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0925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docx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原因和对策

浅析我国妇女就业处于弱势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2002级研究生班周平兰

19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家傅立叶曾说过: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人类进步的尺度。

”而妇女解放第一个条件就是参加社会劳动。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也指出,经济独立是妇女在社会领域中取得地位和独立的先决条件。

他说:

“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妇女只有在公共劳动中才能确立自身的人格尊严和价值。

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说,妇女就业的状况是衡量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尺度。

妇女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妇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

对于广大妇女来说,就业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根本保障,是最基本的权利。

妇女就业不仅关系妇女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且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中国建立50多年来,中国妇女不仅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享有同男人一样的平等权利,而且以极大的热情同男人一道投身于社会经济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劳动市场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妇女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越来越成为弱势群体。

笔者就妇女就业处于弱势的原因及对策做一些探讨。

一、当前我国妇女就业的现状及原因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加之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妇女就业提供的机遇是潜在的,而面临的挑战却是现实而严峻的,妇女的社会地位正面临着严重的冲击,这就使女性在就业问题上越来越成为一个弱势群体。

这表现在,市场经济使得女性在就业问题上处于在原计划经济下从未经历过的与男性的激烈竞争中,虽然认为女性就业提供了比原计划经济体制下更为广阔、更为自由的空间,但同时,也使很大一部分在竞争中处于弱势的女性失业,下岗或无业可就,使已就业的女性存在就业缺乏保障、就业不充分以及就业不合理等问题。

以下是有关女性就业情况的两个数据:

⑴到1999年底,“女性从业人员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38%,约占全国从业人员的1/3。

”[1]⑵“在1150万下岗人员中,女性为680.8万,为全部下岗人员的59.2%,”[2]这两个数据表明,女性的从业率明显低于男性,女性下岗人数却大于高于男性,女性当前成为就业弱势群体已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其就业弱势的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关注。

导致女性成为弱势群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我们看到妇女就业形势严峻。

主要表现在以下主客观方面:

一是低层次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对妇女就业有很大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劳动力短缺时,妇女就业相对容易,但一旦劳动力市场丰富,供过于求,妇女往往成为首先被淘汰的群体。

中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

劳动者的素质普遍较低,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仅占劳动力总数的3.6%,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越来越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的全救化对高层次人才需求量剧增,特别是接受过良好的高度教育,懂得社会发展规律,会英语,又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以及随着我国的制造业(有人预测中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高级技工也极度缺乏,上海就为培养和引进高级技工制定了相关政策。

而今天没有技能的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历史的和传统性别歧视的原因,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导致绝大多数女性是没有任何劳动技能或单一劳动技能的底层次劳动力。

故而,在中国目前底层次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女性就成为失业大军的主体,占失业总数的60%以上,有的省份甚至接近70%。

而在当今市场经济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其他类型的企业,都要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都要把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

如此说来,一个人能否就业以及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就只与他(她)能创造多少价值相关。

市场经济下的这种就业机制无视就业者在性别上的差异,把男性和女性都只视为价值的创造者,只让他(她)们作为价值的创新者在就业市场中相互竞争。

一般而言,价值的创造与创造者的体力、智力、精力密切相关,而后者又受到他(她)们的生理条件,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生活条件等因素的制约。

从总体上讲,当前我国女性在企业中创造的价值是低于男性的。

全国总工会1986年在广西南宁市做过这样一次调查,“在同工种、同年龄、同级工资级别的职工中随机抽取男工、女工和哺乳女工各27名,对他们在1985—1986年的劳动创利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在两年中,同一工资级别的男工比女工多创利1898.8元,比哺乳女工多创利10739.1元”,[3]由于我国女性在为企业创造价值方面的确与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而市场经济不仅以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大小作为选择就业者的基本条件,因而,女性在就业问题上自然就成为一个弱势群体。

(一)首先是生理方面的原因。

就业制度市场化使性别歧视死灰复燃。

中国存在着几千年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仍然潜移默化的影响现时代的人们。

建国后,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对劳动力的控制,导致女性就业率高,几乎高达45%,伴随着中国经济转轨,特别是就业制度的完全市场化、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用人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在同等条件下,用男不用女就成为劳动市场的普遍选择。

据国家统计,在下岗人员中,女性的比例高于男性近20个百分点。

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也遇到了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不但是女性群体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国整体就业大军中的佼佼者,但无论经济实体,还是在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都纷纷向女大学生亮出了黄牌,甚至有的招聘单位明确打出限招或不招女性,近几年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与此相适应,另一种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就是就业中的女性群体提前于男性退休,一般提前5年,有些行业和部门提前10年,退伍年龄的不平等,使我们看到,不但性别,而且年龄也成为男女平等竞争的阻碍。

特别是女教授、女专家提前退休直接影响女性整体利益。

我们花很大的努力培养女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退休时间比相同情况的男性早于5年,即浪费人力资源,也不利于女性整体发展。

中国妇女自身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的限制,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全球化、知识化程度越来越高,对妇女就业者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妇女就业者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和科学知识,具有与市场化和全球化相应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开放的心态、独立的人格成就感。

而且在劳动力日趋智力化的今天,女性和男性之间存在明显的生理差异,大多数女性在体力和精力上的弱势往往不及男性。

这就使得女性在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中根本无法与男性竞争。

比如受旧传统和旧观念的影响,不少女性在市场竞争面前缺乏信心,尤其缺乏为人先、为人首的勇气,女不如男的意识常常控制着她们,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和成就感缺乏,而自卑与依赖心理在相当一部分女性中占主导地位,据有关调查表明,中国妇女在择业时,选择好的工作环境有88.8%,只有43.8%的妇女选择风险大、有竞争力的工作,是事业成功还是建立一个温暖的小家庭的选择中,建立温暖的小家庭仍然是大多数女性,尤其是受教育程度偏低的女职工还在“等”、“靠”、“要”,即:

“等”国家政策,“靠”组织的帮助照顾,“要”理想的工作岗位。

此外,女性还承担着生儿育女的任务,怀孕、生产、哺乳都会造成她们正常工作的中断,从而使得她们在一些要求持续工作的行业中无法与男性竞争。

(二)其次是受教育方面的原因。

目前中国女性整体文化素质也是制约女性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受男尊女卑传统观念影响,一般家庭对女性教育的期望值偏低,投入的资源偏少。

据统计,2000年普遍高校女生人数只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0.98%,据第四次人口普查,我国只有1.4%的人口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而成人文盲率高达15.9%。

其中多数是妇女,大学生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不到1%,41.6%的妇女为初中,女性整体文化素质低影响了女性在对高层人才迫切需求的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

多年来,虽然我国政府一直提倡男女平等,采取了很多措施使男女在受教育问题上处于同等地位,但受“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仍然明显低于男性,这尤其表现在高等教育层面上。

根据1999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在抽样比为0.976%时,大专以上的男性为21568人,女性为13181人”,[4]女性仅为男性的6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科技含量低的传统产业在逐渐萎缩,科技含量高的新技术产业却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后者对就业者的基本要求是受过高等教育。

因而,在高新技术产业中,作为一个整体的女性群体在就业竞争中也只能处于弱势。

(三)再次是家务劳动及抚育子女方面的原因。

受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影响,在我国,家务劳动及抚育子女的工作目前仍主要由女性来承担。

尽管女性的这些工作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它们却不被认为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因而是无偿的,家务劳动和抚育子女无疑要占去女性的很多时间和精力,这也是导致她们在为企业创造价值上无法与男性平等竞争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国妇女就业的社会作用及应具备的素质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追求的发展是协调发展,我们追求的进步是社会的进步,而把大多数妇女排斥在就业大军之外的发展和进步,不能称之为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正如有人把没有妇女参政的民主称为文明的赤字一样。

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妇女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掌握主动权,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中以不变应万变,保证就业和经济独立,实现自身的价值呢?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如何看待妇女就业对自身和家庭所产生的作用

1、中国妇女的广泛就业,使中国社会、家庭以及妇女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

妇女广泛就业,获得职业劳动的角色,妇女自身素质有很大的提高。

作为社会的人,妇女在社会观念变革的今天,也在寻找着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生活行为方式。

越来越多的妇女认识到要在社会上找到立足点,展现作为女性的天赋与才智,要得到社会的承认,有赖于自我意识的增加和生存能力的提高。

妇女要适应劳动职业角色的需要,就必须努力学习文化与专业知识,增强才干通过工作实践提高政治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素质。

同时广大妇女走出家门步入社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生活,改变了自身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参与意识。

总之,当前在我国较历史上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给妇女以更多的自由。

妇女以家庭为中心的单循环生活方式,正在为多样化的生活方式所代替。

中国女性正在从量的平等走向质的平等。

2、妇女在求得职业、经济上自立的同时,她们还要承担着家庭的义务,出色地完成母亲和妻子的角色。

一个人所处的每一个身份、地位都为其规定了一个角色,所以一个人从事的活动,担负的职业愈广本身所需要扮演的角色就越复杂,角色之间对其行为要求不一致必然产生各种矛盾冲突,这就是角色冲突。

中国妇女就业后,处于社会和家庭的两种环境中,面临着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的双重角色冲突。

由于中国社会、经济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水平尚不高,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不平衡,必然给职业妇女带来一些困难如家务负担重。

据天津等城市调查统计,女职工一天时间分配的情况是:

⑴用于工作和上下班路途时间,8.42小时;⑵用于个人生活必需时间(包括睡眠时间),9.32小时;⑶用于家务劳动时间,3.40小时;⑷用于自由支配时间,2.06小时。

在家务劳动时间上男女之比为2∶3;再如对幼年子女的养育,目前双职工家庭一般是把孩子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日托,早送晚接不仅父母劳累,也使得母亲没有更多的哺育和教养子女的时间;还有妇女不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生活等等。

然而这仅仅是妇女广泛就业带来的很小的负面,比起对家庭生活正面的、积极的、进步的影响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而且,为了减轻职业妇女的双重角色冲突,政府和妇联等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对策,如加速家务劳动社会化,兴办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务劳动服务公司等。

妇女获得职业劳动角色,最根本的意义是妇女获得了经济独立。

妇女经济独立,冲击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家长制传统家庭。

家庭生活是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的。

中国的传统社会把妇女排挤出社会劳动生活,妇女没有任何经济权力,为了活命不得不依靠男人。

在传统婚姻中,妇女结婚的目的是为了寻找生活的依靠。

在家庭生活上完全依赖于丈夫,因为丈夫是唯一的或主要的经济来源。

因而,丈夫也必然占据着家庭的支配地位。

在经济上依赖他人的女性,在心理上和精神上就很难得到自立。

法律上的平等只为事实上的平等扫除障碍,而妇女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在经济上取得相对独立,才具备家庭地位事实上平等的基础。

据调查,当前我国城市中双职工家庭占80%以上,这些家庭生活的经济来源是靠夫妻双方的工资收入,现年45岁以下的妇女,其月工资收入大多与丈夫不相上下。

妇女经济上的相对独立完全改变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冲击着传统的家庭制度和家庭模式,也改变了家庭生活气氛。

总之,妇女广泛就业,不仅实现了妇女的人生价值,有了自主自立的意识,成为社会的真正主人;而且经济上的相对独立导致了妇女家庭地位的提高,冲破了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取得了男女真正平等。

这一切都促使中国的婚姻与家庭发展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⑴男女平等。

基本上实现了婚姻自由和自主;⑵家庭组织结构日趋核心化、小型化;⑶以男权为核心的家长制家庭被平等、民主、和睦的家庭所代替;⑷家庭也越来越重视对子女的养护和智力投资,在新的观念和氛围中培养着新的社会接班人。

因而,评价女性角色的作用,不能仅仅从妇女投入家庭或社会劳动的时间多少来衡量,而是看她和其他成员付出劳动相互作用产生的家庭整体合力的大小。

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单位,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最佳效益,创造最大的家庭利益。

中国妇女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劳动,用自己的劳动所得与丈夫共同建设家庭,不仅实现了妇女的人生价值,而且在家庭经济生活中有了自己的地位,实现着男女真正平等,改造着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家庭,使家庭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3、妇女广泛就业也改变了传统的性别角色的认同。

性别角色是附加于男人和女人的不同社会地位的期待行为的总和。

这些期待行为既与气氛相关,也与指定给每一性别的任务相关。

传统的中国社会规定了两性角色的不同命运,把妇女放在家庭、孩子、丈夫的范围内,不许她们越雷池一步,不能以任何形式卷入家庭以外的世界。

几十年来,从各种角度都在冲击着这类陈腐的观念,然而对妇女的广泛就业,妇女独立意识增强总有些异议。

有人说:

一个女人的独立性和过强的自信心不仅意味着“女性的丧失”,而且会引起精神崩溃,甚至会毁掉一个女人的婚姻机会,使她在生活中成为一个失败者。

笔者在北京市调查420户家庭,其中妻子是国家正式职工的占96.1%。

在这些家庭中,夫妻间经常交流与沟通的话题很多。

占第一位是关于孩子的事,基本上每天都要谈论的妻为62%、夫为50%,每周最少谈1—2次的夫为31%、妻为30%,两者相加妻为92%、夫为81%;占第二位的是社会上的事,妻为65%、夫为60%。

除此,经常谈论的还有家庭经济、丈夫或妻子工作上的事、自己的生活计划等。

调查证明,由于妻子有了社会职业,增加了夫妻间对话、交流的内容,使夫妻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调查更证明,由于妻子从事社会劳动,中国传统家庭中家务劳动都由妻子一人承担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丈夫分担家务已蔚然成风。

家务劳动是构成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

丈夫尽力协助妻子分担家务劳动,既反映夫妻间相互关怀与体贴,促进夫妻间感情的融洽与和谐,又帮助妻子减轻双肩挑的重压,使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性别角色并不是完全发自自然的生物性特征,而主要是社会给予的影响和规定。

因此,在不同文化之间性别角色的差异很大。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规范下,有了一套“男人要象男人那样行动,女人要象女人一样生活”的模式。

妇女广泛就业改变了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促进着两性角色的协调,也实现着夫妻的真正平等。

由于夫妻双方都有自己的职业,因而,相互间对对方的职业兴趣都能理解,并给予情感上的交流,以互相鼓励和商量,夫妻之间就不仅是生活伴侣,而是同事、是朋友,这就给婚姻增添了一个新的天地,使家庭生活处于无限美好的情趣和氛围之中。

上述说明中国妇女广泛就业,推动着中国社会、家庭和妇女自身的变化。

如果妇女失去职业劳动角色,对社会、对家庭、对妇女自身都会产生许多消极的影响。

中国妇女的自我价值观念主要体现在:

⑴自己在社会职业劳动中所获得的成就感;⑵对家庭在经济上的贡献意识;⑶得到丈夫和家庭在人格上的承认。

因此,就业、工作对中国妇女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选择,而且是一种权利,她们需要工作自由这种满足感。

并且,在当前,中国妇女就业的趋势、洪流已经无法逆转,这是因为:

第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目标的导向和社会政策,均需要大批妇女投入劳动市场,妇女人才不可忽视,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也有利于妇女就业;第二,参加职业劳动已成为中国绝大多数妇女共同的价值取向;第三,在中国夫妻双方就业已相沿成习,成为社会认同的事实;第四,在家庭中夫妻双方共同从事家务劳动,已成为普遍现象,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正被冲破,民主平等,相亲相爱的新家庭关系已初步形成。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妇女应具备的素质

1、较高的文化素质。

市场经济的实行能够促进的就业主要集中在以金融和贸易为主的服务业以及电子工业的崛起,需要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打字机、复印机等设备的大量使用,办公室工作实现了现代化,需要大量心灵手巧的女性职员,为妇女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妇女接受教育是现代社会现象,它不仅是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妇女解放的一个能动力量。

一般来说,妇女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低文化的女性或因工作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放弃原来的工作,或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从事简单的劳作,如农业、纺织等传统的女性职业,投入较多的体力,取得较低的工资和职业保障。

妇女受教育程度高,更容易接受新的生育观念,高学历和高收入的妇女,摆脱了过多地生育子女,分担家务和养老的压力,转向对子女的素质培养,这样,时间和精力得以保障,更有利于妇女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较容易接受科学知识。

较高的文化素质不仅使妇女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妇女获得自信、自尊,邓小平同志说:

“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

”“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此可见,妇女的就业权利是与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相一致的。

妇女受教育的程度和妇女就业、妇女的经济地位及其家庭中的地位都有密切的联系,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的可能性就越大,也越能在社会和家庭面前站立起来,就越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2、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中,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健康的竞争心理,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妇女在市场竞争面前望而却步,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缺乏自信,干事情缩手缩脚,明明能办好的事情,却总是不相信自己,导致事业裹足不前或竞争失利。

所以女性一定要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意识,注重成就意识的培养,消除自卑心理,从依赖国家、社会、丈夫的心态下解脱出来,寻求自身发展的社会舞台。

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处变不惊”,正确对待,理智地分析原因,冷静地思考对策,战胜挫折和困难,扎扎实实,坚韧不拔,一步步走向成功。

3、崭新的思想观念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谁把握住科技革命的脉搏,谁就掌握了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这不仅需要提高妇女的文化素质,更重要的转变观念,使妇女从传统角色设计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近年来,下岗职工人数剧增,其中下岗女职工人数占下岗职工总数的70%以上,于是有人提出让妇女回家去,做“全职主妇”以便使丈夫一心一意从事事业回到“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中去,必须看到这是对中国妇女以来争取社会劳动权利斗争的否定。

可以说,女性在经济上的自立是克服自卑与依赖的心理的物质条件。

而要从根本上克服自卑与依赖心理是认识自我。

大多数妇女已经认识到,女性只有走向社会,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公平竞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大多数妇女渴望公平竞争,在工作中,她们希望的不是同情和照顾,而是不带任何性别歧视的公平竞争,这是改革开入赋予女性的崭新意识,妇女自我的认知,是社会客观实际在女性主观意识中的反映,也受文化背景制约,妇女对自身地位、价值的认识,是影响妇女社会作用发挥的关键。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要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确立多渠道就业的新意识和竞争观念。

改变不切合实际的好高骛远思想,树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择业新观念。

建立职业相对稳定与劳动力合理流动相结合的新观念,流动到适合女性特点体现女性自身优势的岗位。

只有妇女地位自我认知的自觉性增强,重视自己的价值,强烈追求与人平等,这样妇女才会积极主动实现自我,从而促进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改善。

4、较高的创造素质和综合素质。

创造素质包括创造性的思维,顽强的意志,丰富的知识,独特的创造力,综合素质包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女性在工作选择上有较强的依赖性,主动为自己创造一份工作或职业的胆量和能力偏差。

妇女很看中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很少选择风险大、有竞争力的工作。

大部分女性在家庭与事业的选择中选择家庭,而少部分女性选择用自己的努力取得事业成功,说明妇女的成就动机较低,创造性差。

加入市场经济后,社会需要的是具备综合素质的“通才”,只有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才能胜任工作和把握机遇。

妇女要学知识、学管理,提高综合素质。

目前女性受教育水平明显低于男性,这不仅使女性的职业层次较低,而且也弱化了就业竞争力,因此女性要寻求机会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三、改善妇女就业处于弱势的对策

马克思主义认为“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妇女只有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才能在社会和家庭争取到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地位和权利。

如果女性的劳动只限于家务劳动,那么,女性的人格的平等尊重就无从谈起,家务劳动不仅使女性与社会隔绝,造成女性的孤陋寡闻,而且由于没有经济收入,使她们必须在经济上依附于男性,于是在心理上造成自卑,中国妇女史表明,私有制不仅剥夺了女性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权,而且造成大量的女性退出生产领域,成为家庭的奴仆和生儿育女的工具。

女性人格的沦落,正是从女性在社会生产领域中作用的被削弱开始的。

因此女性的自立首先是回到社会生产劳动中去,女性只有自立于社会,在经济上获得独立,才能寻求人格的尊严,市场经济的实行,不仅给妇女参加劳动带来了机遇,也对妇女就业提出了挑战。

如何使女性在就业中抓住机遇,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参加社会劳动是实现男女平等的物质基础,也是妇女经济独立的先决条件,对妇女来说,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不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更重要的是男女平等的经济支柱。

尤其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流动性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家庭的稳固性降低,女性经济上的独立显得尤为重要。

而当前我国女性的就业弱势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占人口一半的女性就业问题,而且还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男女平等的问题。

前边分析表明,造成当前我国女性就业弱势的直接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实行,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得出要解决女性就业弱势问题就必须取消市场经济结论。

这首先是因为,当前我国妇女处于就业弱势说到底是因为我国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而要迅速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实行市场经济。

在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条件下市场经济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这不是因为,前边讲的造成当前女性就业弱势的三个具体原因都与市场经济本身无关,而且后两个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市场经济不发展造成的。

女性在体力和精力上弱于男性的情况在任何经济体制中都存在,而不是在市场经济下才存在,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低于男性及承担主要的家务劳动和抚育子女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具体封建主义色彩的“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造成的,而这与我国市场经济一直不发达有很大关系。

从这种意义上讲,由这两个原因导致的女性在就业上的弱势将会随着市场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公务员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