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090583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同步练习

11邓稼先

【课文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的特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的作用。

4、学习写人物传记。

5、能理解和翻译唐代李华作的《吊古战场文》。

6、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7、了解本文的作者杨振宁。

【课文学习指导】

一、自主学习

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宰割署名奠基开拓元勋仰慕

孕育选聘大厦无垠夐黯

曛铤筹划签字颤抖燕然

嫣红挚友彷徨罗布泊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马革裹尸

3、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宰割:

署名:

奠基:

开拓:

元勋:

仰慕:

孕育:

无垠:

筹划:

嫣红:

挚友:

彷徨: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至死不懈: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妇孺皆知:

引人注目:

忠厚平实: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层出不穷:

燕然勒功:

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课文由小标题分为六个部分。

请你简要地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2、下面是对这篇课文结构的图示,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B、①→②④⑥

②③

C、①②

A、①

③④

④⑤

⑤⑥

 

3、作者在第三部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中说,“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下面是对这段话的分析,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的一二句指出了奥本海默和邓稼先的共同之处。

B、作者用“可是”一转,概括地指出了他们二人在性格和为人上的截然不同。

C、这段话先说二人相同的地方,接着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他们的不同。

D、这段话表明了作者对邓稼先的赞扬和对奥本海默的贬斥。

4、作者在第四部分“民族感情?

友情?

”中写了他看邓稼先的信后感情有极大的震荡,接着作者说: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

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

——我始终想不清楚。

”作者是真的“想不清楚”吗?

他为什么这样写?

答;

 

5、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给加粗字注音

1.赫然(   ) 2.迭起(   ) 3.锲而不舍(   )

4.潜心贯注(   ) 5.校补(   ) 6.浠水(   )

7.群蚁排衙(   ) 8.沥尽心血(   )

二、解释下列加粗字

1.仰之弥高(   ) 2.锲而不舍(   ) 3.兀兀穷年(   )

4.迥乎不同(   ) 5.无暇顾及(   ) 6.目不窥园(   )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   )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   )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   )

四、简答题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

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分析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

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

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

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

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体会“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和“他并没有先‘说’”中的“说”的不同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表现闻一多作为“学者的方面”,作者选取了什么材料加以表现?

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些话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训练

请以200字左右的文字介绍某同学的“言”和“行”,藉以反映其性格。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课文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体会本文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特点,学习使用肖像描写。

3、了解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学习他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4、了解本文所涉及到的音乐家及其作品。

5、了解本文的作者何为。

【课文学习指导】

一、自主学习

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重荷深邃踌躇磐石门槛为难

流氓下颏模仿头颅喧嚣惹人注目

3、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重荷:

深邃:

踌躇:

磐石:

愁苦:

巴望:

锁闭:

喧嚣

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

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1、按时间顺序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有好几种不同的结果。

请根据下面的概括进行划分。

然后讨论一下,还有哪些不同的划分。

第一部分:

(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客人敲开贝多芬的家门,来到贝多芬工作的房子,以及女佣对贝多芬的介绍。

第二部分:

(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客人见到了贝多芬。

第三部分:

(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贝多芬下楼以及他和客人的交谈。

第四部分:

(第自然段——第自然段)写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以及他对往事的回忆。

2、文章不管是在对贝多芬的外貌描写上,还是在对他的语言描写上,都表现了他对不幸遭遇的抗争精神。

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分析。

答:

 

3、品味下面的句子,说说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

⑴“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答:

 

⑵“听我心里的音乐!

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

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答;

 

4、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基础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

滑稽(    )        捋着(    )              头颅(    )          义愤填膺(    )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纱毯          趣味             鉴赏         仰坐

B.犹豫                      魅力       钦佩        脚踝

C.轮廓                      模糊       覆盖        忘乎所已

D.翘起                      和蔼       陶醉        荒谬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    )

A.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

B.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

C.他完全陶醉在这优美的大自然中了。

D.老师钦佩王兰的学习精神。

4.依据课文填空。

(1)屠格涅夫讲话时声调           ,但回答声音时           ,谈话内容           ,他的特点是      ,他还精通                  。

(2)福楼拜讲话时           ,令人惊叹的是                 ,他的特点是                   。

阅读下文,完成5~9题。

[甲]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墨光。

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

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乙]

他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

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

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覆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5.甲段描写的是               ,乙段描写的是          ;选文中留发长的是           ,留短发的是         。

6.这两段都是对人物的           描写,甲段除此之外,还有           描写。

7.选段中写眼睛、目光的句子是:

甲段:

                                   

乙段:

                                   

8.选段中描写头的句子是:

甲段:

                                   

乙段:

                                   

9.从选段的描写中,概括出两个人的特征(着重性格特征)。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回答10~14题。

①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

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

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②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

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③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④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

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

你一眼就可以认出他来。

⑤不管窗外天空漆黑,只要他抬起眼睛,整个房间就马上亮起来,他的眼光仿佛会看透你的心灵,你在他面前想撒谎也不可能。

不管院子里暴雨如注,只要他一开口,你就觉得他的每个字都很清楚地进到你的心底。

他从不教训人,他鼓励你,安慰你,慢慢地使你的眼睛睁大,牵着你的手徐徐朝前走去,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⑥他一点也没有改变。

他还是那么安静,那么恳切,那么热心,那么慈祥。

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

我觉得屋子里越来越温暖了。

(节选自巴金《秋夜》)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荷荷地:

                                      踱着:

11.理解“倘使有绊脚石,他会替你踢开。

”一句中“绊脚石”的含义。

12.试分析,语段中⑤的人物描写,表现出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13.归纳语段的主要内容。

14.判断下列语句,找出不是人物描写的一句(    )

A.我抬起头,就好像看见先生站在面前。

B.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简单的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爽朗的笑声……

C.仍旧是矮小的身材,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

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着烟雾。

D.他坐在椅子上,好像从他身上散出来一股一股的热气。

15.试从下列词语中选出三个到五个连成一段话,使它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鉴赏       魅力       滑稽      钦佩                涉及       琐事

捋              脚踝       荒谬         义愤填膺     迸发

《孙权劝学》精读精练

 

   山东省垦利县第一中学 魏名宝 257500 13176613715 

    

   【基础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

读读下列句子,写出句子中加点虚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

  

   4.下列句子中,没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常读书 

   C.蒙辞以军中多务 

   D.自以为大有所益 

   5.

(1)《孙权劝学》选自《 》,《 》是 (朝代) 主持编纂的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五代1362年间史事。

 

   

(2)文中“治经”中的“经”指《 》《诗》《 》《 》《春秋》等书。

 

   6.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 

   另写的一段文字:

  

    

   7.宋代诗人刘过曾写过一首题为《书院》的“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这首诗运用了 修辞格,表达的意思是:

 。

而《孙权劝学》则以 为主,言简意丰地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

 

   【精段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B.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自以为大有所益 

   C.①见往事耳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仿照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 再写两句句式相同的句子 

   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与现代汉语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或扩大,或缩小,或改变,或消失等。

这类词在形体上与现代汉语相同,但在意义上却有明显的不同,如,文中的“博士”,在这里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而在现代汉语中是“学位的最高一级”的意思;  

   ;  

   。

我们将这些文言词,叫做古今异义词。

 

   4.人物的语言往往体现人物的语气和心理,请分析下列人物语言的作用。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答:

  

   

(2)卿言多务,孰若孤  

   答: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拓展阅读】 

   鲁肃过蒙屯下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

“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

“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

“临时施宜。

”蒙曰: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

“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

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吕蒙传》节选)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过:

 

(2)诣:

 (3)就:

 (4)悉: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3.句子翻译 

   

(1)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译文: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译文:

  

   4.鲁肃为什么和吕蒙“结友”?

 

   答:

  

   5.联系课文《孙权劝学》,谈谈你对吕蒙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

《邓稼先》

1.2、B3、D4、不是。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含蓄地告诉读者,他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也为邓稼先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

这样写,语言简练,蕴含丰富,更能给读者回味的余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hè dié qiè qián xiào xī yá lì

二、1.更加 2.刻 3.劳苦的样子 4.差得远 5.空闲 6.偷看

三、1.籍 2.裁 3.颗

四、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

五、1.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2.选取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 3.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及谦逊的人品

《贝多芬》

1、1—56—910—2425—272、“两肩极宽阔,……及命运的担子”,“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生的意志。

”这些外貌描写都显示了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这句话表现了贝多芬在遭到失聪的打击后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了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3、⑴这是一个比喻。

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很难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女佣也未经他的允许就让客人进门,他对他们的做法感到吃惊。

这句话显示了贝多芬幽默,也间接地表现了他渴望被人了解的的心情。

⑵贝多芬以他整个的生命和热情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在他的笔下和心里,已经成为生命的象征,而乐队只能奏出有声的音符,却不能完美传达心灵的律动和生命的节奏,即贝多芬“心里的音乐”。

这句话揭示了贝多芬视音乐为生命的感情。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一、1.jī   luō   lú   yīnɡ

2.C   3.D

4.

(1)轻弱并有点犹豫   洪亮   总是围绕文学方面   说话有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   翻译外文   

(2)激情满怀   

雄辩过人,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   思维敏捷,概括力强

5.都德   左拉   都德   左拉

6.肖像   动作

7.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墨光。

   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8.头很小却很漂亮。

   他的头像古代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却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9.手势生动、举止活泼,思维敏捷,善于表达;聪慧、坚毅、尖锐。

二、10.hè   duó

11.指麻烦事。

12.敏锐的眼力。

对同志对朋友给以温暖,循循善诱。

是你前进路上的引路人。

13.高度概括并颂扬了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

14.A   15.略 

《孙权劝学》 

   【基础积累与运用】 

   1.卿qīng 涉shè 邪yé 孰shú 遂suì 岂qǐ 2.①当官掌权,②浏览群书但不作深入研究,③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④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

3.①邪:

表示疑问的语气,②耳:

用在陈述句尾,表“只有如此而已”、“罢了”的语气。

③乎:

表示感叹的语气,同“啊”。

4.C 5.

(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北宋 司马光 编年体 战国 

(2)《易》 《书》 《礼》 6.

(1)吴下阿蒙

(2)刮目相待 参考答案:

刚从大学毕业的张老师,由于业务知识不熟,教学经验少,在教学中常常捉襟见肘,但是,他勤奋好学,不久,在教学中取得了令人刮目相待的成绩。

人们谈起他时,都喜滋滋地说:

“张老师已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

”7.比喻 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对话。

 

   【精段阅读】 

   1.C(A 动词,掌握/能源动词,应当;B介词,用/动词,认为;C动词,了解、认清。

) 2.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或“好处”)。

3.文中的“往事”在这里是“历史”,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过去的事情”的意思;文中的“但”在这里是“只”,而在现代汉语中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4.

(1)语气坚决果断,神态严肃,既严格要求,又充满期望。

(2)神情激动,语气殷切,以自己的经历向吕蒙说明“学”的可能性。

5.B(正面)6.参考答案:

读书学习大有益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与才干。

 

   【拓展阅读】 

   1.

(1)经过,

(2)到,(3)走近,(4)全、都。

2.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3.

(1)(你)打算用什么计策来防备意外情况呢?

(2)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和谋略竟到了这种地步。

4.鲁肃起初对吕蒙不屑一顾,在和吕蒙交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