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1434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天然药物化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药物化学.docx

《天然药物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化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然药物化学.docx

天然药物化学

第一章总论

1主要的生物合成途径P8

(一)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

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等

(二)甲戊二羟酸途径(MVA途径):

萜类、甾体化合物

(三)桂皮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

C6-C3骨架的苯丙素类、香豆素类、木质素类、木脂体类以及具有C6-C3-C6骨架的黄酮类化合物

(四)氨基酸途径:

生物碱类

(五)复合途径:

复杂的天然产物

1醋酸-丙二酸-莽草酸途径;②醋酸-丙二酸-甲戊二羟酸途径:

③氨基酸-甲戊二羟酸途径;④氨基酸-醋酸-丙二酸途径;⑤氨基酸-醋酸-莽草酸途径。

2二次代谢(名词解释):

以一次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其他化合物的过程。

(其他化合物:

生物碱、萜类等)P6

3天然产物提取常用的溶剂极性大小的比较:

常见溶剂极性强弱如下:

P18(比较)

乙酸>吡啶>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醋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苯>三氯乙烯>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低沸点→高沸点)

4天然药物提取方法,P18渗漉法:

是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浸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

煎煮法:

是在中药材中加入水后加热煮沸,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

5正相色谱:

分离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固定相多采用强极性溶剂,流动相则用氯仿、乙酸乙酯、丁醇等弱极性有机溶剂。

反相色谱:

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固定相可用液体石蜡,流动相则用水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

第二章糖和苷

1糖的绝对构型,在哈沃斯(Haworth)式中,只要看六碳吡喃糖的C5(五碳呋喃糖的C4)上取代基的取向,向上的为(  D)型 ,向下的为( L )型 。

2苷类的溶解性与苷元和糖的结构均有关系。

一般而言,苷元是( 亲脂性 )物质而糖是(亲水性 )物质,所以,苷类分子的极性、亲水性随糖基数目的增加而( 增加 )。

3苷类是(   糖类 )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苷键    )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苷中的非糖部分称为(  苷元  )。

由三部分组成:

糖、非糖部分、苷键原子。

4苷中的苷元与糖之间的化学键称为( 糖苷键   ),苷元上形成苷键以连接糖的原子,称为(苷键原子  )。

根据苷键原子又可将苷分为氧苷、氮苷、硫苷、碳苷等。

硫苷:

通过苷元上的巯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氮苷:

通过苷元上的胺基与糖或糖的衍生物的半缩醛(半缩酮)羟基脱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5原生苷:

是指天然药物中原始存在状态的苷。

也称第一苷。

次生苷:

是指原始苷被部分切去糖后生成的苷,也叫第二苷。

彻底切去糖的非糖部分称为苷。

6P81简答:

酸催化水解的反应原理:

苷键原子先被质子化,然后苷键断裂形成糖基正离子或半椅式的中间体,该中间体再与水结合形成糖,并释放催化剂质子。

水解难易程度的影响因素:

①苷键原子的电子密度:

N>O>S>C;②苷键原子的空间环境:

位阻大,水解难;③糖上取代基:

取代基越多,水解越难;④苷分子的稳定性及其水解产物的稳定性:

苷分子内张力大,利水解,苷元分子大的易于小的,苷键为竖键的易于横键,产物苷元和糖稳定利水解。

氮原子虽然碱性较强,易于质子化,但当氮原子在酰胺或嘧啶环上时,由于受到强烈的p-π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的影响,此时的氮几乎没有碱性,甚至在酰亚胺中还有一定的酸性,所以这类苷很难水解。

7差向异构体(名解):

P62单糖成环后形成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不对称碳原子,即端基碳原子),形成的一对异构体称为端基差向异构体,有α、β两种构型。

8糖醛形成反应(Molish反应)(名解):

P78单糖在浓酸(4-10mol/L)加热作用下,脱去三分子水,生成具有呋喃环结构的糠醛衍生物。

(脱水缩合)

是糖和苷类的检识反应。

特征:

糖或苷类遇浓硫酸/α-萘酚试剂将呈紫色环于界面上。

第三章苯丙素类

1香豆素类:

是顺邻羟基桂皮酸的内酯,

基本骨架为苯骈α-吡喃酮,7-位常有羟基或醚基。

其基本结构形式:

P116

2香豆素类化合物提取方法:

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

碱溶酸沉法等。

3香豆素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抗病毒、抗肿瘤、抗骨质疏松

和抗凝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光敏作用。

4中药化学]Emerson反应的试剂是B

A.盐酸羟胺、三氯化铁B.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

C.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D.变色酸、浓硫酸E.三氯化铁、铁氰化钾

Emerson反应是酚羟基对位活泼氢与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反应生成红色缩合物。

5木脂素可分为二类:

1.木脂素2.新木脂素

由于新型结构的木脂素相继被发现,因而又将木脂素分为木脂素类(lignans)和新木脂素(neolignans)。

按照传统的分类定义,凡是

(1)相互连接生成的木脂素称为木脂素类,而由

(2)连接生成的木脂素称为新木脂素类。

近年的分类定义是将由(3)生成的木脂素称为木脂素类(由桂皮酸或桂皮醛、桂皮醇二种单体组成);而由(4)生成的木脂素称为新木脂素类(由丙烯苯、烯丙苯二种单体组成)。

1)由C6-C3单元侧链上-碳原子,

(2)其它位置连接(3)γ-碳原子氧化型苯丙素(由桂皮酸或桂皮醛、桂皮醇二种单体组成);(4)γ-碳原子非氧化型苯丙素(由丙烯苯、烯丙苯二种单体组成)。

6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a阴性

(2)a阴性

Emerson试剂FeCl3溶液

b阳性b阳性

7比较下列化合物的Rf值

极性大小:

3>2>1

Rf值大小:

3<2<1极性越大,在同一展开剂中,Rf值越小。

简答题

1、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生理活性:

补骨内酯、水飞蓟素、厚朴酚、鬼臼毒素

补骨内酯:

呋喃香豆素,具有抗菌作用。

水飞蓟素:

黄酮类木脂素(杂木脂素)具有保肝作用

厚朴酚:

新木脂素,有镇静和肌肉松弛作用。

鬼臼毒素:

四氢内酯木脂素,对麻疹和I型单疱疹有对抗作用

2、简述木脂素、新木脂素的概念及基本类别。

木脂素:

一类有两分子苯丙素衍生物聚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少数为三聚物或四聚物。

基本类别:

二苄基丁烷类、二苄基丁内酯类、芳基萘类、四氢呋喃类、双四氢呋喃类、

联苯环辛烯类

新木脂素:

一个苯丙素的脂肪烃基碳与另一个苯环相连接,或苯丙素的苯基相互连接构成各种木脂素归类为新木脂素。

基本类别:

苯骈呋喃类、双环辛烷类、苯骈二氧六环类、联苯类、倍半木脂素、二木脂素、

螺二烯酮类

填空

1苯丙素类化合物在生物合成上均来源于(桂皮酸途径),生物合成的关键前体是(对羟基桂皮酸)。

2香豆素因具有内酯结构,可溶于碱液中,因此可以用(碱溶酸沉  )法提取,小分子香豆素因具有( 升华性 ),可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3广义的苯丙素类成分包含(苯丙酸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黄酮类)、(木质素类)。

4天然香豆素类化合物一般在(7位  )具有羟基,因此,(7-羟基香豆素  )可以认为是天然香豆素化合物的母体。

5天然香豆素可分为(简单香豆素)类、(呋喃香豆素类)类、(吡喃香豆素类)类、(其他香豆素)类。

6香豆素类具有(内酯  )结构,可以发生异羟肟酸铁反应而显(红色)色。

7秦皮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七叶内酯和七叶内酯苷),具有(抑制痢疾杆菌)的作用。

8五味子中木脂素对肝有保护作用,它能明显降低肝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

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1醌类的颜色反应:

P150Feigl反应:

醌类衍生物在碱性衍生物在碱性条件下经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生成紫色化合物。

反应机理:

醌类在反应前后无变化,只起到传递电子的媒介作用,醌类成分含量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1d醌类化合物水溶液(或苯溶液)+(25%Na2CO3+4%HCHO+5%邻二硝基苯的苯溶液)各1滴,混合,水浴加热,1-4分钟内显紫色。

练习题

1、主要成分不是醌类化合物的中药是D

A.大黄B.茜草C.丹参D.花色素E.紫草

2、下列哪种天然药物主要有效成分为醌类化合物C

A.人参 B.甘草 C.大黄 D.灵芝 E.银杏

3、酸性大小规律:

含-COOH(大黄酸)>含2位-OH苯醌和萘醌>含2个以上β-OH>含1个β-OH>含2个α-OH>含1个α-OH

酸性最强的蒽醌是E

A.含一个β-OHB.含一个α-OHC.含3个α-OHD.含2个α-OHE.含2个β-OH

4.下列能提取含1个α-OH的蒽醌的溶剂是C

A.5%Na2CO3溶液B.5%NaHCO3溶液C.5%NaOH溶液D.1%NaOH溶液E.1%NaHCO3溶液

5、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

(B)>(A)>(D)>(C).

6、A.大黄酚 B.大黄素 C.大黄素甲醚 D.芦荟大黄素 E.大黄酸

21.酸性最强的是  E

22.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5%NaHCO3萃取层可分离得到的是E

23.酸性最弱的是A

7、

大黄酚(chrysophanol)R1=HR2=CH3

大黄素(emodin)R1=OHR2=CH3

大黄素甲醚(physcion)R1=OCH3R2=CH3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R1=CH2OHR2=H

大黄酸(rhein)R1=COOHR2=H

答案:

1、2、4、3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1黄酮类化合物:

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2画出黄酮类、异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和查耳酮类结构式?

P170(自己画)

 

1.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连接而成 )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 )。

2.黄酮的结构特征是B环连接在C环的2位上,若连接在C环的3位者是(异黄酮 );C环的2,3位为单键的是(二氢黄酮 );C环为五元环的是(橙酮 );C环开环的是(查耳酮 );C环上无羰基的是(花色素类  )或(黄烷醇类  )。

3.中药红花在开花初期,由于主要含有(新红花苷  )及微量(红花苷 ),故花冠呈(淡黄色 );开花中期主要含的是(红花苷),故花冠显(黄色 );开花后期则氧化变成(醌式红花苷 ),故花冠呈(红色  )。

4.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 交叉共轭体系 )和(助色团  )有关,如色原酮本身无色,但当2位引入(苯环 ),即形成(交叉共轭体系  )而显现出颜色。

5.一般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显(灰黄~黄色 );查耳酮为(黄~橙黄色);而二氢黄酮为(不显色 ),其原因是(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异黄酮  )缺少完整的交叉共轭体系,仅显微黄色。

6多数科学家认为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酶A)生物合成而产生的。

经同位素标记实验证明A环来自(三个丙二酰辅酶A),B环来自(桂皮酰辅酶A)。

1如何用化学方法初步鉴别一无色成分为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有哪些鉴别反应?

NaBH4反应紫红色,MgAc反应,紫外光下天蓝色,荧光,Mg-HCl,阳性,即红色,说明此无色成分为二氢黄酮类。

2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A阳性(紫红色)

B四硼酸钠阴性阳性

氨性氯化锶

C阴性阴性

(1)是,因为有助色团-OH

(2)是,因为有邻二酚羟基

(3)否,5-位的对位虽未取代,但是5-位没有羟基,6-位又被取代。

(4)否,因为其分子中有邻二酚羟基取代,在碱液中不稳定,易被氧化。

(5)是,分子中具有酚羟基,因而显酸性,1-氧原子具有未共用电子对,故变现微弱的碱性。

(6)是,四氢硼钠对二氢黄酮类专属性高,该化合物属于二氢黄酮类。

第六章萜类和挥发油

1萜类化合物:

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来的、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名解)

环烯醚萜为蚁臭二醛的缩醛衍生物

挥发油(volatile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oils),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

(名解)

2试从下述结构式中找出异戊二烯片段

3.由(甲戊二羟酸    )衍生而成的化合物均为萜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结构种类虽然非常复杂,但其基本碳架多具有(    )结构特征,且其基本碳架中常有甲基、(    )、(    )、(    )及(    )类型的取代基。

4.按基本碳架的碳原子数目,即( 异戊二烯单位数目?

)的多少,可将萜类化合物分成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三萜及四萜等。

亦可按萜类化合物所连含氧衍生物不同,将萜分成(醇  )、( 醛 )、(  酮  )、( 羧酸  )及( 酯 )等。

3、指出用哪些简单的化学方法能区分下列各组化合物?

角鲨烯、金合欢醇、柠檬醛和樟脑

首先水解,各加钼酸铵,黄色沉淀为金合欢醇,其余三者加Tollen试剂,析出Ag的为柠檬醛,其余二者加溴水,褪色者为角鲨烯,最后为樟脑。

1.冰片(龙脑)的主要成分和药理作用是什么?

请画出它的结构。

冰片有发汗、兴奋、镇痉和防止虫蛀、抗缺氧功能,他和苏和香

脂配合制成苏冰滴丸代替冠心苏和丸治疗冠

心病、心绞痛

冰片结构:

2.试简要说明环烯醚萜的结构特点。

环烯醚萜类多具有半缩醛及环戊烷环的结构特点,其半缩醛C1–OH性质不稳定;

(1)结构有双键和醚键,因此其苷元多不稳定;

(2)C7和C8位易断裂,形成裂环环烯醚萜。

5.指出右边化合物的:

名称___紫杉醇_______

结构类型___二萜______

主要生理活性_临床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_____

 

6萜类的生源学说

(一)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所有的萜类化合物的前体物是“活性的异戊二烯”。

(二)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的主要内容(非常重点)P216

•首先由乙酰辅酶A与乙酰乙酰辅酶A生成甲戊二羟酸单酰辅酶A(HMG-CoA),后者还原生成甲戊二羟酸(MVA)。

•MVA经数步反应转化成焦磷酸异戊烯酯(IPP),IPP经硫氢酶及焦磷酸异戊酯异构酶(IPPisomerase)转化为焦磷酸r,r-二甲基烯丙酯(DMAPP)

•IPP和DMAPP称“活性异戊二烯”,是萜类成分在生物体形成的真正前体,在生物合成中起着烷基化的作用。

•IPP和DMAPP两者均可转化为半萜,并在酶的作用下,头—尾相接缩合为焦磷酸香叶酯(GPP),衍生为单萜类化合物,或继续与IPP分子缩合衍生为其它萜类物质。

异戊烯链的生物合成途径(上图)和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下图)

10挥发油的组成和分类

(1).萜类化合物:

挥发油中的萜类成分,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和它们含氧衍生物

(2).芳香族化合物:

萜源衍生物、苯丙烷类衍生物

(3)脂肪族化合物:

一些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在挥发油中常有存在。

(4)其它类化合物:

一些挥发油样物质,

16α-细辛醚(α-asarone)、β-细辛醚(β-asarone)和欧细辛醚(eduasarone)的混合物,通过用2%AgNO3处理的硅胶柱。

(可为比较)

洗脱顺序:

α-细辛醚(反式双键)、β-细辛醚(顺式双键)、欧细辛醚(末端双键)

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1三萜的定义:

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有6个异戊二烯单位,通式(C5H8)6。

三萜皂苷:

三萜类化合物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其水溶液振摇后产生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故被称为三萜皂苷(triterpenoidsaponins),该类皂苷多具有羧基,所以有时又称之为酸性皂苷。

P266

2P288溶血性:

皂苷水溶液能与红细胞壁上的胆甾醇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分子复合物,破坏了红细胞的正常渗透,使细胞内渗透压增加而发生崩解,从而导致溶血现象,故皂苷又称为皂毒素(saptoxins)。

因此,皂苷水溶液不能用于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但并不是所有的皂苷都具有溶血作用,如以人参二醇为苷元的皂苷则无溶血作用。

溶血指数:

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皂苷浓度。

如甘草皂苷,溶血指数1:

4000,溶血性能较强。

3三萜的结构和分类:

(1)四环三萜:

羊毛脂烷、达玛烷、甘遂烷、环阿屯烷(环阿尔廷烷)、葫芦烷、楝苦素型和原萜烷型三萜类。

(2)五环三萜:

齐墩果烷型、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木栓烷型、何伯烷型和异何伯烷型。

4P287三萜化合物的颜色反应:

1)浓H2SO4-醋酐(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样品溶于冰醋酸,加浓硫酸-醋酐(1:

20),产生黄→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甾体皂苷也有此反应,但颜色变化快,在颜色变化的最后呈现污绿色;而三萜皂苷颜色变化稍慢,且不出现污绿色。

4)氯仿-浓硫酸(salkawski)反应

将样品溶于氯仿,加入浓硫酸后,在氯仿层呈现红色或兰色,硫酸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第八章甾体及其苷类

P3101甾体是指具有环戊环骈多氢菲甾核结构的化合物,通常

甾核的(C10和C13)有角甲基取代,(C17)有侧链。

2要求记住C17侧链上各是什么?

A/B顺反共存B/C全反

天然甾类化合物的分类

分类

A/B

B/C

C17侧链

C/D

C21甾类

羰甲基衍生物

强心苷类

顺、反

不饱和内酯环

甾体皂苷类

顺、反

含氧螺杂环

植物甾醇

顺、反

脂肪烃

昆虫变态激素

脂肪烃

胆酸类

戊酸

3简要回答甾类皂苷的生源途径?

(与萜类化合物相同)

4从构型看与甾体所连接的基团,可以在环平面之前,也可以在环平面之后,一般将甾族化合物分子中环平面之上的基团称为β-构型,用实线表示;把在环平面之下的基团称为α-构型,用虚线表示;未知构型者,称为ζ键,用波线(~~)表示。

5α-胆甾烷-3-醇的两种异构体如下:

(课堂上要求画出它们的结构,主要是β-构型,用实线表示α-构型,用虚线表示;

6甾类成分的颜色反应

(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样品溶于冰醋酸,加浓硫酸-醋酐(1:

20),产生红紫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三萜皂苷也有此反应,颜色变化稍慢,且不出现污绿色。

但甾体皂苷颜色变化快,在颜色变化的最后呈现污绿色)

(2)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反应将样品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以20%三氯化锑(或五氯化锑)氯仿溶液(不应含乙醇和水)干燥后,60-70℃加热,显黄色、灰蓝色、灰紫色斑点。

7C21甾(C21-steroides)是一类含有21个碳原子的甾体衍生物。

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生育等方面的活性。

P312

强心苷(cardiacglycosides)是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由强心苷元和糖缩合而产生的一类苷。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及节律障碍等心脏疾患。

8要求掌握甲、乙型强心苷的结构式,如何分类,名称毒性区别?

(315页)

根据C17位侧链的不饱和内酯环不同分为:

甲型:

C17位侧链为五元环的△-内酯

乙型:

C17位侧链为六元环的△-内酯

这两类大都是β-构型,个别为α-构型,α-型无强心作用。

甲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

苷元<单糖苷>二糖苷>三糖苷(最强的是?

单糖苷的毒性次序为:

葡萄糖苷>甲氧基糖苷>6-去氧糖苷>2,6-去氧糖苷(最强的是?

乙型强心苷元及其苷的毒性规律一般为:

苷元>单糖苷>二糖苷(最强的是?

乙型强心苷元的毒性>相应的甲型强心苷元

9作用于α-去氧糖的反应(Keller-kiliani(K-K)反应)——大概看一下

此反应是α-去氧糖的特征反应,对游离的α-去氧糖或或在反应条件下能水解出α-去氧糖的强心苷都可显色。

取样品1mg溶于5ml冰乙酸中,加一滴20%三氯化铁水溶液,倾斜试管,沿试管壁加入5ml浓硫酸,若有α-去氧糖存在,乙酸层渐呈蓝或蓝绿色。

但若不显色,不能说明无α-去氧糖。

10显色反应2-去氧糖产生的反应(Keller-kiliani(K-K)反应)(详见P322)

此反应是α-去氧糖的特征反应,对游离的α-去氧糖或或在反应条件下能水解出α-去氧糖的强心苷都可显色。

取样品1mg溶于5ml冰乙酸中,加一滴20%三氯化铁水溶液,倾斜试管,沿试管壁加入5ml浓硫酸,若有α-去氧糖存在,乙酸层渐呈蓝或蓝绿色。

但若不显色,不能说明无α-去氧糖。

11甾体皂苷:

具有螺甾烷类化合物结构母核的一类皂苷。

12甾体皂苷的皂苷元依照螺甾烷结构中C25的构型和F环的环合状态,可分为几种类型,并写出这几种类型的名称?

分为四种类型:

1、螺甾烷醇类C25为S构型

2、异螺甾烷醇类C25为R构型

3、呋甾烷醇类F环为开链衍生物

4、变形螺甾烷醇类F环为五元四氢呋喃环

第九章生物碱

1生物碱类(Alkaloids)是天然产的含氮有机化合物(生物体产生的具有负氧化态的环状含氮化合物,不包括硝基和亚硝基化合物)。

P350

2按照生物碱的基本结构分类:

有机胺类(麻黄碱、益母草碱、秋水仙碱)、

吡咯烷类(古豆碱、千里光碱、野百合碱)、

吡啶类(菸碱、槟榔碱、半边莲碱)、

异喹啉类(小檗碱、吗啡、粉防己碱)、

吲哚类(利血平、长春新碱、麦角新碱)、

莨菪烷类(阿托品、东莨菪碱)、

咪唑类(毛果芸香碱)、

喹唑酮类(常山碱)、

嘌呤类(咖啡碱、茶碱)、

甾体类(茄碱、浙贝母碱、澳洲茄碱)、

二萜类(乌头碱、飞燕草碱)、其它类(加兰他敏、雷公藤碱)。

3生物碱的溶解性P368

(1)绝大多数仲胺和叔胺生物碱游离碱具亲脂性;

(2)绝大多数生物碱盐具亲水性;

(3)季铵生物碱具亲水性;

(4)具酚羟基、羧基等酸性基因的生物碱具酸碱两性;

(5)具内酯基的生物碱,遇碱开环,遇酸又闭环;

(6)有些生物碱或生物碱盐具有特殊的溶解性质;

4生物碱的沉淀反应(沉淀反应应在酸性条件下)

(1)常见的沉淀剂:

碘化铋钾(Dragendorff’sreagent)、碘-碘化钾试剂、碘化汞钾试剂、硅钨酸试剂。

(2)生物碱的显色反应

5生物碱的碱性

(1)碱性越强,其Kb越大,PKb越小,其共轭酸Pka越大;即Pka越大,碱性越强;

胍基>季胺碱>脂肪胺基>缺电子芳杂环(吡啶)>酰胺基>富电子芳杂环(吡咯)

(2)碱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1)氮原子的杂化度:

碱性:

SP3>SP2>SP

2)诱导效应

3)场效应:

场效应通过空间直接作用,又称为直接效应。

4)共轭效应

5)空间效应位阻大,碱性低

6)分子内氢键

1)比较下列化合物的碱性强弱:

()>()>()C>A>B(全对得5分,错1个0分)

 

2)某中药总生物碱中含有季铵碱(A)、酚性叔胺碱(B)、非酚性叔胺碱(C)及水溶性杂质(D)和脂溶性杂质(E),现有下列分离流程,试将每种成分可能出现的部位填入括号中。

 

1D,2A,3B,4C,5E(每答对一个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