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8069040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1页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1页
亲,该文档总共9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9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感染知识讲座岗前培训.ppt

1,医院感染知识讲座,新毕业生与实习生岗前培训,2,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抗菌素的合理应用消毒灭菌环境卫生学医务人员手消毒个人防护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目录,3,医院感染概述,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者入院时已经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何为医院感染?

4,医院感染的对象指在医院范围内所获得的任何感染和疾病,其对象涵盖了医院这一特定范围内和在医院时这一特定时间内的所有人员,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探视者、陪护家属、医院各类工作人员等。

但门诊患者、探视者、陪护家属及其他流动人,释义,5,员,由于他们在医院内停留时间短暂,院外感染因素较多,其感染常常难于确定是否来自医院;医院工作人员与医院外的接触也比较频繁、密切,很难排除医院外感染。

因此在医院感染统计时,对象往往只限于住院患者。

释义,6,医院感染的时间界定:

医院感染的“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不久发生的感染,不包括患者在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在入院时已经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发生的时间是指病人出现症状和体征或实验室阳性证据的时间。

释义,7,潜伏期是指自感染至发病之间的这段时间。

各种感染性疾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仅数小时如细菌性食物中毒;长者可达数月或数年如狂犬病。

释义,8,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9,(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0,(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11,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12,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要求,各临床科室经治医生发现医院感染病例,要及时报告科室负责人及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并在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院感办。

13,在原有医院感染的基础上,病人出现其他部位的医院感染,或培养出新的感染病原体,均算一次新的医院感染,需再填卡报告。

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设在行政管理中心三楼。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14,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导致当今耐药菌产生过快、抗菌药物使用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

耐药菌感染则是医院感染治疗困难、药费昂贵和病死率高的主要因素。

如何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两个方面: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16,一、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各医疗机构必须按照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实行分级管理。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17,1.分级原则

(1)非限制使用:

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2)限制使用:

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抗菌素的合理应用,18,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3)特殊使用:

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疗效或安全性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或药品价格昂贵。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19,2.分级管理办法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选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抗菌素的合理应用,20,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临床医师可开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

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抗菌素的合理应用,21,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经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22,二、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抗菌药物应用必须具有明确适应症。

由细菌、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所致感染,具备指征时可使用抗菌药物,病毒性感染不能使用抗菌药物;,抗菌素的合理应用,23,2.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门诊病人根据病情需要开展病原学检查和药敏工作;3.根据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选择抗菌药物;,抗菌素的合理应用,24,4.根据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抗菌治疗方案,包括品种选择、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疗程和联合用药等。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25,三、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1.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

(1)用于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有效;如要防止任何细菌入侵,则往往无效。

(2)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长期预防用药常无效。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26,(3)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原发疾病不能治愈或缓解如免疫缺陷者,预防用药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4)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27,2.外科手术预防用药需预防用药的手术种类:

(1)部分清洁手术包括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异物植入,抗菌素的合理应用,28,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

(2)清洁污染手术: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29,(3)污染手术:

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抗菌药物的选择:

视预防目的而定,预防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应选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30,给药方法:

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手术时间超过所使用抗菌药物半减期2倍,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31,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或接受清洁污染手术或污染手术,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至48小时。

*,抗菌素的合理应用,32,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灭菌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灭菌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

消毒灭菌,33,

(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如外科手术器材和装置,心血管支架、移植物等。

(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如呼吸机、胃肠镜、体温表等。

消毒灭菌,34,(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消毒灭菌,35,灭菌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低温甲醛蒸汽灭菌和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等方法以及用各种灭菌剂如戊二醛、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和过氧化氢等进行灭菌处理的方法。

消毒灭菌,36,消毒水平分为高水平、中水平和低水平。

高水平消毒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大量细菌芽孢,即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绝大多数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

消毒灭菌,37,中水平消毒可以杀灭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即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和真菌。

低水平消毒只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

消毒灭菌,38,凡是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应当根据其危险性分别采用不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消毒灭菌,39,1.对受到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选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法。

2.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选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消毒灭菌,40,3.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可选用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法。

4.对存在较多有机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5.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消毒灭菌,41,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方法。

1.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材,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高温的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用干热灭菌。

消毒灭菌,42,2.不耐热、不耐湿,以及贵重物品,可选择环氧乙烷或低温蒸汽甲醛气体消毒、灭菌。

3.对器械的浸泡灭菌时,应选择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的消毒剂。

*,消毒灭菌,43,环境分类类环境: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类环境: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室,环境卫生学,44,类环境: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类环境:

传染病科及病房,环境卫生学,45,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46,适用范围适用于外科手术前后医护人员手的消毒。

在进行各种诊疗活动前后手的消毒,以及诊疗过程中需要消毒时手的消毒。

医务人员手消毒,47,一手消毒1、外科手消毒

(1)消毒刷洗手臂法:

在用肥皂流动水洗手的基础上,取无菌小刷蘸取洗手液涂擦手、臂,从指尖到肘上10cm,两手交替刷,包括指甲沟、指尖(间)、腕部等处,按顺序进行无遗漏的刷洗约2min,丢弃小刷,以无菌水冲洗干净后,另,医务人员手消毒,48,取无菌刷蘸取洗手液刷手、臂2min,无菌水冲净后待干,或取无菌擦手巾擦干。

(2)先刷洗后消毒手臂法:

首先取无菌刷蘸取肥皂液,按以下顺序无遗漏地刷洗手臂三遍,共约10min;先刷指尖、然后刷手、腕、前臂、肘部、上臂下1/2段,每遍3min,特别要刷净,医务人员手消毒,49,甲沟、指间、腕部。

刷洗时,双手稍抬高。

每遍刷完后用流水冲净。

冲洗时,水由手、上臂至肘部淋下,手不能放在最低位,以免臂部的水返流到手。

刷洗完后,用无菌小毛巾由手向肘部擦干。

手、臂不可触碰他物,如误触他物,必须重新刷洗。

医务人员手消毒,50,2、消毒手、臂:

双手和前臂刷洗完毕,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待自然干或无菌擦手巾擦干后,将胍类(氯己定等)醇类(异丙醇或乙醇等)消毒液3mL5mL涂擦于手和前臂,过1min左右即干,然后戴上无菌手套。

医务人员手消毒,51,3、连续进行手术的洗手消毒法:

若连续进行下一台手术时,需重新按外科手消毒法进行。

二卫生手消毒医护人员在各种操作前,应用皂液流动水冲洗双手。

进行各种操作前后,应进行手的卫生消毒。

医务人员手消毒,52,1、各种治疗、操作前的消毒:

进行各种治疗、操作前,医务人员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如果手被感染性材料污染,应使用有效消毒剂搓擦2min后,用流动水皂液洗净擦干后进行各种操作。

医务人员手消毒,53,2、连续治疗和操作的消毒:

若接连进行治疗和操作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用抗菌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或快速手消毒液搓擦2min。

也可用氧化电位水洗手消毒。

医务人员手消毒,54,3、接触传染病病人后手的消毒:

(1)医务人员为特殊传染病人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应戴一次性手套或无菌乳胶手套,每接触一个病人应更换一副手套,操作结束后用抗菌皂液及流动水洗手。

医务人员手消毒,55,

(2)若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染后,应将污染的双手用消毒液揉搓消毒2min后,再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3)连续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病人时,每接触一个病人后都应用抗菌皂液及流动水洗手。

或用,医务人员手消毒,56,快速手抗菌消毒剂揉搓2min。

(4)接触污染物品、微生物实验室操作后手的消毒:

医护人员接触污染源之前,应戴好一次性手套或乳胶手套,然后进行操作,操作后脱手套用皂液及流动水洗净。

如手直接接触污物者,操作后应将污染的双手使用含醇或碘手消毒剂搓擦2min再用皂液及流动水洗净。

医务人员手消毒,57,4、注意事项

(1)洗手时应用皂液和流动水将手洗净。

(2)当手与病人接触前后或与微生物污染源接触后(包括脱手套后),必须用皂液流动水或用含醇的手消毒剂洗净双手,包括手部皮肤和指甲的所有表面。

医务人员手消毒,58,(3)在进行侵入性操作前如放置血管导管、导尿管,可选用手快速消毒剂进行洗手消毒。

(4)外科洗手应将双手和前臂、指甲等彻底洗净后,再按程序做外科手消毒。

医务人员手消毒,59,60,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释义及使用指南第三章第十五条规定: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的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物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

个人防护,61,【释义】本条是关于建立本机构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和具体相关措施的规定。

个人防护,62,按照本条规定,医疗机构在日常医疗活动中,除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外,在特殊的医院感染暴发时,也应及时提供相关防护用品等以保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基本的措施包括:

手部卫生、标准预防、着装防护等。

个人防护,63,用品:

口罩、防护服、帽子、护目镜、手套、鞋套、粘膜防护防护原则:

1、个人防护用具可以减少而不是完全消除感染的可能。

2、只有正确使用时才有效。

3、不能取代洗手等基本卫生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64,穿戴防护用品顺序步骤1:

戴口罩,一只手托着口罩,扣于面部适当的部位,另一只手将口罩戴在合适的部位,压紧鼻夹,紧贴于鼻梁处。

在此过程中,双手不接触面部任何部位。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65,步骤2:

戴帽子,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3:

穿防护衣。

步骤4:

戴防护眼镜,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步骤5:

套上鞋套。

步骤6:

戴手套,将手套套在防护衣袖口外面。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66,脱掉防护用品顺序步骤1:

摘下防护眼镜,放入消毒液中。

步骤2:

脱掉防护衣,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3:

摘掉手套,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67,步骤4:

将手指反掏进帽子,将帽子轻轻摘下,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5:

脱下鞋套,将反面朝外,放入黄色塑料袋中。

步骤6:

摘掉口罩,一手按住口罩,另一只手将口罩带摘下,注意双手不接触面部。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68,分级防护方法各级义务人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到医院或其他现场进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调查工作时应遵循以下防护原则: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69,一级防护适用范围:

1、发热门(急)诊的医护人员。

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医学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密切接触和医学观察病例)。

3、对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以及其他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70,4、对疫点周围3公里内(疫点除外)的家禽进行捕杀和无害化处理及对禽舍和其他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

防护要求:

1、穿戴工作服、帽子、隔离衣、口罩,使用4小时后,消毒更换。

2、对疫点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家禽宰杀和无害化,进行预防性消毒的人,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71,员还应戴防护镜、长筒胶鞋、戴橡胶手套。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72,二级防护适用范围:

1、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的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73,2、在发热门诊、集中收治定点医院污染区或其它发病地点,对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3、在疫点区对禽流感动物进行标本采集、捕杀和无害化处理;在疫点或疫区进行终末消毒的专业人员。

4、采集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咽拭子的人员。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74,防护要求:

1、防护要求为穿普通工作服,外罩一层隔离衣(一次性防护服),戴防护帽和符合N95或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离开污染区后更换),以及戴乳胶手套和鞋套,近距离接触病人时戴防护镜。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75,2、进行家禽的宰杀和处理时,应戴橡胶手套,穿长筒胶鞋。

3、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等)揉搓13分钟。

4、注意呼吸道及粘膜防护。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76,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包括气管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的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BIPAP和CPAP)、高频,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77,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防护要求:

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应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呼吸道传染病个人防护,78,是指医疗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79,一、感染性废物特征:

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03年10月10日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印发卫医发2003287号),80,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81,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82,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二、病理性废物特征: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动物尸体等。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83,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三、损伤性废物特征:

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常见组分或者废弃物的名称1、医用针头、缝合针,医疗废物分类目录,84,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

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四、药物性废物特征:

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85,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

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性药物,包括:

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霉素、环磷酰胺、苯丙胺酸氮芥、司莫司汀、三苯氧氨、硫替派等。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86,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苯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

五、化学性废物特征:

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87,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88,89,90,谢谢,91,5、常用手消毒剂

(1)醇类和胍类(醋酸氯己定等)复配的手消毒液。

(2)有效碘含量为5000mg/L的碘伏溶液。

(3)75乙醇溶液或70异丙醇溶液。

(4)氧化电位水。

(5)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用于手消毒的其他消毒剂。

*,医务人员手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