(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

(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第四章 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第一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7.防止幼儿注意分散的方法有哪些?

7.【答案要点】

(1)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

(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交互作用;

(4)合理的组织教育活动。

8.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8.【答案要点】

(1)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

(2)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

(3)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方法;

(4)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

9.简要说明幼儿空间知觉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9.【答案要点】

(1)形状知觉:

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2)大小知觉:

它是靠视觉、触觉和动觉的协同活动实现的,其中视觉起主导作用。

(3)方位知觉:

幼儿方位知觉早于方位词的掌握,3岁幼儿能够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能够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4)距离知觉:

6个月大的婴儿已有深度知觉。

第三节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10.简述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10.【答案要点】

(1)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

(2)记忆提取方式的发展;

(3)记忆容量的增加;

(4)记忆内容的变化。

第四节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11.说谎行为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幼儿的心理行为问题之一,请简述幼儿说谎行为产生的原因。

11.【答案要点】

幼儿说谎一般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

无意说谎是指说谎行为不受主体控制,多由幻想与现实混淆、认识不足导致。

有意说谎是指说谎行为受到自身控制,表现为否认错误,虚夸成绩和有意欺骗等。

无意说谎的原因:

认知水平的缺陷;表达能力限制,词汇量不足;想象的夸张性,分不清想象与现实。

有意说谎的原因:

自身原因:

逃避责任和惩罚,归根结底是由于恐惧导致的;取悦他人,获得赞赏和认同;

成人影响:

家长自身的说谎行为导致幼儿的模仿;家长教养方式过于严厉,不允许幼儿犯错。

12.简述幼儿想象的特点。

12.【答案要点】

(1)无意想象占重要地位,有意想象初步发展;

(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13.如何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

13.【答案要点】

(1)丰富幼儿的表象,发展幼儿的语言表现力;

(2)在文学等多种活动中,创造幼儿想象发展的条件;

(3)在游戏中,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4)在活动中进行适当的训练,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第五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14.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14.【答案要点】

(1)思维方式的变化

从思维方式看,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①直觉行动思维

幼儿早期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这个年龄段的婴幼儿离开了实物或不对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就不能解决问题,离开了玩具就不会游戏。

两岁以后的儿童,在遇到困难问题时也要依靠这种思维。

②具体形象思维

一般认为2.5~3岁是幼儿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年龄。

三至六七岁幼儿的思维主要就是具体形象思维。

其主要特点是:

a.具体形象性。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依赖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进行的。

b.具有了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

中班幼儿能逐渐认识事物的属性,开始根据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思维。

但是,他们掌握的概念,往往只与具体的对象联系在一起,与物体的感知特点和感知具体情景密切联系,还不能反映该类对象的一般特征。

③抽象逻辑思维

六七岁以后,儿童的思维开始进入逻辑思维阶段。

抽象逻辑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是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它是靠语言进行的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幼儿阶段抽象思维仅仅开始萌芽。

第一,幼儿开始获得可逆性思维。

第二,幼儿的思维开始能够去自我中心化。

第三,幼儿开始能够同时将注意集中于某一物体的几个属性,并开始认识到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

第四,幼儿开始使用逻辑原则。

(2)思维工具的变化

4岁前的幼儿思维是非常具体的,需要依靠直观材料和动作进行;4岁后,主要依靠在头脑里的具体形象进行。

15.简述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

15.【答案要点】

(1)具体性;

(2)形象性;

(3)经验性;

(4)表面性;

(5)拟人性;

(6)片面性;

(7)固定性。

第六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16.教师应如何提高与幼儿语言沟通的质量?

16.【答案要点】

提高与幼儿语言沟通的质量,最根本的是教师从权威的地位转到与幼儿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地位,并真正面向全体幼儿。

在此基础上,具体的技能是必要的。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引发交谈的技能。

善于敏锐地抓住机会,创造气氛,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将幼儿自然地引入交谈之中,或者善于利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对某个特定话题的兴趣。

(3)倾听的技能。

用恰当的言语或非言语方式热情地接纳和鼓励幼儿谈话、提问,让幼儿产生“老师很喜欢听我说”的喜悦和自信心,并相信老师是自己随时都可以交谈的对象。

(4)结束交谈的技能。

适时地结束谈话,让幼儿表现出满足感。

即使由于时间或别的原因必须要结束谈话,也要让幼儿感到老师很想听他讲,可惜没有时间了,以后还会有机会。

(5)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拓展谈话的技能。

用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向幼儿提供适宜的信息、词汇或问题,引导幼儿把谈话延续下去。

(6)面向全体、注意差异、有针对性的谈话技能。

例如,注意激发那些沉默寡言或说话不清的幼儿的说话积极性,耐心倾听,尽量多鼓励;根据幼儿的特点使用不同的话题、方式、词汇、语速等有效地刺激幼儿交谈。

第五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发展

17.简述3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

17.【答案要点】

(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

(2)情感比较外露;

(3)情绪极易冲动。

第六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8.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及影响因素有哪些?

18.【答案要点】

(1)同伴交往的类型:

帕顿站在幼儿社会交往的角度对40个孩子所进行的游戏观察研究。

她提出了六种类型的社会性参与活动,代表着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

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这六种类型依次为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协同游戏和合作游戏。

庞丽娟采用“同伴现场提名法”对幼儿的同伴社交类型进行研究,将幼儿同伴交往分为四种类型:

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和一般型。

(2)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①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②幼儿自身的特征。

③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19.如何形成幼儿良好的依恋。

19.【答案要点】

(1)注意“母性敏感期”期间的母子接触;

(2)尽量避免父母亲与孩子的长期分离;

(3)父母亲与孩子之间要保持经常的身体接触;

(4)父母亲对孩子发出的信号要及时作出反应。

20.简述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20.【答案要点】

(1)2岁左右亲社会行为萌芽

(2)3~6、7岁时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出现明显个别差异

①合作行为发展迅速。

②分享行为受物品的特点、数量、分享的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③出现明显的个性差异。

第七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21.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

21.【答案要点】

(1)从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独立评价

幼儿初期,孩子还没有自我评价。

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如“妈妈说我是个好孩子”。

到了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

(2)从对个别方面的评价发展到对多方面的评价

4岁左右的孩子有一半以上可以进行自我评价,但主要是从个别方面或局部来评价自己;5岁左右的孩子则进一步;6岁的孩子则能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3)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过渡

幼儿的自我评价基本上是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还不能深入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4)从具有强烈情绪色彩的评价发展到根据简单的行为规则的理智评价

幼儿初期的孩子往往不从具体事实出发,而从情绪出发进行自我评价。

第二部分 学前教育原理

第二章 幼儿教育的概述与发展

22.简述幼儿园教育的原则。

22.【答案要点】

(1)幼儿园教育的一般原则

①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②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③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④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⑤发展适宜性原则。

(2)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①保教结合的原则。

②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③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④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23.简述为什么幼儿园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23.【答案要点】

(1)幼儿园教育具有生活化和一日活动整体性的原则

由于学前儿童生理、心理的特点,对儿童的教育要特别注重生活化并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功能。

生活化首先就是指教育生活化,也就是说要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

生活化还有一种含义就是指生活教育化,也就是将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已获得的原有经验,加以系统化、条理化,在生活中适时引导,促进学前儿童发展。

通过帮助儿童组织已获得的零散的生活经验,使经验系统化、完整化。

此外,活动的内容选择、活动的实施等都要注意生活化。

(2)幼儿园教育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活动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活动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的生活。

(3)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教育的生活化,学前儿童教育必须是保教并重的,必须寓教育于儿童的一日生活之中。

日常生活是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途径。

新《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24.简述幼儿园美育的意义。

24.【答案要点】

(1)对幼儿个体发展的意义

①美育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②美育帮助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

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实现着内在的认识活动、情感和外在表现活动的统一。

③美育通过艺术活动,帮助幼儿借助形象化的方式认识世界,弥补了用语言和判断推理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不足之处,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

(2)对社会的意义

①美育是培养人的精神面貌的总体系中的一部分,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与对美的追求常常是统一在一起的,美育是建立一个文明、美好的社会不可缺少的部分。

②对幼儿实施美育,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这就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了基础。

因此,幼儿美育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第四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5.简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的重点内容。

25.【答案要点】

(1)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的现状的基础上。

(2)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4)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5)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

26.简述幼儿发展状况评估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26.【答案要点】

(1)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2)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3)在日常活动和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

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4)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5)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第三部分 生活指导

27.简述制定幼儿园一日活动计划应遵循的要求。

27.【答案要点】

(1)突出目标性;

(2)注重操作性;

(3)体现游戏渗透性;

(4)注意动静交替。

28.简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28.【答案要点】

(1)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2)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全面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保证。

29.简述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方法。

29.【答案要点】

(1)榜样示范法;

(2)渗透教育法;

(3)评价激励法;

(4)成果欣赏法;

(5)图示观察法;

(6)游戏练习法;

(7)家园共育法。

30.举例说明如何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实施“动静交替”的原则。

30.【答案要点】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地、有益地自由活动。

(1)动静交替原则表现在一日活动的安排中。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活动步调的节奏,避免单调和疲劳。

如:

有的幼儿园日程的安排多而零碎,幼儿常跟着教师匆匆忙忙的去做每一件事,而没有机会仔细去品味各种经验,这种长期匆忙所带来的压力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为避免这种情况,在大的环节转换后,应该容许有一些机会来满足幼儿的个别需要。

如较安静、不爱社交的幼儿在集体活动后,需要有个能独处、静息的空间;对于活泼好动的幼儿,当集体活动静坐的时间已超过其耐心的极限时,就需要让他有机会动一动。

(2)动静交替原则也表现在某一个教育活动中。

如为了使一些费时较多、操作性较强的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我们采取切段的方式,即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切段,让幼儿休息片刻以调适情绪。

这样既能顺利完成教学内容,又能使幼儿及时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感受学习快乐。

特别是在操作类活动中,以切段方式体现动静交替的安排,还有利于照顾个别差异,速度慢者可利用段与段间的小憩完成任务,既能消除幼儿间的明显差异,也能使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制订一日活动计划还应考虑到多学科的有机组合,即围绕一个内容,尽可能涉及多种学科开展主题活动,采取内容补充的形式弥补下午教育时间较短的不足等。

31.从儿童发展角度,简述幼儿户外运动的价值。

31.【答案要点】

(1)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促进幼儿动作发展,增强体质;

(3)提高幼儿生活能力;

(4)培养幼儿安全和规则意识;

(5)丰富幼儿的认知水平;

(6)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提高;

(7)增强幼儿美的感受能力。

第四部分 幼儿园环境创设

32.简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

32.【答案要点】

(1)环境与教育目标一致的原则;

(2)适宜性原则;

(3)幼儿参与的原则;

(4)开放性原则;

(5)经济型原则;

(6)安全性原则。

33.简述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33.【答案要点】

(1)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园环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精心设计的。

(2)环境的可控性

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

环境的可控性一方面是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等在进入幼儿园时,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34.如何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安全性原则?

34.【答案要点】

保护幼儿的安全健康,是幼儿园的基本责任,也是贯彻“保教并重”原则的必要措施。

幼儿园环境的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物质环境的安全,物质环境的安全是保障幼儿人身安全的基础。

二是精神环境的安全,它是保证幼儿获得心理安全的重要条件。

35.简述幼儿园心理环境创设的要求。

35.【答案要点】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2)创设宽容理解的环境;

(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6.简述建构良好师幼关系的策略。

36.【答案要点】

(1)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

(2)科学定位教师的角色;

(3)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

(4)提高教师素养,实现师幼之间的有效互动;

(5)形成良好的幼儿园风气。

37.简述区域活动中观察与指导的注意事项。

37.【答案要点】

(1)尽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发现、思考,不急于提供答案;

(2)应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加强横向联系;

(3)保证区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38.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38.【答案要点】

提供数量充足和形式、功能多样的材料。

(1)在数量上要多,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不同或相同材料的需要。

(2)材料在类型上要全面多样。

(3)材料要有多样的变化,提供能满足不同水平儿童发展需要的材料。

39.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39.【答案要点】

(1)家庭教育是奠基性教育;

(2)家庭教育是长久性教育;

(3)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补充。

40.简述幼儿在入小学前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准备才能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

40.【答案要点】

(1)增强主动性;

(2)加强独立性;

(3)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4)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5)发展动作,增强体质。

第五部分 游戏活动的指导

41.简述游戏是如何促进幼儿智力的发育的。

41.【答案要点】

(1)游戏扩展和加深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增长儿童的知识;

(2)游戏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3)游戏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

(4)游戏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5)游戏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42.结合实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42.【答案要点】

(1)游戏有助于幼儿身体的锻炼和成长,比如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儿童的基本动作和技能等;

(2)游戏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儿童智力活动的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

(3)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比如提供了儿童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了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助于儿童社会角色的学习,增强社会角色扮演能力等;

(4)游戏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发展,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丰富了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儿童自由自主地设计游戏也会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43.简述教师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43.【答案要点】

(1)要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游戏材料;

(3)提供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游戏材料;

(4)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

(5)多提供中等熟悉和中等复杂程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