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311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docx

000CX免费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

动物生理学精华笔记

上皮组织

构成:

上皮细胞和细胞间质,无血管,所需营养物质和自身代谢产物通过渗透作用与结缔组织交换。

位置:

身体表面,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某些器官的表面

按照功能可把上皮组织分为:

(1)被覆上皮

按照上皮细胞的结构可把被覆上皮分为:

单层上皮 单层扁平上皮:

心腔、血管、淋巴管内面,浆膜外面

单层立方上皮:

分布在甲状腺、唾液腺、胰腺的小输出管等处。

单层柱状上皮:

消化器官的粘膜、一些腺体的导管

单层纤毛上皮:

小支气管、输卵管、子公内面

假复层柱状上皮:

一些腺体的大排泄管,呼吸道等。

复层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分布在皮肤的表皮、消化道及荫道等。

在最下面一层为生发层,由此产生新的上皮细胞。

?

过度烧伤导致生发层破坏,所以不易恢复,被结缔组织取代。

复层柱状上皮:

某些腺的大排泄管、尿道、刚门粘膜,呼吸道等

变移上皮:

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的缩张而变化,分布在肾、膀胱、输尿管和尿道等。

例如膀胱上皮,没有尿液时,为复层上皮,当充满尿液时,变为单层上皮。

被覆上皮游离面所接触的环境多种多样,因而细胞表面发生了适应性特化。

消化道上皮在电镜下观察有许多突起,称为微绒毛,可增加细胞表面的吸收面积。

 

(2)腺上皮

特 点:

具有分泌功能的单个或多个细胞,称为腺细胞

存在方式:

单个分散在上皮中,如呼吸道、胃和肠上皮中的杯状细胞;陷入结缔组织中形成管状、囊状或管泡状的多细胞腺。

结缔组织

大量细胞间质+细胞

不同的结缔组织的细胞不同,间质也不同

(1)疏松结缔组织:

柔软富有弹性和韧性,广泛分布于体内,填充作用。

又称为蜂窝组织。

纤维包括:

网状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

基质:

透明具粘性,

细胞:

细胞种类很多。

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

?

疏松结缔组织参与组织的修复。

我们不小心划破了手,成纤维细胞产生纤维和基质进行填补。

(2)致密结缔组织:

细胞少,纤维多。

支持,连接,保护,皮肤的真皮,腱,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3)软骨组织:

软骨细胞、纤维和基质,软骨组织中无血管和神经,营养物质靠软骨膜血管供应。

所以一旦损伤,营养物质供应不上,恢复起来较困难。

(4)骨组织:

骨细胞、纤维和基质,基质坚硬,含有大量钙盐。

(5)血液:

液态结缔组织,由血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

①血细胞:

红细胞,数量很大,主要含有血红蛋白,1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克数,成年男子12-16克,女子11-15克。

白细胞,有核,体积大,数量少。

②血小板:

细胞碎片

③血浆:

血液的功能:

运输:

把机体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及氧运送到身体各部,同时把代谢产生的CO2、尿素及其它废物运送到肺、肾和皮肤等处排出体外,也可运送激素。

运载工具:

水、血浆蛋白、红细胞

防御和保护:

吞噬作用,免疫物质(抗体)抵抗外界毒素和病毒(抗原),止血作用。

维持机体内环境:

肌组织

由具有收缩能力的肌细胞构成。

肌细胞细长如纤维,故肌组织又称肌纤维。

肌纤维的收缩作用是由其细胞质中纵向排列的肌原纤维实现的。

根据肌细胞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

(1)横纹肌:

肌原纤维成束状排列,有明带和暗带之分,电镜下,

背括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腓肠肌都属于横纹肌。

(2)平滑肌:

构成血管和某些器官的肌层部分,肌原纤维无横纹肌,不受意识支配,举例,我们的内脏不能随意运动。

(3)心肌:

由心肌纤维构成,构成心肌肌层,不受意识支配,能够自动有节律地收缩。

神经组织

结构:

神经细胞、神经胶质

功能:

感受机体内、外刺激和传导信息

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1)胞体:

形状多种,

除一般细胞结构外,神经细胞特有的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

(2)树突:

接受信息

神经纤维:

通常指轴突和包在其外面的一些附属物。

(3)轴突:

传递信息

髓鞘:

生活状态发亮,呈白色。

来源于施旺氏细胞,郎飞氏节

髓鞘的主要成分是脂类和蛋白质

神经膜:

施旺氏细胞膜,包在髓鞘外面,其生理功能与神经纤维的新陈代谢有关。

神经胶质细胞:

胞体内无尼氏体,多突起,不分树突和轴突,无传导机能,对神经元起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作用。

皮肤系统

一、基本结构

皮 肤 表皮:

上皮组织,复层扁平上皮

真皮:

致密结缔组织

皮下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皮肤衍生物 由皮肤演变而成,为了适应环境

皮肤

1.表皮

四层构造

?

生发层:

表皮的最深层,下面紧接真皮为单层柱状细胞,往上为复层多角形细胞。

生发层细胞,特别是深层细胞,有丝分裂旺盛,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向浅层移动,以补充表层细胞。

?

粒层:

2-3层梭形细胞,细胞质中充满颗粒,组织化学方法证明,这些颗粒含有RNA,推测与角蛋白合成有关。

?

明层:

透明细胞组成,细胞界限不明显,细胞核也已消失。

?

角质层:

数层角质化的无核细胞,表面不断剥落。

细胞内含有角蛋白,角蛋白是由紧密排列的多肽分子组成,具有防水作用。

2.真皮

表皮之下,致密结缔组织,大量胶原纤维、弹性纤维使皮肤柔韧而富有弹性,能经受摩擦和挤压。

真皮中有大量毛细血管,有滋养表皮的作用。

真皮中还有神经、色素细胞和各种腺体 

分泌 感觉 保护:

防止紫外线

3.皮下组织

除了一些纤维外,还有堆积成层的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的作用?

能量储存:

1克脂肪完全氧化产生9.4卡能量。

?

维持体温:

热的不良导体。

?

保护:

缓冲外界作用力。

皮下组织也分布有血管、神经。

皮肤衍生物

指甲、爪:

猛禽、猫科动物发达,用于捕食

毛发:

由角质化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来。

毛干在皮肤之外,毛根在皮肤内,基部膨大称为毛球。

毛根外有毛囊包着。

毛囊由皮肤演变而来,也有表皮和真皮之分。

毛囊开口于皮肤表面,在接近开口处,有皮脂腺导管通入毛囊。

与毛囊联系的还有立毛肌。

立毛肌收缩,毛发竖立。

皮肤中的腺体

皮脂腺:

位置:

真皮中

结构:

导管开口于毛囊,又称毛囊腺。

但有一些类型与毛囊无关,直接开口于皮肤表面,称游离皮脂腺

分泌物:

脂肪。

全浆分泌型,即分泌时充满脂肪的细胞解体,脂肪由导管排出。

汗腺

单管状腺,末端团状

乳腺

管泡状腺,外面有富有脂肪的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发出许多中隔,把腺组织分成许多叶,每个小叶相互连接形成导管,导管又汇聚成总乳管,总乳管分别开口于乳(防查的)头。

皮肤的功能

皮肤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它的各种生理功能

1.保护

可以从许多方面体现出来 第一道防线

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外界环境中的病菌,物理、化学物的侵害。

生发层中的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可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

真皮的坚韧性

2.分泌和排泄

?

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可以滋润皮肤、毛发

?

汗腺分泌的汗液,成分除水外,还有尿素和无机盐

?

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后代

3.感觉

重要的感觉器官,这是因为皮肤里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各种特殊的感受器。

冷,热,触,痛

4.调节体温

人体需要保持体温恒定,过高过低对生命活动都不利。

体温调节机制主要是皮肤内毛细血管的血流量变化

外界温度高è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è皮肤散热,出汗也带走一些热量。

外界温度低è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è皮肤减少散热。

运动系统

骨+关节+骨骼肌

动物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引起骨骼肌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骼,绕着关节活动面完成的。

工作原理:

骨骼是杠杆,关节是支点。

静止时:

杠杆平衡

运动时:

杠杆运动

骨骼

骨的结构

软骨 透明软骨:

长骨关节面,喉部,气管

弹性软骨:

耳外壳

纤维软骨:

椎间盘,趾骨联合,关节盘,关节盂

软骨膜:

包在软骨外面的一种结缔组织,软骨中无血管,营养物质由软骨膜中的血管通过渗透作用到软骨细胞中。

软骨的功能:

有弹性,管径易于改变,气管;减少摩擦,关节面活动自如

硬骨

硬骨 长骨:

分布于四肢,运动杠杆作用

短骨:

分布于腕部、跗骨(构成脚弓的几块骨头),承受压力

扁骨:

分布于颅盖、肋骨,富有弹性,保护脑和内脏

长骨的构造

骨膜

包在外面,致密结缔组织,富有神经和血管。

其中的成骨细胞参与骨的生长,成年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受损伤,如骨折,成骨细胞又参与修复作用。

骨质

?

密质:

表层、坚硬 

?

松质:

内部,疏松

骨髓

髓腔和松质内,幼年时有造血功能;成年时失去造血功能。

骨骺的松质终生保持造血功能。

骨的成分

有机成分:

35%,肌原纤维

无机成分:

65%,钙盐

随着年龄增长,有机成分、无机成分减少,弹性、韧性和坚硬性都降低

骨骼的区分

中轴骨骼 颅骨 

脊柱 躯干骨

胸骨 

肋骨 

附肢骨骼 上肢骨 

下肢骨 

关节

能活动的骨连接

基本构造

关节面

凸起的面叫关节头

凹进的面叫关节窝

关节囊

结缔组织构成,包围整个关节,连接两块骨骼

关节腔:

密闭腔,内有润滑液

骨骼肌

体内最多的组织,约占体重的40-50%。

基本构成:

肌纤维 有血管和神经

肌肉收缩机理

肌细胞=肌纤维

肌细胞中有大量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直径1-2微米

光学显微镜下:

肌纤维明显的特征是,有规则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电子显微镜下:

肌原纤维由肌小节构成

肌小节=粗肌丝+细肌丝 收缩的机能单位

暗带:

粗肌丝形成,肌球蛋白

明带:

细肌丝形成,肌动蛋白

明带两个相邻的肌小节之间没有粗肌丝,只有细肌丝

Z线:

明带中间有一条横向线

H区:

暗带中间有一段明亮的区域,只有粗肌丝,没有细肌丝

肌丝滑动学说

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使两个Z线靠近,肌小节长度变短,肌肉收缩

要点:

粗、细肌丝长度不变,只是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进一步分析

肌丝的滑动是由于肌球蛋白的横桥附着在肌动蛋白上

再深究下去,就必须联系神经系统。

首先,中枢神经引发动作电位,也就是发出指令,动作电位在神经原之间传播,到达运动终板,引起神经末梢乙酰胆碱释放。

乙酰胆碱改变肌细胞Na+和K+的通透性,产生终板电位,电信号引起肌细胞内特殊部位释放Ca2+,达到一定浓度,与肌球蛋白结合,产生分子构象变化,从而导致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引起肌肉收缩。

消化系统

新陈代谢,摄取物质,蛋白质,糖,脂肪,这些食物是结构复杂的的大分子,必须转变为小分子才能吸收利用

消化:

在消化管内的物质分解

吸收:

消化后的物质通过消化管上皮进入血液循环,淋巴循环

消化系统的基本组成

消化道 口腔 舌下腺 消化腺

腮腺 

颌下腺 

咽 

食道 

胃 粘液细胞 

主细胞 

壁细胞 

小肠 胰腺 

肝脏 

十二指肠腺 

肠腺 

大肠 

肛(滚!

)门 

消化管的基本结构

从内向外分为4层(除口腔外):

1.粘膜:

粘膜上皮,单层柱状上皮,结缔组织,一层平滑肌

2.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丰富的血管、淋巴和神经

3.肌层:

平滑肌,内环行肌,外纵行肌(除口腔,咽,食道上段和肛门外)

4.外膜:

扁平上皮

消化腺的基本结构

小型腺:

单细胞腺、单管腺,分布于消化管的管壁内,如唇腺,舌腺、食道腺、胃腺

大型腺:

以导管开口于消化管内,唾液腺、肝脏和胆囊、胰腺

消化的基本过程

1.机械性消化:

口腔、牙齿的咀嚼,消化管的蠕动

主要作用,促进食物与消化液混合

2.化学性消化:

消化酶作用下,化学分解

口腔内消化

食物被咀嚼,唾液起湿润作用,也有一定化学变化]

咀嚼:

咀嚼肌顺序收缩,牙齿切割、研磨,反射性动作

吸吮:

口腔肌、舌肌收缩→口腔内空气稀薄,压力降低→液体进入口腔,喝饮料

唾液腺:

3对大唾液腺:

舌下腺,腮腺,颌下腺,各种小腺体→唾液

唾液成分:

水、粘蛋白、酶、各种无机物、气体

唾液的作用:

①溶解食物

②清洁、保护口腔,清除口中残余食物和有害物质,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③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为麦芽糖

唾液分泌的调节

非条件反射:

生来就有的

食物刺激口腔内的神经末梢→神经冲动传入中枢→中枢传出指令到唾液腺→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

后天获得的

食物的形状、颜色、气味以及进食环境,与食物关联的各种信号,食欲,望梅止渴,烹调讲究色、香、味俱全

吞咽:

口腔→咽→食道→胃

会厌负责封闭气管,吃饭时说笑,食物进食管,小孩吃果胨危险

食物吞咽的反射活动

食物团刺激软腭、咽部、食管等处感受器→神经冲动传入延髓中枢→传出信号引起各部位肌肉动作,吞咽活动。

胃内消化

胃的作用

①暂时储存:

胃可容纳几倍于初体积的食物,人胃容量1-2升,故每日只需2-3餐

②消化:

a.胃的蠕动b.胃腺分泌胃液

胃的蠕动:

有节律地波浪式运动,人频率3次/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纵行肌层内的起搏细胞自发产生基本电节律→膜电位节律性变化→平滑肌收缩

这种自发的运动受神经和激素的影响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可以影响基本电节律

中枢神经的高级部位也影响基本电节律

人进入餐厅,胃运动加强

情绪不好,胃运动减弱

消化道粘膜上有许多细胞分泌激素,也影响基本电节律

胃腺分泌胃液

粘液细胞:

粘液,保护胃粘膜,使食物容易通过

主细胞:

胃蛋白酶,胃液的重要成分,使蛋白质变为多肽

壁细胞:

分泌盐酸,盐酸的主要作用包括:

①激活胃蛋白酶并为之提供酸性环境

②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分界

③抑制和杀灭细菌

④进入小肠,促进小肠液分泌

壁细胞中有大量线粒体,产生的ATP为H+和Cl-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此外,胃上皮内还有许多细胞具有分泌机能

胃液分泌的调节

神经系统:

非条件性的,条件性的

激素的作用

食物、药物对胃液分泌的影响

蛋白质食物>糖类食物

脂肪抑制分泌

吃过多肥肉,长时间不觉饥饿,因为脂肪抑制胃液分泌,延长消化时间。

 

胃粘膜的屏障作用

为什么胃内高浓度盐酸和胃蛋白酶不会使胃壁自我消化呢?

因为胃粘膜表面有一层由上皮细胞产生的脂蛋白层,形成一个保护屏障。

酒精和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浓度过大时可能破坏胃粘膜屏障,在局部区域被胃液自我消化,引起胃溃疡。

饮酒,尤其是空腹时,酒精直接作用于胃粘膜。

吃药遵医嘱,有些饭前,有些饭后,主要是为了保护胃粘膜。

小肠内消化

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开始小肠内消化

整个消化过程最重要的阶段。

机械消化:

小肠蠕动

化学消化:

胆汁,胰液、小肠液

1. 胆汁 较浓,有苦味,金黄,深绿

肝细胞分泌 消化时直接进入十二指肠

不消化时储存于胆囊,消化时进入十二指肠

成分:

水+胆色素+胆盐+胆固醇+脂肪酸……

作用:

乳化脂肪,使之分散于水中,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

胆囊炎、胆结石病人有厌腻食物症状,原因是胆汁分泌减少,对油腻食物消化能力降低

胰液

胰腺 外分泌物:

胰液,直接进入小肠

内分泌物:

胰岛素,进入血液

胰液的分泌

成分和作用

①水和无机盐

②胰酶 分解作用

a.胰蛋白酶

b.胰淀粉酶

c.胰脂肪酶

小肠液

由十二指肠腺、肠腺

含有多种酶

酗酒、暴饮暴食可使胰腺分泌过度旺盛,引起自体消化,导致胰腺炎发生。

大肠内消化

没有重要的消化活动,吸收水分,暂时储存残余物质。

大肠内有许多来自口腔的细菌,细菌产生的酶能分解食物残渣。

吸收

吸收消化后的食物。

消化液中的水、无机盐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血液、淋巴

人体一天的消化液为6-7升,加上饮用水

胃仅能吸收少量水和酒精,大肠吸收水分和盐类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①人的小肠长5-6米

②小肠粘膜的环状皱褶→大量绒毛→每个柱壮上皮细胞膜腔面突起,称为微绒毛,人体,每一柱状上皮细胞有1700多条微绒毛。

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可使小肠吸收面积达200m2,增加600倍以上。

③被分解成的小分子物质在小肠内停留时间最长

④绒毛内神经、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丰富,不同部位吸收的物质不同,教材P150图。

吸收的方式

1.被动运输:

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能量,扩散,渗透,

2.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能量,

动物体最重要的物质运输形式

细胞膜上存在K+,Na+泵,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本身具有ATP酶活性,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

维持细胞内外K+,Na+离子的不等分布,其生理意义在于:

①为代谢反应提供必要条件

②维持细胞的形状和体积

③在细胞内外产生一种电化学势能

a.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基础

b.非离子物质、氨基酸、葡萄糖等吸收的主要能源

研究发现这些非离子物质进入细胞内伴有Na+,表明Na+顺浓度差移动释放能量

小肠上皮细胞两侧的运输系统不同

绒毛侧:

葡萄糖主动运输系统

毛细血管侧:

葡萄糖被动扩散系统,K+,Na+泵主动运输系统

此外尚有其它类型的离子泵

脂肪的吸收是通过扩散作用的

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微团形式,B12与一种粘蛋白结合

水的吸收:

被动渗透

电解质的吸收:

Na+与氨基酸、葡萄糖一样,同时也引起Cl-等负离子被吸收

钙、铁都是主动运输过程

肝脏的机能

人体最大、功能最多的腺体,肝脏中的化学反应达500多种

肝脏血流量最丰富,约占心输出量的1/4

1.分泌胆汁,肝炎病人食欲差,胆汁少,影响代谢

2.物质代谢

①蛋白质代谢:

吸收的氨基酸经过肝脏时,80%参与合成、转化

合成血浆蛋白→为身体提供各种组织蛋白

氨基酸脱氨→尿素

②糖代谢:

单糖进入肝脏→一肝糖原形式储存,肝糖原对调节血糖浓度具有重要作用。

林蛙冬眠前肝糖原最高

③脂肪代谢:

脂肪运输的枢纽,吸收的脂肪中的一些进入肝脏,然后转变为体脂而储存,饥饿时储存的体脂先被运送到肝脏,再进行分解

3.解毒作用

外来或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需经肝脏处理

解毒方式

①化学作用,各种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分解,结合,脱氨等

②分泌作用,汞、细菌通过胆汁排出

③蓄积作用

④吞噬作用

肝脏非常重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要随便到外面吃饭,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以糖为例

消化道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食物(多糖) 单糖 肝脏 身体各部,在细胞内进行糖代谢,产生能量,供各种生命活动之需,神经、肌肉、甚至消化吸收同样需要能量

涉及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涉及不同系统的协同工作

 

循环系统

①吸收的营养物质、肺吸收的氧→全身各部

②全身各组织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废物→肺、肾、皮肤→体外

③激素→身体各部

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内生化反应的环境

细胞外液:

细胞外的液体①血液:

存在于心血管系统②淋巴液:

存在于淋巴系统③组织液:

与大气相比,细胞外液为内环境

循环系统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

血液

血液 血浆 血清 

纤维蛋白原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无粒细胞 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

单核细胞 

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奢碱性粒细胞 

奢酸性粒细胞 

血小板

血浆:

淡黄色液体,占血液体积的53%(男)、58%(女)。

血浆内含有92%的水,其余为血清蛋白、纤维蛋白原、酶、激素、无机盐、营养物质。

各种物质的运输都是以血浆作为载体的。

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叫血清

血细胞

红细胞:

数量最多,450-500万/立方毫米(男),350-450万/立方毫米(女)。

形态大小,实验已做

注意为双碟形,表面积大于球形,有利于气体交换

红细胞寿命,100-120天,4个月全部更新1次

红细胞记数比较稳定,生成率=破坏率

最重要的机能,通过血红蛋白运输二氧化碳

调节生成率来适应环境变化:

高原缺氧,为了运送更多的氧,红细胞数量增加

我在高原的感受,最初难受,因缺氧感到非常不适,逐渐适应,肯定红细胞增加。

失血→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因子,进入血液,作用于α球胆白,产生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于骨髓→红细胞生成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电解质渗入血管,肝脏加速血浆蛋白的合成。

一次抽血200-300毫升,17个月后恢复

白细胞和免疫机制

白细胞的各种类型,参与机体的免疫

免疫:

机体识别和排斥异物的能力,异物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毒素及机体的退化细胞等

参加者 作用方式

非特异性免疫:

不是针对某一特定异物的免疫,对各种异物都能发挥作用 中性粒细胞 62%单核细胞3%称为吞噬细胞 吞噬

特异性免疫:

针对某一特定异物的免疫 淋巴细胞32%T 80-90%B 10-20%称为免疫细胞 释放特异性抗体,与抗原发生反应抗原:

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因素,即病毒、细菌上的特殊蛋白抗体:

机体识别并排斥异物的因素,即淋巴细胞上的特殊蛋白,称为免疫球蛋白,有5种类型,在抗原刺激下可释放到血浆中,与抗原发生免疫反应

吞噬作用:

一种古老的细胞功能,所谓古老,是因为一些单细胞动物有这种能力

过程:

变形运动向异物靠拢?

识别并附着于异物?

吞入和消灭异物

中性粒细胞:

含有过氧化酶、溶菌酶等

皮肤损伤,急性感染,化脓,中性粒细胞迂出血管,集中于发炎部位,细菌群集区域

清除作用

单核细胞:

→进入其它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50-80微米),释放各种抑制异物活性的物质,各种脂酶破坏异物细胞膜,各种蛋白酶、过氧化酶、水解酶消化异物细胞。

如对结核杆菌的吞噬。

清除退化的细胞和细胞碎片,如衰老的红细胞、血小板

清除变性的血浆蛋白、脂类等大分子物质

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性功能

白血病:

未成熟的白细胞增多,导致感染,死亡

↗记忆细胞

↗T淋巴细胞→淋巴母细胞→淋巴因子→杀灭抗原

抗原→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浆母细胞→浆细胞→特异性免疫球胆白→识别杀灭异物

↘记忆细胞

记忆细胞:

寿命长

疫苗:

灭活(无毒性)的抗原,注射,引起抗体。

乙肝疫苗,灭活(无毒性)的乙肝病毒,引起抗体保持期约5年,然后要加强。

 

牛痘、流行性腮腺炎终生免疫

血型

血型未发现之前,输血常导致红细胞凝集,从而死亡。

有多种血型系统,常用有AOB血型系统

红细胞凝集是一种免疫反应现象,凝集原—抗原 凝集素—抗体

血型 红细胞上凝集原(抗原) 血清里凝集素(抗体)

A型 A 抗B(B的抗体)

B型 B 抗B(A的抗体)

AB型 A+B(同时存)在 无

O型 无 抗A +抗B

假如A型?

 AB型:

(A+抗B)+(A+B)

假如A型血?

 O型:

(A+抗B)+(抗A+抗B) ↓ 稀释作用而不发生溶血反应

但不能输得太多,并非万能,临床上坚持输同型血

O型血为万能输血者

AB型为万能受血者,同样道理,并非万能。

血型是遗传的,法医常用此鉴定亲子关系。

Rh因子

红细胞除有A、B两种凝集原外,还有另一种抗原物质叫Rh 因子。

含Rh因子:

Rh阳性,

不含Rh因子:

Rh阴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