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6018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docx

历年货币财政政策

一.1993年——1995年

政策类型:

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

制定背景:

从1993年到1996年。

该阶段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开始迅速提高,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微观经济主体的活跃程度也在提高。

但与此同时,在有效供给不足的背景下,经济过热也导致了通货膨胀的风险积累。

通货膨胀压力开始上升,金融业进入无序状态,国内金融市场,大量资金集中于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市场,银行,金融机构和地方政府为了实现各自不同的利益,逃避央行的规定和监管,为房地产大量融资,使得货币量超量投放,信贷规模一再突破计划。

再加上国内巨大的需求压力,在高涨的投资需求下,财政赤字和货币供应超常增长,似的通货膨胀全面爆发。

具体内容:

国家从1993年开始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当年9月发布16条措施,包括提高存贷款利率、控制信贷规模、制止乱集资、发行国库券、削减基建投资、通过审核排队的方式严控新开工项目、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开发区、停止出台新的价格改革措施。

1994年,各项措施都更为严厉,并且对部分产品实行直接的价格管制。

1995年,又两次提高贷款利率。

与此同时,两大政策配合也逐渐获得制度改革方面的基础,其中1994年的税制和分税制改革逐渐奠定了公共财政的基础,而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也使得货币政策制定进一步得以独立。

应该说这期间两大政策的协调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包括调控手段多样化配合、调控技巧改善、驾驭宏观经济能力有所提高,这对于实现经济“软着陆”起到了较大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始于1994年的外汇体制改革,不仅使得货币政策开始考虑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新问题,而且也引发了未来两大政策配合的新层面。

政策效果:

紧缩在1996年之后取得了明显效果,物价指数下降;GDP增长率也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0%左右的高位,中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软着陆”。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收到明显成效,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

当年,零售物价涨幅降到6.1%,经济增长率逐步回落到9.7%。

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

二.1996年——1997年

政策类型:

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制定背景:

1996年,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收到明显成效,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

当年,零售物价涨幅降到6.1%,经济增长率逐步回落到9.7%。

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基本实现,所以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

具体内容:

自1996年我国实现“软着陆”后,货币政策就开始灵活微调,从“适度从紧”转变为“适度放松”,1996年和1997年按货币政策连续3次降息,表明我国控制通货膨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降息表示了要适当改变抽紧银根的货币政策。

政策效果:

这3次降息出台的时机非常及时,为确保1998年经济增长8%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1998年——2002年

政策类型:

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

制定背景:

进入1997年下半年后,以7月2日泰铢贬值为起始的亚洲金融危机迅速扩大蔓延,世界经济增势减缓,贸易和投资受到重大影响。

在极为严峻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方针,在国际经济事务中成功树立起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需求急剧减少。

与此同时,国内出现买方市场,部分商品因多年来的重复建设严重供大于求。

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使物价出现下降,公众预期降低,经济循环受阻。

1998年我国出口仅增长0.5%,进出口总额下降0.4%,实际利用外资下降9.1%,外汇储备增速减缓。

同时,国内供大于求的格局加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增长6.8%,增幅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当年10月份零售物价开始出现负增长,国民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迹象。

具体内容: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制定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促进宏观经济运行出现重要转机。

1998年7月1日第五次降息,完全消除了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而谋利的可能。

与此同时,这次降息,主要是降低中长期货款利率。

存款利率年均下调0.49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12个百分点。

1996年以来的5次降息估计可减轻企业负担2700多亿,中长期贷款利率的下调,大大降低了固定资产和居民购买住房的成本。

截止到1999年,已连续7次降息,目的就是要刺激经济的回升。

1998年,我国在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向世人承诺人民币不贬值。

而且,国内发生百年不遇的水灾,政府采取一条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力图确保8%的经济增长速度。

其中财政政

策起了极大的作用,例如,1998年下半年新增加的1000亿特别国债(即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发行),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000亿的投入,即使不考虑其乘数作用,也可使下半年GDP的增幅提2个百分点以上。

这是典型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决策。

在1998年初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限制。

此间,两大政策协调的一个重点,是集中在为建设项目和企业共同提供流动性和信用支持方面,试图通过刺激微观主体的活力,来带动有效需求的提高。

1999年报告中央果断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预算后,国务院增发1000亿元财政政策,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2000年,一是发行1000亿元长期国债,重点投向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科技和教育设施建设,环境整治与生态设施的建设和企业的改造并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二是继续贯彻落实去年出台的调整收入分配的各项措施,保障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

三是进一步运用税收,价格等手段,并继续清理某些限制性消费的政策和法规,鼓励投资,促进消费,增加出口。

2001年继续发行1500亿元的长期建设国债,集中用于建设项目和西部开发项目。

政策效果:

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物价稳定,从GDP的增长率8%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波谷走出,这实际上是一个“松财政、稳货币”的优良政策组合,有效遏制了经济衰退和通货紧缩,应当说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政策组合应用。

四.2003年——2005年

政策类型:

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制定背景:

2003上半年经济还没有出现过热的情况,具名消费价格指数增长并不快,但存在煤电油运紧张的隐患,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过快。

从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形势再次发生变化,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信贷和投资增长过快、外资流入偏多等问题。

具体内容:

2003年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2004年宏观调控“进中求稳”逐步调减发债规模,今年拟发行国债1100亿元,比上年减少300亿元。

优化信贷结构,既要支持经济增长,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金融危险。

2005年,稳中求进,稳中保进,将实施财政与货币政策“双稳健”的组合,后一段时间内的宏观经济政策将是“结构导向的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体现有保有压和有紧有松的原则,在方式上仍然是采取灵活微调的方式,在手段上将更加注重运用法律和市场手段。

政策效果:

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局面得到大大的缓解,经济相对平稳。

五.2006年——2007年

政策类型:

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制定背景:

2005年后,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局面得到大大的缓解。

但经济运行又出现了新问题,一些城市房地产价格急剧上涨,国家连续出台针对房地产业的经济政策,包括增加税收,提高首付比例,提高贷款利率,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

具体内容:

2006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

要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产品。

2007年

4月15日,取消或降低了部分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6月1日,对142项“两高一资”产品调高或开征出口关税;

7月1日,再次调整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

5月30日,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千分之一上调为千分之三

8月15日起,将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自由20%调减为5%。

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由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的议案.前三个政策是为了减少贸易顺差,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压力;第四和第五个是针对逐渐升温、投机气氛浓厚的证券市场;第六个是为了缓解流动性偏多、提高外汇经营收益,确保宏观经济稳定运行。

2007年一是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规模。

二是政府预算支出和政府投资要优化结构,突出重点。

三是合理安排中央财政超收收入。

合理调控货币信贷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2007年,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的形势,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

政策效果:

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有效的缓解了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2007年我国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稳健财政政策的总体思路可以用16个字概括,即“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六.2008年——2010年

政策类型: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制定背景:

2007年之后,居民价格消费指数加速上涨,宏观调控措施更加严厉,一年之内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存贷款利率。

具体内容:

2008年

2008年4月24日起,财政部将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由0.3%调低至0.1%。

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2008年9月1日起,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

2008年9月19日起,股票交易印花税调整为单边征税

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徵收个人所得税.

2008年暂免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将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保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以诸多举措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支持力度。

2009年如下:

1.宽松的财政政策:

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40000亿拉动内需;

2.增加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

3.劳动法的调整;

4.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5.产业振兴计划.

2009年,一是大幅度的增加政府支出,这是扩大内需最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二是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的改革。

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一是改善金融调控。

保证货币信息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

二是优化信贷结构。

三是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证资金渠道畅通。

四是加强改进金融监管。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2009-08-05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

2009年8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温家宝,在“保增长、扩内需”前提下,下大力气“调结构”,坚决抑制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

2010年如下:

1、中央财政预算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在中央财政支出预算安排增长6.3%的情况下,安排30611亿元,增长7%。

2、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科学技术支出1632亿元,增长8%。

3、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环境保护支出1412亿元,增长22.7%。

4、进一步增加农民补贴,中央财政安排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支出1334.9亿元

5、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安排8077亿元,增长8.8%。

2010年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一是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政策效果: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向好,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经济发展总体上呈“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难言乐观。

作为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疲弱、政策调控和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2011年我国经济总体上谨慎乐观:

预计全年GDP增长9%左右,比2010年回落约1个百分点;CPI上涨3.5%左右,略高于2010年。

宏观政策总体趋于稳健,财政政策更加强调结构调整和“包容性增长”,货币政策趋于中性,更加强调管理通胀预期,加强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利率、汇率微有上升。

经济运行总体上依然呈“高增长、低通胀”态势.

七.2011年

政策类型:

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制定背景:

根据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宏观经济分析小组的分析2011年我国的财政政策将会致力于“经济增长恢复常态,货币政策趋于中性”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向好,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经济发展总体上呈“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

由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难言乐观。

作为我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疲弱、政策调控和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2011年我国经济总体上谨慎乐观:

预计全年GDP增长9%左右,比2010年回落约1个百分点;CPI上涨3.5%左右,略高于2010年。

宏观政策总体趋于稳健,财政政策更加强调结构调整和“包容性增长”,货币政策趋于中性,更加强调管理通胀预期,加强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利率、汇率微有上升。

经济运行总体上依然呈“高增长、低通胀”态势.

 

具体内容:

2011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快速回升转入稳定增长阶段

(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二)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和“稳增长”

(三)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或“中性”,货币信贷回归常态

(四)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避免剧烈波动

(五)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方向不动摇、力度不放松

2011年3月20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1年会上阐述了我国当前财政政策和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

他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我国将从完善财政体制、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深化税制改革三方面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2011年将调减营业税,将部分容易产生环境污染、大量消耗资源的产品以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

2011年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

会议强调必须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2011年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2011年1月28日起,重庆市试点向个人房产征收房产税,对重庆市主城9区内存量增量独栋别墅、新购高档商品房、外地炒房客在重庆购第二套房征收房产税,税率为0.5%—1.2%。

2011年1月28日起,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对上海居民家庭新购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和非上海居民家庭的新购住房征收房产税,税率因房价高低分别暂定为0.6%和0.4%。

2011年2月16日,北京市出台了包括限购升级、加快保障房建设、加强金融税收管理等极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措施。

2011年3月16日,发展改革委发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规定从5月1日起施行。

5月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通知,房地产开发企业违反明码标价规定未实行“一套一标”,每套处5000元罚款。

构成价格欺诈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2011年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增加安排180亿元,用于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及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补助。

3月16日,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明确这项规定从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第六次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起征点为3500元。

 

2011年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增加安排123亿元,用于新农保试点补助。

增加安排后,2011年新农保覆盖地区范围将从原计划的40%提高至60%,从7月1日起实施,城镇无收入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同步推进。

政府采购

 2011年7月1日始,根据财政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央单位批量集中采购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央单位采购的台式计算机和打印机,原则上全部纳入2011年批量集中采购试点范围,各主管部门要组织好批量采购计划汇总报送工作,集中采购机构要做好批量集中采购的招标等工作。

车船税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

6月1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国贸易金融网讯7月2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11年中期)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寻求增长目标与民生目标协同的中国宏观经济”。

政策效果: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努力凸现出以增长保民生、以民生促增长的协同发展路径,协同增长目标和民生目标是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旋律。

这表明2008年次贷危机冲击后中国宏观经济的调控将从最初"保增长"的短期被动调控逐步过渡到强调"增长与民生协同"的长期主动调控。

这一转变也意味着2010年已处于"常态化"增长路径中的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动力将发生变轨,宏观经济由复苏期进入转型期。

在经济增长模式期望步入"投资少一点、消费多一点、顺差(储蓄)少一点"的"黄金律"增长路径时,短期宏观政策却遇到了"控通胀、去泡沫"和"稳增长、防下滑"的两难选择,而破解"两难"选择成为短期和中长期宏观政策的着眼点。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一方面,"收入倍增计划"、"保障性住房工程"、"社会安全网构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减税计划"为代表的"民生工程"加速启动;与此同时,"战略新产业规划"、"区域增长规划"效应将延续和提速;这些因素将形成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的上行力量。

另一方面,"平衡贸易战略的推进"、"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结构性调整力度的提升"、"进口通胀压力的凸显"、"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以及"国际资本移动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将形成宏观经济的下行力量。

上行和下行力量的相互交织决定了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复杂的环境,需要通过寻求增长与民生协同的机制来破解"控通胀、去泡沫"和"稳增长、防下滑"的两难格局,这需要更加积极的民生偏向的财政政策来对冲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组合。

 

八.2012年

政策类型:

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偏紧偏松)

制定背景:

对于2012年,虽然已定调明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在元气尚未恢复的大背景下,此前实质“偏紧”的政策操作正转向“偏松”“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十分复杂,此时我国宏观政策仍需保持稳定,财政政策更是要延续已有的‘积极’基调,这对于当前的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指出,与过去两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相比,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在着力点上已进行调整。

 “金融危机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增长,现在的主要任务一方面注重保增长,另一方面要向调结构发力,这将会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中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

具体内容:

一是赤字规模将扩大。

政府支出将超过2011年的一万亿元,预计2012的财政赤字将占到国内生产总值2%或者更多。

二是地方发债将铺开。

2012年中国将扩大地方政府直接发债试点的范围,对地方债和铁道债等实施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

三是房地产税和结构性都会扩大试点,但不会铺开。

据财政收支模型分析,2012年财政性存款的总规模变化与2011年相仿,宏观意义上体现为赤字7000亿元附近,从节奏来看,依然表现为上半年财政性存款回笼、下半年财政性存款投放,其对于基础货币增量所形成的影响表现为前紧后松; 按照14%的广义货币供应量目标位置来看,2012年全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次数应该保持在四次左右,一季度已调整1次,预计二季度调整2次,三季度调整1次;

进入2012年后,中央银行的总冲销比重有望进一步回落到40-50%区间内。

2012年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变化特征主要体现为:

1、公开市场净效应体现为注入流动性功能;2、公开市场工具的使用将产生分化;3、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面临再度创新的挑战;由高能基础货币派生扩张为货币供应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居民以及企业四部门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资本约束、信贷供应以及需求等手段参与其中,决定了货币派生的速度与效果,最终形成了货币乘数的概念。

2012年我国M2增速、一般性存款增速以及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将在低位盘整,下半年逐步回升,今年流动性整体会从去年的极度紧缩走向适度宽松。

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年底将达到14.3%左右;从广义流动性指标的结构上看,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与资产结构将在2012年呈现出如下一些变化特征:

1、居民存款占比将会拐头上升;2、存款结构趋于定期化,2012年底银行业。

活期存款占比将下降2.4%;3、贷款利率预计下降幅度为80BP左右;4、政策性金融债将成为商业银行投资结构中侧重点,企业债和高收益债将成为未来两年银行保证收益的投资方向;5、预计2012年银行体系的资产配置重点将是个人消费贷款领域;通过对于2002年以来的历史数据深入研究,对于2012年的社会融资总量特征进行了预测判断。

根据长期以来我国社会融资总量与GDP增长的稳定性关系,我们认为2012年社融总量应该在13万亿上下,与2011年基本持平;间接融资将仍然是决定2012年融资规模的主要因素,我们认为包括表内表外的间接融资占比将维持在83-90%左右。

央行2月18日宣布,自2月24日起,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11年底以来存准率第二次下调,也是2012年的首次下调,表明央行政策进入稳健偏松轨道。

而近期经济、通胀同比增速的显著回落是最重要背景。

政策效果:

2012年3月新增信贷1.01万亿元创去年以来新高首季度同比多增2170亿元

 2012年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2.46万亿元,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多增3320亿元,创出去年以来新高。

 分析认为,信贷数据猛增主要受到其企业需求逐步释放导致信贷需求增加影响。

此外,3月银行存款增加2.95万亿元,银行可贷资金额度大幅增加。

 对此,市场预计央行可能会推迟执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宽松政策。

昨日央行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46万亿元,同比多增2170亿元,其中主要受到3月份贷款超预期的影响。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63.5%,同比高10.4个百分点,显示出贷款重新在社会融资中占据主角。

此外,在信贷资金增量带动下2012年3月广义货币增速继续较年初回暖。

央行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8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2个百分点。

然而,反映经济活动狭义货币(M1)余额27.80万亿元,同比增长4.4%,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5个百分点。

M1增速仍处于历史低位,这反映出经济活动仍处于疲软状态。

 全年投放或不低于8万亿,值得留意,2012年3月人民币存款回流显著。

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同比多增2712亿元。

然而,由于1月存款外流显著,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3.76万亿元,同比少增2185亿元。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3月份信贷数据高于预期主要基于两个因素:

其一,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展期”新政效应开始显现,不少银行开始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