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62350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章节精品教案 合集 1.docx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章节精品教案合集1

《中国的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

1、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

2、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及大致海拔高度

3、我国地形特征对降水、河流及人民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法分析三大阶梯差异。

重点与难点

我国地形的两大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教具《分层设色中国地形图》、

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吗v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

〔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二、讲授新课

欣赏歌曲《歌唱祖国》,从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从歌词中我们了解到什么?

提出什么问题?

通过学习这一节来了解中国的地形特征。

1、地势的概念——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从以上的问题可得出:

2、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承接:

想一想

比较图A与图B,这两幅图所反映的地势有什么不同?

哪一幅图比较接近实际?

得出结论:

3、中国的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二、中国的地形

在地图册分层设

色的中国地形图上:

1、指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说出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海拔在多少米以上,塔里木盆地和黄土高原原海拔在多少米之间,华北平原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3、说出从青藏高原向东、向北、我国的地势有什么变化?

(一)中国地势的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二)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阶梯名称及界线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4000米青藏高原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东缘

第二级1000—2000米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500米以下华北平原

(三)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的大陆架。

范围:

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南海的一部分。

(四)我国的地势特点对降水、河流流向等的影响。

巩固练习: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

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

想一想:

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长江、黄河等江河在从高一级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时,河流的落差会有什么变化?

水流会产生什么现象?

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什么便利?

板书设计:

第三章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地形概况

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地势的概念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3、我国近海大陆架的分布

4、我国的地势特点对降水、河流流向等的影响。

教后记: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2)

教学目标

1、理解山脉及其走向的概念

2、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及其分布

3、知道山脉是地形的骨架

4、使学生形成我国主要的山脉的空间观念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

难点:

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的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具山脉走向分布图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主要的山脉。

第二节主要山脉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1、走向山脉的延伸方向称为走向

展示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东西)

(1)这些山脉是什么走向

(2)教材上把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称为一列,你觉得有无道理?

(3)这种走向的山脉共有几列?

学生对照图,在教材图上描出三列山脉

最西一列天山——阴山

中间一列昆仑山——秦岭

最东一列南岭

2、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哪列山脉?

它们是什么走向?

这样的山脉还有哪几列?

展示山脉分布图(东北——西南)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长白山——武夷山

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

位于

我国中部地区的贺兰山,六盘山。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

著名的有阿尔泰山,祁连山等

3、播放图片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

展示山脉走向分布图在图中找出喜马拉雅山的位置

我国西藏自治区与印度、尼泊尔等国的边境线上。

走向弧形山脉

(二)山脉构成地形的骨架

我国不同的山脉纵横交织,把我国地表分成若干地形区,它们是高原,盆地或平原

山脉名称两侧地形区

西侧东侧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太行山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南侧北侧

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昆仑山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

板书设计:

第二节主要山脉

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二、山脉构成地形骨架

教后记:

第二章第1节中国的地形

教学目标

1、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掌握其主要特征。

2、学会运用比较法比较同类地理事物,并能从中找出差异。

3、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我国地形区的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立志建设祖国的感情。

重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地理位置及特征。

难点: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空间分布概念的形成

教具中国地形图、各地形区的景观图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回忆中国地形图上的山脉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

弧形山脉南北走向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主要山脉,这些山脉不仅勾勒出了祖国大地的骨架,而且还把辽阔的国土分割成大大小小不同的单元,形式多样的地形区。

讲授新课:

主要地形区

(一)四大高原的分布和特点

1、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1)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

(2)高原的边缘与内部多山脉,但高原面起伏平缓

(3)雪山、冰川广布

在地形图上指出其范围:

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西部

2、内蒙古高原:

位于我国北部内蒙古自治区大部、甘肃、宁夏和河北的部分

(1)我国第二大高原

(2)地面坦荡

3、黄土高原:

位于秦岭以北山西全境、陕西、甘肃和宁夏的部分

(1)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2)高原表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4、云贵高原:

位于云南东部和贵州的大部

(1)地势西高东低

(2)石灰岩广布

(3)峰岭众多,地面崎岖,有许多山间小盆地(坝子)

(二)四大盆地的分布和特点

1、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

位于新疆境内天山南北

(1)周围山地环绕

(2)盆地底部比较平坦、沙漠广布,盆地边缘多绿洲

2、柴达木盆地: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境内

典型的高原荒漠盆地,多沙漠、弋壁,东部多沼泽、盐湖

3、四川盆地:

底部低山、丘陵广布,盆地西部有平坦的成都平原。

连线:

青藏高原地势平坦

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

云贵高原雪山连绵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四大盆地

想一想:

为什么盆地边缘的高山山麓地带,会有绿洲分布,水源从何而来?

比较四大高原,三大盆地的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主要地形区

一、四大高原

二、四大

盆地

教后记:

第二章第1节中国主要地形(4)

教学目标

1、能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主要地形区的位置,并掌握其主要特征。

2、学会运用比较法比较同类地理事物,并能从中找出差异。

3、学会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明我国地形区的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立志建设祖国的感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大平原的地理位置及特征。

难点:

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空间分布概念的形成

教具中国地形图、各地形区的景观图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导入新课:

我国东部属于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这里以什么地形为主?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主要的平原和丘陵。

讲授新课:

显示《中国地形图》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滚滚东流的江河携带泥沙在东部沉积,形成一条依山连海、南北分布的冲击平原带。

三大平原

1、填充三大平原的名称、位置、范围、所临海洋及主要的河流

学生回答:

平原、丘陵为主

讲述东部平原的形成,以使学生对平原的成因和分布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学生自读课文,把下面的表格填充起来。

名称

位置和范围

主要河流

东北平原

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南临渤海。

辽河、松花江、黑龙江、嫩江

华北平原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

临渤海、黄海黄河、淮河、海河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至东海、黄海

长江

2、主要特点

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黑土,海拔200米以下,地势坦荡、沃野千里,低地积水成沼泽

华北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更低,三角洲海拔10米以下,有“水乡”、米之乡之称

(四)主要丘陵

显示泰山、黄山、庐山等风光,让学生欣赏,并请同学说出这些风景旅游区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

我国的主要丘陵有哪些?

显示《中国地形图》,由北向南依次说出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课堂小结(主要三大平原)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3节主要地形区

三、三大平原

1、分布

2、范围

3、特点

四、主要丘陵

教后记: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1)

气候复杂多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记住1月0ºC等温线的分布

2、知道纬度位置对我国气温分布的影响;从气温入手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能力目标:

学会根据等温线图分析掌握我国1、7月份的气温分布;学会分析气温对农业的影响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气温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使学生了解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2、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难点:

1、同样的纬度跨度,在不同的季节,气温的分布却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特点。

2、气温对农业的影响

教具投

影、背投、电脑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上节课布置的收听天气预报的作业,请学生预报当天的天气。

2、复习概念:

气温——表示大气冷热的程度,气候要素之一。

二、讲授新课:

(设问过渡)一天中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一年中有最冷月和最热的月份,即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

,猜一猜,我国大多数地区哪个月平均气温最低?

(一)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过渡)在隆冬的1月份,我们来一次从北向南的图上旅游,你就会发现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了。

一月,它可以代表我国冬季的气温。

读《1月气温分布图》提示:

等温线概念

(设置情境)出示“北极村”漠河冬季雪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漠河(冬季最冷的地方)——

进入山海关,北京(变得较暖和了一些,北风呼啸,只是没有了茫茫积雪和冰雕)——

淮河是界线,这里河水不再结冰

淮河以南,绿意盎然,羽绒衣有些穿不住了。

过了南岭,到了广州,这里是花的海洋,绿的天地。

学生思考:

那么我国冬季南北悬殊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冬季南北气温悬殊的原因

比较漠河、北京、广州三地冬至日的日照情况,分析总结纬度位置对气温影响的规律。

1、纬度位置是造成我国南北温差大的最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夜短,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

2、冬季风以及地形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了南北的温差。

冬季风频繁南下,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阻挡,势力逐渐减弱。

所以,我国冬季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纬度位置是主要因素,冬季风南下影响,地形的影响。

过渡:

我们知道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悬殊很大,这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那么我国夏季的气温特点是不是和冬季相同呢?

影响因素又有哪些呢?

夏季,如果我们也做由北到南的旅行,我们会发现气温情况怎么样

呢。

学生读《七月气温分布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

2、漠河的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3、海口的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4、计算两

地的温差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归纳总结,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思维训练)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夏季我国南北温差不大的原因?

(出示图表)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日照情况比较,分析总结此时纬度位置和昼长的关系

夏季北方较长的白昼和光照,缩小了南北的温差,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一些地势较高的高原和山地成为夏季最“凉爽”的地方。

地势较高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深居内陆,陷落天山之中的吐鲁番盆地成为夏季我国真正的“火洲”。

学生归纳,温差说明了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和冬季有何不同?

想一想,这时的北极圈内是什么景象。

(三)气温带的划分: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

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

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

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

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一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出示复合投影讲解、总结〕“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

温寒温带:

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度中温带:

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带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

亚热带:

秦岭-淮海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青藏高原气候区:

青藏高原

〔指导填图〕请同学们把五个温度带和青藏高原气候区填在填充图上。

学生填图。

〔教师〕不同的温度带适宜栽培和推广的农作物品种不同,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同学们看书上“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表和投影片回答:

1、看一看各种农作物对积温的需求指标。

2、五个温度带的积温分别是多少?

适合种植哪些农作物?

3、五个温度带的作物熟制如何?

我们这个地区是一年几熟?

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我们钢才提到的小麦要求的积温是多少,主要分布在哪个温度带?

学生讨论、回答。

〔引导思考〕我国五个温度带对农业生产有何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总结〕我国南北跨度很大,近50个纬度,各地积温由1600-8000°C差别很大,故适合喜热、喜凉、喜温的等多种作物生长,世界上绝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在我国找到适合生存的地点。

而且我国水稻、棉花等高产作物的分布北界,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作物熟制从东北的一年一熟到海南岛的一年三熟,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由于我国面积广大,各地的气温日较差和

夏季温度等差异很大,同一作物品种在不同地区所需的10°C积温也不相同。

因此,在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或改革熟制试验上,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成功。

教学后记: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2)

降水和干湿地区

(1)

教学目标

1、识记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理解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的特征和成因。

4、通过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各月分配柱状图,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气候图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难点:

我国降水的季节及年际变化原因

教具投影仪、大

背投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它与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有什么关系?

2、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南北气温相差不大?

二、导入新课:

设问:

塔里木盆地和华北平原同属暖温带,自然景观是否相同?

思考原因:

降水差异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三讲授新课:

1、观图4、10回答问题:

(1)找出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什么地方?

它与1月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哪些地方?

(4)找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的地区。

(5)找出学校所在省、区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6)比较图上东南沿海地区与西北风陆地区房屋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降水量情况有什么关系?

总结:

这说明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读图2-22,回答以下问题

(1)东南季风主

要影响我国什么地区?

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什么地区?

(2)从海陆位置和地形影响考虑,为什么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

(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致以哪些山脉为界?

大致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经张家口、兰州和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秦岭—淮河至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400—800毫米西北部—200毫米

平面与斜面东南沿海地区的太平洋沿岸和印度洋沿岸

西北内陆距海润洋较远受夏季风的影响弱。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1、分布规律

2、影响因素

教学后记: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4

降水和干湿地区

(2)

教学目标

1、复习识记800、400、2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3、通过阅读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理解各干湿地区对农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了解。

重点难点

重点:

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依据。

难点:

我国各干湿地区的分界及植被。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比较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

2、影响因素有哪些?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我国降水从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那么从时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呢?

三讲授新课:

读图4、15回答以下问题:

1、学校所在地每年降水量最多是哪几个月?

2、广州、武汉、北京、哈尔

滨四地降水较多的各是哪几个月?

3、比较四地降水量的年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明显的差异。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夏季风和海陆位置、地形

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布

总结:

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一)我国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

(二)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

(导入)我国各地降水的时间变化,除季节分配不均外,各年降水多少也不一样,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这叫做降水的年际变化。

1、同一地方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同

2、不同地方的年际变化大小也不等,南方较小,北方较大。

3、原因

我国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主要是有些年份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

夏季风强,向北挺进快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多,南方降水则偏少;夏季风弱,向北挺进慢的年份,北方降水就偏少,南方降水则偏多。

冬季降水少,夏季降水多

读图4、21回答:

1、北京1951—2000年的50年间,降水量最多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

降水量最少的是哪一年,降水量约多少毫米?

2、对照年降水量分布图,找出北京的年平均降水量约多少毫米?

思考:

旱灾和涝灾是怎样形成的?

归纳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降水和干湿地区

二、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1、依据

2、分界和植被。

教学后记:

第二节季风气候显著(5)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

2、理解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3、通过观看和阅读有关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的具体报导,能分析有关现象的本质内容,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

难点:

三种气候灾害的形成原因。

教具电脑、投影仪

教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导入新课:

提问:

我国的气候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优越条件?

学生回答

学生观看录像:

1、寒潮与台风警报及其带来的灾害;2、水旱灾害片段

(过渡)我国的气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与此同时,你们听到或见到下列天气现象吗?

三、讲授新课:

上述的寒潮、台风、水旱灾害等现象就是我国最常见的气象灾害。

(一)寒潮

把以下问题的结论填下表格:

(1)什么是寒潮?

源地?

多出现在什么季节。

(2)寒潮是怎样形成的?

它会带来哪些灾害天气。

(3)我国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哪些?

(4)寒潮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看地图:

(1)、在亚洲轮廓图上画出寒潮侵入我国的路径。

(2)、描述寒潮过境时的天气变化过程。

(二)台风

看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1、在亚洲轮廓图上画出台风前进的路径。

2、描述台风过境时的天气变化过程

3、我国受台风影响的地区有哪些

4、台风带来了哪些灾害。

学生看书回答:

什么是台风?

源地?

多出现在什么季节?

带来哪些危害?

如何防御台风。

(三)水旱灾害

1、资料展示:

1998年特在洪水录像

2、问题:

造成我国水旱灾害的气候原因有哪些?

水旱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有什么影响?

讨论:

造成我国水旱灾害的气候原因有哪些?

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早晚与水旱灾害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你经历过水旱灾害吗?

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措施来防御水旱灾害?

总结: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自然灾害的种类中,尤以气象灾害最为常见,影响也严重。

我国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有哪些。

板书设计:

第二节季风气候显著

一、寒潮、台风、水旱灾害

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