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单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0988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14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8页
诗歌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8页
亲,该文档总共1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单元.docx

《诗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单元.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单元.docx

诗歌单元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第一单元自主赏析    《湘夫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3、情感目标:

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二、教学重点

    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四、教学方法:

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导入

    师:

我们前几天刚学过屈原的《离骚》,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板书],我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屈原这个人的生平。

    生:

……[师板书]

    师:

好。

我们再思考一下“楚辞体”有哪些特点?

[提示:

可以结合《离骚》注释看]

    生:

……

    师:

好。

在前几篇诗歌中我们都能看出比兴手法的运用,同样在这篇诗歌中也存在着比兴手法的运用,请大家在本课的诗歌学习中注意一下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

    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湘夫人》。

    二、课堂讨论

    师:

首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将文中注释的拼音标注到文中,阅读时同时对照诗歌释文,把握诗歌大意。

    生:

读3分钟。

    师:

下面我们分男女两大组来读这首诗,男生先读,“帝子降兮北渚”,预备开始……

    生:

齐读

    师:

同学们朗诵的很好,但其中有几个字音要注意一下:

[板书]

    师:

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诗读出了什么故事情节?

  生:

……

    师:

对了,这首诗主要写男女水神在相互述说爱慕之词,却因无法见面而黯然神伤的故事。

同学们可以结合译文感受他们对爱情的期盼。

    师:

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段落。

第一段我先来读一下,大家注意听我语气的停顿。

    [师读]刚才大家听我读了一便,有什么感觉。

    生无语。

    师:

你们不说我来问大家。

这四句哪一句写的最好,最能给你深思?

    生一:

.....

    生二:

.....

    师:

你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一句,说说看,它好在哪里?

[提示:

我们高一学过《说木叶》这一课,大家想想,那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句诗的?

]

    {老师自己补充,别指望学生说了}

    师:

这一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兴,大家看看,谁能找出来?

    (假如生一错,就叫生二.....一直到说出来)

    师:

写的什么意思呢?

    生:

......

    师:

不错,这句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

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

我们知道鸟本来应该停在树上,而鱼网则应在水中。

为什么男主人公会这么想呢?

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情况,大家有无思考过?

    生:

......

    师:

....大家看一下事情的缘由:

“与佳期兮夕张”,这说明男女水神有个约会,试想一下,假如两个人能及早相会,水神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对了,是兴奋激动。

人们常说:

良辰美景悦事。

水神也一样。

(学生笑不笑看你的讲课表情)他看到的景致肯定也是美好的。

而这里水神却看到了不正常的现象,这说明他们的约会肯定被耽搁了,肯定不能如期见面了。

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里水神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师:

其实类似于“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这句运用比兴的句式在下面还有一句,大家试着把它找出来。

    生:

......[提示:

在第三段,和这一句一样]

    师:

什么意思呢?

    生:

......

    师:

不错,裔是什么意思呢?

[板书]

    生:

水边

    师:

很好,请坐。

同学们看第三段有几个字的意思是表示水边这个意思呢?

    生:

裔,筮[师补充:

江皋的皋也是水边的意思]

    师:

不错,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一句在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有什么意思呢?

    生:

....(答不上来你哭吧)

    师:

大家看一看,在这之前,水神有没有见面?

没有吧,那么这一句花和上一句话体现出来的情感不一样吗?

    师:

我们回到第二段,看看女水神是如何抒发自己对男水神的思念之情的。

我请一位同学把这一段读一下,大家注意体会句子的深意。

    生:

女生读

    师:

不错,尤其是“思公子兮未感言”这一句把女神那种娇羞的心态表示出来,古人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里也一样,大家读一读,看看女水神是如何说“天凉好个秋”的?

    生:

......

    师:

不错,女水神没有直白自己的情感,而是用流水来寄托自己的愁思,南唐后主李煜写过一首词,中有一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那个愁思与这里的愁思不同,大家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生:

......

    师:

这里的愁思表达了女神对对方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她在远望中时光的流逝!

    师:

我们再来看第四段,我请一位同学阅读这一段。

大家注意数数这一段一共选取了多少种植物?

再思考一下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大家注意听这位同学朗诵。

    生:

女生读。

[纠音]

    师:

请同学们数一数本段一共写了多少种植物?

    生:

......{答不上来揪耳朵,哈哈}

    师:

[补充]不错,你认为诗人极力渲染其所住的场所有何用意?

    生:

.....

    [提示:

可以根据前面几句“鸟何萃兮频中,罾何为兮木上”理解,一般来说景物常常会反映一个人的心境]

    生:

.....

    师:

不错,这里流光异彩华丽眩目的外部环境主要用来烘托和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与幸福。

大家写作文时要学会这种方法的运用,不要为写景而单纯写景!

    师:

大家在回过头来看一下这段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

    生:

......

    师:

为什么?

......请大家看一下文章标题下的小注,最后一句:

“欢会难期,思而不见...”......再看第三段,“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筮”主人公(解释这一句)......就是因为见不到人而焦急不安四处寻找。

这说明这里写的也是虚景,是女主人公为以后见面设计共同生活的环境,同样第五段也是的,都是男女双方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幻觉!

    师:

最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一下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

[讲解]为什么女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抛入水中?

是绝情还是失望还是其他原因?

    生:

......

    师:

那她又为什么采杜若赠给远方的朋友呢?

    生:

.......

    师:

我给大家提供一种解释:

丢汗依套衫至江中可能希望对方在水的另一方能看见吧,凡人丢手帕以传情,神也不例外。

    师:

在最后一句,女主人公因等待约会而不得,只得聊以自娱,独自散步了!

    主题思想: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语言特色:

    1.大量运用楚辞“兮”式结构

    2.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

[与《诗经》四言比较]

    3.艺术特色:

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和优美丰富的想象!

  ①漫主义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个风格,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②作为创作方法和风格,浪漫主义在表现现实上,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侧重于表现理想世界,把情感和想象提升到创作首位。

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理想中的形象。

  古今文艺创作中都有这样的特色,屈原,李白,吴承恩,雨果,拜伦,雪莱!

(让学生自己举例)

    《拟行路难》(其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3、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4、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课时)

    一、由全体学生背诵《湘夫人》导入新课。

板书标题《拟行路难》

    二、介绍作者:

鲍照(?

~466),南朝宋文学家。

字明远。

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

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

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

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

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

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

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

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的斗争。

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

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

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18首。

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

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校本《鲍氏集》为较早。

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

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

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

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

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鲍照的俊逸风格。

其作品留芳后世,被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

他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和《梦还乡》赞美了家乡的山水。

    三、补充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四、鉴赏诗歌

    1.诵读此诗,结合注释,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并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

    明确:

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思与愤懑的?

    ①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

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

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 高低贵贱决定的。

    ② 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

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

“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

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③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提示:

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

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

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④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

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理的劝喻,酒的麻醉,都不能使心如槁木,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表达了诗人的抗争。

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敢”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

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3.背诵并默写本诗。

    五.作业:

背诵李白的《行路难》

        推荐作品《一剪梅》

    教学目标: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原则:

开放性原则

    教学方法:

联想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CAI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教程:

    一、诗画导入展示一组CAI画面:

溪亭日暮、藕花深处、归舟争渡、惊飞的鸥鹭

    师:

(明示画面中的意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学们看到这些画面能想起初中学过的哪首词?

    生:

李清照的词《如梦令》。

    师生齐背《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

(启发)词中写的是作者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和开朗愉快的心情。

真是“少年不识愁滋味”啊。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女词人还能一如既往地做个快乐天使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学习作者的另一首名篇《一剪梅》。

(屏幕显示课题)

    二、研习新课

    1、范读比较:

(屏幕显示)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

(启发理解)这两首词在内容上有哪些不同?

    (提示)粗读可发现:

    景物时令——前写夏景,后写秋景;

    作者年龄——前为少女时期,后为少妇时期;

    感情基调——前愉快开朗,后细腻深婉。

    师:

(提示)女词人初婚不久,思念外出的丈夫赵明诚

    2、清理思路、赏析意境

    上片:

词人舟中所想→下片:

回到现实

    分析理解:

感悟意象美和意境美。

    上片:

写女词人独居生活——舟中所想

    红藕香残:

以点代面——透露秋景的冷落、萧条,

    独上兰舟:

背面敷粉——如果能与丈夫一同划船该多好啊!

    云中锦书:

相关联想——猜想丈夫的信该到家了,

    月满西楼:

生发想象——仿佛身处西楼,望月计算着丈夫回家的日子。

    下片:

写女词人由想象回到现实

    花飘水流:

移情于物、借物抒情——韶光易逝青春难再啊!

    一种、两处:

直抒胸臆——合写夫妻双方此刻望月思人的心情。

    无计可消除:

——情之深、重!

    }揭示主旨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名句)平字见奇,化无形为有形(由外到内,运动之速)。

    3、名句赏析: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好在关联词“才……却”:

前轻后重,无法排遣

    比较“才……又”(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刚……又”(刚考完数学,又要考语文):

前后并举同等

    提示:

写作一得——说话作文要力求炼字炼意

    小结——①本词重写相思,次写愁情。

    ②抒写闺情而非闺怨。

    4、诵读指导:

    结构特点:

①本词为双调,每段四句,每句四拍,与七律相近;

    ②双数句分解为两小句,每小句四字。

    诵读要领:

单数句缓慢悠长,双数句轻快短促,借助意象和韵脚(秋、舟、楼、流、愁、头)帮助记忆。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自由朗读:

(2分钟)

    个别朗读:

1~2名学生演读(大屏幕显示相关画面、音乐)

  学生齐背:

    5、影象欣赏:

播映依据课文改编的优美影象,达到形象直观,寓教于乐。

    6、随堂练笔:

(5分钟)合理想象,补充空缺形象,再造意境

    (课堂重头)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境优美的抒情散文

    (教师巡视学生完成情况,选定点评习作2篇)

    当堂点评:

(3分钟)(习作投影显示,作者朗诵)

    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教师背诵:

(下水作品)改写的散文诗(大屏幕显示、音乐背景)——

    粉红的荷花已经凋谢,铺着的竹席也生秋凉,

    轻轻解下丝绸帔,独自登上木兰船。

    天边飞来队队鸿雁,是谁捎来了远方的佳音?

    西楼洒满月光,思念的人儿啊该早日归来。

    花儿自管飘落,水儿自管流淌,

    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却只能独自愁闷各天一方。

    这样的相思愁苦,哪儿有办法可以消除,

    皱着的眉头方才展开,心里头却又想念起来。

    三、扩展鉴赏: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鉴赏提示——这首词所表达的是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孤独、凄苦的生活感受。

以一个“愁”字收束全篇,却用反问形式,含无穷之意于言外,更显“愁”之深重。

    金人南侵后,女词人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写出了许多反映个人不幸遭遇的动人词篇。

《声声慢》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小结:

《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三首词从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少女时期——少妇时期——晚年寡居,反映了不同的生活经历。

这些经历在作者笔下得到形象逼真的再现,由此可见,生活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

    四、探讨婉约词风格:

    (提示)刚才复习和学习的三首词在风格上有一个共性,即都是婉约词。

试说说婉约词的风格特点(让学生大胆发言,凡是能挨边的说法都予以肯定,然后由教师小结)

    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

    题材较为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等)

    五、创新思维练习:

发散联想

    李清照除了创作婉约词,还有没有不同于婉约词风的文学作品呢?

若有,试举例。

    ——有。

①豪放词:

《渔家傲•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以梦幻形式表现作者冲破现实寻求光明和自由的愿望。

采用浪漫主义创作方法,风格豪放,意境阔大。

    ②诗歌:

《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歌颂楚霸王项羽失败后不愿逃往江东苟且偷生的英雄气节,讽刺南宋朝廷在金人南侵后窝居江南的妥协逃跑政策。

    ③散文:

《金石录后序》

    (——南渡后所作。

介绍《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婚后三十四年间的患得患失,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散文。

    六、音乐欣赏:

    多媒体播放《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画面意境优美,音乐婉转动人,第二段师生同唱,将课堂结束在师生情感共鸣的最高峰,余音绕梁,意味隽永。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

    总课时一课时第1课时

    一、教学内容

    民族管弦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使学生了解《春江花月夜》的曲名来源、乐曲结构,掌握作品的表现方法。

    2、使学生感受、体验作品的情绪、形象等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以及对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材简析

    《春江花月夜》根据一首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改编。

全曲共分十段,每个段落都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

作品通过委婉朴质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

    四、教学思路

    本课着重对“江楼钟鼓”、“花影层叠”、“渔歌唱晚”、“欸乃归舟”及“尾声”五个段落进行赏析。

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分析,把握作品的意境和音乐表现内容,了解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五、教具准备:

CAI教学系统

    六、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春江花月夜》

    一、导入:

出示富阳文人郁达夫的一首诗词,请学生为这首诗词配乐。

    家在严陵滩下住,

    秦时风物晋山川。

    碧桃三月花似锦,

    来往春江有钓船

    引出课题——《春江花月夜》

  二、作品简介:

    《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早在1875年前就有传抄本,至今已流传了128年。

后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中的诗句“浔阳江头夜送客”改名为《浔阳琵琶》。

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取名为《春江花月夜》。

    作品分为十个段落,每个段落都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

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

    三、作品赏析:

    

(一)江楼钟鼓(引子)

    夕阳西下,忽然寺庙里隐隐约约传来了……

    1、欣赏:

    引子——分别用什么乐器来模拟鼓声和钟声?

    2、分析:

引子是节奏自由的散板,琵琶用弹跳、轮指的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阵阵低沉的鼓声。

箫和古筝奏出的波音犹如远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荡漾。

把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非常细腻。

    

(二)主题赏析:

    1.出示谱例,请欣赏并选择---主题表现的意境

    A欢快跳跃B委婉恬静C深沉低缓

    2、设问:

——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它是通过怎样的手段来表现这种意境?

    3.视唱

    4归纳:

浪般进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

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的音色协调一致,富有典雅的色彩。

另一个特点是使用鱼咬尾使音调轻盈平稳,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