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传》读后感.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81180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水浒传》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水浒传》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水浒传》读后感.docx

《关于《水浒传》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水浒传》读后感.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水浒传》读后感.docx

关于《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讲述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讲诉了一系列发生在英雄好汉上的事。

小说以太尉高俅为中心刻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贪官、污吏和恶霸。

比如:

镇关西、蒋门神、西门庆他们的无恶不作使整个社会昏天暗地、民不聊生。

小说中吴用智取生辰纲、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武松打虎等都在作者笔下描写地绘声绘色,栩栩如生。

读完整本书,留在我脑子中的只有两个字:

忠、义。

  忠,扩大就是忠心耿耿。

不背叛自己的祖国,不背叛自己的亲人,不背叛自己的朋友。

就比如说,宋江在种种的威逼利诱下,仍然忠心于自己的祖国。

我想,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会有很多人做到忠,但是做到义的人能有几个?

太少太少了。

  义虽然只有这短短的三笔。

但是所需要的勇气和胆量是无限的。

  《水浒传》中有朋友陷入危难中,一百零八个好汉中的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出手相救,暗的不行,来明的,明的不行,来硬的。

总而言之使出一切手段救朋友出来。

哪怕将生死置之度外,也不在乎。

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会做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这叫爱心。

响起《论语》中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是半句话。

没错,如果自己的朋友,甚至陌生人遇到危险,处于水深火热中,会有谁有这个胆量冒着生命危险去救?

我当然不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跟我一样,只有这样不顾生命危险帮助人家,才叫义。

  话说回来,《水浒传》就是围绕六个字来写的反贪官,反腐败。

以至于这样才会有农民起义,才会有一百零八个好汉惊天动地的故事。

  水浒传读后感二朱武,即会文又会武,虽说都不太好,但也在宋江左右,为其出谋划策,虽说无一杀敌战功,但他为打胜仗付出不少,也算是功劳无数。

在出征后,被分配到卢俊义帐下,随他出生入死,出谋划策,在被围之时,多次保其性命,也为宋江保住了其队伍的核心,在回朝后,不求为官,不图功名,求闲为民,后寻公孙胜出道,以终天年。

  樊瑞,武功不凡,亦会一些法术,曾芒砀山为王,打家劫舍,劫富济贫,后投梁山名下,并拜公孙胜为师,在梁山时,虽无大功,但小功无数,在打大辽时,做了步兵头领,和李逵等人不畏生死,横冲直撞,为攻打辽朝做出了不可小估的贡献,在征方腊时,因公孙胜回乡,他从此接上了公孙胜的班,为攻打城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回京后因看不惯朝廷的腐败,怕被奸臣所害,后寻公孙胜学道。

  水浒传的情节无不告诉我,做人应不向权贵低头,朋友之间要有忠义节气。

  水浒传读后感三梁山起义军之所以能名传千世,不仅因为宋江的仁义,吴用的机智,公孙胜的法术,卢俊义的英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七十二煞为其出生入死。

  虽说七十二煞在战场上大多名气不大,但如果少了他们,宋江他们也几乎不可能战胜大辽,方腊。

项充,李衮,本和樊瑞在芒砀山占山为王,本可以就此衣食无忧,但因说要吞并梁山的大话,被宋江抓后才知道宋江的仁义,最后劝樊瑞投靠宋江,二人从此开始了人生的辉煌时刻,在梁山时,两人的战功不很明显,但在征辽朝,方腊时,成了步兵头领,成了李逵的副将,在战场上,三人横冲直撞,杀人无数,战功无数,但在乌龙岭三人因为自大无畏冲入敌军,左右冲击,但终因人单利薄,项充李衮战死在乱林之中,从此两人推出了梁山的队伍,李逵也从此失去了左膀右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