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337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docx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

《黄山奇松》说课稿15篇

《黄山奇松》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点:

  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行语文整合教学,使学生在体会黄山松树奇的基础上,对黄山四绝及黄山有进一步的了解。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借助网络资源使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姿态,感受黄山松的奇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

  网络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网页,阅读课文内容,找出自己希望探究的问题,并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方向,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搜集资料、阅读资料、思考问题。

组织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整合,从而使学生解决问题。

这些方法的采用,旨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向自主、研究性的学习之路。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网站,利用超级链接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最喜欢的要属游戏了。

因此,我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智闯黄山的游戏,让学生通过闯关游戏进入网站的首页,这一设计不仅让学生在游戏中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而且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质疑启思,发现问题。

  进入网页后,教师以过渡:

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你想了解黄山哪些方面的信息呢?

请大家读一读课文,找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这样,很快就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可探究性的问题,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投入到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去,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

学生通过读一读课文,从中发现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接着,让学生通过留言板交流自己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选择有研究性的问题,如:

黄山奇松的那些名字是怎么来的?

黄山的其它三绝有什么特点?

黄山还有哪些风景区?

等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确有待研究的方向。

  (三)、自主合作,深入探究。

  这一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进行的。

一开始我就利用学习导航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或彼此提供相关信息。

  2、搜索有关信息资料并加以整理综合。

  3、讨论汇报形式。

  接着学生就可以利用网页上的黄山概述、黄山四绝、黄山景区、黄山特产等相关衔接上网搜索,这些衔接为学生的研究提供相关图片,文字说明等资料。

其间,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可以相互合作。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四)、交流汇报,共享资源。

  以你上网获得了哪些收获呢?

为出发点来进行交流、汇报,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上网收获。

在交流汇报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以学生自主参与和师生平等对话的自然情境。

交流可以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是个别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有图文解说法、导游介绍法、讨论法等,形式可以是灵活多样,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诱导作用,通过相互交流,学生可以了解到黄山各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对黄山奇松的姿态有了更深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黄山松的奇美。

这一设计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现有资源,拓展信息空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信息量大、且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由、开放的学习环节,使学生在至真至美中掀起情感波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了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畅所欲言,抒发感情。

  教师评价交流汇报的成果并过渡:

结束了黄山的风光之旅后,你觉得黄山怎么样呢?

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这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谈谈网络学习后的感受,再次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并让学生在留言板上畅所欲言。

为了给不同掌握层次的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共同参与热情。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个黄山文化、网络涂鸦板的超级连接,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可以通过选一些诗来吟诵,也可以是画一图来赞美

  (六)、课后延伸,拓展训练。

  学生对于黄山的探究兴趣不能局限于课堂,而应将这种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

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拓展训练:

课后继续上网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发现问题并能利用各种方式解决问题。

这一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提供的网络,积极为自己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资源背景,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完成新知的建构过程,自觉地养成信息的获取内化提升再获取的习惯。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黄山奇松》说课稿2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3个自然段,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二、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态美。

三、说教法

  1、创设情境,入境入情作者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孩子们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

五年级绝大部分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感知,这就对课文的感悟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课伊始,采用电教媒体出示黄山风景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的心情得到了舒缓,身心获得了愉悦,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2、以读为本,读中悟情。

围绕教学目标,以“读”为主线,注重引导。

  3、延伸开放,拓展深化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品味“迎客松”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说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四、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合作学习为主。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图片对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计算机网络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以“黄山四绝”引入课文,课件出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黄山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奇松”则情有独钟,今天就让我们去仔细观赏这些奇特的松树吧!

(板书题目:

奇松)根据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黄山奇在哪儿?

)(让学生质疑培养了学生质疑能力,又能以此为主线展开自主学习活动)

  3、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正确朗读课文

(2)简单说说黄山松奇在哪儿?

  4、交流

  5、精读课文。

主要采用抓住重点段也就是课文第2段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松之奇。

黄山松奇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节。

读后请同学们交流对自己喜欢的一棵松树的感悟。

这儿我主要介绍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讨论,全班交流。

  出示语句,再读体会。

  6、品读语句,感受松之奇。

引导学生交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到以下几点

  交流:

  一奇在姿态

  姿态优美遒劲(理解):

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二奇在生命力强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

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想象一下:

  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

  三奇热情好客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让学生在网络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更多苏教版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黄山奇松》说课稿3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学会介绍黄山美景。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2)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三、学情教法

  1、学情分析

  

(1)、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独立预习课文,能通过网络浏览各种信息,搜集资料。

  

(2)、学生对写景课文缺少感性认识,审美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其它媒体辅助学习。

  (3)、学生去过黄山的不多,对黄山松的姿态缺乏认识,对黄山松生长的环境不了解。

  2、教法分析

  

(1)创设情境教学:

写文章,胸中有境才能妙笔生花;读课文,入境才能情真意切。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感受黄山奇松的魅力。

  

(2)引导由扶到放: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和读议领悟的过程中,

  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创新意识。

  (3)读中悟情悟境:

以“读”为主线,采用“读—感—想—品—演”的方法,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引导。

  (4)实践内化提升:

通过思维导图,总结全课,理清脉络,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实现对文本的真正理解

四、教学设计

  在上课伊始,我采用电教媒体播放一段黄山风景片,并配以优雅的乐曲,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无形中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恰当和谐的感情基调。

  

(一)名言导入激趣揭题

  引用徐霞客写的千古名句: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和名诗《黄山松》。

(设计意图:

此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大的调动,教师利用这一阅读期待,引出下文。

  

(二)合作初读交流反馈

  结合课文预习案和小组交流,理解生字的音、形、义,为初读课文扫清障碍,并通过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三)落实基础整体把握。

  1、学生在完成对课文的字词学习和初读之后,欣赏黄山“四绝”的风景。

(设计意图:

借助“课件”演示和老师的解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而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紧接着通过一组黄山松的优美图片将学生带入文本,入情入境,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四)走进“迎客”,细读感悟

  黄山松奇在哪儿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段。

重点介绍迎客松,出示图片,让学生边欣赏边读。

结合文中的比喻句读后请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自己对迎客松的感悟。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诵读,感悟迎客松之奇,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奇在千姿百态

  二、奇在生命力强

  三、奇在热情好客

  (五)看图激趣、自主学习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简单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自学另外两种松。

主要抓住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

”和送客松“天然盆景”这两个比喻句来指导朗读体会。

然后再把你较喜欢的一种松介绍给大家,并说明它到底奇在哪里。

最后读出这两种松的奇。

在这一环节,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并通过小组讨论,增强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情景渲染深化朗读

  黄山只有这几种松树吗?

这时教师出示其它黄山松的优美图片,让学生对黄山奇松更加情有独钟,也自然理解了文中“千姿百态”的意思。

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这时再出示下面的句式让学生填空,“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有的貌似()它们()。

”让他们仿照原文的写法,并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不但欣赏了美,感受了美,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美。

  (七)思维导图个性巩固

  教师在总结完全文后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走进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

达到巩固拓展的目的。

五、整合点分析及解决

  学生对黄山奇松缺少感性认识,当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时,视频、图片、文字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而课前布置学生浏览过《黄山奇松》专题学习网站,首先是“预习导案”的交流展示,让学生充分预习,为完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其次是课文的专题学习资料库,凭借信息技术突破书本这一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极大丰富了教学知识量,为学生预习新知,课堂交流、拓展延伸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综上所述,我在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在这一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潜能和自主性,让他们在主动、互动、创造性的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黄山奇松》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优美地写出了黄山松的奇特与千姿百态,其中具体写了“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突出显示了黄山松的“奇”,表达了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感受黄山松的“奇”。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其中第二点为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法,阅读法,讲授法。

学法则有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角色扮演法。

四、说教学过程

  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章思想感情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整堂课的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来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有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奇松是四绝之首,今天,我们就登上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去欣赏一下黄山的奇松。

  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精读课文,体会松“奇”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先快速浏览一遍第二自然段,说说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哪几棵松。

在学生回答出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之后,让学生默读一遍第二自然段,分别用直线、波浪线和虚线划出描写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在划对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棵松来读一读。

  读完之后,我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既然黄山的松被称为奇松,而且作者在那么多千姿百态的松树里挑了这三棵来写,想必这三棵松肯定是最奇的,那么这三棵松奇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先来看看迎客松奇在哪里。

  这时,我会把描写迎客松的句子出示在PPT上,让学生仔细阅读,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哪些内容。

通过我的引导,让学生归纳出这几句分别写了迎客松的姿态、名字由来和地位。

关于迎客松的姿态奇,我主要引导学生注意“虽然……却仍然”这一句,让学生从这句带有转折意味的句子中感悟迎客松的姿态奇。

  而迎客松的名字由来奇,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加上看课文的迎客松插图,让学生通过图文直观感受迎客松长成欢迎客人的模样,这本身就是一奇。

至于地位奇,我会引导学生看“乃至整个黄山的代表”一句,让学生感受到一棵树能代表一座山,这也是奇。

  至于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奇,我就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着迎客松,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亲近文本,自读自悟,在阅读、思考与交流中感悟黄山松的奇。

  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所以在学生感悟出黄山松奇的基础上,我会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从开头到“整个黄山的象征了”这一部分。

我首先会让学生集体朗读一遍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隐去其中一些重要描写(如下),先让几位学生试着填一填,再全班试着填一填。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_______称为“黄山绝胜处”的________了。

楼前悬崖上有“_____”“______”“______”三大名松。

迎客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然_______,却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一丛_______________,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_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品词析句,探究修辞

  《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还有排比。

正是这些修辞手法,让黄山奇松更加生动传神,因此对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很有必要。

这一环节,我会让学生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让学生试着分析一下这个句子,说说这个句子里包含哪些修辞手法,并点评一下这个句子好不好。

我会做适当的提点,让学生感受到修辞的奇妙,仅仅只用了短短29个字,就把黄山松千姿百态的特点写活了。

同时,我也会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四)总结升华,运用训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登上了玉屏楼,看了黄山三大名松,感受到三大名松的奇。

现在,如果你是个小导游,你能把黄山奇松(选取一棵)介绍给游客听吗?

请同桌之间互相配合,一人演游客,一人演导游,自行组织对话,注意要把黄山松的奇表达出来。

这样设计,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训练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除了课文介绍的黄山奇松,黄山还有三绝,课后选择其中一绝搜集资料,看看它到底绝在哪儿?

明天课上交流。

六、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姿态

  奇名字由来

  地位

  黄山之松比喻

  千姿百态

《黄山奇松》说课稿5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

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

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句子里理解描绘黄山奇松的词语,通过学习能够背诵第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完成问题训练,培养学生语文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黄山奇松的特点,感受它们生命力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⑵、感受黄山松的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上的总体构想上,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可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教师领学到放手学生学“先学后扶”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理念。

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游戏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选择运用语言等方式因材施教。

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求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阅读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本节课在回顾整体感知全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层层设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图像等元素,抓住一个“奇”字,迅速使学生对本文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然后自然导入本节教学重点。

  

(二)、由扶到放,精讲多读。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迎客松,小结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其他两大名松。

因此,本课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在质疑问题、自读解疑完成问题训练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发表个人见解,合作意识。

  (三)、交流汇报,读中悟情。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以“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了“品读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

采用“读—疑—感—读”的方法,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又注重了引导。

  (四)、参与实践,内化提升

  课标提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因此我设计了一个“招聘导游”的环节,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展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五)、拓展与延伸

  学习本课后应该把课内向课外延伸,让他们充满个性地自由进行综合学习,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教育的尊重,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

在这节课结束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