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13317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docx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

解析:

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教材尤其是中小学教材作为教||育过程当中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书籍,当它发生错漏、失||实、偏差时又会产生何种后果?

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种舛错?

这恐怕不仅仅||是教育行业一己之事

李郁

中小学是人生教育的最重要阶段,中||小学的教材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料,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

但最近曝出有心人和民间团体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存在内||容上较大的不足和技术上明显的舛错,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对教育||、对中小学教材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如此。

那么,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这问题有多大,应该||如何弥补呢?

对这样一些问题人们的认识并不相同。

新中国61年出版10套教材

2019年1月,全国的基础教育开始实行“课程改革”。

此后,国家放开了教||材的编写权,各出版社都可以编写教材,各地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学||

1949年10月,新中国刚一成立,中央政府出版总署就设立||了编审局,集中了老解放区和开明书店、中华书局的||部分编辑开始编审文史教材,编选新中国的中小学教材。

1951年秋||,教材出版,在全国正式使用。

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们常||简称为“人教版”)第一套全国通用的小学教材。

195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第二套小学课本出版,但这套教材||只使用了两年。

1958年“大跃进”之后,在“教育大革命”的影响下,这||套教材被停止使用。

1961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开始向全国供应。

这||是人教版第三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进行十二年制教材的||研究、准备工作。

1963年秋,新编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在||全国正式供应。

这是人教版第四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接下来是10年“文革”,国内的中小学教材使用极为混乱。

粉碎“四人帮”||之后,教育部决定以十年制为中小学的基本学制。

1978年秋,中小学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同时在全国供应。

这是人教版第五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此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教材使用||也相对稳定。

其中有些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

1||982年秋以后的5年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十二年制中小学教||科书,后又对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修订、改编,这就是第||六套和第七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8年国家教委制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大纲初审稿。

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出版。

这是人教版第八||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92年8月,国家教委发布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共24科教学大纲(试用)。

1993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按照||新大纲重新编写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科书,开始供应全国。

这||是人教版第九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这套教材一气使用了十多年。

现行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被称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也是人教社编辑出版的第十套教材。

该教材根据2019年5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编订。

2019年开始使用||,并由一年级开始,逐年级推广。

2019年1||月,全国的基础教育开始实行“课程改革”。

此后,||国家放开了教材的编写权,各出版社都可以编写||教材,各地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学。

目前各地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除了||人教版外,还有苏教版、北师大版、湘教版、鄂教版等。

教师挑出教材多处硬伤

我们现在就是把教材的地位放得太高了,“权威”、“统一”、不容置疑。

从现在教||材的编写质量来看,到了把教材也从“神坛”上拉下来的||时候了

中小学语文教材出版发行60年来,除教育系统内部,甚至只是专家自己进行||品评外,社会上很少有人直接发表批评意见。

但是最近,一些个人和民间||团体开始评论中小学语文教材的问题,比如,课文的真实性问题,错||别字及标点符号的排版问题等。

有的人自发组成检查教材的工作小组。

||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探索发现》栏目的编导于爱群也当起了核查义工。

于编||导说,此前她没有太关注过孩子的教材,“因为我有一种心理,||认为这教材是集中全国最高级别的教育专家、最优秀的教师,||经过多年实践,去粗取精,打磨出来的一套教材,又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那一定是好的,最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的。

我相信||很多家长都和我有一样的想法,相信权威,服从权威;而且那里面图文并茂,色||彩绚丽,比我小时候的教科书不知道好多少”。

但当这位||电视编导发现孩子的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好些课文存在常识性错误时,她开始重视起这||个问题。

“我们现在就是把教材的地位放得太高了,’权威’、’统一’、不||容置疑。

从现在教材的编写质量来看,到了把教材也从||’神坛’上拉下来的时候了。

”于爱群说。

事实有的人正在这样做。

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某写作培训学校的校长彭帮怀发现||,目前使用最广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俗称||“苏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有68处错误,这些错误均来自三年||级至六年级共8册,大部分是标点符号排版格式错误。

比||如标点都应该和汉字一样单独占一格,但在教材中却和汉字同占一格,||有的标点甚至用在一行文字的开头处。

这都不符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制定的《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另外四年级的语文课本上还有明显的错别字,如“片||断”误为“片段”,“腊梅”误为“蜡梅”。

这些错误连续出||现多次,累加共68处。

彭帮怀从2019年10月||发现这些错误后,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都没有得到重视。

他希望有||关专家尽快进行鉴定,如果确实有误,更希望能对出||错的书籍进行召回。

近期,彭帮怀接到了教育部||行政复议办公室对他反映的情况答复说,他反映的问题,已转请有关审定机构研究处||理。

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责任编辑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出版社将会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如果真是出版社的责任会进||行纠正。

“但标点符号的用法,在很多地方是有争议的。

民间团体质疑教材四大缺失

事实的缺失,是最严重的,也是最不||可原谅的。

可以讲不好故事,也可以不那么快乐,但捏造事实就显得居心叵测了||

2019年,浙江杭州市优秀语文教师郭初阳||发现,小学语文教材选用的一些文章所塑造的母亲形象和反映的母爱是“病态”的。

||他与《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执行主编李玉龙策划,组织||了一个团队,对眼下广泛使用的中小学教材进行系统专项||研究,参加者有浙江绍兴稽山中学蔡朝阳等教师。

||研究团队把全国使用最为广泛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北师大版”和“江苏教育出版社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作为研究对象,对里面关于母亲、母爱的课文进||行梳理,用现代公民的视角重新审视。

研究后他们发现,||小学语文教材的母爱题材课文存在“四大缺失”:

经典的缺失、儿||童视角的缺失、快乐的缺失和事实的缺失。

三套教材中有关母||亲和母爱的文章,来自经典的文本并不多,并且时有篡改。

苏教版一共17||课,只有4篇可称经典。

《少年王冕》一文节||选自《儒林外史》,但几乎每一句话都作了改动,面目全非。

||教材的课文有赞美母亲的,有提倡发明的,有呼吁保||护环境的,有歌颂伟人的……大部分都重在说教,极少有真正符合童||心,富有童趣的。

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里的《汉语拼音儿歌》,处处都是教育与||禁止:

“大喇叭里正广播,爱护大佛不要摸”,“弟弟河边捉蝌蚪,哥哥走来劝阻他。

”如||北师大版《流动的画》:

“哦,妈妈,我知道啦!

窗||外是祖国的画,千万不能弄脏它!

这种说教缺乏儿童灵性的奇思妙想,既||非童谣,也非诗歌,只能算打油之作,成人读来都觉得干瘪乏味,孩子||们哪会喜欢?

人教版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

“只要看到谁买小汽车,他就马上跟||过去,目不转睛地盯着柜台上跑动的小汽车。

”可是他得不||到他心爱的玩具,他还必须懂事,必须分担父母的生活之重。

有什么能够安慰,这||位貌似坚强的孩子孤独的心灵呢?

事实的缺失,是最严重的,也是最||不可原谅的。

可以讲不好故事,也可以不那么快乐,但捏造事实||就显得居心叵测了。

比如《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是多年保||留课文,但这是篇假故事。

这篇课文的大意是,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刚满7岁时,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决定在他家里做手术,但房间里光线太暗||。

爱迪生找了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站在油灯旁边,镜子把光聚||在一起,就能手术了,妈妈因此得救了。

然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中国学生||何易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最早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是在19世纪末,最早对阑尾炎手术的论述是1886年。

爱迪生生于1847年,电||灯发明于1879年,1886年他已经是一个||39岁的已婚男人了。

也就是说,爱迪生小时候根本没有阑尾炎手||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同样虚构的故事在三套教材中并不少见,如《陈毅探母》等。

此外,还有许多课文没有作者,是“三无”产品。

虚假故事到底有害无害

三聚氰胺牛奶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伤害他们的心灵

这么多有缺陷的教材对孩子的教育会产生什么影响?

和许多问题一样,对此也有不同的观点,||有的竟然截然相反,针锋相对。

“教材作假是忽悠孩子。

”近日,听闻小||学语文教材“造假”,不少人在网上发帖“炮轰”,表示不能容||忍。

一位家长说,国庆长假旅游时他还跟自己的孩子讲||起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孩子听了很受感动。

不想现在被告知是虚构的故||事,他有点哭笑不得,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解释。

“教科书就是一个标杆,标杆怎么能够出错误呢?

”他问道。

一位网友||称,看新闻方得知《爱迪生救妈妈》有失实之处,他质||疑道,教科书居然用一个假故事来教育孩子该如何如何做,怎能让人信服呢?

一些网友毫||不留情地痛批道:

“真名人、假故事的教材是个坏榜样!

这样||的教育效果将令人堪忧。

不少人认为,教材教材,教人成才。

||虚假的内容充斥在教材之中,其危害不难想象,它不但||扭曲误导了学生,还教会了学生说谎。

《收获》杂志社副编审、作家叶开在||博客上说,他发现小学教材里的课文很多都极其糟糕,充满了干瘪的说教和假大空的情感||。

他尖锐地说:

“三聚氰胺牛奶毒害孩子的身体,||垃圾课文伤害他们的心灵。

不过,持相反观点的人也不少,他们认为,“假故事||”也能揭示有益的道理,用不着“无限上纲”。

语文教学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信服”课文内容,而是让他们提高语文||鉴赏能力,以及通过讨论分析文章主题等,来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

||有人附和这样的观点,说爱迪生究竟有没有救过妈妈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课文的语言好不好,内容是否值得学生思考讨论。

他们还举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名言:

“教材不过是个例子。

”意思是,例子嘛||,不妨假设。

有的人以本身体会为论据,说他||的许多人生理念和认识世界的窗口都是通过语文||教材打开的。

《曹冲称象》、《小蝌蚪找妈妈》至今让他难忘。

如果现在告诉他||《曹冲称象》的历史时间有误,他也不会介意,因为最重要的是他已从课||文中学到了一种思考方式。

一些网友还发表了这样的观点,小||时候都习惯了听妈妈讲故事,也从来不会追问真假。

故事的魅力不仅在于情节,更||在于其阐释的道理,传递的价值观。

那些或真或假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个符号,指引着人生努力的方向。

一位叫“雪峰||”的网友说,教材中的“事实缺失”是全世界教材的问题||。

比如华盛顿砍樱桃树,牛顿被苹果树掉下的苹果砸到,都是经典而美丽的谎||言,但并不有损教育儿童的积极意义。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语文教材不是历史、生物等科学教科书,它除了教会||孩子学会字词、语法外,本身还有思想性、文学性和教育性,否则||,《西游记》、《三国演义》这些历史名著也会被打||入另册。

教材编写何处是方向

对教材的批评最应该||关注的是一线老师,但他们基本不思考这些问题

中国历||史网上有位署名qqbily的人,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晚清的小学课本比现在强||百倍》。

他在文章里说,他发现了一本编于1914年(即||“民国三年”)的《女子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

教材编写之好,让他||颇感“震惊”。

这套教材共6册,供高小三年6个学期使用。

作者认||为此书有三大优点:

一是课文内容极为丰富;||二是编撰理念十分先进;三是文字深度远胜今天。

||这套书传统文化占有重要比例,但也还较多地编选了一些涉及西方历史||文化的篇目,如《亚衣丹》、《鲁滨孙》、《海伦》、《盲女》等。

其中||《盲女》讲述美国“丧明失聪”的残疾妇女海伦·凯勒自强自立、学有所成的感人故事||。

作者说,他读海伦事迹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他当时已30岁了。

此外,还||有不少课文讲伦理、说审美,倡导良好生活习惯,又有大量课文广泛介绍各类知识,||以扩展学生眼界。

还有一些介绍社会学常识的课文,比如《佛教》、《道教》、《回||教》、《基督教》4篇课文,每篇不过二三百字,简要介绍每一个宗教的||创始者、教义、传播、影响等。

这些常识,就是今天的大学生、研究生||,也不见得人人了解。

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国文教材||也以生动文字做了初步介绍,目的自然是启发蒙昧,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

其中《利用废物》等题目已触及今天的热门话题:

绿色环保、低碳生活。

理念||上已走在时代的前头。

作者指出,这套课本为中华书局||所编,主持及编撰者张元济、陆费逵、范源廉、沈颐诸先生都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

其实这可能是所有问题的根源所在。

央||视编导于爱群说,她小时候从没想过跳出教材发现问题,或者对教材本身产生质疑。

现||在,她对女儿说,这课本编得有问题,孩子还很不高兴,质问她,你难道比老||师知道得还多吗?

“你看,我们的孩子对老师,对课本有一种天然的信任。

”于爱群说,||“真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要辜负这种信任。

话说得||诚恳感人,但问题是编教材的人不一定是没感到自己的责任,也可能是缺乏能力。

还有,||人们发现,对教材的批评最应该关注的是一线老师||,但他们基本不思考这些问题,主要是教育圈外的媒体在关注。

由此||可见,目前问题的讨论是否能推动语文教材的改革,远不是一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