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波动因素实证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8110961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波动因素实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波动因素实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波动因素实证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波动因素实证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波动因素实证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波动因素实证研究.docx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波动因素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波动因素实证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波动因素实证研究.docx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波动因素实证研究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波动因素实证研究

摘要:

近年来,中国出口贸易增长迅速,也出现了如高新技术产品、国有企业出口产品和一般贸易出口产品比重等结构性问题。

以湖北为例,从出口商品构成、出口主体、贸易方式和出口国市场四角度实证分析了制约因素对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提出了优化出口主体,推行出口主体的多元化;转变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传统出口模式;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努力拓展出口市场等促进中国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出口贸易;商品构成;出口主体;贸易方式;出口市场引言从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出口贸易发展迅速。

从1978—2011年,中国出口总额增长了接近195倍,出口占中国gdp比重增加了20.7%,出口贸易总额全球排名从1978年的第三十二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二位,使中国出口贸易实现了“量”的飞跃,成功跻身世界贸易国排名前三甲。

进入金融后危机时代,中国出口贸易增长中的问题逐渐显现,从1991—2009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的比重下降了37.6%,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工业制成品中的比重上升了30.6%。

从2005—2011年,国有企业出口比重下降了15.6%;中国出口到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三个洲加起来的比重只有10%左右。

因此,中国出口贸易增长问题一直备受学者关注。

一、文献综述camarero运用协整分析证实了贸易与fdi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clements认为美日贸易的逆差在于进出口商品结构存在问题。

姚丽芳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因素进行主成分分析认为,国内环境因子(gdp、投资、储蓄、利用外资、外汇储备、货币发行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其贡献率在一半以上;其次是直接作用因子(汇率、关税率、贸易管理度)和基础准备因子(外汇储备),而贸易条件因子(价格指数)和外部环境因子(全球经济增长率)对中国进出口没有什么贡献。

赵革和黄国华认为中国外贸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来自国外的拉动力和来自国内的推动力。

李婧和吴磊(2006)认为出口贸易增长中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是导致出口增长速度缓慢的根本原因。

曾锴、陈程和湛泳(2010)根据贫困化增长理论分析了中国出口贸易增长出现了贫困化,认为贸易增长的动力转换不到位是根本原因,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实现从“价格接受者”到“价格制定者”的角色转变和创造良好的外贸体制环境来是改善中国出口贸易环境(曾锴,2010;王晓华,2006)。

上述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增长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有益的探讨。

毫无疑问,它们对以后的研究工作所提供的帮助是明显的、巨大的。

中部省份湖北,出口贸易结构与全国出口贸易结构、现状相仿,本为以其为例来探讨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结论不仅丰富了现有出口贸易的研究文献,而且将为调整中国出口贸易结构提供理论指导。

二、湖北出口贸易增长波动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变量与模型湖北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其省会城市武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产业城市和经济中心,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又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

因此,可以以湖北为例来验证制约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因素以及其影响的程度。

1.变量的设定和数据说明

(1)变量的设定:

各变量的名称、符号模型中以出口总额(x)作为被解释变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t)、国有企业出口额(s)、一般贸易出口额(g)和对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额(m)作为解释变量。

由此可以得出:

x=f(t,s,g,m)

(2)数据说明。

所有数据都是根据2005—2010年的《湖北统计年鉴》和武汉海关网上相关数据整理计算而得。

2.实证模型。

为研究以上各因素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文章运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来源于《湖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模型如下:

xj=β0+β1tj+β2sj+β3gj+β4mj+εj(j=1,2,3,4,5,6)其中,β0、β1、β2、β3、β4为模型参数,εj为除模型中选定的4个自变量之外的其余因素对xj的影响。

x为出口总额,t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s为国有企业出口额、g为一般贸易出口额,m为对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额。

(二)模型回归1.相关分析。

模型中共有4个解释变量,由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而不利于进行回归分析,所以先通过spss17.0软件的pearson分析得出各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

可以看出,出口贸易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国有企业出口额、一般贸易出口额和对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额这四个因素有显著性相关且都通过t检验,且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国有企业出口额、一般贸易出口额和对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额与出口贸易的相关系数为正值,说明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这四个因素值越小,越制约出口贸易增长;反之,值越大,越促进出口贸易增长。

从相关系数矩阵还可以发现自变量之间存在多重相关性,故普通的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不适用。

不过由于spss的多元回归方法对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较强的共线性要求不是很严格,因此我们可以对这四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

2.多元回归分析。

2005—2010年影响出口贸易增长各因素的总体回归情况。

回归系数b=(β0,β1,β2,β3,β4)=(3.912,1.496,1.053,0.238,0.624),四个因素进入最后回归方程,其修正后的r2=1.000,f检验结果为106531.533,f对应的概率p为0.002?

刍α=0.05,说明回归模型可用,回归方程对样本数据的代表程度好,从总体上看因变量与所有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结果为:

x=3.912+1.496t+1.053s+0.238g+0.624m+ε3.实证研究结论。

根据最终回归方程及回归结果来看,拟合度较高,模型效果良好,基本能说明制约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原因。

根据分析可知,回归方程中t、s、g、m的系数分别为1.496、1.053、0.238、0.624,它们都为正数,即中国出口贸易增长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国有企业出口额、一般贸易出口额和对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出口额成正比,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对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最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变动1个单位时出口贸易额变动1.496个单位。

当这些因素增长越慢时,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幅度将越小,这些因素将会制约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而当这些因素增长越快时,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幅度也将越大,这些因素将会促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现阶段中国正是由于没有采取措施来促进这些因素的增长,使其反而成为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绊脚石,所以,通过实证分析得到的这四个主要因素符合实际情况。

(三)结果讨论从商品构成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初级产品的出口额从1980年的91.14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263.38亿美元,2009年进一步增长到631.12亿美元;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从1980年的90.05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2397.6亿美元,2009年又继续增长到11384.83亿美元。

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远远高于初级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使出口商品结构已经摆脱了低收入国家常有的特征,由以初级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完成了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

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呈持续上升的态势,而推动这一趋势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如纺织品服装;二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增长,如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

从出口主体来看,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逐步降低了外贸经营权的门槛,外贸经营者的范围逐步扩大,私营企业甚至是个人可以进行进出口贸易,出口主体日趋多元化。

2005—2010年国有企业的增长速度先从2005年的9.9%上升到2007年的17.5%,然后下降到2009年的负增长,最后增长到2010年的22.7%;外商投资企业的增长速度先从2005年的31.2%下降到2009年的负增长,再增长到2010年的28.3%;其他企业则从2005年的47.3%下降到2009年的负增长后,再增长到2010年的42.2%。

其中,其他企业增长的速度最快,外资企业增长的速度居中,国有企业增长的速度最慢。

从出口贸易方式来看,湖北主要贸易方式是一般贸易。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湖北的加工贸易迅速发展,从1982年的0.53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8354亿美元,增长了15762倍,除个别年份外,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

从出口市场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市场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中国贸易交往已遍及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额排在前六位的国家或地区是欧洲联盟(简称:

欧盟)、美国、中国香港、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

东盟)、日本和韩国。

2011年,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为3560.2亿美元,增长了14.4%;对美国的出口为3244.9亿美元,增长了14.5%;对中国香港的出口为2680.3亿美元,增长了22.8%;对东盟的出口为1700.83亿美元,增长了23.1%;对日本的出口为1483亿美元,增长了22.5%;对韩国的出口为829.2亿美元,增长了20.6%。

从出口的洲别来看,中国出口到亚洲的最多,大洋洲的最少。

就增长速度而言,非洲和拉丁美洲增长的较快,亚洲和北美洲增长的较慢。

三、中国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已经完成了由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转变,但目前中国出口产品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呈现大国特征,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为小国特征。

因此,提出如下建议来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在保持纺织、服装等仍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的同时,将外贸进一步增长的着力点放在机电、医药、材料、微电子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采取必要的进口保护和国内产业扶持政策,加快相应产业的发展;同时,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含量,使出口产品在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出口总额稳定增长。

(二)优化出口主体,推行出口主体的多元化出口主体的多元化能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出口贸易发展的柔韧度,而目前中国出口贸易主体的现状是,外商投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比重逐渐下降。

针对中国这一现状,提出的建议是:

第一,加快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使其具备应有的激励机制、竞争理念和市场行为,从而发挥其现有工业基础和技术条件,加快其出口贸易的增长;第二,调整现有的招商引资政策,鼓励外商投资较高层次的加工贸易,从而发挥其在技术、管理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三,扶持私营企业,私营企业是内资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真正的市场经济微观主体,要想改变当前中国外资企业占主体的状况,中国应大力扶持私营企业的发展,给与其资金、技术方面的倾斜与支持,同时在外贸贸易政策上降低进出口权的门槛,给与私营企业和国企、外资同等的“国民待遇”,创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和发展的新环境。

从而使其各主体互相利用优势、弥补不足,共同推进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

(三)转变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传统出口模式从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规律来看,加工贸易并不是一个国家的主要贸易方式,只能作为前期的贸易方式,一个国家的出口贸易还主要是靠一般贸易来完成,才能真正体现其经济发展和出口贸易发展的水平。

而且加工贸易的特点是“两头在外”,其关键技术掌握在外商手中,国内加工企业没有独立的技术和品牌,只能赚取少量的加工费,这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增长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努力拓展出口市场出口市场的拓展,要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市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开拓策略。

具体措施可以是:

第一,深度开发发达国家传统出口市场。

以商品结构的优化为重点,逐步扩大参与水平分工的比重,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第二,稳定和扩大亚洲出口市场特别是周边国家市场;第三,开拓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市场。

中国应做好市场调研,根据市场需要,组织适销对路的产品出口,同时,中国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做法,将出口、援外、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多种经济交往形式结合起来,对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市场进行综合开拓,以扩大对其出口。

通过以上措施来逐步实现以新兴市场为重点、周边国家市场为支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合理分布的多元化市场结构。

参考文献:

[1]邹忠全.中国对外贸易概论[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15—30.[2]保罗·克鲁格曼,茅瑞斯·奥伯斯法尔德.国际经济学[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28.[3]刘爱玉.spss基础教程[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6—78.[4]国家统计局.2001—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k].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5]湖北统计局.2005—2010年湖北统计年鉴[k].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6]范昕,王立.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出口面临的挑战[j].中国金融,2009,(3):

12—13.[7]辛文琦.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4):

198.[8]沈晓丹.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

(1):

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