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069009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40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 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pptx

第六章道路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技术,张韡,1,绪论,我国交通事故的致死率是发达国家的9倍左右,。

2,绪论,3,研究表明:

对于交通事故重伤者,在30分钟内获救,其生存率为80%,在90分钟内获救,其生存率仅为10%以下,而我国交通事故死亡者中大约40为当场死亡,60死于送往医院途中或在医院中死亡。

交通事故紧急救援不力是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和致死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

据统计,由现场急救不当或不及时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10%左右。

绪论,我国交通事故紧急救援存在的问题有:

(1)救援力量分散,救援职能交叉

(2)重伤员抢救,轻交通管制(3)反应迟缓,装备落后(4)救援预案分级不实际,4,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人体是由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系统等九大系统。

道路交通事故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涉及到:

循环系统(心血管)、呼吸系统(肺)、神经系统(脑)、运动系统(四肢)。

5,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一、运动系统运动系统与交通事故的关系最密切,也是受伤害程度最大的系统。

按组织结构运动系统分为:

骨骼、关节、肌肉按人体部位运动系统分为:

头颈、躯干、四肢7,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1、头颈头颈主要由颅骨和颈部关节组成。

正常情况下,颅骨主要起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但,当发生闭合性颅脑损伤时,因颅内出血形成血肿,或因脑组织肿胀使体积增大,这时脑颅的完整性便成了有害因素,造成颅内压力增加,压迫脑组织,威胁伤员生命。

9,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2、躯干躯干包括胸部、腹部、背部,共同形成了内脏器官的容纳空间。

躯干主要由躯干骨构成,躯干骨由脊椎骨、肋骨和胸骨组成。

肋骨富有弹性,在临床上经常在此进行心脏按摩急救。

10,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3、四肢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各由64块和62块骨骼组成四肢是交通事故中伤害最大的部位,四肢骨折大约占全身骨折的90%以上,在救治中处理不当,功能恢复不好,将直接影响到伤员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11,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二、呼吸系统,12,呼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鼻、咽、喉被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被称为下呼吸道,肺是主要的呼吸气管。

13,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1、喉,14,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位于颈前部,上接咽,下续气管。

喉的两侧有颈部大动脉、神经和甲状腺。

遇紧急情况时,可将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上缘之间的环甲筋膜穿刺或切开,进行急救。

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2、气管、支气管和支气管树,15,气管上接环状软骨,向下经颈部正中进入胸腔,到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支气管,气管由1219个半环状软骨构成,软骨之间借韧带连接。

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3、肺,16,肺为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位于左右两侧的胸腔内。

肺的肋面有深入到肺门的裂隙叫肺裂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被斜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4、胸膜和胸膜腔,17,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和衬在胸腔内面的浆膜,形成左右两个闭锁的浆膜囊。

胸膜腔是胸膜壁层和脏层之间裂隙为一潜在性间隙。

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三、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其中流着血液。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和淋巴结组成,其中流着淋巴液。

18,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19,血液循环有大循环和小循环两个途径。

大循环(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射入主动脉,通过主动脉的分支,流到全身各组织的毛细血管。

以后由静脉汇集,最后通过上下腔静脉流向右心房。

小循环也叫非循环,是血液由右心室射入肺动脉,通过肺动脉的分支到肺的毛细血管,然后由静脉汇入右心房。

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四、神经系统,20,神经系统在人体居主导地位。

它控制和调节着其它系统的活动。

神经系统是一个整体,按所属部位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它,们分别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和脑相连,共31对,周围神经系统分布于全身,把脑、脊髓和全身其它血管联系起来。

第一节人体的基本结构,21,脑可分为大脑、间脑、脑干和小脑四大部分。

脑干包括中脑、桥脑、延髓。

大脑皮质的一定区域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有比较明显的功能定位:

运动区;锥体外运动区;躯体感觉区;听觉区;视觉区;语言运动区;内脏运动代表区。

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一、现场救护的原则1、在判明情况的前提下,先抢救危重伤员,后护理一般伤员;2、先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后处理一般损伤;3、在不加重可能是隐蔽伤的条件下,进行明显伤的处理和伤员的翻动、搬运。

22,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二、现场救护的步骤1、迅速判断致命伤;2、保持呼吸道通畅;3、维持循环稳定;4、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心肺复苏(CPR)。

23,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三、现场救护注意事项

(1)保持镇定,沉着大胆,细心负责,理智科学地判断(2。

)评估现场,确保自身与伤员的安全。

(3)分清轻重缓急,先救命,后治伤,果断实施救护措施(4。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取措施减轻伤员的痛苦。

(5)充分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协助救护。

24,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四、维持人体生命的基础知识1、呼吸道畅通,25,当人体受伤后,由于受伤的部位和程度的不同,可因头前倾而压迫呼吸道,舌头的后坠、异物、血块呕、吐物的滞留堵塞呼吸道或喉头痉挛、水肿致呼吸道严重狭窄,造成呼吸道不畅,产生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保持呼吸道畅通是维持正常呼吸的最基本条件,也才能在肺部顺利进行气体交换。

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2、充分的呼吸,1620次。

26,人体从外界获得代谢需要的氧气和排出体内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呼吸。

呼吸通过胸廓和肺的共同作用将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道,到达肺脏的肺泡,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氧气弥散融入血液,并将CO2经肺泡由呼吸道排出体外。

氧气随动脉血液流经全身各组织,供其代谢之用,同时代谢后的CO2又通过静脉血液进入肺循环,最后呼出体外。

成年人在安静时正常呼吸为每分钟,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3、有效的血液循环,当受伤死亡时,心脏则停止跳动,27,人的血量总是维持着相对恒定的数量,大约占人体总重的8%。

一般来说人体血液加减10%均为正常,但当失血量超过30%时,则会造成动脉血压下降,全身细胞特别是大脑细胞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发生昏迷或其它危险。

因此有,效的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础,而心脏的跳动则是生命存在重要指标。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为6585次,节律整齐。

在严重创伤、大出血时,心跳增快、脉搏快而细弱。

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五、事故现场受伤者生命体征的判断1、意识的判断,28,在事故现场,判断意识,以直观受伤者瞳孔的变化为主。

正常时,两眼的瞳孔是等大等圆,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

当受伤后,两眼瞳孔不一般大,可能缩小或放大;用电筒光线刺激,瞳孔不收缩或收缩迟钝当。

其瞳孔逐渐散大、固定不动,对光反应消失时,病人陷于死亡。

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2、呼吸的判断,29,为了确定受伤者是否有呼吸,可以将耳朵贴近受伤者的口,同时平视他的胸部与腹部。

如果受伤者仍有呼吸,就可以听到或感觉到他的呼吸,并看到他胸腹的动作。

在呼吸极微弱时,不易见到胸廓起伏,可用一小棉花片或薄纸片、树叶等放在病人鼻孔旁,看这些物体是否随呼吸来回飘动,以判断有无呼吸存在。

垂危病人呼吸变快、变浅不、规则,一般受伤者在临死前,呼吸变慢,不规则直至呼吸停止。

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3、循环体征判断,30,脉搏是血液流经动脉血管时的压力波动,直接显示心脏的跳动。

一般测试腕动脉(桡动脉),检查心脏跳动停止的受伤者时,常检查他的颈动脉,在喉结与相连肌肉间的项窝处,可以触知颈动脉搏动。

心跳停止时,颈动脉搏动消失,受伤者意识丧失,瞳孔散大,皮肤发紫。

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六、事故现场受伤者伤情判断,1、意识状态意识的改变与受伤部位和受伤程度直接有关。

意识改变一般是由于脑部损伤,创伤性休克,剧烈疼痛等因素造成。

若脑部受伤后只有一时性不省人事,且时间不超过1020min,那样表示,伤不重;如受伤后一直昏迷或伤后昏迷清醒再昏迷,同时伴有剧烈持续的头痛和频繁的呕吐,以及瞳孔大或大小不等的改变,表示脑损伤严重。

创伤性休克伤员,除休克的表现外,一般在休克晚期出现昏迷。

而剧烈疼痛引起的意识丧失仅为一过性“应激”改变,会迅速恢复的。

31,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2、脉搏、呼吸的变化,32,正常人的脉搏(6585次/min),呼吸(/m1in6),20节次律是均匀的,但当发生车祸后,若伤员脉搏细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口渴、呼吸浅、快且不规则,甚至困难是出血性休克和肺、胸膜损伤的表现若。

脉搏慢而洪大,呼吸慢而深是脑损伤的表现。

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3、确定受伤的部位、性质、范围和程度通过检查头、颈、胸、腹、骨盆、脊柱和四肢:

首先明确判断伤员伤情是出血性休克还是颅脑损伤;其次判断是内脏伤还是骨折;接着判断是脊髓损伤还是一般的外伤;最后判断是开放性的还是闭合性的损伤,以及受伤范围的大小和轻重程度等等,以便于及时救护。

33,第二节事故现场急救的基本知识,4、出血情况的判断,34,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是不同的。

动脉出血是极其迅速而又大量的出血,有生命危险。

从伤口昌出的血液如泉涌一般,颜色鲜红;静脉出血的特征是,血液不停地、均匀地从伤口流出,颜色较暗;毛细血管出血时,看不见局部出血的血管,其出血似从海绵里滴出,并会很快停止。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35,在交通事故中由于机械创伤、热创伤、出血、心理创伤等因素,受伤者常常出现昏厥、虚脱、休克、出血、溺伤、烧伤、重要器官的损伤和骨折等紧急情况。

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将可能导致伤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1、昏厥的急救技术,36,昏厥是指突然失去知觉、同时丧失感觉功能,心跳和呼吸微弱。

昏厥是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所致。

其表现是突发性恶心、头晕、无力和失去知觉。

其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分钟,特征是嘴唇发白、心跳减弱、脉搏微弱、呼吸轻缓、瞳孔缩小等。

急救时,需将受伤者放平,头部偏低,以使血液流入脑部;敞开衣领,以使呼吸轻松;可用冷水喷面;如仍在持续昏厥的情况下,应按前面介绍的方法进行人工呼吸。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2、虚脱的急救技术,37,虚脱是由于流入心脏的血液减少,血压突然下降而导致的。

它昏厥的区别是没有完全失去知觉。

其特点是,脸色突然变得苍白、呼吸迟缓、嘴唇发青、四肢发冷、吊滞、冷汗淋漓、眼前发黑、瞳孔放大。

急救时,立即将受伤者平卧,以增加回心血量和脑部血液供应并给保暖,喝些热水,并准备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治疗。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3、创伤性休克的急救技术,38,当人体失血量超过2,000ml,就可能引起休克,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危险。

休克时,由于血液重新分布,保证一些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而皮下血管则会收缩,所以受伤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湿冷、额出冷汗,伴有焦虑、多话、口渴、呕吐等现象,机体为了维持正常机能,补偿失血,故脉搏跳动加快,细而无力,表情淡漠或烦躁。

急救时,要让受伤者感到温暖,使其绝对安宁,可灌一些热水服,用止痛片等;为了防止昏迷和休克,应避免发生重复性剧痛,挪动要倍加小心,不要移动骨折的肢体,断肢的固定要牢靠,缠好绷带、止血带、夹板后,应将受伤者立即送入附近的医院。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4、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技术,39,在心音消失、大动脉波动及呼吸停止时,则表明受伤者心跳、呼吸骤停,此时无需做进一步的检查,应立即组织抢救。

具体抢救措施有:

保持呼吸道畅通;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术。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

(1)保持呼吸道畅通,40,保持呼吸道畅通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

受伤者呼吸障碍,可在几分钟之内就丧失生命,或者在短时间内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保持呼吸道畅通,维持正常呼吸运动及肺脏的有效气体交换是创伤急救的重要手段。

一手放在受伤者颈下,另一手置于前额,使头向后仰促,使头颈伸长,保持呼吸道畅通;用原先放在受伤者额前的手,将其下颚往上推,促使舌头往前,保持呼吸道畅通;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

(2)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是最简单最有效的急救措施,具体方法为:

41,用右手捏住伤者鼻子,左手轻压环状软骨,防止空气吹入胃内;深吸一口气,与伤员口对口用力吹气,当看到患者胸部上升时,停止吹气。

吹气占每次呼吸周期的1/3。

吹气停止后,让患者被动呼出气体(注视伤员胸廓复原并倾听呼吸声,判断呼吸道是否畅通),然后再给患者吹气。

成人1416次/min,儿童20次/min。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3)胸外心脏按摩术心脏按摩是对心搏骤停复苏的重要措施。

具体做法为:

42,抢救者跪于伤员一侧(一般为右侧),一手放于患者胸骨下半部,另一手放在第一只手的手背上(对儿童一只手即可),手臂伸直,利用身体的部分重量下压胸壁35cm(儿童2.54cm)即放松,抬手时掌跟部与患者胸壁不能脱离,成人80100次/min,儿童3040次/min。

抢救既可单人执行,也可两人进行。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5、大量出血的急救技术

(1)确定出血部位确定出血部位,白天较易,夜间则要采用一问、二摸三、看的方法:

一问如果受伤者清醒时,可问受伤者受伤部位;二摸用手摸血液浸湿了的衣服,并注意血迹的温度和粘度;三看可借用各种光线,仔细观察受伤者身体各部位。

43,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液。

44,

(2)出血性质的判断判断出血性质对急救具有指导意义:

动脉出血呈鲜红喷射状,短时间可流出大量血静脉出血呈暗红色涌流状。

毛细血管出血则为片状渗血。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3)判断出血程度注意伤员全身情况的变化,出血多者常有:

(1)皮服和粘膜呈现苍白;

(2)脉搏细快,四肢发凉;(3)皮肤潮湿,全身衰竭;(4)躁动不安,伴有烦渴;(5)严重者有时可出现昏迷等。

45,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4)止血方法,46,1)指压止血法是多用于四肢、头面、颈部及肩部出血。

方法是:

根据动脉走行位置,用手果断准确地压在伤口的近心端,把动脉压在邻近的骨面上,即可止血。

2)止血带止血法多用于四肢较大的动脉出血。

橡皮止血带是正规的止血带,事故现场可用三角巾、绷带等物,进行绞棒止血以代替橡皮止血带。

3)加压包扎止血法一般出血都可用此法。

该法既可止血又可达到包扎口之目的。

方法:

取纱布、棉花等物做好垫子放在伤口的纱布上,然后加压包扎即可。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6、事故现场包扎技术

(1)包扎目的,47,保护创面,防止创面再度污染,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固定敷料、药品及夹板,扶托肢体减轻疼痛防,止骨折错位程度的加重和增加软组织的损伤。

加压包扎,有压迫止血的作用。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

(2)包扎时的注意事项,48,包扎前,首先要寻找伤口。

找到伤口后,先将衣服解开或把衣服脱去。

伤口内异物,不可随意取出,以防引起出血和内脏脱出。

包扎时,接触伤口的敷料必须保持无菌,防止加重感染。

包扎既要保证牢固可靠,又不能影响血液循环。

不要在伤口上打结,以免压迫伤口而增加伤员痛苦。

四肢包扎时,指(趾)端应暴露出来,以便随时观察局部血液循环情况。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7、骨折固定技术

(1)固定的目的1)避免骨折部位加重损伤。

骨折固定后,就可防止骨折断端的移动,避免锐利的骨折断端损伤周围的组织、神经、重要的脏器和刺破血管。

2)固定后,可以减轻疼痛,不致因疼痛而加重休克3)。

便于搬运和后送。

49,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

(2)固定的器材1)夹板,50,在交通事故现场,除应用制式夹板外,应灵活地采用一切就便器材,如木板、木棍、树枝、竹杆、高梁秸、玉米秸。

2)敷料及衬垫,夹板和伤肢的皮肤之间,一定要垫好,可用棉花、纱布、衣服、毛巾、杂草及树叶等作为衬垫的材料。

固定夹板的材料可用三角巾、绷带、腰带、手帕及其他绳子等。

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3)固定骨折时应注意的事项

(1)凡骨与关节伤、广泛的软组织伤、大血管神经伤和脊髓伤时宜施行早期固定。

(2)骨折如伴有伤口与出血时,应先行包扎止血,包扎伤口,然后固定骨折。

(3)疑有骨折,应作骨折处理。

(4)在现场上主要是临时固定,主要目的是制动,因此对变形的肢体只进行大体复位,施行固定,而不要求骨折断端的准确复位。

51,第三节事故现场急救技术,(5)开放性骨折,不要把外露的骨端送回伤口内。

(6)固定时,先固定上端,后固定下端。

(7)骨的突出部位,应该加垫,防止压迫引起组织坏死(。

8)固定的松紧要适度,过松不易达到固定的目的,过紧则影响肢体的血液循环。

(9)四肢固定时,指、趾必须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52,车辆急救箱的配备,1)消毒绷带2)急救包3)消毒棉花4)三角巾5)医用胶布6)2%碘洒7)75%酒精,53,2包2个1包2包一块1瓶1瓶,车辆急救箱的配备,8)止血粉9)上血带10)去痛片11)消毒敷料12)镊子13)手术剪刀,54,1瓶2条10片10块1把1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