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695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docx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月考语文

甘肃兰州一中18-19第一学期高三12月月考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诗歌多义性的深入研究,是20世纪以后随着语义学的建立而开展起来的。

语义学是符号学的三个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它所指的对象之间的关系。

有人用符号学的理论来研究诗歌,把诗歌也看作是一种符号,叫“复符号”。

这种“复符号”所投射出来的语意,只是它所包含的意义的一部分。

这就涉及诗歌多义性的问题了。

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艺术,无疑是一条途径。

但是,决不能用语义分析代替对于诗歌艺术规律的探讨。

英国的恩普逊在其《意义暧昧的七种类型》一书中,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固然有其价值,但这并不等于诗歌艺术的研究。

所谓多义并不是暧昧和含糊,而是丰富和含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多义性有相通的地方,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以取得多义的效果,然而它们并不是一回事。

按照词汇学的解释,由于语言中词的数量有很,不可能一对一地表示复杂的客观事物和现象,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义词。

然而,不管一个词有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都是确定的,而且这些意义都是为社会所公认的。

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所说的词的这种多义性不同。

诗人不仅要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来抒情状物,还要艺术地驱使词语以构成意象和意境,在读者头脑中唤起种种想象和联想,激起种种感情的波澜。

诗人写诗的时候往往运用艺术的手法,部分地强调着或改变着词语的意义,赋予它们诗的情趣,使一个本来具有公认的、确定的意义的词语,带上复杂的意味和诗人主观的色彩。

而读者在读诗的时候,他们的想象、联想和情感,以及呈现在他们脑海里的形象,虽然离不开词义所规定的范围,却又因人因时而有所差异。

生活经验、思想境界、心理气质和文艺修养互不相同的读者,对同一句诗或一句诗中同一词语的意义,可以有不同的体会。

同一个读者在不同的时候读同一首诗,体会也不完全一样。

可见,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另外,词汇学里讲词的多义性,是把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加以总结,指出它的本义和引申义。

如果孤立地看,一个多义词固然有多种意义,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一般说来,一次却只用其一种意义,歧义是一般情况下使用语言时需要特别避免的毛病。

但是在诗歌里,恰恰要避免词义的单一化,总是尽可能地使词语带上多种意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取得多义的效果。

中国古典诗歌的耐人寻味,就在于这种复合的作用,“诗无达话”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是不能解释的,那么这句话自然是错误的,如果从诗歌的多义性上理解,这句话倒也不无道理。

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读诗的时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这是很自然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1.下列关于“诗歌的多义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歌可以借助词的多义性取得多义的效果,变得丰富和含蓄,这说明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有相通之处。

B.诗人运用词语本身的各种意义抒情状物,并艺术地运用词语构成意象和意境,会使诗歌最终产生多义性的效果。

C.无论是诗人写诗时部分地强调或改变词义,还是读者读诗时因人因时体会不同,都会让诗歌中词语的意义带上一定的主观色彩。

D.人们读诗时会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和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使中国古典诗歌具有多义性的特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了诗歌的多义性与词汇学上词的多义性的共通之处,以及二者的区别并以论述后一方面为主。

B.作者以恩普逊的书为例,一方面说明诗歌多义性研究与语义学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也引出下文对二者区别的论述。

C.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从诗人创作和读者阅读两个方面,分析了诗歌的多义带有一定程度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的原因。

D.文章最后两段运用对比的方法,说明词汇学中词的多义性与诗歌多义性的区别,并论及二者的高下和优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恩普逊从语义学的角度研究诗歌里的暧昧语、含糊语,不等于对诗歌艺术的研究,因此它不能作为研究诗歌艺术的一个角度。

B.与词汇学中用词时通常一次只用其一种意义不同,诗歌中的词要尽可能地有歧义,以造成广泛的联想,从而使诗歌耐人寻味。

C.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中“凭栏”除有“倚靠着栏杆”之意,还会令读者有抑郁悲苦的联想,这就体现出诗歌的多义性。

D.“诗无达话”这句话,如果理解为诗歌因其词语的多种意义,而在读者头脑中唤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则是完全正确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炫目秋景话乡愁

刘醒龙

晓得大悟是小时候所读的书籍中,有太多关于河口与宣化店的描写。

河口是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离鄂豫皖的最后一战。

那一战红四方面军倾尽全力,没有战败,也没有打赢,只能在万般无奈中“再见”大别山。

宣化店的情况也是如此,新四军五师全部主力集结于此,面对十几倍敌对兵力,新四军五师的十万官兵,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才突围去向四方,成就了近代史上,不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

那时候这地方被称为礼山,直到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在全中国实现后,这一县域才以铁血铸就的大悟山作了名字。

金岭,是大悟的一个小小村落,被人知晓的首先是那片土地上茫茫田野开着真如铺了黄金的向日葵花,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的红叶。

不知何时开始的,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上,标明大悟,说着金岭的炫目秋景。

让南来北往的高铁,在一处叫孝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

与小站相比略显夸张的一群群人,大多行装简约,兴高采烈。

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天的意志。

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

没过多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山中的小小村落,注定会被大山掩藏。

金岭的不同之处是藏得太深了,就连红军医院和新四军医院都能安然无恙地设在这里,在腥风血雨中是一种得幸天赐的安宁。

一旦普天之下都安宁了,这些只供躲藏的缝隙,就成了连美景也无法输出的屏障。

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

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无地自容。

什么叫乡愁?

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总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分明说不完,道不尽,却又是除非醉到昏天黑地,一个字也不想透露。

就像叫着金岭,想着金岭,于心里偏偏苦不堪言。

枫檀秋色,是天下最奇幻的。

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一枫一檀各自成趣,一样的阳光照耀,不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秋风吹过,却没有一样的摇曳风姿。

如此光怪陆离,就该有对策应运而生。

哪一样颜色是命定,哪一种光彩是未来,需要精准认识,精准扶持。

金岭成为精准扶持对象才几个月,情形就发生根本变化,农业示范板块、旅游乡村公路、古民居改造、河道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说的是求知。

几位从省直机关下来驻村的干部,硬是在金岭的山上山下,田头地边,在这几个月里,人人行走了五百多公里。

这样的行走,需要一腔热血与不掺一点杂念的拳拳深情。

金岭还有一种动人的植物名叫乌桕,秋风来时,这些参天的高大乔木,一树树的像玫瑰,像牡丹,像金箔,眼皮一眨,这样的乌桕就会变成那样的乌桕。

稍等些时日,霜更浓时,各色树叶一一落尽了,所有乌桕便会不约而同地变得雪白,那是它们的果实!

银杏黄了,枫檀该黄的黄了,该红的红了。

这时节,乌桕本该是这万般灿烂中的一部分。

走在金岭正在修筑的大路和依旧保持原貎的小路上,偶尔有乌桕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

更多的乌桕仍旧继续着春天与夏天的青枝绿叶。

相同的天气,相同的季节,相同的雨露,相同的风霜,乌桕们为何要与银杏们与枫檀们另做一番模样呢?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年轻时,跟着新四军五师爬过千里大别山的每一条山沟与山头。

老人年过九旬时,还带着满身的枪伤与弹痕,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

乌桕不肯黄,不肯红,不肯玫瑰,不肯牡丹,不肯金箔,就在于乌桕比银杏和枫檀更懂得春天与夏天,懂得春天长一些,夏天长一些,多一些耕种时光,接下来的秋天才有实实在在的美妙。

在金岭,见过几位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那些沧桑纵横的脸上,挂着一些由衷的微笑,既望着一群群初来金岭的陌生人,又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变一个样子。

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

起云的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今年秋天长江北岸的第一场雨眼看着就来了。

雨落久了盼晴,天晴久了盼雨。

大悟金岭盼的是将世世代代的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岭。

(选自2016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革命战争年代河口与宣化店的两场战斗写起,意在突出大悟是一个革命老区,为后文写金岭作了必要交代。

B.文章所写的“乡愁”不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而是指对尚处在贫苦之中的乡村的忧虑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情怀。

C.作者语言功底深厚,文章语言既给人简练朴实的感觉,又不乏文采,尤其是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

D.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几位挂着笑容、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表现了金岭老一代人仍然甘于贫穷的淡定心境。

5.作者写银杏树“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句中“娇羞”含义的理解。

6.本文写景与写人记事结合紧密,请举例分析这一特点,并指出其作用。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汽车保有量1.6亿辆。

如果按照每辆车匹配1.4个泊位的国际通行标准来计算,那么目前国内汽车停车位总需要量约2.16亿个。

而截至到2015年,我国传统停车位有6935万个,我国停车场供给缺口巨大。

中国汽车保有量与汽车停车位需求量

(单位:

万辆,万个)

(图片来自《中国智慧城市》)

材料二:

大白天,小区里车位空着,附近办公区停车却“一位难求”。

张斌在四川成都一处20多层的写字楼上班,楼下配建车位远远不够,为了抢车位,每天得提前1个多小时到公司。

如果选商业停车场,停一天要60多元,一个月下来停车费要花销1000多元。

最近,公司附近的小区满庭芳园出现了共享车位,“丁丁停车”就是一个共享平台,给居民车位安装智能车位锁,将车位的空闲时间发到网上,供周围上班族租用。

打开“丁丁停车”APP上面的车场地图,张斌就可以获取空闲车位信息,并且在地图导航下准确找到车位,提前预订适合自己的车位,停车花费大大减少了。

搭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快车,共享车位也成了一些创业公司的“金矿”。

目前,一线城市车位的平均价格在20万元左右,假设白天空闲8个小时,就意味着损失了20万元的1/3。

如果能把这些车位分享给别人使用,不仅能减少稀缺资源的浪费,也会给车位所有人带来收益。

(摘编自常钦《分担停车费划算了》)

材料三:

近来,一些互联网平台在成都推广“车位共享”来缓解停车难的压力。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中心城区六个小区,调查发现“共享车位”虽然听上去很美好,但推行中却面临着四大难题。

其中一款较为成熟的共享APP上线一年半以来,认证的共享车位却仅有3000个。

共享车位推行一年半,遇四大难题:

理念接受难。

据相关APP平台负责人透露,特别是成都一些品牌楼盘,出于楼盘品质和物业管理服务方式的考虑,不会轻易打开车位“共享之门”。

安全风险高。

虽然停车APP平台表示,愿意对营运过程中发生的车辆擦挂,给出最高1000元的补偿,以及车辆失窃最高10000元的补偿,但因为怕担责,很多物业方仍然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物管服务压力大。

共享车位,就意味着物业要承担更多的事情。

利益分配不理想。

有相关平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车位共享需要处理好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三方面的关系,目前的利益分配不够理想。

(摘编自涂文全《共享车位推行一年半,遇四大难题》)

材料四:

共享停车,具体怎么操作?

个人或商业物业提前将车位闲置时间挂上平台。

在手机微信公众号上找到“共享停车”的板块,点击预定车位,系统就会按近远顺序给出可供选择的停车位。

即到即停,即时计费。

离场时停车场系统会自动起杆,费用从手机自动扣除。

(摘编自闫枫《又一个行业要变天,共享停车真的来了!

》)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材料一可知2007—201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与汽车停车位需求量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B.“丁丁停车”共享平台,将居民车位的空闲时间发到网上,供周围上班族租用。

C.有些品牌楼盘,出于楼盘品质和物业管理服务方式考虑,不愿接受共享停车理念。

D.有些人不愿将空闲车位分享给别人使用,是因为没有搭上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快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中张斌如果用“丁丁停车”,提前预订适合自己的车位,一个月就比选商业停车场节省1800多元。

B.目前一线城市车位平均价格不菲,假设只是晚上使用,白天却闲置8小时,就意味着损失了车位价格的1/3。

C.若个人或商业物业未能将车位闲置时间挂上平台,客户需在手机微信公众号上预定车位方能找到停车位。

D.共享停车即到即停,即时计费,离场时停车场系统会自动起杆,这就给某些不想掏停车费的人以可乘之机。

9.根据材料三,简要说明解决共享停车四大难题的基本途径。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樊子盖字华宗,庐江人也。

子盖解褐武兴王行参军,出为慎县令。

炀帝即位,征还京师,转凉州刺史。

子盖言于帝曰:

“臣一居岭表,十载于兹,犬马之情,不胜恋恋。

愿趋走阙庭,万死无恨。

”帝赐物三百段,慰谕遣之。

授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以善政闻。

大业三年入朝,帝引之内殿,特蒙褒美。

乃下诏曰:

“设官之道,必在用贤,安人之术,莫如善政。

子盖干局通敏,操履清洁,课最之首。

凡厥在位,莫匪王臣,若能人思奉职,各展其效,朕将冕旒垂拱,何忧不治哉!

”于是进位金紫光禄大夫,赐物千段。

五年,车驾西巡,将入吐谷浑。

子盖以彼多鄣气,献青木香以御雾露。

及帝还,谓之曰:

“人道公清,定如此不?

”子盖谢曰:

“臣安敢言清,止是小心不敢纳贿耳。

”子盖又自陈曰:

“臣自南裔,即适西垂,常为外臣,未居内职。

不得陪属车,奉丹陛,溘死边城,没有遗恨。

惟陛下察之。

”帝曰:

“公侍朕则一人而已,委以西方则万人之敌,宜识此心。

”辽东之役,征摄左武卫将军,出长岑道。

后以宿卫不行。

其年帝还东都,以子盖为涿郡留守。

九年,车驾复幸辽东,命子盖为东都留守。

属杨玄感作逆,来逼王城,子盖遣河南赞治裴弘策逆击之,返为所败,遂斩弘策以徇。

国子祭酒杨汪小有不恭,子盖又将斩之。

汪拜谢,顿首流血,久乃释免。

于是三军莫不战栗,将吏无敢仰视。

从驾还东都。

时绛郡贼敬槃陀、柴保昌等阻兵数万,汾、晋苦之。

诏令子盖进讨。

于时人物殷阜,子盖善恶无所分别,汾水之北,村坞尽焚之。

百姓大骇,相率为盗。

其有归首者,无少长悉坑之。

拥数万之众,经年不能破贼,有诏征还。

又将兵击宜阳贼,以疾停,卒于京第,时年七十有二。

上悲伤者久之顾谓黄门侍郎裴矩曰子盖临终有何语矩对曰子盖病笃深恨雁门之耻帝闻而叹息,令百官就吊,谥曰景。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八·樊子盖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悲伤者久之/顾谓黄门侍郎裴矩曰/子盖临终有何语矩/对曰/子盖病/笃深恨雁门之耻/

B.上悲伤者久之/顾谓黄门侍郎裴矩曰/子盖临终有何语矩/对曰/子盖病笃/深恨雁门之耻/

C.上悲伤者久之/顾谓黄门侍郎裴矩曰/子盖临终有何语/矩对曰/子盖病笃/深恨雁门之耻/

D.上悲伤者久之/顾谓黄门侍郎裴矩曰/子盖临终有何语/矩对曰/子盖病/笃深恨雁门之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褐”指褐色衣服,是古时贫贱、卑贱的人穿着的衣服。

“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B.岭表,“表”的意思是外部,“岭表”一词,地理上指五岭以外的地方,特指岭南,在今广东省一带。

C.冕旒,“冕”礼帽;“旒”礼帽前后端垂下的玉串儿。

古代帝王的礼冠前后有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称。

D.丹陛,古时宫殿前的台阶多饰红色,故名“丹陛”。

一般只有皇帝与有一定地位的人才可以从丹陛两侧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子盖加官封爵,入京受赏。

庐江人樊子盖曾任武兴王行参军,后来被杨广调回京师,带到殿内,杨广夸赞他德高品优,考核第一。

B.樊子盖随帝西巡,表明忠心。

隋炀帝西巡,将要前往吐谷浑,樊子盖献青香木防瘴气,又自陈说衷心,皇帝也表达了自己用人的用意。

C.樊子盖身任要职,杀人树威。

樊子盖平叛杨玄感,派出迎击的裴弘策战败,被樊子盖处死示众;又要杀死不恭敬的杨汪,树立威信。

D.樊子盖绛郡讨贼,残害百姓。

绛郡敬槃陀、柴保昌率兵造反,隋炀帝诏令樊子盖讨伐,樊子盖不分好坏,烧毁村落,活埋被逼为盗的百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帝还,谓之曰:

“人道公清,定如此不?

”子盖谢曰:

“臣安敢言清,止是小心不敢纳贿耳。

(2)汪拜谢,顿首流血,久乃释免。

于是三军莫不战栗,将吏无敢仰视。

(二)古典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点绛唇·春闺

明·陈子龙

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

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

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

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

【注】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

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

惯:

照例。

“杜鹃啼”二句:

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

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之起句,“满眼韶华”,此时抒情主人公举目所见,是一片明媚春光。

欲抑先扬,美好的被摧残,更能表达凄凉惆怅的情感。

B.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

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

“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出的“雨”字。

C.下片的“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

“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D.“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

15.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

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三)古诗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月亮做比喻,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在男女两人商量婚嫁时,能表现氓因为自身过失而乱发脾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柳宗元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池塘水潭上树木和藤蔓的形貌和动态,将宛如图画般的景致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语言基础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无论在西方文学中还是在我国古代文学中,长篇小说的兴起与发展总是与民族的历史        。

在西方,(     );在中国,长篇小说也是最早滥觞于演述民族历史的说书。

所以,如果说诗歌往往被冠以艺术之王的美誉,那么长篇小说则通常被称为民族的史诗。

从艺术的功利目的来看,这是一个崇高的荣誉,也是读者对长篇小说的一种阅读期待。

人们都希望在一部优秀的的长篇小说中,不仅读到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看到几个        的人物,读到一段        的历史,而且看到一幅细腻开阔、        的民族生活风俗图画。

这是传统的审美观念对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的最高要求。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曾从作家的角度对这一要求作了很形象的表达:

做社会的秘书。

当然,做好社会的秘书,不仅要记录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一段历史的风俗人情,最主要的而且是要掌握住民族在某段历史、某个时代中的精神心理活动与演变的历史。

所以,勃兰兑斯说,一部文学史本质上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民族史诗演变而来的是长篇小说

B.长篇小说是从民族史诗演变而来

C.民族史诗经过演变,成为长篇小说

D.长篇小说经历了演变,成为民族史诗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休戚与共    栩栩如生    风雨如晦    意味深长

B.息息相关    有声有色    风云际会    语重心长

C.息息相关    栩栩如生    风云际会    意味深长

D.休戚与共    有声有色    风雨如晦    语重心长

19.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最主要的而且是要把握住民族某段历史、某个时代中的精神心理活动与演变的历史。

B.而且最主要的是要掌握住民族在某段历史、某个时代中的精神心理活动与演变历史。

C.而且最主要的是要把握住民族在某段历史、某个时代中的精神心理活动与演变历史。

D.最主要的是我们要掌控住民族在某段历史、某个时代中的精神心理活动与演变历史。

20.请将下列对联与所写内容一一对应。

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   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于归好咏宜家句  送往高歌必戒章

日丽风和锦铺院  冬暖夏爽笑满堂

膝花歌渭水  椿树笑蟠桃                                  

根深叶茂无疆业   源远流长有道财

A.贺新居   B.贺升学   C.贺新婚     D.贺寿    E.贺开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三段论是以一个大前提(一般性原则)以及一个小前提(附属于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引申出一个符合大前提的结论(特殊化陈述)的过程。

请根据示例,判定题目所给的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写出序号,并依据示例的形式,写出正确结论的大前提和小前提。

题目:

假定:

(1)所有的爱斯基摩土著人都是穿黑衣服的;

(2)所有的北婆罗洲土著人都是穿白衣服的;

(3)绝没有穿白衣服又穿黑衣服的人;

(4)A是穿白衣服的一个人。

请根据以上条件,判定以下结论哪一个是正确的。

(1)A是北婆罗洲土著人。

(2)A不是爱斯基摩土著人。

正确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某报客户端推出的“见字如晤——指尖上的‘家书’”征集内容:

围绕家训、家规、家风,给家人撰写一封“电子家书”。

可以是长辈对晚辈的教导或期望,也可以是晚辈对长辈的感恩或请教,还可以是同辈之间的问候或鼓励等,传递家人之间的朴素亲切情感,弘扬传统家书文化。

请根据上面征集内容,或以长辈、或以晚辈、或以同辈的身份写一封家书。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