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141449 上传时间:2023-08-13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17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docx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1.专业一:

现代农艺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

(1)需求论证

①产业背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

农业发展的根

本出路在于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在集约经

营、增产提质、转化增值、提升拓展等方面的潜力,使农业发展由零

散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这也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必然趋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把

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

南地处中部,气候适宜,水热资源丰富,适合温、寒、亚热带多种植

物的生长。

河南省作为著名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区,粮食

总产量及小麦、芝麻、黄红麻产量居全国第1位;棉花、油料、烟叶

产量居全国第2位,林果资源丰富,中药材久负盛名。

近年来,河南

省在发挥地理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农村发展、农业增

效、农民增收,已经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

营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农业发展特色,为现代农业的

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的农业和粮食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

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

发〔2011〕32号)和河南省出台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都提出

了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

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

科学发展路子。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依托黄淮海平原等

产粮大县(市、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

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明显的粮食主

产区。

文件又着重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

企业向主产区集聚,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

基地。

通过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条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

夯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基础,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河南建

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1300亿斤。

同时建设特色高效农产品生产基地,突出特色、科技提升、品种带动,加快特色优势花卉品种的区域化布局和基地化生产。

着力打造郑州、许昌、洛阳、开封等花卉生产核心区,发展高档花卉和鲜切花生产,壮大观赏苗木产业。

大力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

 

宗经济作物,加快发展林果业、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和无公害农业。

支持驻马店、周口、商丘、濮阳等地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正确认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有计划有目的的建设精锐的农业科技培训单位,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会操作的高素质农业技术劳动者,这是河南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种植业在河南农业中占主导地位,以粮食、林果、花卉和设施植物生产为主的现代农艺技术已成为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趋势。

②社会需求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多为妇女和老人,加上农户耕种面积小而分散,基础设施落后,导致农业发展出现了缺人、缺钱、缺技术、缺装备的局面。

改变这种状况,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以现代农艺技术为支撑的粮油、果蔬、花卉等现代农业已成为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濮阳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市鲜切花发展到4万亩,高档盆花发展到1万亩;食用菌达到年产18万吨;辣椒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15万亩,总产量达到245万吨;水果生产基地发展到10万亩。

而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文化层次较低、缺乏专业技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据调查,濮阳市急需现代农技人员近10万人。

③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2011年以前我市农业受传统思想观念影响,种植效益较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对人才需求量总体较少,总供给及有效供给均较低;2011年以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的集约经营管理,特别是受“乡村统一土地规划,分片合作经营,统一技术管理,专职技术服务”形势的影响,急需培养一大批现代农艺技术人才,以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人才供求情况如下表: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人才需求

2000

2200

2300

2500

3000

8000

9600

15000

16000

20000

22000

总供给

900

920

920

1500

2386

2133

2563

5000

5500

6000

7000

有效供给率

0.05

0.08

0.1

0.16

0.17

0.22

0.3

0.35

0.5

0.53

0.55

有效供给

45

73

92

240

405

469

769

1750

2750

3180

3850

人才缺口

1955

2126.4

2208

2260

2594.38

7530.74

8831.1

13250

13250

16820

18150

 

濮阳市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供求情况调查表

 

25000

人才需求

总供给

有效供给

人才缺口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④专业定位

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使学生掌握农艺专业岗位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科学生产、规范操作、绿色环保的意识,能够吃苦耐劳,在传统粮食作物、蔬菜、花卉、果树等生产第一线从事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引进、推广服务等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⑤现有基础

A.师资队伍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在我校己有26年历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通过选聘优秀本科毕业生、从企业引进兼职教师、参加国家、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到企业实践锻炼等形式,建成了一支理论扎实、素质优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人,中学高级教师10人,省级骨干教师4人,3人参加过国家级中职骨干教师培训,教研成果丰硕、整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B.实训基地及实习基地

我校具有750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和60亩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

全。

与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濮阳市诚农蔬菜有限公司、濮阳市世

锦公司、濮阳神农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现

代农艺技术专业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C.教材

 

本专业项目建设组成员参与编写了《园艺植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基础》省级规划教材3部。

自2001年以来,一直承担着河南省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口升学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导》的编写工作。

D.“双证率”与就业率

自1985年以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培养了4700多名职高生,除升入高等院校的学生外,直接在当地就业的有2900多名。

近年来,我校坚持升学与就业兼顾的办学思路,狠抓学生专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

在2010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农类专业技能大赛中,荣获2个一等奖和3个二等奖。

近五年来,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连续取得团体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

所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技能操作娴熟,毕业生“双证率”达97%以上,学生的平均就业率达98%以上,稳定就业率达94%以上。

E.教研教改

本专业教师教研教改成绩显著,所主持参与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综合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研究》、《加强和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省级试题库的建立与应用的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实验》、《农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验》、《中等职业教育种植专业全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讨》、《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等8项教研课题,先后荣获河南省一、二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F.社会评价

我校作为“科教兴农”的典型,其“办学优势、办学特色”在河南省享有较高声誉。

据不完全统计,仅1985年以来,我校就派出专家教师科技服务团、科技小分队500多人次深入农村进行科技服务,举办各种培训班180多期,培训各级各类人员150多万人次,推广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150多项,建立科技示范村、点20多个,培育科技示范户100多个,印发科技资料2万多份,为农民发放《农家指导》、《农村科技》杂志5000余册,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和广泛赞誉。

本专业(原种植专业)于2002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重点专业点,我校于2004年加入河南农业职业教育集团。

⑥存在问题

A.目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形式和机制还处于探索阶段,其运行机制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课程开发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B.本专业教师创建整理的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完善,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C.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还需加

强。

D.课程及教材建设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缺乏一批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和特色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建设目标①建设思路A.总体目标

以学校现有条件为起点,充分发挥现有办学成果优势,加强改革

创新,提高本专业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把本专业建成与河南省农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面向传统粮食作物、蔬菜、花卉、果树生产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使本专业在人才培养、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等方面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B.具体目标

a.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运行机制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的办学思想,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

培养模式。

在未来两年内,通过“送学入企”和“引企入校”的形式,实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培养师资

队伍、共同开展技术项目研发、共同制定规章制度的目标,促进校企协同管理和资源共享;形成“企业生产场所与学校实训基地一体、企业技术员与教师一体、企业员工与学生一体的办学模式”,实现“校企双赢”的三个“一体化”办学目标,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b.创新教学内容、加强校本教材开发

完善一体化课程体系,推动课程优化、师资培养、管理模式与评价体系改革,编写适合当地农业生产需求的校本教材。

c.完善“三环六步”产学一体教学模式

秉承“培养实用技能人才,服务濮阳经济建设”的宗旨,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求,我们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三环六步”产学一体的新型专业教学模式。

d.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构建由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兼职教师、技能名师组成的专业教师团队,专职教师均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

e.继续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进一步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巩固与农业生产科研企业、农业经济合作社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能够参加实践锻炼、技能训练提供保障,实现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

f.强化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在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完善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科学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师生考核评价制度。

g.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以建成集技能培训和鉴定、技术服务和对口支援与交流的中职教育社会服务体系为目标,依托专业、设备、师资及相关专业群的优势,充分发挥服务功能,积极开展面向行业、企业的服务。

C.预期效益

从宏观来说,通过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加强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合作,打造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与品牌,探索并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对全国中职农林类专业群产生辐射与带动作用。

从具体来说,通过专业建设,促进教师观念更新,推动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专业设置与当地农业生产对接;通过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有力支撑,提高本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

(3)建设思路①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

依托”的办学思想,深化本专业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教育机制

创新,着力提高育人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加强学生职业

道德教育,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专

业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解决企业参与

办学、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共享等问题,努力使每位学生成

为知识牢固、技能过硬、特长明显、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的有用之才。

②基本思路

A.战略思考

从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入手,以改进生产工艺、提高农业效益、促进现代农艺产业发展为目标,提升专业发展的社会服务效能,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工作路径

抓教师队伍建设——实现素质全面提高;抓实习、实训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职业与技术教育;抓教育教学方法建设——实现“教、学、做”合一,突出职教特色;抓体制、机制建设——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抓管理建设——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建设内容①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实施“产教结合、践学一体、通专并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产教结

 

合”即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管理;“践学一体”即结合课程内容、农时与地方产业,以企业、农场、实训基地为阵地,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任务教学、场境教学,达到以实践促进学习,以学习推动实践,使学习与实践有机整合、相互渗透,从而有效地丰

富学生的阅历、经验、认知、技能;“通专并育,”“通”就是拓宽基础、培养通才,即第一、二学期,进行基础课、平台课学习,培养学生的综

合素质,成为能适应农业生产基本需求的通才。

“专”就是细化方向、培养专长,即根据农业方向、市场动向、学生志向,第三个学期起开

设一些专门化方向课,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生产需要的、具备先进理念、掌握先进技术的专门化人才。

 

总之,要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通过学生参观考察、教学实习、参与生产等方式来促进校企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理论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技能鉴定等功能的整合,从而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②完善“三环六步”产学一体教学模式

 

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由单一课堂教学到校企合作教学、由学科系统教学到模块项目教

学、由灌输式教学到多样化教学的转变。

根据本专业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三环六步”产学一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三环”即学前准备、学中操作、学后拓展三个环节。

“六步”即预习准备、明确任务、规范演示、学生操作、查验交流和拓展延伸六个步

骤。

“预习准备”就是在教师主导下,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生产需求、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安全事项及学前—学中—学后应思考的问题等。

“明确任务”就是教师或企业人员明确提出本节(次)学习(实训)的任务,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规范演示”就是通过教师或技术人员操作演示、播放视频等方式,使学生明确学习要点,并与学生互动交流。

“学生操作”是学习的重点环节,操作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提高,做到知行合一、熟练掌握学习内容。

“查验交流”是指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学生交流探讨,操作结束后,通过

展示观摩,互相讨论达成共识,通过两次合作交流,教师对遗留问题及时点拔总结。

“拓展延伸”就是根据本次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尝试其他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生产实践技能,拓展学习目标。

 

三环六步效果

 

学前

预习准备

对接生产需求

确定先进技术

明确任务

规范演示

突出实践技能

学中

学生操作

掌握先进技术

检验交流

学后

拓展应用

实现产学一体

推动地方经济

 

③加强课程体系改革,积极进行校本教材开发

充分发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制定本专业两门课程标准,指导课程开发组针对农艺生产过程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对农技人员的知识、素质、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提炼出本专业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其开发流程

 

依次是“人才需求调研”、“目标岗位确定、”“岗位工作分析、”“所需能力分析”、“学习领域分析、”“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计划制定。

”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制定流程如下图所示:

 

人才需求调研

 

目标岗位确定

 

岗位工作分析

 

所需能力分析

 

学习领域分析

 

课程体系构建

企业行业专家参与,专业指导委员会把关

教学计划制定

 

根据综合分析而制定的现代农艺技术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

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注重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把实训与提高

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认证紧密结合。

在各实训环节中,教

师和能工巧匠共同指导,重点把握在实践各环节中出现的技术细节和

影响生产成败的关键措施。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

书对应关系见下表: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对应关系

 

序号

专门化方向

就业岗位

职业资格证书(中级)

农艺工

农作物生产

植保员

1

农作物

良种繁育

种子繁育员

种子经营

种子质量检测员

农产品经纪人

果树种苗生产

果树园艺工

2

果树

果树栽培

植保员

果品营销

农产品经纪人

蔬菜种子生产

蔬菜园艺工

蔬菜育苗

植保员

蔬菜栽培

3

蔬菜

食用菌制种工

蔬菜营销

食用菌栽培工

菌种生产

农产品经纪人

食用菌生产

花卉苗木生产

花卉园艺工

花卉组培育苗

植保员

4

花卉

花卉栽培

插花员

花卉应用

农产品经纪人

花卉营销

在开发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同时,注重开发校本教材,按强化知识点的应用、突出岗位能力培养的思想,深化教材内容改革,促进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互衔接。

在两年时间内,编写适合濮阳农艺生产需要的配套校本特色教材3本、校级课程标准4个。

并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作用大、对提高教学质量影响深、覆盖面广、学时多的专业核心课建立多媒体库,引入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推动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入、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扩大本专业在省内外的影响。

 

与国内农类职业院校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农艺技术专业建设,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库,完成《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基础》《种子生产与经营》《现代农艺基础》等课程的信息化资源建设。

④改革教学评价模式

本专业将改变以往以成绩作为唯一评价依据的不足,实现以贡献和能力为主要依据,按照农业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主要根据实践操作结果来评价学生掌握技能的水平。

可采用项目

 

评价、学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模式。

关注评价的多元性。

在以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前提下,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成绩、实验实训、技能竞赛、考试等方式来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要突出阶段评价和过程评价。

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在实践中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⑤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与当地农类企业及10多家农业合作社(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建立联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场地;进一步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

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达80%以上。

学生就业实习时间不少于8个月。

⑥师资队伍建设

A.专业带头人的培养

通过各级培训,提升专业带头人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能力,具备专业建设项目及专业领域工程项目开发管理的综合能力,引领专业改革与发展。

在此基础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洞察行业发展趋势、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具备专业建设能力及农业项目开发管理综合能力的专业带头人2名。

B.骨干教师的培养

培养骨干教师5人,并通过课程建设、项目开发、校本教材编写、课件制作、信息收集、专业培训、企业实践等措施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C.“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实施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计划与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项目,使“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努力使“双师”的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争取在两年内,能够让所有的任课教师都具备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

D.聘请兼职教师

通过行业协会以及专业指导委员会,聘请4名农类行业资深专家担任顾问,跟踪农业产业发展,帮助提高专任教师的素质,使其在校企合作共建专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结合,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探索与完善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A.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

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校企合作委员会指导下,具

体负责本专业的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进行专业

调整、开发工学结合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等工作;下设联络组、实训

 

组、技术组。

其中,联络组负责校企双方的联络沟通协调及顶岗实相相关工作;实训组负责本专业的教学与实训规划、运行、管理等,努力发挥践学一体的教学、实训及技术指导等功能;技术组负责技术传授、课堂教学、现场教学和辅导等,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提供保障。

 

联络组

实训组

技术组

 

负责校企双方的联络沟通

协调及顶岗实习相关事

项。

负责本专业的教学与实训

规划、运行、管理等,努

力发挥践学一体的教学、

实训及技术指导等职能。

 

参与技术传授、课堂教学、

现场教学和辅导等。

 

B.实训基地共建机制

根据校企双方创新发展需要,本着优势互补、共建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将着力探索以下合作机制:

一是双赢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