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新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566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6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新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模具新技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具新技术.docx

《模具新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新技术.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具新技术.docx

模具新技术

模具加工技术

一、概述

模具加工作为工业技术的核心,本身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技术含量,包括结构设计、加工工艺、进度优化等等,蕴含了工业机械设备加工中的主要切削功能,是不折不扣的各种工业机械设备加工技巧代言人,并且模具在现实生活中担当的角色相当重要。

很多家庭生活中使用的家电产品,电视机、影碟机、空调、冰箱以及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手机、小灵通、电话机、传真机、电脑、打印机等,都需要模具来做父母一样的角色,才能生产出模具成品来,还有社会交通工具,特别是各类型汽车上的配件,发动机、保险杠、仪表盘、方向盘、门把手等,塑胶的、铝锌压铸的、胶木的、五金冷冲的、吹塑的、橡胶的很多,尤其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不断的进步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消费不断的刺激需求,新产品、新款式的不断开发变换,模具就作为一种产业经济一样发展壮大起来,并且还作为一种区域经济被另眼看待,比如很多慧眼独具的城市利用本地优势的产业经济树立起模具产业的城市品牌来,比如“中国模具生产基地”,“中国模具之都”,“中国模具之乡”,“中国轻工业模具城”等等,各式各样的模具招牌,相继落户到各地区,以招睐客商,引进外资,持续发展本地区经济。

看来模具不单单是一件产品而已了,而是一个城市的形象品牌了。

因此,模具加工技术的地位日渐提升,而模具加工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要抓住模具加工的要害:

数控铣加工。

模具这么重要的作用,内部生产上的问题却不可小觑了数控铣,它是我们很多模具加工技术人员和模具企业老板必须要认识到的一个关键部位,它是在模具加工结构设计、加工工艺、进度优化等等中扮演了精度与速度、效益与效率的主导者角色,也一直是模具加工技术变革的跨越者。

模具加工在70、80年代的时候,还是以手工作业为主,尤以钳工优先,且分一至八等级,模具结构中简单的、复杂的产品面,基本上以手工来完成(型腔、型芯、滑块等),开始用锉刀来挫,凿子来铲或者用锯来锯,再加一些简易的测量设备、角度尺、卡尺、千分尺等,很多老师傅因此还练就了一双能目测尺寸的火眼金睛,据说能精确到0.02mm。

到了80年代90年代初,有了现在一些基本的机械设备来辅助手工制作模具了,加工,线切割加工车床,铣床,刨床,磨床等等,还依靠了手摇动作,在精度与速度上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那时一个模芯镶块的r角先拿凿子加榔头铲它,再用锉刀平衡挫直、平、弧,接着用红丹泥来覆模,一次上来,看见黑块铲去它,不多也不要少,接着再覆下去,反复这样,直到模芯镶块到底面为止。

而模具到了9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速,进入了一个更加先进的时代。

模具加工中于是出现了以数字化控制工业机械设备的技术,早期比如电子尺,接着就以电脑形式来控制机床的设备叫做控制面板,普通的铣床就升级到叫数控铣了,也有名称谓它叫电脑锣,电脑铣,加工中心等等,它从结构上优化了原来的基础配置,加上了先进的电路板,导轨上强化了钢质,手摇动作上更是以电脑数字化设备来代替。

模具出现使社会迅速发展,模具加工技术的提升使社会飞速向前。

二、传统的模具加工有以下方法:

barrel滚筒(加工)bending波纹加工broaching拉刀切削centering定中心

cutting切削cylindricallathecutting外圆车削

electricdischargemachine放电加工electrolyticgrinding电解研磨

embossing压花加工facing面车削

filing锉刀修润hemming卷边加工

hobbing滚齿加工joggling摇动加工

lapping抛光/研磨修润laserbeammachining雷射加工

lathecutting车床车削planning刨削加工

polishing抛亮光reaming铰孔修润

roughmachining粗切削rounding圆形加工

sawing锯削scaling清除钢碇缺陷

shaping成形加工skiving表面研磨

slotting切缝切削taperturning锥度车削threadcutting螺纹切削ultrasonicmachining超音波加工upcutmilling逆铣加工handfinishing手工修润

三、新的模具技工方法

随着模具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模具加工方法不断被应用与实践生产中,现将一些新的模具加工技术罗列如下:

1.模具加工应用高速切削技术

模具作为模压产品生产的关键工装,其设计与生产周期日益成为决定新产品开发周期的决定因素。

模具的型面一般都是十分复杂的自由曲面,并且硬度很高,常规的加工方法是在退火后进行切削加工,然后进行热处理、磨削或电火花加工,最后手工打磨、抛光,加工周期很长。

其中的手工加工占模具整个加工周期的很大一部分。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可以达到模具加工的精度要求,减少甚至取消了手工加工,并且由于新型对具材料(如PCBN、陶瓷、金属陶瓷.涂层刀具等)的出现,高速切削可以加工硬度到HRC6O,甚至硬度更高的工件材料,可以加工淬硬后的模具,取代电火花加工和磨削加工。

统计表明,到1996年为止,己有44%的德国模具公司在使用高速切削技术,而59%的公司打算投资应用高速切削技术,日本和美国大约有30%的模具公司有高速切削的使用经验;大多数公司认为高速切削是未来模具加工很有吸引力的一项技术。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按其目的而言可分为两类:

以实现单位时间最大材料去除量为目的的加工和以实现高质量加工表面与细节结构为目的的加工。

模具的高速切削加工都是这两类技术的综合运用。

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引进到模具加工行业,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淬硬模具型腔的直接加工。

利用高速切削可加工硬材料的特点直接加工淬硬后的模具型腔,可提高模具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可取代电火花加工;二是EDM电极加工。

应用高速切削技术加工电极对提高电火花加工效率起到了很大作用。

高速切削电极提高了电极的表面质量和精度,减少了后续加工工序;三是快速样件制造。

利用高速切削加工效率高的特点,用于加工塑料和铝合金模型,通过CAD设计后可快速生成3D实体模型,比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效率高、质量好。

与模具的传统加工方式相比,模具的高速切削加工的优势如下:

(1)高速切削加工提高了模具加工速度:

从材料去除速度而言,高速切削加工比一般加工快四倍以上甚至更快;

(2)高速切削加工可获得高质量的加工表面:

因高速切削加工精加工时采取小的进给量与切削深度,故可获得很高的表面质量,有时甚至可以省去钳工修光的工序,从而因表面质量的提高省去了修光及电火花等工序肘间;

(3)简化了加工工序:

传统切削加工只能在淬火之前进行,因淬火造成的变形必须要手工修整或用电加工最终成型。

高速切削加工省去了电极材料.电极加工编程及加工、以及电加工过程的所有费用,而且没有电加工的表面硬化。

另外,高速切削加工可使用小直径的刀具,对模具更小的圆角半径及模具细节加工,节省部分手工修整工艺,减少人工修光时间,简化的工艺可缩短模具的生产周期;

(4)高速切削加工还可十分方便地用于模具修复过程:

模具使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多次修复,以延长使用寿命,以往模具的修复主要靠电加工来完成,而采用高速加工可以更快地完成该工作,并可使用原NC程序,无须重新编制.

2.微型模具加工技术

微型制件、微型模具的应用技术与市场前景

  随着微纳米科技的进步,产品不断向微型化方向发展,特征尺寸为微米级的微机电系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微机电系统(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技术是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

  MEMS包括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和相应的处理电路等几部分,是在融合多种微细加工技术、并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前沿学科。

MEMS为美国叫法,在日本被称为微机械,在欧洲则被称作微系统。

  近几年,MEMS已相继应用于精密机械、光电通讯、影像传输、生化医疗、信息储存等领域,如微齿轮、插头式光纤连接器、医学用微量泵、导光板、微透镜、内窥镜零件、微流控芯片、细胞培养用微型容器,以及旋转传感器中的衍射光栅等,其广泛应用值得期待。

  目前对微制品的概念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从微注塑成形的角度,给出了微型制品的含义,即微型制品应具有以下特征:

整体结构尺寸微小,通常其单件重量仅为几毫克;具有表面微小结构,即制品总体尺寸仍为普通尺寸,但其局部细微结构的尺度为微米量级;微型精密零件,是指制品尺寸为任意的,但应有微米量级的尺寸精度。

如果在尺寸和制造精度上加以限定,即微型模具拥有以下几个特征:

成形制件体积达到1立方毫米;微观尺寸从几微米到几百微米;模具表面粗糙度在0.1μm以下;模具制造精度从1μm到0.1μm。

  预计从2010年开始,中国MEMS巿场增速将加快,2011年的增速有望达29.2%。

  微型模具加工难点

  微型模具并不一定指体积微小,传统的体积大但具有微结构特征的模具也称作微型模具。

微型模具的制造难点在于微小型腔或微小凸凹结构加工,而模具其它结构件的制造与普通模具基本一致。

微小型腔的成形可在一个小体积的金属块上加工,然後把金属块作为一个镶块嵌入模板并进行整体组装,这不仅便于微小型腔的微细加工和镶块的更换,且能提高模具整体寿命。

  传统的机械式加工方法不能加工尺寸太小或者微结构尺寸太小的微型模具,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都达不到微型模具的设计要求。

现在发展起来的光刻技术虽然能实现尺寸小精度高的要求,但光刻技术因其制造费用昂贵、加工周期长,工艺流程复杂等缺陷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微型模具加工技术发展快速、种类繁多

  微型模具加工技术经过近几年快速发展,种类比较繁多。

按其加工原理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光制作技术,如LIGA技术、UV-LIGA技术、电子束光刻技术、激光加工技术;腐蚀技术,如刻蚀技术;微机械加工技术,如微细车削、微细铣削、微细磨削、微细电火花等传统加工法。

  光制作技术主要应用于具有微米级微结构的零件加工,加工精度达10nm以下;微机械加工技术应用于具有毫米级微结构的零件加工,加工精度100nm以下。

  

(1).LIGA技术

  LIGA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光制作技术,名称源于德文,意指为深度X射线刻蚀、电铸成型和塑料铸模等技术的完美结合。

该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为:

  ①深度X射线刻蚀: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在几百微米厚的光刻胶上刻蚀出较大高宽比的光刻胶图形,高宽比一般达到100。

  ②电铸成型及制模:

将金属从电极上沉积在底板的光刻胶图形的空隙里,直至金属填满整个光刻胶的图形空隙为止。

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将光刻胶图形转化为相反结构的金属图形。

此金属结构可作为最终产品,也可以作为批量复制的模具。

  ③注模复制:

将去掉基板和光刻胶的金属模壳附上带有注入孔的金属板,从注入孔向型腔中注入塑料,冷却后去掉模壳。

在金属板上留下一个塑料结构,此塑料结构作为微制品。

  与传统的其它微细加工技术相比,LIGA技术有许多优点:

精度高,能达到亚微米级;可以得到高的深宽比结构(达几百以上);沿高度方向的直线性和垂直度非常好;适用于多种材料,如金属,陶瓷和聚合物。

其缺点是:

需使用昂贵的同步辐射X射线,成本高;得到的形状是柱状,难以加工曲面和斜面的微器件;不能生成口小肚大的腔体。

  

(2).UV-LIGA技术

  昂贵的同步辐射X射线限制了LIGA技术的应用。

而采用与其相似的工艺原理,探索低成本高深宽比的准LIGA技术应运而生,衍生出UV-LIGA技术、Laser-LIGA技术和Dem技术等。

  适用于中厚度的光刻胶的UV-LIGA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技术实质是用深紫外光的深度曝光来替代LIGA技术的同步辐射X射线深度曝光。

相比X射线,深紫外线的曝光深度要低很多,当曝光较厚的PMMA光刻胶(大于4μm)时需要采用多次曝光、多次显影的方法来实现。

现在IBM公司研发出一种新型的负深紫外线光刻胶SU-8,能减少曝光次数,得到较好的曝光效果。

该技术的主要工艺流程为:

  ①深度紫外线曝光:

利用紫外线在SU-8光刻胶上刻蚀出光刻胶图形。

  ②电铸成型及制模:

将金属从电极上沉积在底板的光刻胶图形的空隙里,直至金属填满整个光刻胶的图形空隙为止,此金属结构作为批量复制的模具。

  ③注模复制:

用注塑成形方法在金属结构上复制出与金属微结构相反的塑料微结构制品。

  UV-LIGA技术与LIGA技术相比,具有加工成本低、周期短的优势,但在加工深度、深宽比和侧壁垂直度等参数方面存在不足。

对于型腔侧壁垂直度及深宽比要求不是很高时,它完全可以取代LIGA技术。

目前,UV-LIGA技术在型腔深度小于100μm的模具制作中取得成功的应用,逐步替代以往的传统机械加工方法。

  (3).电子束光刻技术

  电子束光刻技术是利用电子束作用在光刻胶上形成微纳结构的一种加工技术。

它需要一个产生电子束的曝光机,目前曝光机主要有两种类型:

直写式和投影式。

直写式曝光机将聚集的电子束直接打在表面涂有光刻胶的衬底上,不需要光学光刻工艺中昂贵的掩膜。

而随着直写式电子束曝光机的小型化,直写式光刻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但是其局限性在于,电子束是扫描成像型的,生产率极低,远未达到光学光刻所能达到的40-100片/小时的生产率,很难适用于大规模批量生产。

正因为如此,电子束光刻一般用于制作高精度掩膜。

  (4).刻蚀技术

  所谓刻蚀技术就是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有选择的从基片表面除去不需要材料的过程。

其从机理上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类。

湿法刻蚀是将硅片浸泡在可与被刻蚀薄膜进行反应的溶液中,用化学方法除去不需要部分的薄膜。

  干法刻蚀是将被加工的基片置於等离子体中,在带有腐蚀性,具有一定能量粒子的轰击下,反应生成气态物质,去除被刻蚀薄膜,此种方法一般具有各向异性。

  干法刻蚀的种类较多,根据其作用机理可分为物理刻蚀,化学刻蚀,物理-化学刻蚀三类。

在干法刻蚀中,物理溅射作用越大,侧向刻蚀越小,各向异性越好,但是其选择性差,刻蚀速率低,对基片损伤大。

干法刻蚀可以分为等离子体刻蚀,反应离子刻蚀,溅射刻蚀,离子束刻蚀,反应离子束刻蚀等。

  (5).微细车削

  微细车削是加工回转类零件的有效方法。

加工微型零件时要求有合理的微型化车床、状态监测系统、高速高回转精度主轴、高分辨率的伺服进给系统,且刀刃足够小、硬度足够高的车刀。

相比普通车削,微细车削的车床和刀具更小,当然工件也更小。

  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在1996年研制出世界首台微型车床。

该车床长32mm,宽25mm,高30.5mm,重仅100g;主轴电机额定功率1.5W,转速10000rpm。

用其切割黄铜,进给方向的表面粗糙度Rz1.5μm,加工工件圆度2.5μm,加工出的最小外圆直径60μm。

  日本金泽大学研制的一套微细车削系统,包括微细车床,控制单元,光学显微系统和监视器。

机器长200mm,主轴功率0.5W,转速3000-15000rpm连续可调;径向跳动1μm以内;装夹工件直径0.3mm;XYZ轴的进给分辨率4nm;切削力通过一个具有三方向的力学传感器来监测,以提高基层的进给精度。

  使用原子力显微镜上的金刚石探针尖作车刀,在直径0.3mm的黄铜丝毛坯上加工出直径10μm的外圆柱面,还加工了长120μm、螺距12.5μm的丝杆。

  (6).微细铣削

  微细铣削技术主要是采用直径几十微米至一毫米的微型立铣刀,在常规尺寸的超精密机床上进行微细加工。

  由于这些机床主要用于加工精度很高的非微小几何尺寸零件,通常需要昂贵的设计和制造工艺来达到期望精度,而对于微小零件,则缺少必要的柔性,且成本高,效率低。

研发制造一种微型化的铣削加工设备迫在眉睫,它具有节省空间,节省能源,易于重组,成本低等优点。

  目前国内对微细铣削加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工表面质量,铣削力,铣刀的磨损和寿命,铣削状态和对微小零件的加工能力等方面。

  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研制了国内首台微小型卧式铣床,尺寸为300mm×150mm×165mm,主轴最高转速为14000r/min,驱动系统分辨率为0.1μm。

实现了在硬铝LY12上铣削尺寸为700μm×40μm和500μm×20μm的薄壁结构;在两块尺寸为12mm×8mm和8mm×5mm的有机玻璃材料上进行了人脸曲面的数控加工。

  近来,哈工大又成功研制一台三轴微小型立式铣床。

其尺寸为300mm×300mm×290mm,主轴最高转速16000r/min,最大径向跳动1μm,驱动系统重复定位精度0.25μm,速度范围1μm-250mm/s,全闭环控制,分辨率0.1μm。

它使用0.2mm的微型立铣刀,可在70μm厚的小薄钢片上加工一个微型槽。

  (7).微细磨削

  微细磨削加工是将砂轮和砂带表面的磨粒近似看成刀刃,整个砂轮可以看作刀具。

磨削加工微器件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磨粒在高速高压高温情况下会变钝;磨粒在高速情况下会脱落。

  磨削加工专门用于硬而脆的材料,磨削加工中磨轮的切削刃保持锋利状态是加工中的关键,利用ELID(在线电解修整砂轮)技术在磨削加工过程中进行磨轮的微细修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另外选用硬度高,耐高温,耐磨的磨粒材料会减缓磨粒变钝和脱落情况。

  (8).微细电火花加工

  微细电火花加工原理和普通电火花加工原理基本相同,都是基于在绝缘的工作液中通过电极和工件之间的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蚀除多余的材料,以达到对零件尺寸,形状及表面质量预定的加工要求。

  微细电火花加工具有低应力,无毛刺,可加工高硬度材料等优点,在微细加工领域中被广泛的采用,已成为该领域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实现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关键在于微小电极的制作,微小能量放电电源,工具电极的微量伺服进给,加工状态监测,系统控制及加工工艺方法等。

  日本东京大学MasuzawaT等人在电火花反拷加工的基础上,利用线状电极替代反拷模块研制成功的线电极电火花磨削技术成功解决了微细电极的制作,使微细电火花加工进入实用性阶段,成为微细加工领域的热点。

  综合比较以上8种微细加工技术,单从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方面来考虑,LIGA技术最好,其余光刻技术次之,微机械加工技术最差。

各种加工方法由于其加工原理的局限性,都有其适合加工的微结构形状。

比如,LIGA技术只能加工柱状的微结构;微细车削适合加工回转类零件;微细磨削适合加工沟槽类微结构等。

  对于微结构的加工精度,并不是精度越高越好,还要考虑价格、周期等因素。

总的来说,能满足要求且价格低周期短寿命长的加工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应用举例

  LIGA技术在型芯镶块加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些难以实现的小尺度、高精度,高深宽比的型芯镶块已成功采用该技术。

  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模具技术研究所沈龙江博士在加工微透镜阵列模具型芯镶块时便采用了该技术。

首先根据微透镜阵列形状设计其型芯镶块,由于在微透镜阵列的注射成型中要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将制品的收缩率降到接近于零,才能保证制品精度和质量,同时还要考虑实验中制品收缩的不确定性和模芯制造的经济性。

  此处所讲的模芯镶件的设计不考虑制品的收缩,按1:

1的比例设计型腔。

设计时,还要综合考虑型芯镶块安装的滑动结构设计和将要使用的加工技术。

  前景展望

  随着微机电系统领域对微型制件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微型模具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以满足微型制件的要求。

  传统的微细加工方法加工三维微小模具型腔,虽然工艺简单实用,而且不需要太大的投资,但其加工型腔尺寸太大,精度太低;电化学等特种加工工艺虽然相对复杂,但在难切削材料,复杂型面和低刚度材料的模具型腔加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以LIGA技术和UV-LIGA技术为代表的光加工技术,工艺最为复杂,但其加工精度最高,可达到的深宽比最大,模具型腔尺寸最小,是最具发展前途的微型模具加工方法。

  为了适应微制品零件更多的要求,进一步研究工作除了在微机械切削加工方面不断降低零件的加工尺寸,提高加工精度外,还应不断开发新的特种加工技术和光加工技术。

3.焊管模具加工新技术

    随着时代了发展科技的进步,焊管模具方面的新技术也如雨春笋。

但是适合于目前我国的焊管模具加工新技术只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

扩散法金属碳化物覆层技术;第二种方法是:

不锈钢焊管模具表面超硬化处理技术

(1).扩散法金属碳化物覆层技术

技术简介

扩散法金属碳化物覆层技术是将工件置于特种介质中,经扩散作用于工件表面形成一层数微米至数十微米的金属碳化物层。

该碳化物层具有极高的硬度,HV可达1600~3000(由碳化物种类决定),此外,该碳化物履层与基体冶金结合,不影响工件表面光洁度,具有极高的耐磨、抗咬合(粘结)、耐蚀等性能,可大幅度提高工模具及机械零件的使用寿命。

(2)、不锈钢焊管模具表面超硬化处理技术

技术简介

不锈钢焊管是在焊管成型机上,由不锈钢板经若干道模具碾压成型并经焊接而成。

由于不锈钢的强度较高,且其结构为面心立方晶格,易形成加工硬化,使焊管成型时:

一方面模具要承受较大的摩擦力,使模具容易磨损;另一方面,不锈钢板料易与模具表面形成粘结(咬合),使焊管及模具表面形成拉伤。

因此,好的不锈钢成型模具必须具备极高的耐磨和抗粘结(咬合)性能。

我们对进口焊管模具的分析表明,该类模具的表面处理都是采用超硬金属碳化物或氮化物覆层处理。

    不锈钢焊管成型模具材料一般是由高碳高铬的Cr12MoV(或SRD11,D2,DC53)制成。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制作模具:

下料→粗加工→热处理(高温淬火加高温回火)→精加工→氮化→成品(注:

为节省成本,一般生产厂家现在都省去了锻造与球化退火两道耗时,费财工序)。

由于Cr12MoV类材料属于高碳高铬合金钢,其原始组织存在很大的成份偏析(这种偏析即使一般的锻造也无法消除)。

这样经过热处理(高淬高回)的模具内部组织极不均匀,宏观表现为硬度极不均匀(HRC四十几至六十左右),再经氮化处理,模具表面不均匀性无法消除,基体硬度甚至进一步降低,实际使用时,表现为模具及焊管表面均易拉伤,模具寿命低。

经该技术处理的模具在其表面形成硬度高达HV3000左右的金属碳化物层,该碳化物层致密,与基体结合紧密,不影响工件的表面光洁度,具有极高的耐磨,抗咬合性能,可从根本上解决焊管的拉毛问题,减少制管后续抛光工序的工作量并提高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减少售后服务工作量。

实践表明,该技术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

4.在模具加工中应用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

在模具加工中,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线切割加工过程中,模具易产生变形和产生裂纹,造成零件的报废,使得成本增加等问题屡屡发生。

所以,线切割加工中模具的变形和开裂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多年来,人们对线切割加工的变形和开裂认识不够,往往造成线切割加工部门与来料加工者之间相互推脱责任,产生矛盾。

  其实,变形和开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材料问题、热处理问题、结构设计问题、工艺安排问题及线切割时工件的装夹和切割线路选择的问题等等。

在这诸多因素中,能否找到线切割加工变形和开裂规律呢?

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下防止变形和开裂的措施。

 1.产生变形及裂纹的主要因素

  在生产实践中,作者经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发现线切割加工产生变形和裂纹与下列因素有关。

  1.1与零件的结构有关

  1)凡窄长形状的凹模、凸模易产生变形,其变形量的大小与形状复杂程度、长宽比、型腔与边框的宽度比有关。

形状越复杂,长宽比及型腔与边框宽度比越大,其模具变形量越大。

变形的规律是型腔中部瘪入,凸模通常是翘曲;

  2)凡是形状复杂清角的淬火型腔,在尖角处极易产生裂纹,甚至易出现炸裂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