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7812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docx

电气化安全教育知识教学教材

铁道部公布的《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铁运(1999)102号],将接触网的检修作业分为三类:

停电、带电和远离作业,对安全距离的要求各有不同。

检修作业实行工作票制度和安全等级制度。

(1)停电作业——在接触网停电设备上进行的作业,使用第一种工作票。

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机材料、零部件等)与周围带电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

110kV为1500mm;27.5kV和35kV为1000mm;10kV及以下为700mm。

停电作业必须有供电调度允许作业的命令,作业前要按规定验电接地,然后进行作业。

作业完成后,要清理现场(包括人员),确认安全条件符合要求,然后拆除临时接地线,向供电调度消除停电命令后,方可结束作业。

双线电气化铁路实行“V”型天窗停电作业时,实施作业的一线接触网停电,另一线接触网不停电,列车正常运行。

为防止牵引电流对邻线接触网产生的感应电及穿越电流危害,铁路局应制订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

(2)带电作业——在接触网带电设备上进行的作业,使用第二种工作票。

带电作业按作业方式分为直接带电作业和间接带电作业。

前者采取等电位措施后,作业人员直接与带电设备接触进行作业,当然必须有供电调度命令,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等电位的金属工具、工作台等)与接地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600mm;后者则借助绝缘工具间接进行作业(若不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可以不向供电调度申请作业命令),同样,作业时作业人员(包括所持的非绝缘工具)与带电设备之间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600mm。

绝缘工具材质的电气强度不得小于3kV/cm,其有效绝缘长度按其使用场合有不同的规定,这里不再赘述。

带电作业按复杂程度分为一般带电作业和特殊带电作业。

由于带电作业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要求比较高,通常要从熟练的接触网工中进行培训,目前大多数供电段都不开展,只进行一种间接带电作业,即用绝缘测杆测量接触网几何参数(接触线高度、拉出值等)。

郑州铁路局各供电段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直接带电作业,也只在站场范围内进行一般带电作业,以弥补“天窗”点的不足,有利于接触网检修。

(3)远离作业——在距离接触网带电设备附近的设备上进行的作业,使用第三种工作票。

指距接触网带电部分1m以外的作业,通常为地面作业,作业人员(包括工具等)安全距离不得小于1000mm。

接触网作业具有“三高”特点:

高压、高空、高速度,除上面所述的高电压环境中作业的安全要求外,高空作业要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站场或复线区间作业要作好行车防护,避免车辆伤害。

第五章接触网案例

第一节人身事故

勉西供电段陈xx触电重伤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90年8月21日,勉西供电段在勉西车站远离带电作业,网工陈XX给8#支柱补偿滑轮注油时,由于对站场侧线半补偿设备结构不熟,经验不足,加之监护不到位。

致使陈在作业过程中踏偏滑轮使之身体失去平衡;向带电侧倾斜,造成间接放电,导致电弧烧伤。

二、原固分析:

1、当天所安排的作业属严重违章,虽开了第三种工作票:

’但对作业有可能侵入距带电1米以内的距离没有考虑到

2、监护人监护不在场

3、该处半补偿下锚导线与承力索绝缘子串不对位(未对齐),也是一个原因

三、事故教训:

1、监护人失职,离开时未委派临时监护人。

2、对设备现状不熟悉,对在特殊设备上的作业,工作领导人未进行详细交底。

四、防犯措施:

1、严格执行《安规》的规定;

2、监护人要认真负责)监守岗位,时刻注意高空作业人员的每一个动作,及时提醒安全注意事项。

3、从设备上对下锚绝缘字的不对位,全部进行改造。

安康供电段陈XX触电死亡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92年8月15日,安康供电段宫渡网工区在襄渝线宫渡一一巴山区间清扫绝缘子作业,作业结束后全部人员乘轨道车返回宫渡车站,运行至进站信号机处,等待信号开放,工作领导人杨XX安排作业组成员下车走回工区,召开收工会。

陈XX在行至17#吸流变处,吸流变引线不良,报告工长,工长让陈XX确认一下,并继续往工区走。

9:

52分陈XX攀登17#运行的吸流变支柱,侵入带电体被电弧烧伤,14:

50分送至安康分局医院抢救无效;于3月17日死亡

二、原因分析:

1、陈M安全意识淡薄,擅自攀登支柱,违反《安规》,造成自身伤害。

2、工区安全管理不严,缺乏全员的自控、互控防范措施,忽视了工后管理。

3、工长忽视人身安全,随意指挥,对陈XX的反映交代不清,致使陈XX违章造成触电负有一定责任。

三、事故教训:

1、严格执行规章,落实卡死制度,对安全工作进行全过程、全天侯控制。

2、加强规章制度学习教育,强化自我防范意识,努力做到“三不伤害”。

3、狠抓“两纪”,克服忽视人身安全现象。

4、严禁违章作业,违章蛮干。

郑州洪电段马XX触电死亡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92年9月15日9时49分,郑州分局调度所签认同意郑州供电段在京广线薛店一一长葛问下行线停电作业。

新郑网工区按规定办理完停电作业手续,10点40分检修完毕,工作领导人王M首先通知139#地线人员撤除地线,撤完后于10:

43分通知303样地线监护人周XX撤除地线,周XX即命令操作人马XX上杆撤除地线。

在撤除正馈线地线时,由于地线杆高支柱较远(约2米)马xx用手抓住地线向外去兜地线杆,因用力过大地线靴从钢轨接地处脱开,造成马xx触电,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二、事故原因

分局行车调度在同意郑州供电段进行停电作业后漏发限制行车命令,新郑车站在10:

47分39#一4N岔上下行渡线分段绝缘器由上行向下行排放电力机车将电带人下行作业区,正在此时马调煽章手抓地线造成触电死亡。

三、事故教训:

1、行调批准停电作业命令后漏发限制行车命令。

2、马XX撤除地线时手抓地线,违章蛮干。

3、停电检修作业时“运统一17”填写以及与车务部门的配合方面存在漏洞,座台防护人员没能及时发现行调错发命令和制止电力机车进入停电作业区。

4、地线监护人没有尽到监护职责,未及时有效制止马调谜章作业。

四、防范措施:

1、由分局牵头完善“运统一17”填写、管理办法,协调

供电、车务部门的配合。

2、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将事故教训通报全体职工,强化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增强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3、加强职工的业务技术素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作业的能力。

4、地线杆尾部加小绳。

地线接好后将地线杆系在支柱上,防止撤地线时够不到地线杆。

安康供电段谭XX触电人身重伤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94年5月22日,安康供电段毛坝网工区在石柱桥凸一宜汉区间作业,因故临时更改为罗文一毛坝区间。

在无工作票和认真分工的情况下仓促开工。

由于作业范围过大,作业过程中,“联系中断,又未采取相应措施,要求完成时间到时,没有确认作业组全部结束的情况下,用安全帽画圈向联系人传递信号,联系人未加确认,臆测行事,就通知撒地线消今,造成网上作业的谭xx电弧击伤,造成重伤。

二)原因分析:

1、工长忽视人身安全,带头违章指挥,违章蛮干,更换作业地点而未严格执工作票制度)分工未按要求把关,作业中私自替代监护人位置造成的。

2、工作领导人未严格履行职责,作业未执行有关的各项制度,作业组织安排不当,采取措施不周,在联系中断时未采取相应措施。

3、作业防护人员不能严格执行作业防护诸(度,未经工作领导人同意,误认误传撤地线消令信号。

4、作业要令人不能严格按照分工要求履行自我职责,作业结束后未按程序严格把关。

5、接地线人不能坚持按分工程序接受命令,盲目拆除地线。

三、事故教训:

1、认真学习、执行、落实各项卡死制度。

强化职工“三不伤害”意识;

2、进行较大范围作业或利用几台车梯同时作业或进行设备集中修时,要有专业人员到现场指导,杜绝任何盲目蛮干。

3、严格执行人身安全把“四关”的要求,落实各种作业制度。

4、作业过程中防护联系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有中断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在作业组人员全部撤离后方可撤地线。

消令。

新多供电段程XX触电坠落人身重伤事故

一、事故概况:

1996年4月8日8时07分,新乡供电段长治网工

区程XX小宋车站清扫绝缘子,当程XX清扫完后)准备清扫馈线瓷瓶时误触带电设备(4衬馈线有电),造成触电坠落,烧伤面积达50%,构成职工重伤事故。

二、原因和教训:

工作票签发人李XX在签发4一一#第一种工作票时,因对设备不熟,安全措施不完备,工作领导人陈XX、作业人程xx也不熟悉设备状况,导致程xx误触带电的4#馈线。

三,防范措施:

1、认真组织职工学习业务知识,掌握管内供电设备分布情况。

2、在同杆架设的馈线上标明馈线号,以防误登。

3、新接收的设备要认真调查,熟悉供电方式和现场设备方可签发工作票。

4、监护人员监守岗位,加强对高空作业人员的监护。

第二节弓网事故案例

一、襄渝线花——黄区间弓网事故

事故概况:

1995年:

1月3日17时26分,襄渝线小花果至黄龙间,ssl一158电力机车牵引1626次列车,因导线折断,受电弓钻入接触网,构成弓网事故。

引起小花果变电所2号馈线跳闸,重合失败。

中断襄渝线供电5h29min。

事故原因:

116号117号跨中导线磨耗超限,因气候变化温度明显下降张力变化,致使导线拉断,当电力机车通过时,受电弓钻人接触网引起。

设备损坏情况:

1.花黄区问116号~123号支柱9个定位全部打掉,吊弦刮掉,腕臂打弯三根,导线落地并被列车缠住。

2.电力机车受电弓刮坏一架。

事故教训:

1.对跨中导线磨耗检测不够,造成跨中导线磨耗严重超限未能及时发现而造成断线事故。

2.对设备严重老化、故障危机加重这一问题,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未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

3.对因客观条件限制,无力彻底解决的缺陷设备,保安措施落实不到位。

4.气温明显下降,没有对受力线索进行检查。

二、太焦线赵一一西区间弓网事故

1995年:

月16日ii时45分和14时10分,大焦线赵庄——西阳村间K280十500接触网2=号、22号支柱处,ss3一4071号、3140号电力机车因棒式绝缘子折断,造成两起弓网事故。

引起高平变电所211动作跳闸,中断太焦线供电合计:

1h26min。

事故原因:

通过对棒式绝缘子折断后的残骸情况分析,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是属于93年度赵西间供电加强工程,郑铁局临渲鹏铁公司安装的长葛高压电瓷厂生产的QB22一25型防污型双重绝缘子存在质量问题,致使其折断,造成弓网事故。

设备损坏情况:

1、赵——西区间21号支柱棒式绝缘子,自支柱侧瓷瓶铁瓷联接处折断,刮坏吊索4根

2、赵——西区问22号支柱棒式绝缘子折断,并把15号定位打偏。

3.刮坏机车受电弓两架。

事故教训:

1.对绝缘子进料质量把关不严。

2.事故抢修通讯联系不畅通,情况汇报不实。

3.抢修人员到现场未自瞳将事故破坏情况及抢修情况,汇报详细。

对事故臆测行事影响抢修进度。

三、京广线薛——新区间弓网事故

事故概况:

1995年3月6日12时s0分,京广线薛店——新郑间,ss4一126电力机车牵引1032次列车,机车受电弓钻入中心锚结绳,构成弓网事故,引起薛店变电所214动作跳闸。

临时处理中断京广线上行供电59min。

事故原因:

从机车受电弓和接触网设备的调查情况分析,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是由于中心锚结辅助绳松驰,低于接触线。

当机车通过时受电弓钻人网内引起。

设备损坏情况:

1、薛新区间244号一242号间中心锚结辅助绳拉脱,中心锚结线夹刮脱。

2、242号支柱中部裂纹十二处报废,腕臂偏移两米,套管绞环下滑,拉断吊弦两根。

3、受电弓刮坏报废一架。

事故教训:

1、设备检查不认真,设备质量不高,检修人员责任心不强。

2、巡视设备超周期。

四、襄渝线老一黄区间弓网事故

事故概况:

1995年4月26日,襄渝线老黄凤ss3一234电力机车牵弓;284次列车,因定位脱落,电力机车受电弓钻人接触网,构成弓网事故。

石花变电所:

1号馈线跳闸,重合失败。

中断襄渝线供电3h50min。

事故原因:

老黄区间加强线与导线间导流不畅致使17号支柱软定位拉线在运行中分流流过热拉断,导线失去定位,跑向曲线内侧拉出值650mm,当284次列车通过时刮弓,将导线拉断。

设备损坏情况:

号17号支柱间吊弦全部刮掉,14号16号支柱间棒式瓷瓶打断,18号柱腕臂打弯,12号10号支柱附近导线各拉断一处,大部分卷在机车和机后第一位车上。

事故教训:

1.对主导电回路检查整修措施执行不力。

2.管理不善,定期巡视时,责任心不强,未能发现设备缺陷。

3.抢修组织不力,抢修方案不妥,延误了抢修时间。

五、京广线新郑站弓网事故

事故概况:

1995年8月20日11点28分,京广线新郑站ss3一6015机车牵引49次列车行至23号软横跨时因软横跨变形发生弓网事故,此次事故未造成变电所跳闸,但因受电弓卡在23号软横跨上面,机车司机要求停电处理受电弓,中断京广“线下行供电55min。

事故原因:

从现场调查情况分析:

在49次客车通过前,有机车通过了23号软横跨相临的四开岔子,刮网造成软横跨几何参数变化,当49次高速通过时钻弓,发生事故。

注:

后经了解,在49次之前,3以一202号机车通过四开岔渡线因受电弓故障刮网后,未跳闸改升前弓运行,事后也未向调度汇报,造成设备损坏,没有及时处理。

设备损坏情况:

23号软横跨变形,21号一23号一乃号一27号四开岔处限制管刮坏,吊弦断2根,机车受电弓损坏一架。

事故教训:

检查受电弓人员发现,S以一202号机车出库时受电弓滑板有问题,但未及时反馈信息,以致机车病弓上线运行。

六、京广线广水站弓网事故

事故概况:

1996年6月:

日22时39分,京广线广水站S出一243号机车牵引4304次列车和SS3一265号机车牵引7453次列车,先后因软横跨下部固定绳松驰,定位负坡度,构成弓网事故。

引起广水分区亭252、陈家河开闭所232动作跳闸,重合成功。

临时处理,降弓运行,中断京广线广水——陈家河间上行供电59min。

事故原因:

广水客站31号一32号软横跨下部固定绳松驰,使SS一243号机车通过时引起刮弓,同时软横跨进一步受到破坏,当ss3一265号机车在3道通过该处时,也将受电弓刮坏,从而造成上下行都发生弓网事故。

设备损坏情况:

1.31号一32号软横跨和3道定位器刮坏。

2.刮坏机车受电弓两架。

事故教训:

1、设备巡视不认真,没有发现设备缺陷。

2、检修人员责任心不强,设备质量不高。

第三节设备事故案例

一、襄渝线小一一黄区间误拉开关事故

事故概况:

1995年:

月9日21时50分,襄渝线小花果黄龙间,国12号支柱隔离开关被人误拉开,中断供电53min。

事故原因:

小一黄间12号支柱隔离开关被人拉开造成中断供电。

事故教训:

1.没有认真巡视检查设备,对开关锁丢失后,未及时补装也未采取应急措施,而被外人拉开,造成事故。

2.巡视人员未按巡视制度巡视。

二、京广线谢庄站设备事故

事故概况:

1995年3月28日6时35分,京广线谢庄站因67号隔离开关处承力索断线,发生接触网设备事故。

薛店变电所跳闸,重合失败,6点42分强送成功,后经工区处理,于7点55分恢复供电行车。

事故原因:

经分析,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是67号隔离开关引线上网点接触方式不合理,造成承力索载流量太大,过热后在张力的作用下拉断。

设备损坏情况:

引线接触点处承力索断线,造成腕臂和定位偏斜。

事故教训:

1.设备检修超周期,且在一季度无夜间巡视记录。

2.对开关引线的连接方式不重视,连接不良。

三、太焦线高——西区间设备事故

事故概况:

1995年8月4日20点14分,太焦线高平——西阳村间,79号支柱处工作支承力索烧断,

构成设备事故,中断供电2h45min。

事故原因:

由于电化施工造成高平——西阳村未开通运营的下行接触网79号支柱双极GK南侧引线驰度较大,加之天气温度昼夜变化大使开关引线与工作支承力索在交叉处间隙时大时小,产生电位差放电形成旁路烧断工作支承力索。

设备损坏情况:

1.高平——西阳村间79号支柱处工作支承力索烧断。

2.距79号定位3米左右引线烧断四股。

83号单极开关南侧支持瓷瓶拉断。

事故教训:

1.事故发生后,抢修人员故障查找只注意既有开通的线路,而忽视了对未开通运营线路

的接触网设备的同时查找。

延误了抢修时间。

2.忽视对未开通线路设备检修和巡视。

四、京广线长——信区间设备事故

事故概况:

1996年3月23日12时27分,京广线长台关——信阳间,因上下行联络负荷开关一侧引

线接地,引起长台关开闭所跳闸,中断京广线上、下行供电lh29min。

影响货车9列,客车3列。

事故原因:

安装郑武电化“V停”反向行车二期工程中,长台关站上、下行联络负荷开关安装完毕后就将开关处于合位。

施工人员对设计错误也未发现。

当恢复供电时,电流通过开关和一侧引线接地,引起跳闸。

事故教训:

1.责任心不强,未认真检查安装设备对运行设备的影响。

2.业务知识缺乏,缺少对新设备认识,对设计错误未能及时发现。

五、京广线东——广区间设备事故

事故概况:

1996年5月22日18时43分,京广线东皇店——广水间,承力索断线,引起武胜关开闭所跳闸,重合失败。

临时处理后降弓行车。

中断京广线上行供电lh42min。

事故原因:

从现场破坏情况看,中心锚结下锚瓷瓶击穿一片,杵环杆严重烧伤,正馈线、保护线均有烧伤痕迹。

从换下的承力索断头看,承力索被烧断4股,连烧带拉断6股,烧伤3股。

经现场调查144号支柱断线处为山坡且稍高于接触网,此处的斜坡上留有刚伐树新痕迹,从残留树枝看,干树枝短接接触网、正馈线、保护线,从而烧断承力索事故教训:

1.自电化开通,多次发生接触网上悬挂杂物发生接触网故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2.日常巡视不认真,没有发现事故隐患。

3.电化开通后,没有做好沿线居民安全宣传活动。

第四节接触网设备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和原因分析

1.锚段关节

原因:

锚段关节处接触网设备比较复杂,有工作支和非工作支之分,技术标准高,特别是电分段锚段关节中导线分段绝缘子串处的距离易被忽视,容易造成线间距离不够及打碰弓,另外,锚段关节处在锚段的终端,线索随温度变化伸缩系数大,两锚段的线索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易卡滞,难以长久满足技术标准,易发生弓网事故,且波及范围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事故案例:

宝(鸡)~成(都)线,黄牛铺车站北四跨,1985年在进行接触网设备大修时,新更换锚段关节处的导线分段绝缘子串抬高距离不够(不足500mm),由于绝缘子串的重力原因及机车受电弓向上的顶力,造成绝缘子串裙边打碰与,损坏机车受电弓两架,悬式绝缘子三片。

2.小曲线半径处的拉出值

原因:

小曲线半径处的钢轨超高较大,偏移值随之增大,机车摆动也增大,拉出值稍不标准,就容易在定位处或跨中发生脱弓的危险。

特别是曲线内侧支柱的反定位,更难保证技术标准,应尽量避免采用。

事故案例:

宝(鸡)~成(都)线63km处,曲线半径340m,1981年水害复;日期间,支柱间距41m,导线高度5700mm,两定位点拉出值400mm,由于新修复的路基不实,钢轨超高不标准,列车在通过时,造成机车受电弓在跨中钻弓,刮坏机车受电弓一台,破坏接触网设备150m。

3.线岔处

原因:

线岔均处在站场的咽喉地段,两条甚至多条导线的交汇处,要保证两股或多股道机车受电弓的取流需要,技术标准要求严格,又因线岔处两条或多条导线均接近下锚,线索伸缩大,相对位置易发生变化,特别是交叉点和两条工作支导线相距500mm处,要经常检查,始触点附近即两条工作支导线相距400~700mm范围内禁止装设任何线夹。

避免线夹侧面和线夹螺丝直接打碰弓。

事故案例:

宝(鸡)~成(都)线,杨家湾车站南端1、2道线岔处,1988年6月、7月间因在两工作支导线间距600mm处安装了电连接,造成:

1道下行方向的列车通过该线岔,机车受电弓运行致始触点附近打碰电连接的供电线夹侧面螺丝,连续打碰多架受电弓后才彼发现。

被打碰过的受电弓因未被发现,带“病”运行,对设备构成极大的危胁,打碰弓的原因是因为在始触点处,由于机车受电弓向上的升力,致使在静态情况下,两工作支导线相距500m。

处水平被破坏,受电弓接触的导线明显高于即将接触的导线,而此处即将被接触的导线上,装有线夹,线夹本身和线夹的螺丝必然打碰受电弓的弓角。

4.定位坡度

原因:

在接触网的检修作业电往往是重视拉出值,而忽视定位坡度,特另提站场的定位坡度,由于站场各股道高低不同,而定位均装设在同一下部定位绳上,势必影响个别定位的坡度不够,定位器(管)和下部定位绳打碰弓现象时有发生,且不易被发现,被发现的事故点往往在线岔处,而事故的真正原因确经常是定位坡度不够,受电弓被刮碰变形后在通过线岔处发生的刮弓事故。

事故案例一:

宝鸡东站南场1988年接触网大修施工期间因新更换的软横跨下部固定绳抬高不够,定位坡度小于1/10造成出库机车转道连挂时,通过该软横绔时,被下部固定绳刮碰变形,且未被发现,继续运行致线岔处,钻入线岔,整个滑板被刮掉,后经抢修重新检测线岔,符合标准后重新开通设备,仅隔1小时,又在该线岔处刮掉受电弓一架。

抢修人员在抢修时,同时派人大面积巡视设备,才发现了第一事故点。

5.补偿装置

原因:

当温度变化时,线索伸缩,补偿装置可以自动调节线索的张力和驰度,但补偿装置一但卡滞,就会失去自动调节线索的张力和驰度的作用,造成弓网事故。

造成偿装置卡滞的原因很多:

坠砣太高或太低,被定沿轮卡滞或坠舵落地起不到补偿作用,断线制动装置失灵,造成坠舵卡滞等。

事故案例:

宝(鸡)~成(都)秦岭车站北头,1979年大修施工时,因新安装的齿轮型断线制动器补偿装置,检调时,制动齿座的距离小检修完毕后,由于温度升高;致使制动齿座将齿轮顶死,补偿装置起不到作用。

导线失去张力,驰度超标,导致工作支抬高距离不够,刮弓。

损坏机车受电弓两架。

6.非工作支

原因:

各种非工作支的抬高有各种不同的规定,不论是那种非工作支,都不允许与受电弓接触,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检修不当,温度变化,受电弓向上升力的改变及坠硫卡滞等种种原因,非工作支的抬高往往不够,在检修中容易被忽视,经常发主弓网事故。

事故案例:

宝鸡东站南场,1988年大修施工时,新架的渡线是硬锚,没有补偿装置,渡线斜穿三个股道,因为是渡线,属于非工作支,没有引起检修人员的重视,当渡线斜穿二道导线上方时,没有达到300毫米的垂直距离,造成刮弓,损坏受电弓一架。

注:

单个受电弓向上的抬升力为70+10N,三机牵引时,对导线的抬升值可达120~150mm左右,接触网检修人员应高度重视这一点。

7.电气连接

原因:

接触网设备本身就是一个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它的作用就是给电力机车提供可靠的电能。

而各锚段各股道间的电气勾通是通过电连接来完成的,因此在接触网运行检修中,对电连接的检调有着特殊的规定,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长期运行,另外老化锈蚀及检修施工等原因,使电连接的质量降低,或连接错误,造成电气烧伤或断线事故很多。

特别是架换线施工中更应重视。

事故案例:

宝(成)一成(都)线高潭子车站南四跨,1992年大修施工中,当时的旧设备为钢铝导线,电连接为多股铝绞线,更换四跨隔离开关时,因没有铜铝过渡设备线夹,施工人员就将铝绞线的开关引线直接和隔离开关的接线板连接,由于接触面积不够、导流量不足,当区间有机车取流时,旧的开关引线较长搭在承力索上,通过承力索分流,烧断承力索,中断行车2h58min构成行车事故。

8.零件线夹

原因:

接触网设备中零件线夹很多,由于接触网设备露天野外架设,锈蚀情况较严重,如果安装时间较长和一年四季的温度变化,线夹零件易疲劳,断裂,老化,因此在检修作业中,应仔细巡察,必要时可敲击检查,一但线夹断裂,及时更换,防止发生弓网事故。

事故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