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00468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docx

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九单元第30讲课时作业

(限时:

40分钟)

1.(2019烟台质检)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B 解析:

种群的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2.(2019大连一模)右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包括老年、中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B 解析:

甲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的每种类型中包括老年、成年和幼年三个年龄期;取样器取样法是调查群落中物种丰富度的一种方法。

3.(2019南昌市一模)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在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代表狼,乙代表兔子

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

C.兔子的K值接近C点对应的数值

D.第2年,狼的数量因为缺乏食物而下降

C 解析:

先增加先减少,为被捕食者,乙后增加后减少,为捕食者,因此甲代表兔子,乙代表狼,A错误;乙图表示狼,则狼的K值应该在B点对座的数值与其数量最低点之间,B错误;甲图表示兔子,因此兔子的数量应该在C点左右波动,说明其K值接近C点对应的数值,C正确;第2年,狼的数量增加,第3年狼的数量因为缺乏食物而降低,D错误。

4.(2018全国Ⅰ卷)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密度制约

C.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D.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D 解析:

A对:

当空间、资源有限时,种群呈S型增长。

B对:

林场空间、资源有限,老鼠种群的增长会由于密度增加而逐渐减慢。

C对: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由于鱼的大小不同等,单位水体中产量有可能相同。

D错: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前,由于环境阻力逐渐增大,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增强。

5.(2016全国Ⅱ卷)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 解析:

本题考查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

样方法是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所以B项错误、C项正确、D项错误。

A项所用方法为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不合题意。

6.如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为衰退型

B.a点和c点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

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

C 解析:

c点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比a点种群数量多,所以种内斗争较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所以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如果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根据公式

,因为重捕的标记个体数目偏小,则种群数量的估计值偏大。

7.(2019新余市期末)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

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中田鼠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分布

B.该田鼠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

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

C 解析:

田鼠属于一个种群,而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错误;据图分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先大于1后小于1,说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大于0,后小于0,则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间一直在下降,C正确;图中a、b两点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D错误。

8.自然条件下,种群增长曲线呈“S”型。

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下表分析不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N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之前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K-N)/K值为0.50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A 解析:

S3点N值为K/2,该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防治蝗虫应在该点之前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明显影响出现在S1点后。

9.(2019滁州市期末)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研究内容之一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种数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鲫鱼种群在t3后表现为“J”型增长

B.鲫鱼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两种种群的K值

D.鲤鱼种群在t3时数量小于t2的数量

B 解析:

鲫鱼种群在t3后,λ一直不变,表现为“J”型增长,A正确;鲫鱼种群在0-t2段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而在t2-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错误;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两种种群的K值,C正确;鲤鱼种群在在t2-t3段λ小于1,种群数量在不断减少,因此种群在t3时数量小于t2的数量,D正确。

10.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①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②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 ④在血细胞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

⑤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⑥计数时,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 ⑦早期培养不需取样,培养后期每天取样一次

A.①②③④⑥B.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③⑥D.②③⑤⑥

答案:

D

11.如图是生态学家用大草履虫所做的实验得出的曲线图,请根据图回答:

(1)大草履虫增长符合________型曲线。

(2)大草履虫增长速率最大是在________点。

(3)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受到限制是在________段。

(4)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称为________,此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原因是种群密度增加,资源有限,________激烈等,使种群的死亡率增加所致。

(5)调查跳蝻的密度可以采用________法。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6)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

(1)由图可知,大草履虫增长符合“S”型曲线。

(2)大草履虫增长速率最大是在K2时,即b点。

(3)超过b点种群的增长速率开始下降,到c点种群的增长速率明显变小,d点种群的增长速率趋向于0,种群数量达到K值,因此种群数量增长明显受到限制是在c~d段。

(4)d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此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原因是种群密度增加,资源有限,种内斗争激烈等,使种群的死亡率增加所致。

(5)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跳蝻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6)根据种群密度调查的取样原则:

随机取样,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故最合理的是①。

答案:

(1)“S” 

(2)b (3)c~d (4)环境容纳量 种内斗争 (5)样方 取样器取样 (6)①

12.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

(1)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________。

(2)草原上,鼠的种群密度调查采用________法,对鼠的种群密度起决定因素的种群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此生态系统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甲、乙两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_”型曲线。

②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点为________,此时种群数量为________。

③乙种群密度最大的时间点为________,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________。

解析:

(1)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做到随机取样。

(2)草原上,鼠的活动量较大,一般用标志重捕法来估算种群密度。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鼠的种群密度。

(3)①甲乙两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

②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时间点为t2,此时种群数量为K/2。

③乙种群密度最大的时间点为t5,此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

答案:

(1)随机取样 

(2)标志重捕法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3)①S ②t2 K/2 ③t5 0

13.一调查小组对我国东部某地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

株/m2)。

取样时,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__________,该入侵物种在入侵初期类似于________型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份

植物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10.0

9.2

8.0

6.8

5.5

3.0

2.1

1.1

0.3

0.1

0.3

0.6

1.1

1.5

2.3

3.0

2.0

0.4

0

0

(2)如图为调查小组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填“<”“=”或“>”)死亡率。

第15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___型。

解析:

(1)样方法需做到随机取样;外来物种入侵初期种群数量的变化类似于“J”型增长。

(2)初始几年λ值大于1且不变,此时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λ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减少,第15年时减少最快,减少至第20年时不再减少,此时种群数量最少;20年后λ值等于1,此时种群数量不变。

答案:

(1)样方法 随机取样 丙 “J” 生存环境适宜(或资源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2)20 = 衰退

14.如图是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以及在a点之后的三条变化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呈“J”型增长的种群而言,其λ值(当年的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的倍数)的大小与种群密度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2)a点之后,Ⅰ、Ⅱ和Ⅲ三条曲线对应环境的优越程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做出该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AB段,不考虑迁入、迁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

(4)捕捞经济性鱼类时,剩余量应在K/2左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对“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而言,其λ值不变,但种群密度在不断增大,所以二者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Ⅰ曲线是环境条件变得更好所致,Ⅱ曲线是环境条件变得更差所致,曲线Ⅲ是环境受到破坏使种群无法适应而逐渐遭到淘汏,由此推断三条曲线所对应的环境条件的优越程度是依次减小,其判断的关键依据在K值的变化。

(3)种群数量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若不考虑迁入率和迁出率,当种群处于图中AB段时,其种群数量不断减小,说明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4)捕捞经济性鱼类时,为了持续获得高产,则希望经济鱼类的增长速率始终维持在最大,即剩余量应在K/2左右,捕捞后的鱼类恢复速度最快。

答案:

(1)无关 

(2)Ⅰ>Ⅱ>Ⅲ K值越大,说明环境就越优 (3)小于 (4)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最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