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62366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7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docx

小学教师资证常考要点整理

法规中常考的数字

1小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1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时,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1学年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第五条

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

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3年

《教师资格条例》第二十条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5年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

(一)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

(二)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6周岁

《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9年

《教育法》第十八条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法》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12分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

接送学生的机动车驾驶员应当身体健康,具备相应准驾车型3年以上安全驾驶经历,最近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致人伤亡的交通责任事故。

14周岁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七条

未成年人有本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因不满十四周岁或者情节特别轻微免予处罚的,可以予以训诫。

16周岁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八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八条

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九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18周岁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本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儿童权利公约》第1条为本公约之目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

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员或者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依法组成少年法庭进行。

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24小时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六条

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其所在的寄宿制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请求帮助。

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或者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30日

《教师法》第三十九条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教师资格条例》第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在接到公民的教师资格认定申请后,应当对申请人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颁发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当在受理期限终止之日起30日内将认定结论通知本人。

60日

《行政复议法》第三十一条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200米

《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

文化部门依法禁止在中学、小学校园周围200米范围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并依法查处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取缔擅自设立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必背知识)

科目二选择题考点梳理早晚读一遍

(一)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苏格拉底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

柏拉图重视早期教育,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洛克提出了“白板说”和“绅士教育”。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提出“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的词源: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影响)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桑代克)、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教育的功能:

教育与人口:

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维持一定数量有利于教育发展,教育可有效调控人口增长;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地域结构。

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重要手段;教育改变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社会生产力与教育: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

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发展: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教育与社会文化: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教育对文化的促进:

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递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

孟子、高尔顿、霍尔

外铄论:

荀子、洛克、华生   

多因素论(辐合论):

施太伦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主导)。

(五)教育制度:

欧美现代学制的类型:

双轨制:

英国、法国

单轨制:

美国

分支制:

前苏联

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旧中国的学制

1902年,颁布未执行“壬寅学制”。

1903年,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建立新式学校;

1912年,中华民国颁布“壬子奎丑”,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

1951年,新中国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1958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2010年6月2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020年)》,21世纪第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义务教育的特点:

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六)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宗教本位论: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社会本位论:

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巴格莱

个人本位论:

卢梭、罗杰斯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包含: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

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七)课程

1.课程类型:

按课程组织方式: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按学生的学习要求角度划分: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按课程管理: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按课程呈现方式: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2.课程理论流派:

学科中心课程论:

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

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

杜威、奈勒

社会中心课程论:

布拉梅尔德

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三维课程目标:

认知与技能、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八)教学

1.教学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教学的基本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表现在:

认识对象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和实践性;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有领导的认识;认识方式的简捷性。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5.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参观教学法;探究活动法;情感陶冶法

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

上课(明确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组织严密的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

(九)学习心理

1.感觉

感觉的特性:

感觉适应、感觉后像、感觉对比、感觉的相互补偿、联觉

2.知觉

知觉的特性:

理解性、选择性、整体性、恒常性

3.注意

注意分为: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包: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注意的分配

4.记忆

记忆分为: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遗忘的规律:

先快后慢(艾宾浩斯曲线)

遗忘的理论:

衰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同化说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

知识的保持:

深度加工记忆材料;进行组块化编码;有效运用记忆术;合理进行复习。

5.思维

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按照思维凭借物来分: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按照思维的指向性来分:

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造性程度来分:

常规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主要是感觉的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

2-7岁;自我中心,单向思维,思维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主要特征:

守恒概念的出现。

另一特征:

去自我为中心主义

形式运算阶段:

11-16岁;特征: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6.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里兰、阿特金森

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学习动机的培养:

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设置榜样;

设置具体目标及到达目标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主要学生的归因倾向。

7.学习迁移

迁移的分类:

 

按迁移的结果:

正迁移和负迁移

按迁移的方向: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按迁移的内容:

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按迁移的抽象和概括水平:

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学习迁移的理论

形式训练说:

沃尔夫

相同要素说:

桑代克、伍德沃斯

概括化理论:

贾德

关系转换论:

苛勒

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8.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的分类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资源利用策略)。

9.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联结-试误说;学习规律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

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

正强化和负强化;消退;惩罚。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学习过程;强化

认知学习理论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罗杰斯(学习观、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基本教学模式)

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

(十)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

(二)心理辅导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原则;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整体性发展原则。

(三)心理辅导方法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自我控制法。

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理性—情绪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团体辅导疗法

(四)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1.焦虑症表现:

紧张不安、忧心忡忡;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过度反应、难以做决定;心跳加速、过度出汗。

治疗法:

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采用认知矫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2.抑郁症表现:

情绪消极、颓丧、淡漠、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没有期望;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治疗法:

情感支持和鼓励;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调整当事人消极的认知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成功与愉快;服用抗抑郁药物。

3.恐怖症表现:

可分为单纯恐怖、广场恐怖、社交恐怖等。

治疗法:

4.系统脱敏法:

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适当减轻当事人的压力。

强迫症表现:

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洗手;强迫性自我检查;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治疗法:

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建立支持性环境;森田疗法,强调放弃对强迫行为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5.网络成瘾治疗法:

认知疗法、强化法、转移注意力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十一)

1.品德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儿童道德发展的两个水平:

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儿童品德发展的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期;

权威阶段(5-8岁)他律期;

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期--规则可以约定

公正阶段(10-12岁)主持公正和平等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二)品德发展

影响品德发展的培因素

外部条件:

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

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良好品德的培养:

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三)德育内容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四)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知行统一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五)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指导实践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七)德育途径  思政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和校外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班主任工作。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巧记:

321——3爱2人1终身

真题示范:

从教二十余年来,洪老师的很多事迹,让学生终身难忘。

一年秋天,学生们刚开始上课,对面突然大雨倾盆,班上三名学生晒在宿舍外面的被褥被淋湿了,洪老师就让他们晚上住在自己家里,还给他们做饭吃;一名学生从几十里外的山村乘汽车来校时,生活费被盗,洪老师除与有关部门协调外,还自己掏钱替学生垫付伙食费;又一次,校外不良青年来到学校,拿刀威逼学生,索要学生财物,她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而后积极向有关部门呼吁,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同时向学生讲解自我保护的方法。

有一年春季刚开学,一位老人把她的孙女小芳领到洪老师的面前。

老人说:

“小芳以前一直跟着打工的父母在外地,转了几次学,学习成绩不好,她害怕老师和同学们嫌弃她,希望老师多费心。

”洪老师说:

“小芳是我的学生,我会尽心去教的,只要她肯努力,踏实学,认真做事,就是好学生。

”在洪老师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下,小芳进步很快,初中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

洪老师很注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成败进行反思总结。

她的教育随笔《我的表现会成为学生的压力》《如何让文言文不再枯燥难学》《如何让学生在青春期不恐慌》《班主任怎样才能赢得科任老师的支持》相继获奖。

大家都说她是名副其实的好老师。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评析洪老师的行为。

(14分)参考答案答: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老师做到: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

材料中洪老师的行为体现了以下几点:

1.关爱学生。

洪老师让学生住在自己家里、垫付学生伙食费、遇到危险保护学生,这些行为体现出她对学生深切的关爱之情。

2.教书育人。

面对多次转学、成绩不好的小芳,洪老师并没有歧视,反而认为认真做事的就是好学生,说明他不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学生,重视学生品行的培养。

3.终身学习。

洪老师不断的反思教学经验,通过反思写出了不少获奖的教育随笔,这表明她不断的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

4.爱岗敬业。

洪老师对自己工作认真反思、不断总结,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这些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态度反映了她爱岗敬业的精神。

(十三)知识与技能技能学习技能概述:

含义:

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特点:

(1)技能是学习、练习得来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不同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动作体现法则要求,不同于一般的随意运动。

技能的种类:

操作技能(运动技能)如打篮球、吹拉弹唱;

心智技能(认知、智力技能)包括了运用规则解决问题,记忆的技能。

既包括加涅提出的认知策略,也包括加涅提出的智慧技能。

操作技能的形成

操作技能的含义: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例子:

如吹、拉、弹、唱,做瑜伽,打篮球

特点:

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客观性)有一定操作对象如篮球、肌肉动作。

动作进行的外显性所有动作都是表现在外面的,能被人看到的。

动作结构的展开性动作是一步一步的如三步上篮。

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和肌肉运动强度划分:

细微型操作技能涉及到的肌肉不大如打字、弹琴、雕刻、写字

粗放型操作技能涉及到的肌肉群大如跑步、打篮球网球、举重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划分:

连续性操作技能大于五秒的动作如骑自行车、弹钢琴、舞蹈。

非连续性操作技能有明显的开端和结尾,持续时间短如刹车、开门、射击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划分:

闭合性操作技能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动作如撑杆跳、举重、跳远

开放性操作技能不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动作如打篮球、开车、武术

根据操作对象划分:

器械型操作技能运用到一定运动器械如单杠、双杠 

徒手型操作技能不需要器械如游泳、健美操

冯忠良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题型:

单选、多选、简答题

(1)操作定向解做什么、怎么做观察老师怎么做并形成印象。

(2)操作模仿学生照着老师的动作去做。

动作品质:

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动作结构:

动作要素间协调性差

动作控制:

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

动作效能:

效能较低

(3)操作整合把学到的小动作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动作。

动作品质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

动作结构:

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

动作控制:

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动觉控制开始占主导)

动作效能:

效能有所提高

(4)操作熟练达到动作自动化的阶段。

动作品质:

高度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

动作结构:

衔接连贯、流畅、高度协调

动作控制:

动觉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