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

上传人:m****c 文档编号:18088006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品控部)范文.docx

××食品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NJAK/NS-07-2023

内审

受审查部门

品控部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内审检查表

依据GB/T27341、ISO22000、ISO/TS22002-01等标准编制。

编制:

×××

审核:

×××

批准:

×××

发文日期

2023年7月28日

生效日期

2023年7月28日

-

-

-

-

-

-

分发部门

管理层、办公室、品控部、生产部(含仓库)、采购部、供销部、食品安全小组

内审检查表

共9页第1页

受审部门:

品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7.5.1总则(F)

1.2.1HACCP管理体系文件(H)

成文信息

建立文件化信息,包括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记录等。

符合

7.5.2创建和更新(F)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F)

1.2.2HACCP管理手册(H)

1.2.3文件控制(H)

文件是否在需要场合和时机,均可获得并适用?

是否分发、检索和使用?

是否进行更改控制(如版本控制)?

是否对必需的外部的文件进行适当识别,并予以控制?

预备信息的更新和规定PRP、OPRP计划和HACCP计划文件的更新

1.查《文件控制记录》,对文件化信息进行管理。

2.查《受控文件一览表》有:

食品安全管理手册、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等程序文件和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名单、原辅料描述、终产品描述、生产流程图、过程步骤与控制措施描述、危害分析表、HACCP计划表等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及检验规程等文件。

3.查《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新版文件进行了发放和回收。

4.食品安全管理手册发往总经理和食品安全小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程序文件汇编发往总经理、食品安全小组长、各职能部门及车间。

5.查《外来文件清单》有: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ISO22000-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等,发往品控部、办公室等。

符合

7.5.3文件化信息的控制(F)

1.2.2HACCP管理手册(H)

文件化信息的控制

记录控制

公司制订了《记录控制程序》,其内容适宜、充分。

查《记录清单》:

有关键控制点记录,使用部门:

生产部、保存期限:

二年以上等记录。

公司各部门质量记录贮存在上锁的铁柜里,可做到防潮、防鼠、防丢等。

符合

8.7监视和测量的控制(F)

3.6监视和测量(H)

监视和测量的控制

查设备清单和计量器具清单,可满足生产和检验的需要。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9页第2页

受审部门:

品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8.3可追溯性系统(F)

3.7标识和追溯(H)

可追溯性系统

标识和追溯计划

现场观察,原辅料使用其包装标签名称、拆包原辅料在不锈钢桶中标识品名、生产日期、厂家,生产过程半成品使用标识牌等内容,可以实现追溯。

负责人回答:

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可以通过产品合格证批号、入库记录、供方进行追溯,每批产品号均为唯一,并相互对应。

符合

8.2前提方案(PRP)(F)

3.3良好卫生规范(H)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卫生标准操作程序,具体见《操作性前提方案》,卫生控制结果符合要求;

查2022.1~7月卫生检查记录。

符合

8.5.4危害控制计划(HACCP/OPRP计划)(F)

4.3.4HACCP计划(H)

3.8产品放行(H)

危害控制计划(HACCP/OPRP计划)

CCP/CL的监控

查2022.6~12月原料、辅料、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的进货验收记录。

查2022.6~12月过程检验记录。

查2022.6~12月出厂检验报告。

符合

8.9.1总则(F)

8.9.2纠正(F)

8.9.3纠正措施(F)

8.9.4潜在不安全的处置(F)

5.1不合格和纠正措施(H)

纠正

纠正措施

公司制订了《不合格品的管理程序》及《潜在不安全产品控制程序》。

查《不合格品的处理单》,有原因分析、纠正措施、再验证等内容,控制有效。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9页第3页

受审部门:

品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6.2食品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F)

2.4.2食品安全方针、目标(H)

目标统计及完成情况

部门目标:

(1)无产品安全质量事故发生;

(2)在用计量器具检定合格率100%

均已完成

符合

3.4产品设计和开发(H)

设计开发

建立有产品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明确规定产品设计和开发的流程,设计开发保留完整的记录

符合

18.2(ITS)

进入控制:

公司内部潜在的敏感区域(如生产区域,公共设施服务)应识别、图示标出,并控制进入。

注:

可行时,进入控制应通过使用锁、电子门禁或其他系统等物理性限制方法。

带商标的包装、促销品和/或图案不用时应妥善保管。

设置了门禁系统

符合

18.1(ITS)

总要求:

所有的食品包装制造组织应评估由潜在阴谋破坏、肆意破坏或恐怖行为引起的对产品的危害,并因此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

注1应考虑运输、配送和现场活动,如应包括:

a)建筑物和设施设计上应防止非许可进入。

b)员工背景调查c)机密信息控制d)仓储和生产区域安保b)安全事件管理。

现场安全评估应及时更行。

应对员工提供现场安全措施培训。

对为防止食品包材污染采取的措施的有效性应定期进行评审。

建立食品防护计划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9页第4页

受审部门:

品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6.2(ITS)

应提供充足的饮用水,或者水应经适当处理以防污染,满足食品包装生产过程要求。

食品包材生产组织应对与食品包材直接接触的水(包括冰或蒸汽)或清洁用水建立要求,并按要求监控。

非饮用水应有一个单独的系统,标识,不与饮用水系统连接,并防止逆流到饮用水系统。

生产用水满足要求

符合

6.3(ITS)

食品包材生产组织应该对与食品包材接触的空气建立要求并按要求监控。

应提供充分的通风(自然风或者机械通风)以去除额外的或不需要的蒸汽、灰尘和气味。

空气经过过滤处理,满足要求

符合

6.4(ITS)

应建立和维护在食品包装生产中使用的压缩空气和其他气体系统以预防污染。

食品包装生产组织应对直接接触食品包装的气体(包括用于气体输送、鼓风或用于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食品包装或设备)建立要求,并按要求进行监控。

压缩空气主要用于气动设备,不存在污染

符合

8.3(ITS)

食品包装的接触面应使用适于预期使用目的的材料制造,以防污染。

不锈钢材质的接触面

符合

8.4(ITS)

连线及在线检测设备应加以控制,以防对食品包装造成污染。

辐照过程的设备应符合相关食品包装规范的规定。

用于控制食品安全标准的生产设备的有效性,需要进行监控并文件化。

监测设备不对产品造成污染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9页第5页

受审部门:

品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9.3(ITS)

在卸货之前和卸货过程中应该检查车辆上货物,以验证原料的食品安全和安全在运输过程中得到维护(如密封完整性)。

当使用防拆封密封条时,应建立现场验证程序,以验证是否符合客户和法规要求。

材料接收或使用前应先检验、检测或验证原材料COA/COC以证实符合规定要求。

验证的方法应文件化。

当原材料是回收料时,接收之前应验证原材料满足食品安全和追溯性要求。

在使用回收材料、植物材料或功能性(如奈米科技)添加剂,必须有足够的数据,来进行食品接触和安全的风险评价以确保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所有的证?

明应形成文件。

是否提供原料规格书?

建立进货查验记录管理程序

符合

10.2(ITS)

存在潜在的微生物性污染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或控制该危害

不存在微生物污染

符合

10.3(ITS)

1.当生产或仓储区域使用玻璃和/或易碎塑料时(除食品包装生产自身外),应定期检查,并制定程序规定一旦破损如何处理。

2.跟食品安全相关时,保留玻璃破损记录。

注:

玻璃和易碎塑料(如设备的硬塑料部件,储存罐上的透视孔)如可能,应尽量避免。

3.生产和仓储区域应禁止使用不牢固的紧固件(如图钉和订书钉)。

4.其它潜在的物理性污染源(如木栈板、工具、橡皮密封垫、个人防护服和设备、刀片、硬塑料)也应考虑。

建立了异物管理程序

符合

11.3(ITS)

清洗程序至少应规定:

a)清洗的区域及要清洗的设备;b)规定任务的职责;c)清洗方法和频率d)监视和验证的安排。

包括以上内容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9页第6页

受审部门:

品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12.1(ITS)

应实施清洁、检验和监视程序,避免创造一个有助于虫害活动的环境

建立了虫害管理程序

符合

12.2(ITS)

公司应指定人员管理虫害控制活动或处理与选定的专业的承包商的事项。

虫害管理方案应文件化,规定虫害布局图、方法、日程安排和控制程序,必要时包括员工培训要求。

方案应包括批准使用于公司规定区域的化学品清单。

建筑设施维护良好,设置了防止虫害进入的设施

符合

12.3(ITS)

建筑物应维护良好,应密封洞和其他潜在的虫害入口点。

对外的门、窗或开放的通风设施,设计应防止虫害进入。

建筑设施维护良好,设置了防止虫害进入的设施

符合

12.5(ITS)

虫害监视方案应包括在重要地方布置探测器和诱捕装置来识别虫害活动;应良好地维护探测器和诱捕装置布局图;探测器和诱捕装置设计和布置时,应防止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食品包装或设施的潜在污染。

定期检查和趋势分析

符合

13.2(ITS)

员工卫生设施应能确保食品包装制造组织所要求的人员卫生程度得到维护;卫生设施应就近布置,并应清楚地指定。

按照食品包装组织的大小和复杂性,组织应a)提供足够的洗手和干手设施、适当的位置和洗手和干手方法,需要时,双手消毒杀菌(包括盥洗池,冷、热水或温控水,肥皂、消毒剂);

b)应适当的卫生设计,提供充足数量的洗手间,每个盥洗室应配备洗手和干手设施;

c)员工卫生设施,不能直接对准生产区域;

d)员工有充足的更衣设施;

e)应对生产、实验室和仓储区域的所有员工提供带锁储物柜。

提供了员工设施,满足要求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9页第7页

受审部门:

品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13.4(ITS)

员工在工作或进入生产或仓储区域应穿工作服,工作服应保持良好的状态以符合使用目的、保持清洁和良好状态,用于食品防护或卫生管理的工作服不得用于其它目的,且不能与员工个人衣物放在同一储物柜。

工作服应充分覆盖,以确保如头发、汗水和不牢固的部件等按照食品安全危害评估,不会污染原料、中间产品、最终食品包装和设备。

当手套用来与产品接触,它们应清洁并处于良好的状态。

如有需要,应设计个人防护用品,用来防止产品污染。

并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态。

工作服每天更换清洁,工作服满足要求

符合

13.5(ITS)

食品包装制造组织应要求员工、访客和分包方申报有关传染病、健康状况或疾病情况。

已知的、或怀疑已经受感染或携带疾病或流行病的员工,应避免处理食品包装。

在生产区域,患有割伤、碰伤的工作人员,如允许他们继续工作,则应将伤口处进行包扎。

任何丢失的包扎物应立即报告给主管。

与产品有可能接触的员工均安排体检

符合

13.6(ITS)

应要求在食品包材生产区域的员工洗手。

a)在开始处理任何食品包装活动之前;

b)去洗手间后、吃东西后、吸烟后、喝饮料后(除了喝水)应立即;

c)在处理任何潜在的被污染的材料之后应立即。

注:

应使用适于食品安全的洗手产品(如无味的)。

应要求员工克制对着材料或产品上打喷嚏或咳嗽,禁止吐痰。

指甲应保持干净和修剪整齐。

现场检查员工清洁保持良好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9页第8页

受审部门:

品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13.7(ITS)

应制订文件化的政策规定在生产和贮存区域的员工的行为要求。

政策至少应包括:

a)仅允许在指定区域抽烟、喝饮料(除喝水)、咀嚼或吃东西。

b)制订控制措施防止首饰带来危害注:

考虑到宗教信仰、医疗、种族风俗的特例,有时在生产和储存区域的员工允许佩戴特定类型的首饰。

c)个人物品,如香烟和药品,仅允许放在指定区域d)避免使用指甲油、假指甲和假睫毛e)对书写工具或者非固定物品加以控制,以防污染原料、中间产品或最终食品包装。

f)维护个人储物柜清洁,不能放垃圾和脏衣服g)禁止将与食品包装接触的工具贮存放在个人储物柜内。

现场检查未发现违反卫生准则的行为

符合

14.1(ITS)

返工产品应适当地储存、处置及使用,以保持食品包装的食品安全性能、质量、可追溯性和法规符合性。

建立了返工管理程序

符合

14.2(ITS)

应保护贮存的返工产品,以防污染。

返工应清楚地识别和/或在标签标识以便于可追溯性,应保留返工的可追溯性记录。

返工分类或返工的原因应记录(如最终食品包装名称、生产日期、班次、原来生产线)。

抽查返工记录

符合

内审检查表

共9页第9页

受审部门:

品控部

审核员

***

标准条款

审核内容、方法

检查结果记录

是否符合

15.1(ITS)

总要求:

应建立体系确保当食品包装被确定未达到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时从供应链的所有必要的环节被识别、确定并转移。

建立了产品召回程序

符合

15.2(ITS)

产品召回要求:

应保持撤回事件中关键联系人清单,联系人在任何时间均可联系到。

应建立程序确保撤回发生时,能立即通知受影响的客户。

因紧急健康危害而撤回产品时,应评估在相同生产条件下生产的其他食品包装的安全性

建立了召回联系人清单

符合

17(ITS)

当食品包装印刷了食品安全信息时,现场应采取措施防止印刷错误,并验证信息符合所有客户和法律法规要求。

注:

食品安全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配料表、过敏原声明、标识码和使用指南。

应采取措施防止使用过期的印刷媒体(如预览资料、印刷版等)。

食品包装的制造、返工、仓储和配送过程的设计和执行应防止在给定批次中混入不同的食品安全信息。

过程检验控制符合要求

符合

6.1(F)

7.4(F)

部门风险机遇识别控制

沟通

1)进货包装材料不符合要求,或食品欺诈

措施:

选择优质合格供应商进货,确保包装材料安全性。

2)检验标准依据过时或不符合国标要求

措施:

经常上网查询最新标准。

3)日常市场监督抽查情况等

通过电话、手机、微信、面谈等方式进行沟通,良好。

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