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78155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朱德的扁担》教案教学设计

《朱德的扁担》教案

【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的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

全文虽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

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战争故事,缺乏感性认识,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适当渗透革命教育。

课文讲的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第三次“围剿”,朱德军长和红军战士不怕山高路陡,不顾生命危险,走五六十里山路,挑粮上山的故事。

学生对这段历史一般都比较陌生,对朱德这个人也知之甚少。

所以教学本课时应向学生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并通过多媒体搜集朱德的相关资料,引导孩子了解朱德。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扁、担”等生字。

会写“扁、担”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知道大家为什么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

学生:

生字字卡,收集红军的小故事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课前小朋友们搜集了许多红军的小故事,快和大家交流一下!

2.红军的故事就像颗颗红星闪烁在历史的长河中。

今天,我们就来摘下一颗,听一听“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

2.【课件出示朱德像】你们认识他是谁吗?

(1)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并说说这两个字应该怎么记。

(2)简介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补齐课题。

齐读课题。

4.【课件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作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划上问号。

2.播放动画课文《朱德的扁担》,生了解课文内容并注意生字读音。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多音字“难”)

5.质疑:

初步理解以下词语:

会师:

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斗笠:

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蔑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

【课件出示斗笠的图片】

越发:

更加。

三、集中识字,巩固练习

1.在本课中,你找出了哪些生字?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带拼音):

朱德扁担志伍泽敌抽陡难(nán)仗疼料敬

(1)这一课的生字这么多,你能记住吗?

有什么好办法?

(2)将生字按难易分类,把容易识记的字卡拿出来指名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加偏旁:

“未”字加一撇变成“朱”;“车”字戴上帽子变成“军”。

用比较的方法记住:

旦—担良—粮丈—仗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同桌互读,小老师带读,指名读。

2.巩固练习。

(1)游戏:

识字大餐。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老师念出本课生字,学生指出屏幕上相对应的生字,看谁指得又快又准确。

指得快又对的为优胜。

(2)再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你能把课文准确地读出来吗?

指名朗读课文,集体纠正发音。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

扁担志伍师军战士

1.学生认读,观察生字。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重点指导:

“士”:

注意与“土”区分。

“志”:

注意心字底的写法。

“扁”:

注意半包围结构的写法。

“担”:

左窄右宽,右面是“旦”,不要写成“且”。

“军”:

上面部分是“秃宝盖”,不是“宝盖头”,最后一笔是“竖”。

3.学生描红,临写。

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议。

五、作业设计

将本课的生字和课文读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同桌互相批改。

2.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什么叫会师?

【课件出示朱总司令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理解。

(3)学生分享预习资料,了解本文背景。

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率领一部分南昌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后,国民党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千方百计想拔掉它。

他们在军事上的第一、二次“会剿”失败后,又实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冻死、困死。

为了准备第三次反“会剿”,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地方党组织积极动员群众为山上送粮。

挑粮上山也成了红军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4)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1)轻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

部队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2)先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然后再回答上面的问题。

(),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路很远,来回有(),(),非常难走。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五六十里山高路陡)

(3)引读:

可是——,提问:

从“争”字可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2)指导朗读,突出“也”和“一块儿”。

(3)朱德爷爷是怎么挑粮的?

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课件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

先指名自由说,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

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课件出示: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4)朱德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那么忙,可是他也跟大家一块儿挑粮。

看到这里,你心里会怎么想?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

(5)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

(休息)

(6)此情此景,战士们看到又会有什么感想呢?

(学生联想,练说)文中用哪个词表达出了大家的感受?

(心疼)他们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7)从一个“藏”字你看出来什么?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

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真是“藏中见真情”啊!

(8)可他们哪里想到,引读: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从“不料”这句话你又看出来什么?

(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

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9)朱德爷爷为什么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要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呢?

(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朱德爷爷拿着自己做的带有记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

(10)小结:

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但没想到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4.学习第4自然段。

课件出示句子: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1)齐读这句话。

(2)“越发”是什么意思?

(更加)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

(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

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3)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朱德同志的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朗读全文,总结拓展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朱德带领部队和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的事。

赞颂了朱德同志()的高尚品质;我们()。

(挑粮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都要向朱德同志学习)

3.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四、巩固练习

1.完成填空。

课件出示:

他()草鞋,()斗笠,()粮食,跟大家()爬山。

白天(),晚上还常常()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2.给生字组词。

扁()军()战()士()担()伍()怎()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朱德或其他革命先辈的故事、名言。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战士)藏(朱德)找

心疼同甘共苦、以身作则

越发敬爱

 

《纸船和风筝》教案三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本课生字,学会辨别同音字漂和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默读课文。

3.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习默读;仿写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放纸船与放风筝的经历吗?

谁愿意说一说?

(指生回答)

2.今天,在我们学习的新课里,天上飞的风筝与小溪里漂的纸船一起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

3.板书课题《纸船和风筝》,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纸船和风筝》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三个任务:

(1)给课文标段;

(2)将课后带拼音的生字在课文中圈出并注音;

(3)画出田字格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有不认识的生字或词语也标出来。

2.播放动画课文《纸船和风筝》,学生相机正音。

(1)课件出示:

飘漂

①你注意到这两个字了吗?

谁来读一读。

②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读音相同,字形相似。

③【课件出示风筝和纸船的图片】指生填空。

风筝_____哇_____

纸船_____哇_____

④为什么风筝用“飘”,纸船是“漂”呢?

引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可适时播放微课视频《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

漂—飘》)

(2)课件出示: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风筝乘着风,飘哇飘,漂到了松鼠家门口。

指生读,全班齐读。

3.【课件出示大山、松鼠与小熊的图片】,你们知道松鼠和小熊住在哪儿吗?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一生回答,教师将小熊与松鼠放置在正确位置)

4.谁能说一说,小熊和松鼠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指生回答)

预设:

小熊和松鼠通过放风筝、放纸船,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小松鼠主动和好,小熊接受,他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三、再读课文,细读感悟

1.小熊和松鼠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你能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吗?

(指生读)

2.品读重点句子,指导朗读。

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

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祝你快乐!

松鼠一把抓住风筝的线一看,也乐坏了。

风筝上挂着一个草莓,风筝的翅膀上写着:

“祝你幸福!

(1)你能画出表现松鼠和小熊心情的词语吗?

(乐坏了、也乐坏了)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高兴的词语?

(2)松鼠和小熊为什么这么高兴?

(它们分别收到了对方的礼物:

装有松果和祝福语的纸船;挂有草莓和祝福语的风筝。

(3)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吧!

(同桌互相扮演小熊和松鼠,对彼此说说纸条上的话。

指生读。

全班齐读。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将故事讲给周围的人听。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

筝鼠折漂扎抓幸但愿哭取

(1)全班齐读生字。

(2)采用开火车的方式去拼音读生字。

2.“一字开花”游戏。

老鼠

松鼠鼠田鼠

袋鼠

3.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两个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他们以后还能做好朋友吗?

让我们赶快去看看吧!

二、再读课文,细读体会

1.课件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指生朗读:

“可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课件标红吵架原因,后标红加点字)

(1)曾经,“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但是,现在:

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比较句子:

①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纸船了。

②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请同学们说说句子之间的不同,哪一句更好,师表扬后再归纳。

师过渡:

代表着小熊与松鼠友谊的纸船与风筝就这样不见了,小熊和松鼠的心里都很——(难过)

2.课件出示课文第8、9自然段,指生分角色朗读:

“小熊很难过。

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松鼠也很难过。

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1)如果你是一个小记者,相继来到了小熊与松鼠家,看到他们都闷闷不乐的,你会问什么问题?

小熊和小松鼠又会怎样回答呢?

四人小组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随意设计对话,共同探究此问题。

(2)四人小组表演,教师相机评价与指导。

(3)将全班分为“小熊队”与“松鼠队”,教师总结问题,并出示,学生回答:

①小熊/小松鼠,你跟小松鼠/小熊吵架后,心情怎么样啊?

(很难过/也很难过)

②小熊,我看见你每天在家扎风筝,却没把风筝给放起来,为什么呀?

预设:

我想放风筝与松鼠和好,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怕它不理我。

③小松鼠,你和小熊吵架后心情怎么样呢?

我听说你每天在家折一只纸船,但没有把它们放到小溪里。

为什么?

预设:

我的心情也很难过,每天都给小熊折一只纸船,想和他和好,但不好意思放,怕小熊不理我。

④小熊/小松鼠,你还想跟小松鼠/小熊做朋友吗?

光不好意思可不行,你准备怎样和好呢?

(生自由回答)

(三)体会友谊重建的欣喜。

1.小熊和松鼠和好了吗?

他们是怎样和好的?

(指生回答)

2.品读句子,体悟情感。

课件出示:

傍晚,松鼠看见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高兴得哭了。

他连忙爬上屋顶,取下纸船,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

(1)指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松鼠为什么会“高兴得哭了”?

(3)想一想:

当小熊看到一只折好的纸船漂来,小熊会是怎样的心情?

(4)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过了几天,小熊再也受不了啦。

当他刚准备把扎好的风筝放飞,就看到一只纸船漂过来。

小熊拿起纸船,发现纸条上写着:

“__________________!

”小熊____________。

他连忙爬上树枝,__________________。

(5)纸船又漂流在水上,风筝又飘荡在山顶,松鼠和小熊还会在纸船和风筝上写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师随机进行激励性评价)

(6)播放儿歌《找朋友》。

小熊和松鼠终于和好了,你们替他们高兴吗?

让我们来唱首歌庆祝一下吧!

3.想一想:

当你和好朋友闹别扭的时候,都是通过什么方法和好的?

在小熊和松鼠身上,有什么我们可以借鉴的吗?

三、识字学词,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折纸张祝扎抓但哭

1.指生读。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占格位置及笔顺。

3.小组合作探究识记生字的办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

4.按结构分类后,学生展示合作成果,教师相机评议。

左右结构:

“折、纸、张、祝、扎、抓、但”;

上下结构:

“哭”。

5.学生描红并书空,教师巡视并指导。

四、布置作业

1.将课后生字(会写、会读)抄写三遍。

2.完成同步试题二。

【板书设计】

纸船和风筝

松鼠山顶纸船

 

小熊山脚风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