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77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docx

《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docx

案例内容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

案例内容:

成都推进社会建设的主要做法

打开文本图片集

1.五大实施纲要绘就社会建设蓝图

20xx年6月1日,成都市召开社会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公布《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五大实施纲要(20xx—20xx)》,全面部署社会建设工作。

3~5年后,成都市社会建设将达到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并在基层基础建设、城乡均衡发展、共创共享机制等方面独具特色。

《五大实施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

以诚信体系建设和公民意识培养为重点,建设社会规范体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机制;以理顺政府、社会和群众关系为重点,建设城乡社区治理机制;以培育扶持为重点,建设社会组织发展和公民志愿服务机制;以群众利益有效表达与回应为重点,建设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

《五大实施纲要》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让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水平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建立覆盖全市的个人信用信息目录和信用信息数据库,设立个人和企业“黑名单”及联合惩戒机制;深化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健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逐步理顺社区各种服务职能边界;计划到20xx年,实现成都公益性社会组织数量较20xx年翻一番,建立志愿服务基地500个,实现志愿服务在社区服务站的全覆盖,初步构建以城乡基层为重点、涵盖各领域和各层次的志愿服务网络;将加强民意表达和回应机制、公共安全体系、社会预警体系、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等机制建设,对重大决策、事项和工程严格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图表说明】20xx年6月1日,成都市召开社会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公布《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五大实施纲要(20xx—20xx)》,包括《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建设实施纲要》、《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建设实施纲要》、《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机制建设实施纲要》、《社会组织发展和公民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纲要》、《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实施纲要》。

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城乡社区治理机制

《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城乡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完善城乡社区(村)服务功能等推进措施,努力构建党组织领导下,村(居)民(代表)会议或议事会决策,村(居)委会执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城乡社区治理机制。

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为城市基层治理树立了典范。

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过程中,成都特别注重深化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其所探索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就是在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应运而生的。

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既符合中央对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也符合成都改革发展的实际需求。

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全市村(涉农社区)均按照公开公正、结构均衡的原则,组建了村民议事会和村民小组议事会,实现了在党组织领导下,“由民做主、民事民定”。

可以说,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正是落实共创共享、丰富村民自治的创新载体,也为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开辟了通道、打下了基础、树立了典范。

城乡社区治理机制更加侧重于服务。

20xx年以来,成都在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实践比较成功的基础上,参照农村治理机制出台了城市社区治理机制的相应政策,开展了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所以在此次出台的《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建设实施纲要》中将城乡社区合二为一,但也各有侧重。

社区基层治理不仅仅是管治,更多体现在服务上,服务辖区居民,比如社会组织的服务、流动人口的服务等等,这些都在《纲要》中提出了框架性的内容,比如探索建立集自我服务、公益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以及政府购买或委托的公共服务于一体的社区(村)服务平台。

城乡社区治理同步推进,对成都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将起到基础性作用。

在党组织领导下扩大基层民主自治。

《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建设,目标是扩大基层民主自治,关键是加强村(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通过深化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健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从而构建党组织领导下,村(居)民(代表)会议或议事会决策,村(居)委会执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城乡社区治理机制。

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下一步,成都市将建立有利于促进城乡社区自治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多元投入、保障充分、使用高效的经费保障机制;引导优秀人才向村(社区)流动,着力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推进乡镇(街道)职能转变。

同时,还将大力培育村(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服务,积极引导他们参与基层治理。

以群众利益有效表达和回应为重点,建立多元化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

健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提升舆情引导处置能力;整合优化政府部门服务热线资源,实现“一个号码找政府”的便捷服务;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发布试点,实现企业矛盾内部疏导和化解……《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成都到“十二五”末,要以精准高效的信息处理、风险发布平台为依托,以群众利益有效表达和回应为重点,建立政府、社会、公民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

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

“主要工作与推进措施”的第一条便是“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机制”,提出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查询点标准化建设,实现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便民中心、档案馆、图书馆的全覆盖。

深入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提高重大事项公众的参与度,增强论证的专业性,提高听证代表的公信力,完善公共决策的社会公示制度。

整合优化政府部门服务热线资源,实现“一个号码找政府”的便捷服务,确保公众对热线接通率、回复率、问题办结率的满意度逐年提高。

同时,成都市还将探索建立以经济、社会、政治、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科学考量就业、物价、贫富差距、公共安全、社会心态、惩治腐败等因素的社会预警指标体系。

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重要事项和重大工程,要按照民意调查、分析论证、评估报告等程序认真搞好风险评估,并依据评估结论调整政策、决策的出台和执行。

对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事项,导致重大案件、事件发生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责任倒查,并严格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落实群众和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建立重大疑难信访案件、重要信访问题督办及责任查究体系,加大问责力度。

确保问题发生在哪里,责任就查究到哪里,问题就处理在哪里。

建立专家调解库,提高“大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能力。

对于成都一直在推进的“大调解”工作,《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健全“大调解”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实现调解组织网络和调解工作的城乡覆盖率100%。

建立健全全市矛盾纠纷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全面实现矛盾纠纷受理、分流、研判、预警、考评网络化、“一体化”,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小纠纷不出村(社区)、大纠纷不出乡镇(街道)、疑难纠纷不出区(市)县,矛盾不上交”。

为此,成都将加强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建立专家调解库,进一步壮大调解员队伍,不断提高调解员队伍管理水平,着力提升调解能力。

根据要求,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将在20xx年的基础上要有明显下降,调解成功率将从20xx年的90.7%上升为95.0%以上。

全市区(市)县还将实现政府值班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达到100%,建成全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达100%。

健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提升舆情引导处置能力。

《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建设实施纲要》提出:

要建立健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和引导处置能力。

根据《纲要》规划,成都市将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健全网上网下结合的综合防控体系,做好网络舆情收集、引导、发布正面权威信息、组织开展网络宣传等工作;同时,建立舆情预研工作机制,加强舆情导控队伍建设,完善培训、演练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机制,提升舆情处置能力,提高对虚拟社会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系统管理、动态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21项指标领先西部或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机制建设实施纲要》以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制度为关键,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都积累了宝贵经验。

消除城乡之间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制度,既是立足当前,惠及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也是着眼长远、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重要基础。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成都针对传统的公共服务行政管理体制、相互分割的相关制度安排、政府包办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和失衡的公共资源配置方式进行了改革,全方位地推进“全域成都”的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

主要表现在重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建设、改革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重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改进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式等方面。

经过8年的努力,成都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现象得到明显缓解,初步形成了基本公共服务城乡统筹的格局,产生了以往改革发展过程中很难取得的多方面的综合效应。

成都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主要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共创共享的理念;二是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三是坚持城乡统筹,消除城乡体制分割;四是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五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水平,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

有了8年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坚实基础,《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机制建设实施纲要》通过采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城乡群众安全感、宜居感和便利度以及强化对重点群体的服务和保障等措施,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

到20xx年,城乡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发展机制初步建成并不断完善,城乡居民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水平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

主要工作包括到“十二五”期末,全面普及公益性学前教育,12年免费教育基本普及,全民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城乡一体的社保体系更加完善;建成卫生、文化和体育“15分钟”公共服务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建设和园林城市建设取得实效;城市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城乡建设功能配套更加完善;重点群体的服务和保障力度进一步增强,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发改委对其中领先西部或居于副省级城市前列的指标或措施进行了专门的梳理,目前主要有教育、卫生、人社等6个领域共计21项指标和残联、民政、人社等共计11项工作措施领先西部或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到20xx年成都市公益性社会组织数量较20xx年翻一番

《社会组织发展和公民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不断培育壮大社会组织,促进社会组织健康、规范、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等目标。

《纲要》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社会组织发展和公民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纲要》经成都市社科院进行了评估,专家一致认为理念超前、目标先进、措施具体。

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纳入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全市社会建设总体目标,整体推进,制定《成都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纲要(20xx-2021年)》在全国属首例;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和信息平台的措施,在西部地区走在了前列;“建立500个志愿服务基地”与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目标相同;志愿者注册率达到全市常住人口的12%,这一指标超过了国务院制定的10%的发展目标。

专家们认为,《社会组织发展和公民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纲要》切合成都市实际,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建立社会组织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管理模式。

《社会组织发展和公民志愿服务机制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力争到20xx年,成都市实现公益性社会组织数量较20xx年翻一番,形成与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社会组织体系。

下一步,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各项扶持政策,加快规划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和公共信息化系统,打造政府扶持、发展、服务和管理社会组织的公共平台,为社会组织履行职能提供优质服务。

同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组织评估办法和标准,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规范社会组织运行管理。

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明确:

通过3~5年的努力,成都市基本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社会诚信体系,培育现代公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政策法规为准绳、道德规范和诚信体系为基础、法律服务为保障的社会规范体系,公民的归属感、主体感、幸福感显著提升,社会活力充分激发,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

具体来说,就是要形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制度成果和群众共创共享的体制机制,执法公开透明,城乡居民享有优质均衡法律服务,着力建设中西部地区法治环境最佳、法律服务最优、法治文化最浓的法治成都,法治建设的社会满意度逐年提高;分类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数据库,完善实名制信息共享平台体系,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失信惩戒机制,基本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诚信体系;加快培育道德品质优、法治观念强、参与能力高的现代公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成都城市精神广为传承,培育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城乡群众的文化素养、道德修养、法治意识和参与能力不断提高。

深入推进法治成都建设,促进公民更多地采取法律手段和法律途径表达诉求。

要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使各个方面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设公正公开、社会公认的司法环境,建设依法行政、服务高效的法治政府,从制度层面和源头上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要建成全国领先、城乡一体的法律服务体系。

建设在中西部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法律服务市场,培育一批高端复合型法律人才和品牌化、专业化法律服务机构,力争“十二五”末成都市现代法律服务业的规模、种类和层次跻身全国领先行列,人均法律服务资源拥有量接近沿海发达地区水平。

要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法律服务力度,建立城乡一体法律服务体系和法律服务社工队伍,保障城乡群众共享优质均等的法律服务,促进公民更多地采取法律手段和法律途径表达诉求、维护权益。

着力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要健全企业和公民信用记录及评级制度,加强诚信信息平台建设,加强“成都信用网”、数据交换平台和政府、企业、社会组织、重点人群等信用数据库建设,完善成都信用信息系统。

同时,建立诚信联合奖惩机制,加大监督执行力度,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

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管理、公共服务、项目核准、技术改造、融资授信、资金政策使用、信用担保、社会宣传等方面参考使用企业诚信信息及评价结果,对诚信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和优先安排,通过失信曝光、分类监管和市场退出等手段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

加快培育现代公民,使法治内化为公民的行为指南。

深入开展公民意识教育,把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纳入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及相关课程,列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必修课;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家庭等为重点,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主要内容的“四德”教育;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教育,制定并实施好《法治成都建设暨“六五”普法规划》,健全常态化的普法工作机制,使法治内化为公民的行为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