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634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docx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综合检测题测基础版教师版新人教版

时间:

100分钟分数:

110分

一、书写(2分)

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请勿使用修正带及修正液等工具。

【答案】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4

【解析】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积累运用(22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阅读经典,咀嚼经典,那些从容流淌的文字中,却常常涌动着令我们感动的爱的激流:

阿长辛苦买来的粗zhuō()的《山海经》中蕴含着的浓浓关爱;父亲pánshān()的背影中流淌着的舔犊之情;老王在生命尽头的微薄的回kui()所牵动的一个善良文人的愧怍;一肩担尽古今愁的老信客以大半辈子的穷愁潦倒演绎出的无悔的忠诚……常常感动于生活中的细小的爱与关怀,我们才能更好的品味生活!

【答案】拙蹒跚馈

【解析】

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根据拼音写词语的能力。

学生首先要读准字音,才能联系文意得出相应的词语。

在书写词语的时候,不要出现错别字。

注意“拙”不要写成“绌”。

考点: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古诗文名句填空。

(8分)

(1)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

《长歌行》

(2)?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的诗沉郁顿挫,壮怀激烈,读他的诗,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一

颗赤子之心的丰富情怀:

《望岳》中,诗人在结尾处抒发着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远大理想抱负的诗句是“,”;《春望》中,杜甫担忧国家烽火连天,渴盼家人音讯,有着忧国思亲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老大徒伤悲

(2)日暮乡关何处是(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解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文言词语(4分)

(1)后遂无问津者()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无丝竹之乱耳()(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答案】

(1)渡口

(2)邀请(3)使……扰乱(4)通“鳏”,老而无

妻的人

【解析】

试题分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注意“矜”是通假字,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C.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美誉。

宋以后杜甫被尊称为“诗圣”。

有《杜工部集》。

《春望》《望岳》为其作品。

D.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陋室铭》《爱莲说》为其作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

D项中《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

考点:

识记文化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5.名著阅读。

(2分)

(1)《骆驼祥子》是老舍自己最钟爱的一部作品。

小说写了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为我们

描绘了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请根据下边的提示,补写出祥子失车的主要情节。

第一次,他用辛苦积攒了三年的钱买了一辆车,可;

第二次,他没有灰心,从头再来,拼命攒钱,可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第三次,他与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好景不长,。

【答案】第一次

车很快被大兵抢走了(或:

后被乱兵抓走,失去新车)。

第三次:

虎妞难产而死,只好卖车安葬虎妞(或:

虎妞的死,又使他人财两空)

【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

识记文学名著内容。

能力层级为识记A。

6.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

(20字以内)(2分)

人民网嘉兴10月22日电2013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将于本月25日-29日在嘉兴南湖区举行。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届时共约有5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200名运动员参赛。

据介绍,该赛事自2004年首次举办以来,今年已是第十届了,同时是目前国内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集设计、制作和飞行竞赛为一体的航空航天模型创新型赛事。

本次办赛的目标为“体育搭台、科技唱戏、企业受益”。

比赛内容包括模拟搜救、对地侦察、模拟火箭、垂直起降载运、限时载运空投、限距离重空投、太阳能飞机、电动滑翔机等8个项目。

期间,还将开展科技项目对接、科技成果展示、专题讲座等活动。

【答案】2013科研类全国航模锦标赛本周在嘉举行。

【解析】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7—10题。

一个走运的人

秦文君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

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

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

“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

”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

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

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

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

可这店主,多么平凡。

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

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

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

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

“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

”我说,“那才舒服。

”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

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

“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

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

她又说:

“真走运啊!

”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

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

“有缆车吗?

”她问,“真的有?

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

”我说。

“是啊!

是啊!

”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

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住八十多岁的老太太!

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

“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

”“不知道。

”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

“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

”“女店主啊,你不知道?

”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

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

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

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

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

7.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

请概括其中两件事。

(2分)

第一件事:

“我”被女店主编织的

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

“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8.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分)

9.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

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10.简要分析以“一个走运的人”为题有什么作用?

(3分)

【答案】

7.(每件事1分)

第二件事:

女店主开心知足地把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送来的糯米团当午饭。

第三件事:

“我”到店里买发卡,女店主嘱托“我”带黄山风景照给她。

8.①女店主是一个坚强乐观的人。

下肢瘫痪的她从不怨天尤人,对顾客总是报以灿烂的笑容;她不向外人提起自己的腿,以至“我”一直

没有发现她是一个下肢瘫痪者。

②女店主是一个热爱生活,爱美的人。

她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编织成各种小饰物;她一直梦想着去黄山,感受大自然的美;她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把头发梳得

漂漂亮亮,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③女店主是一个心灵手巧,勤劳的人。

她一人经营着商铺,在闲暇时光,不停地编织各种精巧的小饰物;她经营的商铺总是一尘不染。

④女店主是一个懂得感恩,善良的人。

当别人欣赏她或者帮助她时,她总是心怀感激,说自己“真走运”。

⑤女店主是知足常

乐的人。

下肢瘫痪并不“走运”的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真走运!

”午饭只是开水就一只糯米团也非常开心知足。

9.

示例一:

通过景物描写(1分),烘托(表达)出女店主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对“我”产生的影响(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怀念之情(1分)。

示例二:

运用象征手法(1分)。

用历尽沧桑依然挺拔的香樟树象征下肢瘫痪却积极乐观的女店主(1分),表达“我”对女店主的敬佩和怀念之情(1分)。

(意对即可)

10.

小说中女店主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作者用它贯穿全文(1.5分);标题“一个走运的人”揭示一个并不“走运”的人感恩生活、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点明了小说的主题(1.5分)。

【解析】

7.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叙述性的文章概括情节,要抓住文中表示时间地点或事件中起领性的词语,如本文中“最初”“有一天”“还有一次”等,依次概括出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抓住事件的核心情节即可。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

仔细阅读这句话,要答出写作手法和表达的作用,理解作者对“香樟树”的描写,抓住“树”的特点与文中人物性格及精神品质的联系,从“神似”的角度来理解写作手法“象征”。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现代文阅读二(18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无怪他们疑惑。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A)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

B)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看电影事件

【解析】提取语段主要信息,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即可。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文中A处的“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处的“他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答案】具有狭隘民族偏见和军国主义思想的日本青年学生(日本的“爱国青年”)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解析】结合上下文理解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选段中加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鲁迅这样写表达了什么情感?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的愤懑以及作为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

【解析】根据对语句内容的理解明确重点语句的修辞手法,结合上下文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考点:

概括作品抒发的感情。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文中“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一句中,“何尝不”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对精神麻木者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的反感。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为什么“这一声”对“我”特别刺耳?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因为“这一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解析】作为弱国国民的“中国人”,“我”听到所谓的“日本‘爱国青年…的欢呼,极大地刺伤了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这是作者爱国情感的表现。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弃医从文。

在日本留学期间,一系列的事件让鲁迅觉得医学救不了中国,要救中国首先要改变人们的精神,因此弃医从文了。

【解析】

结合全

文内容来理解,即可明白“看电影事件”等是促使“我”“弃医从文”的原因之一。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古诗阅读(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4-15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①,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幢幢:

晃动的样子。

17.“”三个字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听闻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刹那间的反应。

(1分)

18.末句的景物描写是怎样来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请简要分析。

(2分)

【答案】

17.惊坐起

18.作者用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手法,把听说白居易遭贬后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寄寓在凄凉冷清的景物之中,抒情更含蓄;(或“用凄凉冷清的景物含蓄地表达了(渲染烘托了)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内心的悲凉与凄苦”)(手法1分;景物特点、情感分析1分)

【解析】

17.

考点:

鉴赏诗歌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思想感情的分析能力。

末尾两句形象描绘了周围景物的暗淡凄凉,失去光焰的灯、昏暗摇曳的灯影、凄凉昏暗的风、寒气逼人的窗,诗人以哀景抒哀情,情景交融,表现了诗人被贬后愁苦的心情。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写作(53分,其中书写3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善良”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作文。

要求:

(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

选择善良

我曾问小姨,“你的一个愿望是什么?

”“世界和平。

”她回答。

我笑她说的太大。

如今我的小姨在一所军校上学。

她曾说她从心里惧怕斗争,从心里同情那些与我们相隔遥远而同处青春年华的少年士兵们。

她说她去报考军校,最终目的是选择善良。

无论我们怎么憎恶美国的霸道和日本人的不思悔改,我想我们不该让这些思想阻挡了我们真心

善良的显现,因为真心,我们看到那些废墟下呻吟的伤残者,对那些因病变而至丑陋的受害者应该献出善良。

善良,这是人类共有的本性。

我欣赏那些被侮辱和被损害者面对前来表达歉意的敌手时淡淡的一笑和宽大的一抚。

鲁迅先生有诗: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是一种大度的体现,更是一种善良的手段。

有一些宗教教义教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圣母玛丽亚”之所以备受人们仰慕、崇拜,不就是因为她有着人间至纯至美的纯洁和善良吗?

善良不能不说是一剂妙药,能使世间芸芸众生皆为之化释前嫌,可是善良也被人的一些心思压抑着,遮蔽着,没有那么容易地流向周围的人,你我或许还提防陌生人不求回报的帮助。

我们身为人,需要启开心灵的帷幕,选择善良,并施于众人,同时让我们迎纳别人的善良。

我要说:

“莫要关闭你我的心扉,阻碍你我的善心。

或许,三字经上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还应让我们世代记住。

毕竟我们是人的团体,需要各自以及别人心灵善意的慰藉,从我们的心中选择善良,这是人人都希望获取的资源,这种资源在看不见的心灵深处,但是你的一笑一视都可传递善良的佐证。

做出心灵的自然选择:

去爱惜你手中的一只小鸟,因为它唱歌给我。

去轻轻擦掉孩子满脸的墨水而别吓着她,因为我也如此过。

去拿出一元钱放进募捐箱里去,因为他们需要我的微薄之力……

【解析】

考点:

按要求写作。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