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59345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docx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

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

——以南京市三所高校为例

社会学专业学生李永嫚

指导教师屈勇

摘要:

通过对南京市三所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调查,对在校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在学习适应性方面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不仅影响其学习,还会对其以后步入社会造成影响;在生活适应性方面,体现在与异性不能良好相处;在人际交往适应性方面,遇到事情时不能冷静面对。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大学生个体的自身因素、家庭生活中亲子之间的沟通、生活和学习的学校和社会支持等因素有关。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从多种途径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现状;影响因素

Theadaptabilityofthecommunitycollegestudents

——TakingtheNanjingthreeUniversitiesasanExample

StudentmajoringinsociologyLiYongman

TutorQuYong

Abstract:

ThroughthethreecollegestudentsinNanjingsocialadaptabilityofthesurvey,collegestudentsonthesocialadaptationwasdiscussedthatstudentsofsocialadaptabilityprimarilythefollowingissues:

thelackofclearlearningadaptivelearningobjectives,whichnotonlyaffectTheirlearning,butalsotheirfutureintothesocialimpactoftheadaptabilityoflife,reflectedinwellwiththeoppositesexcannotliveininterpersonaladaptation,whenthingshavenotcalmface.Theseproblemshavetodowiththestudentsoftheirownindividualfactors,familylifeintheparent-childcommunicationbetweenthelivingandlearningschoolsandsocialsupportandsoon.Becauseofthis,weshouldfromavarietyofwaystoenhancethestudentsofsocialadaptability.

Keywords:

collegestudents;socialadaptability;presentconditions;factors

引言

在我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剧烈变迁的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经历着历史性的转型变化:

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呈急剧扩张之势,招生数量逐年增长,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2006年在读的本专科及研究生人数已经超过2000万,其中本专科生1300多万,研究生81.99万,是1998年扩招前的3倍。

[1]可以说,以规模扩张为标志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已经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这一过程,无论其规模、速度还是影响,都不可与前者同日而语。

目前,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仍然发挥着核心主导作用,与此同时,教育市场化、人才市场化的趋势显著增强。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不断壮大的大学生群体优势不再。

在急流涌动的商品大潮中,高等教育及其重要成果体现——大学生不过是被裹挟其中的一部分。

不再有宁静清高的象牙塔,不再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国家政策照顾,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群体,面对急剧变迁的社会生活,面对人际纠葛与就业压力,面对自我角色的迅速转换,面对严格的职业要求与用人选择,他们无所适从,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走出校门后茫然四顾,却难找到立足之地;即使就业,也有很长一段时间适应不了工作,不能顺利担当新的社会角色;不少人在认知、心理、职业胜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严重问题。

如果说西方社会在二战后的社会动荡和变迁中曾经造就的是“颓废”、“垮掉的一代”的话,那么目前我国社会中大学生群体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迷茫和不适应的特征。

一、文献回顾

目前学术界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大方面:

(一)外部因素

主要包括家庭教育方式,亲子沟通方式、学校等对青少年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Mcleod和Chaffee划分了亲子沟通类型的两个基本的维度:

关系定向和观念定向。

[2]Ritchie对亲子沟通的这两个维度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细分,他根据家庭在两个基本维度上的得分,划分出四种亲子沟通的类型,即多元型、保护型、放任型和一致型,每种类型的家庭在亲子沟通时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3]家庭教育方式是影响青少年社会适应性发展的一个最直接因索。

[4]沈阳等人采用的心理综合量表和王民洁等采用适应行为量表(AAMA-ABS)和自编调查表以及JosephP.Allen等通过抽样对185名青春期学生的社会适应行为进行的调查[5]都证明了这一观点。

随着青少年学生进入学校,学校教育逐渐成为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另一主要因素。

但目前此方面研究还不多见。

邱红等认为在学校学习负担过重和竞争压力增大,对所选专业缺乏兴趣,人际关系不协调都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适应。

[6]

(二)内部因素

主要包括依恋和自我意识两个方面。

琚晓燕通过借用陈建文“过程一结构”研究策略对社会适应性的结构进行建构的假设,分化出心理优势感属于社会适应过程的心理发动环节,人际适应性是内容操作环节,心理弹性是持续适应环节这一理解。

并且通过研究发现青少年依恋对其社会适应性有较强的预测作用。

[7]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及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

健全的自我意识在青少年的发展中起着导向、控制和监督教育的作用,它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前提。

[8]

影响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因素应该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两因素,而从以上总结中可以看出,目前学者的研究都是从单一方面来研究,或是外部因素或是内部因素,所以本文综合内部与外部因素来考察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现状的研究主要有:

现状是一定事物客观存在的现实状况或具体表现。

虽然在素质教育的指挥棒下,我国大学生各方面的质量、素质己有所提高,但在实际生活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来加以解决。

就高校毕业生进入用人单位之后的表现而言,社会上的反馈信息非常的丰富。

虽然大多是良好的评价,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比如说今天我们在信息产业里面特别强调的是创新精神,不停地奇思妙想,而我们刚刚毕业的很多孩子感觉比较保守”[9]毕业生们往往缺乏抗挫折的能力”[10]:

18;“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不怎么样,他们缺乏信仰,缺乏毅力,缺乏进取精神和承受力。

稍有成绩,他们便趾高气扬,得意忘形;遭遇挫折,他们便斗志全无,灰心丧气。

即便是失恋这类生活小事,他们也无法承受,或凶残报复,或痛不欲生。

当今,大学生因学习、生活而颓唐、堕落、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

”[10]:

18;“过去企业曾经进过一些大学毕业生安排在生产岗位上,但是,大多‘中看不中用’,‘君子动口不动手”,[10]:

18;“应届生身上有一些弱点需要克服。

一是期望值高于自身价值,对自已定位过高,这就难免心态浮躁。

二是眼高手低。

三是缺乏耐心,急功近利。

”[10]:

18;“从2001年开始。

我们在招聘、录用毕业生的过程中发现了他们眼高手低、期望值过高等心里素质、个人技能上不合拍的问题。

个人认为:

这是毕业生的通病”[10]:

18;“与前些年引进的大学毕业生相比,现在公司大多数新员工是独身子女,在工作中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往往难以适应工作中的挫折和新知识”。

[10]:

19

二、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社会适应性:

社会适应性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主动顺应、调控和改变环境,最终达成个体与社会环境间的和谐关系和平衡状态。

在本文中社会适应性包括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学习适应性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身心适应和学习环境因素;生活适应性包括自主理财适应,离家独处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包括与同学的交往,与老师的互动。

(二)资料收集方法

1.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欲探讨在校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基本情况,问卷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背景性资料,第二部分是学习适应性方面的问题,第三部分是生活适应性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是人际交往适应性方面的问题。

2.抽样方案及实施

本次调查的总体为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南京理工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所有本科生,分别代表农科院校、工科院校和文科院校。

在每个学校抽取100个样本,构成本次调查的300个样本。

样本采用多段抽样的方法获取,第一阶段,以每个学校的宿舍楼名单为抽样框,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幢宿舍楼;第二阶段,以每幢宿舍楼的所有宿舍名单位为抽样框,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个宿舍;第三阶段,进入每个宿舍,以遇到的先后顺序抽取2名同学,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300,有效问卷100%。

(三)资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11.5软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

(四)样本特征

表1样本基本情况(N=300)

变量

变量属性及百分比

性别

男42.0%

女58.0%

年级

大一26.7%

大二31.3%

大三34.3%

大四7.7%

居住地

农村56.7%

城镇43.3%

是否独生子女

是57.3%

否42.7%

三、在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

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笔者将从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现状。

(一)学习适应性

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学习,保持适当的学习动机、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取得预期的学习成效等综合的学习行为过程。

包括学习动机适应,学习身心适应和学习环境因素适应。

1.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表2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N=300)

有效百分比(%)

31.3

不确定

49.7

没有

19.0

研究发现,学习动机对学习适应影响最大,学习目标是学习动机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大学后,学生需要根据新情况重新确立学习目标,产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这一过程需要自我的积极调整,否则就会影响学习的适应。

从表2中看出,在所调查的人中,有明确学习目标的仅占31.3%;而没有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的一共占到了68.7%,这说明被调查者的总体学习适应状况属于一般水平,甚至不容乐观。

2.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是很感兴趣

表3对现在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N=300)

有效百分比(%)

非常感兴趣

8.0

比较感兴趣

37.3

不能确定

19.3

不太感兴趣

28.4

完全不感兴趣

7.0

对本专业的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这一指标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适应,可是由表3可以得知,对本专业感兴趣的只占45.3%,不感兴趣和不确定的占到54.7%。

3.多数大学生认为大学学习压力不重

表4大学的学习压力(N=300)

有效百分比(%)

很重

5.3

比较重

26.7

适当

48.3

过轻

19.7

由表4我们可以看出,有68%的学生认为大学的学习压力适当和过轻,只有少数人认为大学的学习压力重。

4.多数大学生能适应大学里自主为主的学习方式

由表5我们可以看出,当回答是否能够适应大学里自主的学习方式时,有77%的学生回答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自身的情况,这说明大学生能适应大学里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方式。

表5适应大学里自主为主的学习方式(N=300)

有效百分比(%)

完全适应

17.0

比较适应

60.0

不能确定

10.7

不太适应

11.3

完全不适应

1.0

由以上几个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较差,特别表现在学习目标和对本专业的兴趣方面。

(二)生活适应性

生活适应性在本次研究中是指子女离开父母到大学宿舍和舍友在一起生活,需要独立处理一些生活上的琐事,在做一些决定时也不能像在家一样可以随时与父母商量。

1.大多数学生能够与舍友良好沟通

表6能否与舍友良好的沟通(N=300)

有效百分比(%)

96.3

不能

3.7

由表6可知,96.3%的同学可以与室友良好的沟通,只有极少数人不能与舍友沟通。

2.多数大学生能够面对困难,但处理事情不够果断。

由表7中可以看出,有83.3%的人在面对困难挫折时,能够自我调整,这可以说明大部分的调查对象在面对挫折时可以冷静以对。

但是在处理事情方面做的就不大好了,只有39.7%的同学能够果断处理事情。

表7处理问题的方式(N=300)

当你遇到困难挫折时

面对事情时能否果断处理

能够自我调整

83.3%

感到十分痛苦

13.3%

向父母倾诉

3.0%

自暴自弃

.3%

犹豫不决

22.0%

能够果断处理

39.7%

询问他人意见

38.3%

3.多数同学对未来的准备还处于茫然期

表8对未来的准备(N=300)

对未来是否有准备

是否对未来求职充满信心

有充分的准备

30.7%

还没有准备,走一部算一步

57.0%

快毕业的时候再说

8.0%

不知道要准备什麽

4.3%

没信心

20.0%

十分有信心

23.3%

感到十分苦恼

35.7%

没考虑过

21.0%

由表8我们可以看出在面对未来时,69.3%的同学没有任何准备,更多的同学对未来的求职也是缺乏信心。

4.多数大学生能够合理支配生活费

表9能否合理支配生活费(N=300)

有效百分比(%)

83.0

不能

17.0

总计

100.0

由表9,我们可以看出83%的学生能够合理支配生活费,可以自主管理钱财。

由以上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大学生在面对事情时,不能果断处理;在面对未来时感到茫然,既没有对未来作充分的准备也没有信心面对未来。

(三)人际交往适应性

人际适应性指的是个体能够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维护人际网络的稳定。

一个人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要想很快的适应环境就必须要与环境中的人产生互动。

大学生从全国各地走进同一所大学,他们不仅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而且在以后的几年里,他们一直都要处理微妙而又复杂的人际关系,掌握与老师同学发展良好关系的能力和社交技巧。

1.多数同学能够交到几个关系密切的朋友

表10朋友数量(N=300)

你关系密切的同性朋友有多少(%)

你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有多少(%)

0到5

53.3

74.7

6到10

31.3

20.3

11到15

8.3

4.0

16个以上

7.0

1.0

由表10我们可以看出,半数以上的同学可以找到1个以上5个以内的关系密切的朋友。

2.与朋友和老师的交往频率较为频繁

表11交往频率(N=300)

你与关系较好的同性朋友一周来往的次数(%)

你与关系较好的异性朋友一周来往的次数(%)

你和辅导员一周来往的次数(%)

1到3

36.0

63.0

89.0

4到7

21.7

20.7

9.7

8到11

8.7

6.3

1.0

12以上

33.7

10.0

.3

由表11可以看出,同学与同性朋友来往更为频繁一些,这可能与住在同宿舍有关。

而与异性朋友和辅导员的来往则相对少一些。

3.大学生对与朋友的关系满意度很高

表12人际关系满意度(N=300)

对你和你要好的朋友的关系满意度(%)

对你和你的老师的关系满意度(%)

66.3

28.7

30.7

52.0

一般

3.0

19.3

由表12可以看出,同学对与朋友的关系满意度很高,但是对与老师的关系满意度不是很高,这可能与在流动教室上课有关,因为在流动教室上课与老师的互动不多,见面机会也不多。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较好,但与老师和辅导员的互动不是很多,很多同学也对自己与老师的关系满意度不是很高。

四、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一)学习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分析哪些客观因素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选择将性别、年级、居住地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几个方面与学习适应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13),结果发现性别与学习适应性相关分析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即性别与学习适应性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年级和居住地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关系显著,相关性较强。

而是否是独生子女与学习适应性的相关关系则显得稍微弱点。

其中,年级,居住地和是否是独生子女与学习压力的相关性较为明显。

表13学习适应性与客观因素的相关分析

性别

年级

居住地

是否是独生子女

是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072

.033

.020

.017

对现在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

.049

.140(*)

-.010

.085

学习压力

-.053

.184(**)

.150(**)

-.121(*)

是否适应大学里自主为主的学习方式

.110

.096

-.047

-.067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

(二)生活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为了进一步分析哪些客观因素影响到大学生的生活适应性,选择将性别、年级、居住地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几个方面与生活适应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14),结果发现性别、年级与生活适应性相关分析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即性别、年级与生活适应性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是否是独生子女与生活适应性的相关关系显著,相关性较强。

而居住地与生活适应性的相关关系则显得稍微弱点。

表14生活适应性与客观因素的相关分析

性别

年级

居住地

是否是独生子女

能否与舍友良好的沟通

.022

.028

.044

.047

能否合理支配生活费

.008

.050

-.056

-.157(**)

面对困难挫折

.063

-.015

.035

-.055

能否果断处理事情

.085

.013

.122(*)

-.035

对未来是否有准备

-.033

-.085

.029

-.102

对未来求职是否有信心

-.068

-.024

-.111

.112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

(三)人际交往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表15人际交往适应性与客观因素的相关分析

性别

年级

居住地

是否是独生子女

你关系密切的同性朋友有多少

.015

-.006

.160(**)

-.078

你关系密切的异性朋友有多少

-.051

-.028

.127(*)

-.069

你与关系较好的同性朋友一周来往的次数

.029

-.044

.053

.078

你与关系较好的异性朋友一周来往的次数

-.050

.038

.238(**)

-.131(*)

你和辅导员一周来往的次数

-.035

-.007

.217(**)

-.108

对你和你要好的朋友的关系满意度

.027

.064

-.071

-.049

对你和你的老师的关系满意度

-.057

-.055

.109

-.148(*)

注:

*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5,**表示显著性水平为0.01。

为了进一步分析哪些客观因素影响到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适应性,选择将性别、年级、居住地和是否是独生子女几个方面与人际交往适应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表15),结果发现性别、年级与人际交往适应性相关分析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p>0.05),即性别、年级与人际交往适应性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居住地与人际交往适应性的相关关系显著,相关性较强。

而是否是独生子女与人际交往适应性的相关关系则显得稍微弱点。

综合上述分析,年级和居住地与学习适应性显著性相关;居住地和是否是独生子女与生活适应性和人际交往适应性相关性显著。

五、结论与思考

通过对南京三所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调查,笔者发现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不仅影响其学习,还会对其以后步入社会造成影响;二、大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与异性的相处方面;三、大学生在遇到事情时的处理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不能冷静面对和处理事情。

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亲子沟通影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1.父亲与孩子沟通时间的长短和母亲与孩子沟通态度对孩子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

父亲如果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进行各种话题的沟通,将能改善其同伴关系;而母亲与孩子沟通的态度对改善孩子的同伴关系有重要作用,如果母亲能够很感兴趣地、耐心地与孩子进行交流,这种沟通模式会迁移到孩子与同伴的交往中。

在本次调查中有84%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方式属于民主型,父母能够与子女沟通,并给子女一定的自由空间,所以这次调查中学生的人际交往适应较好。

2.父母亲与孩子沟通时间越长,孩子越少有行为问题。

就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家庭成员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有可能是造成青少年各种行为问题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孩子没有时间把自己的烦恼、困惑和苦闷说出来,日积月累,就会出现一些违纪行为(或反社会行为),如经常破坏自己和别人的东西、经常不听管教、时常说谎、欺负别的孩子、偷东西;或者出现神经症行为,如经常烦恼、肚子疼和呕吐、害怕新事物和新环境、睡眠障碍等。

(二)个体的自身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大学阶段是青年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大学生无论时间上还是心理上都有余暇思考“自我”这个问题,思考在不远的将来进入社会后的处境;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因素影响力的显著提高,加之现阶段我国社会文化复杂多变,对尚未适应社会复杂现象的大学生提出严峻挑战。

两方面因素迫使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将经历一段调整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发展对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合理调控自我,在社会生活中为自己准确定位,适应社会发展有重要意

(三)学校影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随着青少年学生进入学校,学校教育逐渐成为影响他们适应社会的另一主要因素。

但目前此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

邱红等认为在学校学习负担过重和竞争压

力增大,对所选专业缺乏兴趣,人际关系不协调都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适应。

(四)社会支持影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社会支持是一个人通过他的社会联系如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支持和帮助,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精神和物质力量。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高,其自身的学校适应性就表现良好,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